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D24.70《“别把心往外送”的意思是什么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4年8月18日

来自法藏
Luangpor Pramote Pamojjo


聞 · 法


心别往外送。

隆布敦长老是说话非常简练的师父,但是他说的每一个词都涵括了非常多的修行。比如所谓的“别把心往外送”,其实就是心必须安住,不迷失,不跑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也包括不往意根跑——往意根跑其实就是跑去想。就一个词,我们要想明白、要想能做得到,那是需要花时间的。

但是,他又说:心的常态就是一直往外送,心的自然状态就是会往外送。“别把心往外送”的意思并不是说心不准往外送,而是说心跑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或者跑到念头里的时候,或者在修行的时候跑去紧盯禅修所缘,我们要有觉性及时地捕捉到,那就是在修“道”。他是这么教的,他并不是说不准往外送。

所谓的“别把心往外送”,他是用于指导某些弟子,因为他们喜欢往外送,往外去看:看鬼、看天神、看地狱、看天堂、看别人的心……喜欢看这些,所以他就会说别往外跑。一旦我们动手修行了,他又说“心的自然状态是必然往外送”。但是,如果往外送了之后,我们没有及时地捕捉到,就会是“集”——也就是苦生起的因。

比如心往外送,是因为欲望在背后驱动,欲望就是扑出去地“想要”,不仅仅只是想要,而是想要了之后扑出去——扑出去看色看画面、去听声音、去闻气味、去尝味道、去感知身体方面的接触、到心方面去想。心扑出去了,然后就会造作。心扑出去的时候是有欲望了,有欲望了就会创造“有”,心就会造作,就会造作好、造作坏,有时候会努力地不造作。无论心造作什么,紧随而至的结果全都是苦。心里就会有负担生起,那个称之为“苦”。所以他就会教导:别把心往外送,但是心的自然状态是必然会往外送,一旦心往外送了之后,要有觉性能够及时地意识到,那就是在修“道”。

心往外送,就是心有欲望,紧随欲望而至的就是“有”——也就是造作。“有”并非只是不好的,戒、定、慧也生起在“有”里,因此我们不需要害怕造作,只需要强调有觉性就可以了。我们什么时候没有觉性,造作就会牵我们的鼻子,去恶道造作坏,或者是造作对、造作错,不停地造作。如果心往外送了之后,我们有觉性及时地捕捉到,戒、定、慧就会生起。心往外送的时候,如果我们没有觉性,烦恼习气就会生起。比如我们看到美女,心扑出去执取她,心生起了贪、满意、喜欢;看到我们讨厌的人,心也会扑过去,比如我们在开车时有人超我们的车,我们的心扑出去找那辆车了,或者在心里面骂他,嗔心生起了。

因此,当心往外送时,如果我们没有觉性,烦恼习气就会生起,一旦烦恼习气生起了,我们的念头就开始往不好的方面想,我们的语言就会不好,我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坏,那其实就是破戒了。相反的,如果心往外送了之后我们及时地知道:心迷失去看画面,知道心迷失去看画面,迷失去看画面的心就会灭掉,就会生起作为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的心;心迷失去听声音,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心跑去听声音了,迷失去听声音的心就会灭掉,就会生起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的心……就会这样生起。

因此,在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心往外送的时候,往外送的心就会灭掉,然后就会生起安住的心来代替。在心往外送的时候我们及时地知道,烦恼习气就无法控制我们的心,戒就会自动自发地生起。一个人之所以破戒,是因为被烦恼习气控制了。我们有觉性及时地意识到心往外送,往外送的心就会灭掉,安住的心就会生起,正确的禅定就会生起。

看到了吗?当我们的心往外送了之后,我们有觉性,戒会生起,因为恶无法控制心;禅定也会生起,因为意识到心往外送的一瞬间,心就会安住,变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。接下来,心再次往外送,我们再次知道,然后智慧就会生起,就会看到往外送的心也是无常的,它往外送了之后,一旦我们有觉性及时地意识到,它就会灭掉。

