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D25.27《隆波帕默尊者开示》-2025年4月13日

来自法藏
Luangpor Pramote Pamojjo


聞 · 法


苦海无边,回观是岸

心往外送了。

今天,寺庙有两个人得了新冠肺炎。这个是从寺庙外面的人传过来的,不需要在这里笑。

修行啊,有时候就会有很多的玩具,这个属于奢摩他的结果、禅定的结果。会有很多的玩具,有的人玩玩具玩到忘了真品,他们会知道这个、知道那个,有些可以验证得了,有些验证不了。

比如验证不了宿命通是不是真的,去观察那些有宿命通的人——忆念的全都是大人物来投生的,没有忆念到是狗、猫来投生的,没有,有的全是国王之类各种各样的名人。没有人来给我们验证那是不是真的,因此别太注意这些。隆波听到号称自己是帕拉神国王来投生的有五六个人,可能他有分身术吧(笑)。法是没有任何不确定的部分的。那些神通有,不是说没有。但是对于那些依然有烦恼习气的人,就还无法轻易地相信。

以前在苏林府,在(隆布敦)长老还在的时候,有些出家人,也包括沙弥,喜欢玩,喜欢看这、看那、看鬼,那是很正常的。看来看去区分不了了——哎,坐在前面的究竟是人还是鬼?开始出现问题了。

有一位沙弥,他的心非常快,他是沙弥,他的心很快。半夜的时候,本来应该修行的,结果他出去看:寺庙的出家人,谁在做什么,谁的修行是对的,谁不修行……他全知道。直到出家人都很害怕,就给他起了个封号,称为“沙弥僧王”,太可怕了。长老不准他做,但是他一不小心又玩,因为他喜欢,因为迎合烦恼习气,喜欢出去,去知道去看见。一旦长老圆寂了,没有人管教了,他就彻底地放任了。区分不了这个是自己的心还是外面的心,控制不了自己了。

有一天,坐在寺庙里面,看到一只猴子,忘了自己是沙弥,以为自己是猴子,然后就爬树,爬到树顶上面。在到树顶上的时候,往田里面看,看到了牛,牛的感觉又生起了。如果牛在树顶上面会发生什么——就掉下来了,牛爬树爬不了,就掉下来了。他的哥哥是出家比丘,带他去看医生,还俗了。一旦治好了,又来出家,一旦打坐,心立马往外跑了,因为习惯了,控制不了自己了。出偏了好几个回合,最后受不了,自杀了。

因此出去看外面的这些情况,绝对不应该去做的,因为那是非常危险的。我们大家喜欢,有的人就是仰赖于不停地去知道别人的心——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,就是不停地去指点别人,很多人就来供奉他、信奉他。

以前有一个女居士偷偷躲在寺庙,谁一走过,(就告诉人家,)你的心是这样、那样的,让别人很佩服她,这样就可以获得钱。隆波知道了,就不让她进寺庙。这些人最后结果都不好,都走火入魔了,区分不了真品和假冒品,区分不了。

佛陀的法是真的,是真理、是实相。玩具——别拿去玩,浪费时间,先拿真品。最高的真品,最高的事实是四圣谛,必须要学,四圣谛必须要学。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去学习,才知道四圣谛其实就是苦。什么是苦?我们以为失恋了是苦,那个其实是很正常的苦,那个并不是苦的圣谛,称之为苦的圣谛的,总而言之:五取蕴本身就是苦。

蕴有两个部分,一个是可以执着、抓取的蕴,一个是无法执着、抓取的蕴。像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个蕴,全部都是能够被执着、抓取的蕴:比如我们的身体,我们就会执着为这是我,这是我的;身体里面苦、乐的感觉变成我苦、我乐;在心里面的苦、乐、不苦不乐也会变成我苦、我乐、我不苦不乐;善跟不善,也变成我贪、我嗔、我痴……会进去执着,因为执着就会变成我、我的。

心呢,实际上是最紧抓不放的,最误以为那个就是我的。比如在这里,我们就会觉得有一个“我”在,而且我们这个“我”,一旦这个身体死去,“这个”就还是原来的“这个”,然后就把这个身体扔掉,去找新的身体待。我们就会有感觉,这个心是“我”——这个是很稳固的“我”。我们看到这个身体是我,但是我们知道说它是一旦死了之后必须要扔掉的,但是这个心啊,我们就会觉得它是可以跨越生死的。因此对心的执着抓取是最牢的,然后误以为心是“我”,这种错误的见解是最牢的,是最难看的一个。

称之为五取蕴的,其实就是可以执着、抓取的那个蕴——也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尤其是这个心,这个是最执着的。