如果我们没有觉性及时地知道,它会灭掉吗?它也灭,因为无论什么生,什么必然都会灭的。比如去看画面的心,我们迷失去看,在我们看连续剧的时候,好好去体会:有时候我们会看画面,看男主角、女主角,看到那些坏蛋,我们的耳朵也在听声音,它会很快速地交替进行,在看画面的时候没有听声音,在听声音的时候没有看画面,画面就会模糊。然后呢,一旦听他说了什么,我们的心就去想。看到了吗?看画面的心生了就灭,听声音的心生了就灭了,变成了去想的心来代替。

一旦我们常常地看见,智慧就会生起,就会看到每一种心都是无常的。看到吗?看画面的心也是无常的,听声音的心也是无常的,去想的心也是无常的。每一种心都无法控制,心是去看画面、还是去听声音、还是去想,我们选择不了。这个,必须要修行修到非常细才会看到——我们并不是真的可以选择得了。

比如我们大家可以测试一下,可以试着从现在起一分钟之内,我们不要去想,试试看能否做得到?不需要一分钟,不到几秒钟就跑去想了,看到了吗?避免不了。试着进一步地去阻止它,不准想。(隆波笑)大家在想着“不准想”,看到了吗?阻止不了,这个就是真相——也就是所谓的“无我”。心是无我的,阻止不了。

在我们的心往外送了之后,有觉性及时地知道,戒就会生起,因为烦恼习气控制不了心;心往外送了之后,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,心就会安住,不往外送。往外送的心,是因为有欲望在背后驱动、推动。欲望是烦恼习气,一旦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,欲望就会灭掉,心就会安住。 而当我们需要修禅定时,别误以为可以强迫让心安住,因为心是无我的。那怎么做呢?我们修禅定可以让心获得休息,带领心持续地与单一的、有快乐的所缘在一起。擅长于念“佛陀”就跟“佛陀”在一起,擅长于观呼吸就跟呼吸在一起,擅长于经行就去经行,擅长于观身体动就去观身体动……然后心宁静也知道,心散乱也知道,别去强迫让它宁静——诀窍就在这里。如果我们强迫让心宁静,心就立马不宁静了。比如吸佛呼陀,心散乱知道散乱,散乱是无常的,心还是会宁静下来的。如果我们刻意让它宁静,心就不宁静,因为心是无我的。

每一种心、所有的心,都是无我的。因此,迷失的心生起的时候,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心往外送。迷失去看、迷失去听、迷失去闻、迷失去尝、迷失去感知身体方面的接触、迷失去心方面去想,在及时地知道心跑掉的一瞬间、迷失的一瞬间,心就会自动自发地醒过来。

有的人心不醒,高僧大德就会教导说:你修一个禅修业处,什么都行。然后他去观那个禅修的业处,心就会跑去跟那个所缘聚合在一起;时间一久,心的禅定增长了、力量增长了,高僧大德就会进一步地教导说:诶,迷失去看了,迷失去紧盯了。

举个例子:在隆波尚未出家时,阿姜宋猜尊者曾跟隆波学了很久,训练修行直到能够看到在胸口动荡的境界,见到隆波,隆波说:很好,继续观。不停地观,心就很熟练于观了,禅定生起——因为带领心持续地与单一的有快乐的所缘在一起,禅定就会生起。看动荡,很轻松地去观动荡,不停地观,禅定就会生起——这是属于宁静型的禅定。到了某一天,隆波看到阿姜宋猜尊者的心已经准备好可以开发智慧了,隆波就问他:为什么去看这个动荡呢?阿姜宋猜尊者就发懵了:诶,每一天都让看,之前都说很好,现在突然间问为什么要去看它?阿姜宋猜尊者就回自己的寮房,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呢。回到自己的寮房,不可以观动荡了,然后就看心跑掉。比如看到花,心就会跑到花那里;腿痒,心会跑到腿上;心跑到动荡这个地方,也看到……看到心的跑来跑去。看到心跑来跑去的一瞬间,有禅定,安住、觉知、觉醒、喜悦的心就会自动自发地立马生起。早上阿姜宋猜尊者跟隆波汇报说:哦,明白为什么你要问为什么去看它了。事实上隆波并没有真的在问,隆波只是刺激让阿姜宋猜尊者继续往前走,他就可以走了。刺激,并非无缘无故地去刺激,必须要去看,准备好了才会去点拨,如果还没有准备好,就依然不点拨。

以前的高僧大德就是这么教修行的,不会像隆波这样坐着来教大家,教那么长的。实话实说,大家的根器很弱、很钝,如果不明白修行的整个地图就会有疑问,就不想修行。比如说让你去念佛陀,修两三天就不玩了,因为不知道念诵佛陀为了什么。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的,想得特别多,所以隆波就只能教整个过程了。

隆布敦长老教导隆波教得很简单——别把心往外送。隆波也并不是不准、阻止心往外送,而是慢慢地去观察心。他说要读自己的心,自己就看心往外跑了,一旦及时地知道,戒就会生起,禅定也会生起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不停地重复去看,到了某一天智慧也生起了,因为自己的心能够安住了——这个非常重要。

泰国的修行人可能有上万、上十万,但是要想找到心安住的人是很少的,太少了,心不安住是无法生起道果的,所以心安住是非常重要的。让心安住的方法就是仰赖于觉性,去及时地知道心的跑来跑去,常常去知道,及时地知道心往外送。

大概明白吗?不难的,但是做起来难,为什么?因为心往外送了,就很容易陶醉在里面。看到画面就会陶醉在画面里,要想有觉性,能够意识到迷失去看画面,是要花时间的;听到声音就会沉迷在听声音里,要想有觉性及时地捕捉到跑去听声音了,要花很长的时间。最严重的就是心跑到念头的世界,从起床到睡着一直在想,睡着了还继续去想,要想切断念头的环链是很难的,那是很难的。因此心迷失去想的时候,要及时地知道迷失去想了。

好些人学法修行,喜欢问这问那,不停地问。问一两次,隆波会回答,但是如果问好多次,隆波就直接反问了:“有疑问,你知道吗?有疑问出现了,你知道吗?”听到了就发懵。有疑问了,要去看自己有疑问。那能得到什么呢?在疑问生起的时候,如果我们有觉性,知道有疑问,疑问就会灭掉,跟其他的境界是一样的,生了同样会灭,一旦灭了就不需要问了。

学法修行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知见,我们学法是要看到:什么东西生起是自然的事情,所有的一切都会灭掉是自然的事情,我们只需要看到这一点而已。如果能够看到这一点,就是初果的须陀洹,其它剩下的再说。

因此,疑问生起了,不需要想着为它找答案,其实它就是一个境界。疑问,知道有疑问,直接去看,疑问它是恒常的吗?疑问跟贪嗔痴是一样的,一旦生起了、停留,必然会灭去。它骗我们,一旦有疑问,就刺激让我们想找答案,很挣扎、很痛苦,心就会比以前造作得更厉害、比以前散乱得更厉害,就会迷失在造作的陷阱里面,就会不停地造作。如果胆子足够大,现在有疑问了:“哎,今天怎么修行好啊?”知道有疑问,疑问就灭掉了,接下来再有疑问再知道,再有疑问再知道。疑问其实就是一个境界,跟贪、嗔、痴、苦乐、好坏全都是平等的。

所有的境界,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,全部都教同样的法——生了就灭。我们学法修行就是为了看到什么东西生,什么东西就会灭,要树立正确的目标。我们先学这个,还不需要提及什么涅槃之类的。说了之后,依然还没有看到,依然不明白,我们就会不正确地描绘涅槃。涅槃,事实上它是最正常的。

法呀!它就是正常、平常。但是我们没有抵达正常、平常,我们大家契入自然,自然跟正常是不一样的。自然是什么意思?我们只是认识生的法,比如苦乐、好坏,这是生的法;我们的身体,它也是生的法。所有生起的一切全部都会灭去,我们看到所有的一切生了就会灭,这个就是法。法就是真理,就是实相。至于自然呢?是那些在示现真相给我们看的事物——每一个都会示现生起、停留、灭去。