那什么蕴不是取蕴呢?比如说所有的出世间心和跟出世间心同步生起的出世间的心所,并不是五取蕴。比如,心生起圣道、圣果,或者是心处在灭尽定的时候,那是以涅槃作为所缘。出世间的心,它就不是被执着、抓取的心,但是抵达出世间的心,是因为放下,不执着、不抓取。心跟心所是同步生起的,跟出世间的心同步生起的心所,那就同时也是出世间的心所,觉性呢,也是出世间的心所。跟道心、果心同步生起的觉性、禅定、智慧,也是出世间的,这些并不是用于执着抓取的蕴。

这么学是很难的,我们来学我们真正有的那些,我们真正有的那些就是五蕴,(就是)这个五蕴——我们执着以为是我、我的。我们知道了:称之为苦的——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有的这些蕴。

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地知道,对苦的职责是什么?大部分人对苦的职责是逃或者是断,见到苦就努力地去断它。佛陀并没有那么教,他开示说苦要知道,那为什么他没有让我们去断呢?因为你哪里也逃不了的。比如我们身体在这里,那我们能逃到哪里去呢?我们要去哪个地方,也把心都带去了。把身体扔掉,去到外面,来到天堂,那还是有心一起在去啊,根本逃不了。苦是这个世间常存的,并且跟我们在一起,因此他没有让我们逃离,而说让我们要去知道苦。知道什么?知道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——身体,苦、乐的感觉,记忆、界定,造作好、造作坏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的感知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的感知其实就是识蕴,也就是心。去认识它们,要如其本来面目地去知道它们。

我们如身本来面目去知道身,如心本来面目去知道心。如身本来面目去知道身,身体是什么样子的?身体是无常、苦、无我,不是我,不是我的。感受,也就是苦、乐的感觉,它的真相就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行蕴,也就是造作好,造作坏,也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心本身,也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我们必须要学,要看到这些真相,这个称之为:苦,要知道。知道真相、知道苦的真相,也就是知道蕴界、自己的身心的真相。

如果我们知道了身心的真相,彻底地了解、知道了真相:这个身体不是“我”,苦、乐不是“我”,记忆、界定不是“我”,造作好、造作坏、造作不好不坏不是“我”,感知或者说生起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的心不是“我”,“我”不存在。五蕴不是“我”,“我”并不在五蕴之中,“我”也没有在任何地方,如果我们明白这个法,真的彻底了解了,已经真的真的了解了,我们就可以证悟初果的须陀洹。初果的须陀洹知道真相——“我”不存在。

因此,我们来认识、来了解:哪个是称之为“我”的,我们就去认识、去探究它,去观察它,去体会它。比如我们觉得身体是“我”,不停地去看,真相就会自然呈现。因为,烦恼习气——也就是愚昧,是忍耐不了觉性跟智慧的。

不停地训练,去观察、去体会,去观身体,身体真的是“我”吗?它是恒常的吗?不停地去觉知它,不停地如其本来面目地去感觉它。身体是恒常的吗?呼气的身体是恒常的吗?吸气的身体是恒常的吗?行、住、坐、卧的身体是恒常的吗?不停地去观察,去体会。

或者看到身体只是一堆物质,这个物质在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,进进出出,不是“我”,仅仅只是一堆物质。比如,身体有气息进来,然后有气息流出去;吃进去食物,最后又排泄出来;有水大,喝进去,然后也排泄出来……不停地去观察,不停地去观察身体,就会看到身体的真相:哎,这个身体无常,身体不是我,仅仅只是一堆物质。

或者是我们有觉性觉知身体,我们就会知道这个身体一直是在被苦逼迫着,呼气也苦,吸气也苦,站着也苦,躺着也苦,坐着也苦,动也苦,不动也苦……不停地去观察:饿也苦,饱也苦,渴也苦,喝水太多也苦……没有别的,有的只是苦。我们要有觉性不停地去觉知身体,这称之为:我们在“知苦”。

我们的职责并非逃离苦,

而是要去知苦

最后就会看到身体是无常的:一会儿呼气,一会儿吸气,一会儿行住坐卧,一会儿动,一会儿停……身体一直是在被苦逼迫着。为什么我们吸气了之后必须呼气?(因为)不停地吸气也苦,必须要呼气来解除苦;不停地呼气又苦,又必须要吸气来解除苦了。