因此,涅槃它并不能称之为自然,涅槃是法,因为它没有生、没有灭。我们还不需要学到涅槃,我们现在要学的是:看到什么东西生起是自然的事情,所有这些必然会灭去是自然的事情。先学这门学科,先学这个。树立正确的目标,我们才不至于偏离,走到别的地方去。

因此,疑问生起,怎么做?疑问可以生起,也会灭掉,生了就会灭,跟贪嗔痴是一样的。或者是散乱生起,不需要受到惊吓。有些天心散乱,也不需要受到惊吓,知道心散乱,散乱同样也是无常的。

隆波蒲尊者曾经给隆波分享过,那时候他是沙弥,跟着隆布芍长老。听过隆布芍长老的名字吗?隆布芍长老是阿姜曼尊者的师父,隆布蒲尊者是隆布芍长老的弟子。有一天,隆布芍长老告诉说:“沙弥,今天我的心不宁静啊。”隆波蒲尊者说,他听的时候特别地发懵、一头的雾水:“什么?阿罗汉的心不宁静?”修行很久后才明白,不宁静的心,是因为心在开发智慧,心在审视法,它不会就只是宁静的,就只是宁静的心是用于休息的。

心在开发智慧的时候,心在工作,但是它是带着觉性在工作的。心工作,如果我们没有觉性,不好。隆布敦长老说:你别去找法。不知道怎么做了。隆波是亲自听到,隆布敦长老亲口教的,要我们及时地知道。隆波蒲尊者说,他(用了很久的时间才)真正明白阿罗汉的心并不一直是静止不动的。阿罗汉的心有时候会工作,有些在开发智慧,有些并没有开发智慧。因此,阿罗汉的心依然是有变化的。

阿罗汉的心有两种感受,并不只是有一种感受,有时有乐受,有时又会有舍受,但是不会有我们的这种苦受。因此,他是很正常的,他并没有背道而驰:诶,我是阿罗汉,就只能不想、不演绎、不造作,一整天坐着一动不动,笑也不可以,不然就会被别人骂,也不能板着一副面孔,会被人说生气了……这个太麻烦了!大家建立了很多不正常的这种标准。阿罗汉并不是那种很虚伪的人,他有时候也会笑,有合适的因笑他就笑,但是并没有因为贪而笑,有时候他会因法喜而笑。

比如,佛陀有时候也会笑,称之为无因生笑心。有时候阿罗汉们看到了鬼之类的就会笑,不是因为很高兴看到鬼,也不是嘲笑鬼,而是笑着说自己解脱了,再也不需要继续投生在鬼道了。他们是对自己烦恼习气的嘲笑,并没有嘲笑鬼,因为他的慈心与悲心已经圆满了。

能帮忙就帮忙,但是别以为能够帮得到每一个人。如果没有共业,没有之前做过亲人、朋友的话,是没办法真的能帮得了的。 因此,所有的好事、善事一定要靠自己去做,如果要等到别人来回向,那是不会有突破的。如果我们不是他的亲戚、朋友,他给我们做功德,我们也只能是看着,接受不了。

在三藏经典里面也有这些内容,比如说帕金皮长国王,有一个晚上他做功德,做完功德后他听到声音——很可怕的声音,他就去问佛陀,佛陀说这是鬼的声音,曾经跟他一起做过功德的好朋友,这些朋友现在很困难。已经经历了好几尊佛的出世,然而根本没有办法接受功德,谁给他做功德,他也得不了。佛陀就让帕金皮长国王平常做完功德之后,专门给这些“朋友”做功德回向。帕金皮长国王重新做功德后,给“朋友”做了回向,他们就收到了,然后变成了天神。因此,别疏忽大意,有什么好的事情要赶紧去做,能够有这样的好机会是特别难的,要积极去做,别等到让别人给我们做回向。已经偏离主题了,变成了鬼的内容了。