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换姿势?坐久一点也坐不了,对吗?必须站起来走。坐久一点、站久一点也会累,又要躺一下,我们必须要换姿势。躺着也苦,就必须要动来动去的,不停地换小的姿势,特别酸,要换大的姿势站起来或者是动动腿、动动脚。半夜躺着的时候并不是静止不动,躺着不停地翻来覆去的。为什么必须要翻来覆去的?因为苦,因为它酸痛,必须要动是为了逃离苦。

有觉性去觉知,除了看到无常,还看到有的只是苦,在这个身体里面有的只是纯粹的苦,而且只是一堆物质,只是四大,不是“我”,不是“我的”,身体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。地大不是我,水大不是我,风大不是我,火大不是我。不停地去把身体分离开,分成四大。

地大,地大不是我。比如骨头,哪里是我呢?头发,哪里是我呢?比如我们觉得头发在我们的头上变成“我的头发”,一旦我们头发掉了、脱落了,掉到饭碗里面,我们就吃不下去了。如果是别人的头发,那就更恶心了,看不了,那是一堆物质。

最后真相就会呈现——事实上身体只是物质,是世间的资产。

比如有的人牙齿掉了、脱落了,谁会觉得掉的牙齿是“我”,有吗?不会,对吗?能感觉到只要一掉下来了,就不是“我”了。我们剪头发的时候,头发掉了之后,觉得头发是“我”吗?但是有时候会觉得头发是“我的”。我们的头发可以卖,长的头发可以卖。有时候人死后,会有人把他的头发剪下来卖给喜欢戴假发的人,大家自己家里也许就有,我们买的假发如果是真头发,有可能是死人的头发。看到吗?声音都变了,半夜的时候:“哎呀,你把我的头发拿过去了、抢过去了……”(笑)

什么东西聚合在一起,我们以为是“我”,但是一旦分离开,我们就觉得不是“我”了。

比如糖尿病人把脚锯断了,锯掉了之后,谁会觉得脚是“我的”吗?没有的,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。觉得是“我”——是聚合在一起的时候,我们就误以为、界定这是“我”、“我的”。一旦分离开了,就不是“我”了。牙齿掉了、头发脱落了、皮肤掉皮脱落了,又不是“我”了。

有觉性不停地觉知身体,这称之为“知苦”,这是第一个,是属于色法。不停地去观这个色身,看到无常、苦、无我。

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并不仅限于物质、色法,还有感觉,有苦的感觉、乐的感觉。比如天气特别热,一旦接触到身体,觉得苦啊;天气太凉了,接触身体,也会觉得苦。我们这个身体称之为色法,色的自然状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,就是它会因为太冷、太热而损坏。

天气太冷,身体也无法持续维持下去;天气太热,身体也活不下来。在天气特别冷的时候,身体会不舒服,身体里面会产生苦。我们刻意让身体苦了吗?我们遇到特别冷或者特别热的时候,我们并没有刻意让苦在身体里面生起,苦是自己来的,它自己来的,阻止它也阻止不了。比如我们生病了,病在身体里面,这里痛、那里痛,不舒服,如果命令得了,如果能阻止得了,真的是“我”,我们就可以命令别病,但是我们指挥不了。

因此,不停地去觉知身体,除了看到身体之外,还会看到身体里面的感受,会看到这个身体有感觉。坐久一点会酸吗?这个酸痛也是属于身体里面的苦受。不停地去观察,我们并没有请它,它自己来的,它自己痛的,它自己这里不舒服、那里不舒服,阻止不了。要有觉性,这称之为“知苦”。

感受并非仅限于身体方面的感受,在心里面也有感受。我们的心一会儿苦,一会儿乐,一会儿不苦不乐,我们的心一整天这样不停地变化,不停地有感受在这样变化。感受同样也称之为“苦”。

苦,我们有觉性,佛陀说:“苦要知道”。我们去观:有快乐生起的时候,快乐是恒常的还是无常的?快乐也是无常的。苦在心里面生起,它是恒常还是无常的?也是无常的。没有谁一直有苦,没有谁一直有快乐。

我们有觉性,我们的心有快乐,知道;心苦,也知道;心不苦不乐,也知道。不停地去观察,最后就会看到感受的真相:感受,也就是苦、乐的感觉、不苦不乐的感觉,它是无常的,它被苦逼迫着要消失,是无法控制的,不是“我”。

所谓的“苦”有10种。但是我们要学、要看到“苦的法印”,也就是无常、苦、无我。苦的法印并不是指苦,不是身体里面的痛苦,比那个范围更宽。所有的行蕴,也就是所有的造作,或者是名色、五蕴,称之为“有为法”,所有的有为法是无常的。“诸行无常,诸行是苦。”苦的意思就是它被逼迫着要消失,我们的身体一直在被逼迫着要消失。快乐的感觉也是被逼迫着要消失——当快乐生起的时候,怎么呵护也呵护不了,它被逼迫着要消失。

会退失、会消失——这称之为苦的法印。

至于“苦,要知道”——这称之为“苦的圣谛”。

看到吗?只是苦就已经很多了,各种各样的苦。一般人的苦,肚子疼想上厕所,这也是一种苦,这是世间很平常的苦。

我们真正要学的苦,是“苦的法印”,无常、苦、无我的法印。学习无常、苦、无我,直到看到真相,看到苦的圣谛,也就是看到真相:名色、五蕴本身就是苦。如果看到这一点,心就会彻底地放下,不再对名色、五蕴有执着、抓取;最后不执着、抓取,就会抵达苦的终点——也就是证得阿罗汉,能够彻底放下对五蕴的执着、抓取。

最后,最难放的其实就是心。因此,只要能够放下心,那就能够放下全部了。

我们要想能够放下心,能够放下五蕴,必须要紧随着去如实观五蕴、名色、身心,看到真相:它是无常的,它被逼迫着要消失,它不在控制的范围。它被逼迫着要消失——这是苦的法印。无常的法印是无常,苦的法印是被逼迫,无我的法印——不是“我”、不是“我的”。

去学习探究三法印。有的人观身体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(有的人)探究心,看到无常、苦、无我。每个人无需学全部。学,只是学某一种。(三法印)无常、苦、无我,只学其中的一个就够了。

比如修行直到能够放下身体,能够放下感觉、念头,最后进到纯粹的心。有的人看到心是无常的,就把心还给世间了,就放下心,证悟阿罗汉了。

有的人,尤其是那些有禅定的人,心的快乐特别多,修行之后有的只是快乐。直到有一天波罗蜜圆满、智慧圆满了,看到真相——心本身就是苦,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可以像心那么苦的了。看到真相——心本身就是苦,它一直在被逼迫,心就会把心还给世间,证悟阿罗汉。

有的人会看到心是无我的,他就彻底地扔掉了,就证悟阿罗汉了。

因此,无常、苦、无我,不需要一次学三个,选择其中一个就够了。如果要真的领悟,看到无常,身、心的无常,就去看无常;看到苦的法印,身体被逼迫,心也被逼迫,那就从苦的法印角度去看;有的人擅长于从无我的角度去看,那就从无我的角度去看。

一般基础的人就去看无常;大多数有禅定的人会透过看到心是苦来开悟,看到心苦的法印;那些智慧很犀利的人会看到无我的法印,然后放下。

因此,我们的职责并非逃离苦,而是要去知苦。

什么称之为苦呢?我们所拥有的五蕴称之为苦。

对苦的职责是要如它本来面目去知道它,如实观,这个其实就称之为毗钵舍那,称之为内观。

我们如身本来面目去知道身,如心本来面目去知道心,不停地去知道。

擅长于知道身,就去知道身;擅长于观感受,就从感受契入;擅长于观心,就从心开始契入,擅长于哪个,就选择哪个。

别去走让生命会下堕的路,

把时间用来修行

比如,悉达多太子波罗蜜圆满,他证悟是透过看到四圣谛,看到圣谛篇,圣谛篇处于法念处之中,是最高的。佛陀的层次是直接看到缘起法,看到四圣谛,然后证悟阿罗汉。

我们大家观身、观受、观善与不善的心,能做到什么程度就选择那个程度,不需要太过。不要一修行就直接去观缘起法之类的,这并非真能做得到。因为要想看到缘起法,要想明白缘起法,必须要彻见到四圣谛。

阿难尊者证悟初果须陀洹,有一天跟佛陀汇报:“世尊,您说缘起法很深奥,但是对我而言,觉得它很肤浅,根本没有任何深奥的啊!”他是这么说的,这是初果时,他说明白缘起法了。佛陀说:“别这么说,阿难,缘起法非常的深!”