有一位高僧大德叫做隆布同长老,隆波并没有跟他学法,他是剃度仪式上的一位主要的念诵师,也可以称之为自己的师父。他对隆波非常的慈悲,有什么事情他都会想办法帮忙。他说过一句话,听到之后别受到惊吓。他说:“现在呀,即便是实修的寺庙,都变成了家庭的寺庙。村里面的寺庙已经变成了居士的,居士们变成了什么,知道吗?全部变成了鬼。”所以鬼在现场特别多,感觉到了吗?我们什么时候心贪的时候,什么时候就变成了鬼。如果我们一整天都是贪,一整天都是鬼。对这个饥饿、对那个饥饿,那就是鬼的心,要去训练观察自己。

隆布敦长老教导说:“别把心往外送。”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个,心就会安住,一旦心安住了之后,戒、禅定、智慧就会生起。因此,安住的心,生起觉知的心,觉知自己的状态——觉知、觉醒、喜悦的状态,那是最重要的一个点,修行契入的最重要的一个点,这是佛陀开示的。

佛陀说,他看不到任何的法可以跟觉知自己相提并论,那是修行可以清洗烦恼习气的一个契入点。要想证悟阿罗汉,必须要能够清除烦恼习气。证悟初果也必须要有次第地去断烦恼习气。他说看不到任何的东西像觉知自己那么重要。真的很可怜,在这世间几乎没有觉知自己的人。世间有的只是迷失的人,也就是去往外送的人。往外送之后有好几种情况:迷失去看,迷失去听,迷失去想,迷失去感知身体方面的接触……迷失去到意根,那是更加丰富多彩。迷失去意根,也就是迷失去想,比如一整天在念头的世界里,根本没有觉知。

还有另外一类迷失的人,就是迷失去紧盯。送心去紧盯、静止在单一的所缘上面,那个隆波已经看过很久了,从隆波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就看到了。隆波教那些朋友,隆波就教:“哎,别走神,别紧盯。”就是这两个,这是最坏的。走神就是迷失了,大部分都迷失在念头的世界,其次是迷失去看,再次就是迷失去听,大部分都迷失去想,一整天去想。因此从现在开始,心迷失去想了,要及时地意识到。想什么内容并不重要,想什么东西并不重要,并不是必须要知道,但是要知道正在想,这个是非常重要的。想什么东西不重要,重要的是知道它在想。

还有另外一个,隆波告诉朋友们说:“别紧盯!别紧盯!”紧盯其实就是聚焦,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事物上面,然后静止在那里,强迫让心静止在单一的所缘,那个同样也是往外送。比如我们点一根蜡烛看火,专注在火上面,我们的心跑到火上面;或者是我们观呼吸,好好地去观察,我们的心会跑到呼吸上面,心已经往外送了,即便是自己的呼吸。

在还没有出家的时候,隆波就看到:在世间几乎找不到一个觉知自己的人。有时候去寺庙看到高僧大德觉知、觉醒、喜悦,明白法、见法了,但是周围的弟子全都只是一味地在紧盯,依然没有真的醒过来。

因此,要去观察,那些不修行的人只是一味地迷失,心往外送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拼命地往外跑;而修行的人,他不是那样去迷失,他迷失去紧盯。紧盯也是迷失的一种,是属于刻意地迷失去感知所缘,心跑去浸泡在所缘里面,那称之为迷失去紧盯。

曾经到禅修的道场里面去看,心里面想:哎呀,这里根本没有任何人修行。虽然打坐经行的有上百人,但自己心里知道这不是,因为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。一部分人呢,是坐着去想;另外一部分人呢,去坐着紧盯、紧盯。隆波的心去看他们,就开始批评他们了:哎呀,这个寺庙根本没有任何人修行了。早上去顶礼高僧大德,还没有说什么,高僧大德一看隆波的脸就笑了,他就只说了一句话:“这个寺庙已经没有人修行了。”隆波听了之后呆住了——自己去看别人的时候同样也没有在修行,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修行,自己也在坏,但自己没有看到,只是看到别人坏。能教自己了,回过头来找自己。但是,能确定的一点就是:在这个世间几乎找不到觉知自己的人,所以圣者才会非常地稀缺。