因此,实话实说,我们根本没有智慧还想透过缘起法来修毗钵舍那,是很难的,真的难!知道吗?什么是无明的因?只是这样就发懵了,要想彻底地了解,那是不可能的,要修到死才能知道的。

漏烦恼是生起无明的因,什么会导致漏烦恼生起呢?是无明让漏烦恼生起。它们互为因果关系。漏烦恼是什么样的长相?不知道。可以背得下来有四种:欲漏、有漏、见漏、无明漏,这个都背得下来,但是长相是什么样子的,不知道,因为没有看到过境界。

什么是无明?不知道因和果——不知道因不知道果,既不知道因又不知道果;不知道苦、集、灭、道,不知道得很多。无明在哪里?坐在那里不停地思维分析说在这里、那里,那是不可能的,这是在散乱了。

欲望、“有”、“生”……“有”是什么?不认识啊。看到了吗?真正的“有”有两个。

比如我们大家现在这一刻,这个“有”,是心出生的地方、安的地方,像我们现在是属于人类的状态,这个属于很大的“有”,这个称之为“生有”——出生以后有的“有”。

还有另外一种“有”,称之为“业有”。如果我们修行很好,就看到我们的心一直在创造“有”,一直在创造世界。一会儿我们的身体是人,心变成鬼了——当我们的心贪的时候,那时候我们在心里面已经由鬼道出生了;在我们有苦在心里面生起的时候,那时候我们已经出生为地狱的众生了;哪段时间犹豫不决、自以为是,那个是阿修罗道的众生。

阿修罗道就是胆子不大,哪些人胆子不大呢?比如那些玩能量的人,他们是不敢跟谁去斗的,因为害怕疼,他就玩那些能量去伤害别人,这些胆子不大的人,是属于阿修罗道的众生,自以为是,老子很厉害之类的。

那些特别贪的人就是鬼,种类最多的是畜生道的众生,就是痴比较多。认识心走神吗?心一天走神多少次?数不清的。但是有的人回答得很清楚,说只迷失一次,这是从一起床到睡着全都是畜生道的众生。

如果我们的心有戒有法,那是人类的心,出生在人类,我们的心也在人类。有的人有敬畏心,羞愧心,不敢做坏事,害怕干坏事的果报,如果我们的心这么提升上来了,我们就变成了有天神之法,那个时候我们的心就变成了天神。什么时候我们的心有禅定,我们的心就是梵天。

因此,身体是人类,但是我们的心不停地在小的道里面出生,一直在出生,不停在变化。

打坐的时候感觉到了吗?在打坐的时候,有时候我们的心会跑去静止不动,那个也是“有”。什么时候心伸到所缘里面,那个就是“有”。阿罗汉的心不再伸到所缘里面,而且是没有刻意的,它自己主动不伸进去,为什么不跳进去了?因为已经彻底地了解了,所有的“有”,或者所有的蕴,是纯纯粹粹的苦——除了苦没有什么东西生,除了苦没有什么东西住,除了苦没有什么东西灭。不停地认识苦,直到了解到这个程度,心才会放下,最后心再也不伸进去了。

修行的最后一个战斗回合,就会汇集到心,就会在心里面来战斗。隆布敦长老曾经教过隆波:遇到知者消灭知者,遇到心消灭心,才会抵达真正的纯净无染。有的人听到说要消灭心,(觉得)那是教错了,为什么要去消灭它呢?(其实)那只是一种说法,并没有去消灭它,实际上就是彻底地了解它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然后能够放下了。

我们修行很好的时候,尤其是三果阿那含圣者,心快乐很多,心自动自发地有禅定、很舒服,心不会陶醉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了,不迷失在世间了,它独立凸显,一直宁静在里面,很舒服,有快乐。想穿过这一点并不容易,因为心有的只是快乐。

要想看到心本身是苦,能够放下心,怎么能看呢?你看不到的。要波罗蜜圆满。有一天,修行到有的只是纯粹的快乐,一旦波罗蜜满了,智慧圆满了,心一翻转,本来看到无穷无尽快乐的心,立马变成了无穷无尽的苦了——那是很神奇的苦。我们大家认识的苦,属于苦的感受,是觉得身苦、觉得心苦。但是,心啊,并没有苦的感受,心是宁静、是寂静的,一直有快乐。但是觉性智慧圆满了,当它动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,它本身是苦。越看就越苦,越看就越苦,到了最后爆炸了,就彻底地消融。

心啊,即便是知者的心,也依然属于识蕴的部分,依然是属于世间法。最后彻底地了解它本身是苦,那个称之为彻底地知道苦的圣谛,然后彻底把心还给世间,直接扔掉了。那个时候生起来代替的属于识元素,把识蕴扔掉变成识元素了,变成知元素。这个知元素是纯净无染的。这个识元素本来并不是纯净无染的,但我们来修行,修奢摩他、毗钵舍那,不停地修,慢慢不停地清洗,把五蕴,尤其是识蕴,尤其是心,本来是很脏的——有无明暗藏在里面,一旦彻底地了解:心本身就是苦,尤其是知者的心是最苦、最苦的,是所有苦的根源,一旦彻底地这么了解、照见了,就把识蕴——也就是这个知者的心,彻底地扔掉了,心就会自由,不再黏着于五蕴,心就会跟五蕴彻底地剥离。

我们的心一直伸在五蕴里面,比如说伸到这个身体里面,这是我的身体;伸到感受,是我的感受;伸到想蕴,是我的想蕴;伸到行蕴,这是我的好、我的坏;伸到心,这是我的心,心是我。一旦修行,彻底了解了,心彻底地跟蕴剥离开了,彻底地扔掉了,再也不用呵护了,需要做的工作已经做完了,再也不需要呵护心了,再也不需要小心了。蕴处在蕴,识元素处在识元素,它们不再关联。

今天为什么讲得越来越难呢?搞简单一点,搞简单一点吧:有觉性,去觉知身、觉知心,要做到!这样有一天,我们就可以来给隆波作为见证人,说:隆波说的这些并不是想象的,并不是浑水摸鱼,并不是想象出来的。隆波是从高僧大德那边去学,这么传承下来的。


知苦,也就是知道五蕴,如实观。知道是看到了什么?看到三法印。一旦我们彻底了解——五蕴在示现三法印,就能够断集,也就是不再有想要——各种各样的想要,想要什么?想让身心快乐,想让身心不苦,就只有这些想要而已。

一旦知道真相——身心、名色、五蕴本身就是苦,想让它不苦的“想要”再也不生起了,因为它本身就是苦,怎么可能让它不苦呢?再也没有想让它快乐的“想要”,因为它本身是苦的,怎么可能快乐呢?看到了吗?彻底地知苦,就会自动地断集,也就能断“想要”。“想要”断的一瞬间,心再也不伸进去了——不再伸到所缘里,不再伸到“有”里面。只要有想要,心就会伸进去,去黏着所缘,苦就会再次生起。如果彻底地知苦,就会断“想要”,断“想要”了,心就再也不伸进去——不再伸到任何地方,我们就会彻底地照见涅槃,那个就是道——也就是圣道。

因此,要知苦,不要害怕苦。但是别自己主动去给自己找苦。给自己主动找苦,比如活得好好的,非要去玩电诈,这个是很自私的那种人。看到别人变成了诱饵,这个是很重的恶业。别变成诱饵,我们并不是只吃诱饵的这种笨鱼。

哪些是佛陀禁止的,别去做,如果想活得很快乐,就要去断那些会让我们生命退失的路、会让生命走向下堕的路。喝酒、吸毒......如果有上瘾的,一定要戒除,如果曾经卖这些的话,一定不要再做了。有的人来找隆波,很高兴地说:见到了活生生的隆波。死的你能看得到吗?现在的语言很奇怪。

首先,所有上瘾的东西不要沾。不懂得(珍惜)时间到处去玩,日日夜夜去玩。半夜寺庙里面很安静的,结果在寺庙旁边唱卡拉OK,那些唱卡拉OK的人,在家里面根本不敢唱歌,所以半夜里去唱卡拉OK。

隆波工作完了之后直接回家了,不会到处去外面玩的,回家洗澡、吃饭,稍微休息一下,放松一点,然后就开始修行了。因此,不会半夜出去玩的,不会到处去看那些演唱会之类的,不去的。

为什么要去看呢?曾经也看过演唱会,记不住在哪里了,记不住。并不是演唱会,是戏剧,(演员)表面在伤心,但里面在笑,根本没有在伤心。因此,看戏的时候(觉得)根本不好玩。看到他们在笑,他就只是(表面在)笑,但是里面是板着脸的,看了觉得不好玩,所以不喜欢看。

隆波不看电影、不听音乐,不喜欢浪费时间,尤其是那些很郁闷的电影,不看的。如果看,就会看鬼的电影,为什么会看鬼的电影?因为知道那是骗人的。那些让我们的心有贪、有嗔的那些,不看的,很烦的,浪费时间。平常自己的烦恼习气已经很多了,为什么还要去看这些娱乐节目,不要的。

赌博也不要的。结交恶友这个是很严重的事情,不需要有很多朋友,有一两个好朋友就够了,朋友多就很难、很麻烦的,结交比较有素质的人就够了。但是,赚钱的时候别懒惰。

这六点是让生命会下堕的路,记不住就在谷歌上面去找。六种不良的生活习气,别去做这些,生命就会提升,把时间用来修行。祈求说:啊,希望我修行,只要是隆波所证悟的,希望我也能够证悟。不停地到处祈求,隆波就回答说:可以啊,但是隆波实修所做的事情,你也必须要去做,戒、定、慧必须要去提升。这个时候他就不要了。