因此,我们必须训练:怎么做才能觉知自己。今天不用教别的了,就只教一点——怎样才能觉知自己。首先,我们的心,它会不停地跑去找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的所缘,它不停地跑,这样就很难看到了。因此起步的阶段,先要做固定形式的练习——修某一个禅修业处,任何一个业处都可以,只要是我们所擅长的,然后去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比如像隆波擅长于吸佛呼陀,小时候吸佛呼陀,然后追求宁静,但现在不要了。吸佛呼陀,然后心跑去想别的事情,及时地知道;心跑到呼吸上面了,及时地知道。修习禅修业处之后去及时地知道心,在及时地知道心的一瞬间,心就会从想、演绎、造作的状态抽身出来变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。会自然的出现这样的状态。

看到了吗?我们做不到让心变成知者,但我们能及时地知道心的迷失。因此,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——心迷失的时候,及时地知道;心往外送的时候,及时地知道;迷失去看,及时地知道;迷失去听,及时地知道;迷失去想,及时地知道。在我们训练禅修业处,迷失、离开了禅修业处的时候,及时地知道;迷失去紧盯禅修业处,及时地知道。

错误只有两个——也就是走神和紧盯。如果是早期曾跟随隆波学过的人就会听隆波一直在说:不走神、不紧盯。那个时候说不走神、不紧盯,有些地方的人听了之后就嘲笑:哎呀,阿姜帕默你教什么?你这样不行,为什么你不教念“佛陀”?(隆波)说:“哎呀,看全国人都在念“佛陀”,但结果却走神去紧盯“佛陀”,或者也有人走神去想别的事情。观呼吸,有人会走神去想呼吸,或者走神去想别的事情。”“去想着呼吸”,比如现在在吸气,现在在呼气,吸气、呼气,你试着修一修,然后会想吗?观呼吸,有在想吗?看到了吗?不可能不想的,会迷失。

因此,隆波并没有教修静止不动的禅定,隆波教禅定的实质。真正用于开发智慧的安住型禅定的实质就是:心不走神、不紧盯。“走神”就是忘了禅修业处,“紧盯”就是聚焦在禅修业处上,而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感觉到禅修业处的存在。比如隆波修习“安般念”,就觉知身体本身在呼吸,就只是感觉而已,宁静还是不宁静不重要。如果想要宁静就不会宁静的,如果没有想要宁静就会宁静的。它就是很容易的,但是要想容易之前是先要难的。

因此,我们必须要训练,要先“生起觉知”。觉知自己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安住,变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的状态。我们可以获得这类心的方法就是:修习某一种禅修业处,别带领心去找宁静。如果需要宁静,也可以去修习让它宁静。而现在是在教觉知、觉醒、喜悦安住型的禅定。

我们修习禅定,去修习禅修的业处,本来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禅修的业处上,而现在只需要去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比如我们吸佛呼陀,然后心跑去想,及时地知道;吸佛呼陀,心去紧盯呼吸,及时地知道。像以前阿姜宋猜尊者继续观胸口的震动,被隆波反问为什么要观胸口的震动?结果心迷失去想了,阿姜宋猜尊者看到了;心迷失去紧盯呼吸,也看到了。这样,阿姜宋猜尊者就会修行了。那时候心就会醒过来,当时还是居士,之后呢,修行(到得果)所用的时间就不多了。 一旦心安住变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之后,开发智慧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。如果没有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的心,我们号称开发智慧,那仅是念头而已,因为心无法变成观者。如果好好去观,在大念处经里没有所谓的思维、想,有的只是看见。看见其实就是知道,看见和知道是一回事,它们是一样的含义。

呼气要知道,吸气也知道;身体站着,清楚地知道站着;身体坐着,清楚地知道坐着;身体动清楚地知道动,身体停知道停;心有快乐知道有快乐,心有苦知道有苦;心生气知道生气,心不生气知道不生气;心贪知道贪,心不贪知道不贪。看到吗?有的只是所谓的“知道”这个词,没有所谓的“想”,没有所谓的紧盯。要去知道。