好了,讲法就讲到这里。

1号:观身体动,一旦走神去想,看到嗔、我慢。在修行的时候观呼吸,一旦生起了触,有心在观,心集中,有某些东西冒起来,又会看知者的心,知道依然是安住的,观身体是四大,它自己冒出来的,请求开示。

隆波:去继续用功,很好,继续用功。但是别带领让心像现在这么静止不动,你现在是在装修心,那个其实也是属于修行人的一种状态,让心看起来很好。不需要,心是什么样子的,知道它是那个样子的。你的训练很好,去继续用功。

如身本来面目去知道身,如心本来面目去知道心。不去改造心,现在又在装修心了,能感觉到吗?把心收摄进来,有点呆滞。看得出来吗?隆波说得太快了,如果观察得出来就不错了。1号修行很好,不错,去继续用功。迷失了,知道吗?1号,心跑掉了。努力在打压它,努力地在控制它,你意识到了吗?别去打压它,如果打压就会憋闷,就会有重量,现在心有重量了,能感觉到吗?对,如果重起来了,说明你进去干预它了。

2号。1号很好,非常棒!

2号:活在当下越来越多了,一旦觉知自己,有时候蕴会分离。如身心本来面目去知道身心,看到灭,看到空好几次了,知道什么在背后真正操控自己去做。有佛陀作为临时的家。在做固定形式练习的时候,或者日常生活中依然迷失很多,应该调整哪些可以让觉知一直走在路上?

隆波:无法一直的,只能有时候在,有时候会迷失,因为现在我们就处在这个水平,不批评它,去如实观,慢慢去训练。

别这么带领心,现在是进去带领让它静止不动了,别进去干预心。如心本来面目去知道心,而不是装修让心变成这样、变成那样的。别去装修它,去觉知。现在有点呆滞,能感觉到吗?要这样去觉知,要不停地觉知,知道现在这样心呆滞了,就只是知道,不用对治,就去如实观。如果能看到所有的境界,然后心是中立的,所有的境界全都是平等的。之所以不平等,是因为你给它赋予了价值。因此,心一旦憋闷,别去以为它不好,就只知道现在是憋闷的;想让它消失,知道想要。就是这么老老实实地去观、简单地去观、正常地去观,以中立的心去觉知。

3号,3号修行很好,不错。

3号:固定形式早晚用功,一天30~50分钟,以听法为主。日常生活中观呼吸和行住坐卧。觉得自己的修行越来越进步了。在缘起法里面和四圣谛里面,有时候好像明白,但是也不确定。请问是进步了还是说应该怎么调整?

隆波:你进步了,但是别让智慧冲到前面去就行了,不需要知道什么很多的。去觉知当下——什么在身体发生、在心发生了,去觉知。不用去知道很多,什么缘起法之类的,还没有必要,不然的话就会想太多,如果它自己知道、自己看见没有关系,但别想太多。

3号修行很好,不错的,非常非常好。1号说好,依然比不过3号,1号依然黏着于紧盯。1号感觉到了吗?现在在紧盯,对!为什么必须紧盯?因为想要,想要什么?想要好、想要修行、想知道、想看见、想成为、想获得、想好,就会去紧盯。3号别那么去逼迫心,别把它逼迫下来。就是最正常、最平常地去看到它工作,我们不要进去干预它们。除非心散乱的时候去修习宁静,这也是在干预,因此奢摩他的禅修是有在干预心的,但是毗钵舍那已经没有了。去如实观,3号再松开一丁点,依然还在做。慢慢训练,这样就会看得越来越清楚,越来越清楚。

4号:打坐观身体呼吸,强调的是觉知自己,用的是念诵了知道心不喜欢、憋闷。 前面不停地在换修行的方法,一旦知道修错了,就仰赖于听开示,然后检查自己的修行,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能够觉知很粗重的情绪生起,请求开示。

隆波:去继续用功,它就是那样地慢慢提升。别带领心变成那样子的,带领下去就会犯迷糊,痴就会掺杂进来。4号退出来,甜甜地笑,眼睛睁开,甜甜地笑,能感觉到吗?心有点昏沉,在你修禅定的时候,痴掺杂进来了。必须一直要有觉性的,必须要有觉性,必须要保持觉性,别让它犯迷糊,别忘了自己。对,如果心是这样子的,别让它进去犯迷糊。去觉知,去觉知身、去觉知心。