那么多人号称在修“四念处”,但为什么没有什么结果呢?因为他不会觉知,并不是真的在觉知。为什么不是真的在觉知?因为没有作为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的心,有的只是迷失的心、去想的心或紧盯的心,只有这些而已。因此,我们要训练让心能够醒过来,变成知者并不是小事。

隆波试着回顾以往,修行最难的点就是心要醒过来。这是最难的,因为如果我们的心能够醒,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,我们的心安住独立凸显,戒就会自动自发地生起,禅定就会自动自发地生起,智慧也会生起——就会看到所有的一切生了就灭,所有的一切生了就灭。最后就会变成自动自发的智慧——无论什么东西生起,心就会知道很快会灭的。

这个,它的契入点也就是觉知自己,也就是醒的状态。所以佛陀才会开示:佛陀看不到任何一法能比“觉知自己”更为重要。“觉知自己”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清除烦恼习气的契入点。因此,从现在起我们大家不要再迷失了,要去训练觉知,每一天做固定形式练习,修习什么禅修业处都可以,只要是我们所擅长的,必须要去做。如果想在今生取得道果,必须要做固定形式练习。

在固定形式练习的时候,我们就会减少几个根门(与外界的接触)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在固定形式练习的时候只剩下意和身,即身和心为主,这是两个最主要的。我们的眼睛没有到处去看,就待在同一个地方;我们的耳朵也没有到处去听;鼻子也没有到处去闻;那个时候也没有吃什么。减少了这四个根门,只剩下身与心。因此,在固定形式练习的时候只剩下身与心,有觉性去觉知身,有觉性去觉知心。心跑到身上及时地知道,心忘了身体及时地知道;如果是观名法,心跑去想,及时地知道,心去紧盯名法,及时地知道。比如紧盯“空”之类的,去及时地知道紧盯空的心。修习禅修业处,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
做固定形式练习,减少了四个根门,只剩下身和心,所以观起来就比较容易一点。一旦我们非常娴熟于观心跑了知道,心跑了知道,跑去想知道,跑去紧盯知道,我们就已准备好随时可以真的下到战场。对于修行人而言,真实的战场就在我们当下真实的生活里。

在我们真实的生活里,我们用的是六个根门,它们不停地在交替进行,一次只用一个,不会一次用六个根门。一会儿眼睛去看,一会儿耳朵去听,一会儿鼻子去闻,一会儿舌头去尝,一会儿身体去感知、接触,一会儿心跑去想,一会儿心跑去紧盯,各种各样的。

如果我们曾透过固定形式练习来训练有觉性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心去紧盯身体,知道,心忘了身体,知道;心去紧盯名法——比如紧盯苦、乐的感觉,知道,心忘了名法,忘了自己也知道。把这个训练得非常娴熟,在真实生活当中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接触境界,我们迷失到禅修所缘上,或者迷失到看的、接触的所缘里,心迷失去看,知道,迷失去听,知道,或者迷失去想,也知道,这样去训练。如果我们训练能够来到这一点,道果涅槃就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。 阿姜曼尊者曾经教导过隆布苏瓦长老……因为隆波没有赶上跟阿姜曼尊者学习,是去跟隆布苏瓦长老学习时长老转述的。长老说阿姜曼尊者曾教导说:修禅定,修得太多会很缓慢。“很缓慢的禅定”是指就只宁静的禅定。修禅定太多会很慢,思维分析太多会散乱。修行最重要的点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有觉性。高僧大德教了,但是为什么大家做不到?因为安住的心不够,有的只是去想、去演绎、去造作的心,有的只是去紧盯的心。

因此,要训练,要觉知自己。一旦透过修习禅修的业处会觉知自己了:心跑去找禅修业处,知道;跑去别的地方,也及时地知道。在真实的生活当中,眼睛看到画面,我们的心是什么样的?我们的心迷失去看画面,及时地知道。如果心迷失去看画面,就回来反观:现在的心有快乐,现在的心有苦,现在的心有善,现在有不善。耳朵听到声音,如果迷失就会去听声音,如果有觉性就会看到,跑去听声音的心有时候苦,有时候乐,有时候不苦不乐,有时候是善的,有时候又是不善的。接下来,我们能观到境界的密度很高,接触了之后,我们不停地去看到自己的心,心就会生起总结性的智慧,心会自行做出总结:什么东西生起,是自然的事情;然后该事物必然会全部灭掉,也是自然的事情。快乐生了就要灭,苦生了就灭,好生了就灭,贪、嗔、痴生了就灭。起先是这么照见,一次看到一个,接下来总结性的智慧生起:什么东西生起是自然的事情,所有生起的一切全部都会灭去。