如果需要休息,那就有觉性去跟自己的业处在一起,心宁静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。如果心是中立的,心马上就宁静了。跑去想了知道吗?别打压,现在打压了,能感觉到吗?让它呆滞了,不要去做。如身本来面目去知道身,如心本来面目去知道心,不要逼迫让它静止、呆滞,只是正常地去觉知。很好,就是那么去觉知。

5号:每一天透过吸佛呼陀作为临时的家,但是觉得不喜欢、憋闷、很烦,请求开示。

隆波:(选择)适合你自己的业处,你爱美、爱漂亮,去觉知身体——身体动觉知,身体动觉知,身体工作去觉知,去觉知身体。

6号:隆波曾经说哪段时间应该修奢摩他,哪段时间应该开发智慧,然后接下来就会分离蕴界。所以就增加打坐,在做固定形式练习之前先念经,觉得觉性能更快了。日常生活中,自己会跟呼吸跑到一起,看到心的跑、变化,觉得修行进步了,但是苦反而更多了,修行修错了吗?

隆波:没有错,对了。如果修行之后有的只是快乐,那肯定是错了。修行了之后就会看到苦,这点很奇怪,我们越看到苦,心越快乐,心很舒服,蕴苦但是心不苦。慢慢去训练,很好。

7号:依然还会不时地睡着,实际上每一次固定形式用功都是这样子的,无论修哪个业处都是这样,觉得不停地观境界会让自己很容易犯迷糊。请求开示应该退出来变观者吗?

隆波:可以退得了吗?能退得了就退。心特别散乱,一旦动手修行,就会睡着。

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样有觉性,然后身体没有太累,打坐不太会睡着的,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很累,一打坐就睡着了。不停地去觉知,去觉知身体,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去觉知身体,行、住、坐、卧,看到身体动,心是观者,常常地去用功。如果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得到,在打坐的时候就不太会睡着的,但是如果白天散乱,一打坐很快就会睡着了,因为心很累。身体动,要不停地去觉知,常常地去觉知。点头也去觉知,甜甜地笑,甜甜地笑,知道吗?现在看到自己在笑,并没有照镜子,是用感觉去感觉,要不停地去觉知自己,不错的。

8号:看到心控制不了,有非常多的烦恼习气,但是有觉性知道不应该做什么,所以能刹得住车。应该怎么提升、怎么进步才可以在今生见法呢?

隆波:那就去提升戒定慧。要修行什么?就修这些内容。8号感觉到了吗?在你修禅定的时候,心会进到里面,然后能够看到它在工作。别动来动去的,要去及时地知道,要仅仅只作为观者——在外面仅仅只是观者,在里面我们也只是观者。小心一丁点,进到里面的时候有痴掺杂进来,很薄的痴掺杂进来,会有一点昏沉,能感觉得到吗?那个不好,类似于睡在痴里面,觉性太弱了。因此要努力地在外面去训练得很熟练,进到里面的时候就不会那样犯迷糊,痴就不会掺杂进来。在外面左转右转之类的,不停地去觉知,很正常地去觉知。那样不好,不然脖子就会断。要很自然地、不停地去觉知。很好,很勤奋地修行,不错!有时候心会很气馁,知道是在气馁,气馁也不放弃,气馁知道气馁。去如其本来面目知道它。

4号,别凶,太凶了,修行像拼命一样,那个不好,太累了。甜甜地笑,4号,甜甜地笑,就好像有5个美女一起说爱你。看到了吗?你的心觉得好笑,对吗?感觉到了吗?如果你让心很呆滞,它就静止不动,没有什么变化给你看。如果心是正常的、没有去紧盯的话,一听到好笑的事情,心就会觉得好笑,它就会变给你看。因此别去把心拉着让它一动不动地,要让它去工作。强迫让它静止、一动不动,就无法开发智慧了。

好了,今天就到这里!

现在绿山动物园开了,以前是主打弹跳猪,它现在已经变成猪了,已经不跳了。现在变成新的阿皮纳,什么硕鼠,有谁看过没?没有看就去看,为什么鼓励大家去看?因为可怜它们,这样它们就可以有钱、可以有吃的。动物园以前很困难,根本入不敷出,动物就很困难。

好,请吧请吧,去看吧,去看阿皮纳也行,去看吧,它有三个孩子。并没有给彩票号码,有的人听到了数字就(很兴奋)。


Qrcode for iDhamma.png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
中国 CHN:1 · 2 · 3
泰国 THA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
大马 MYS:1 · 2 · 3
台湾 TWN:1
新加坡 SGP:1
远程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
日常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2024 · ☆2025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
注:CHN-国内 · THA-泰国 · MLY-马来西亚 · 台湾-TWN · SGP-新加坡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