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个,那就是初果须陀洹的境界,我们就会知道——我们以为有“我”存在,事实上没有,有的只是五蕴,不是“我”的那个五蕴。每个蕴在执行自己的职责。比如受蕴,它在执行苦乐的感觉,有苦有乐的职责;想蕴就执行记忆、界定;行蕴就执行去造作好、造作坏,造作不好不坏;心的职责是执行感知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没有一个“我”在哪里。

好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,讲到这里就够了。能够总结得了吗?今天教让大家做什么?觉知自己。

觉知自己,如果扔掉了这个,别来吹嘘说开发智慧。连觉知自己都觉知不了,那怎么可能开发智慧,看到名色身心的实相呢?因为已经忘了自己的身心了,或者是去紧盯身心静止不动,智慧也不会生起的。

好了,先允许休息一下,喝点水。心脏(病)要发作了,因为老了,说得太快就会累。

1号:固定形式练习,每天打坐和经行,日常生活中觉知身体的动、觉知心的变化。知道看境界的时候心是在打压的。 隆波:是透过什么知道的?

1号:知道看境界的时候心是在打压的。

隆波:对的。

1号:如果坐着静止不动,心就会集中,然后额头就会沉重。但很少看到胸口的沉重,心常常跳进去看胸口的震荡。觉得自己的这种禅定是错的,请求隆波开示。 隆波:你有老婆了吗?帮忙老婆去做家务,那是最绝顶的禅修业处。去扫地、去拖地、去洗衣服、晒衣服,去做。修行要真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,如果刻意这样去做固定形式练习,就会变成紧盯,就很难纠正。去找事儿做,去帮老婆做家务,然后你就会既看到身,也看到心。就会看到身体工作、心生气,你就会不停地抱怨被他们用。这么接触境界很好。有孩子吗?看到苦还不够,你下“地狱”还下得不够。(隆波笑)

在真实的生活中要能够修行。如果你这么做了之后,心去紧盯,那怎么纠正?很难纠正。为什么要去纠正它呢?你别去紧盯嘛,那是纠正不了的,去动了之后觉知,动了之后去觉知。

2号,这个人同样也紧盯。

2号:固定形式用功,是经行为主,日常生活中看到身体动,正在训练以呼吸作为临时的家。请求隆波开示。 隆波:也很好,呼吸了之后去及时地知道心,心迷失了知道,心去紧盯了知道,不停地去知道就行了,可以做得到。或者经行,经行了之后观身观心,不要心急,慢慢用功。

1号,年轻人,心太急了,太认真了,只是拼命地去紧盯,你去帮忙老婆做家务。别笑,如果这样的话……老婆照顾家、照顾孩子、照顾财产……泰国的这些丈夫都是很不思上进的,到处花钱,你也应该去做,去做家务。

3号:固定形式用功是透过经行、念诵、打坐,大概一个小时,日常生活中有觉性观动。修行黏着于紧盯几十年了,现在才开始明白正确的修行是什么样子的,现在看烦恼习气更多了。请求开示。

隆波:继续用功,你原先习惯性地去紧盯,依然还没有完全清除,要用时间的。修错了,要重新来训练。这样很好,慢慢地去用功。感觉到了吗?你现在依然在控制自己,就只是及时地知道,不需要去纠正,就只是知道。要松弛,对!就是这样,这样的心才是正常的心,刚才那样的心是不正常的,又开始不正常了,你感觉得到吗?又开始把它收摄进来。迷失去想了,知道吗?迷失去想了,要知道;身体有在动,知道吗?身体动也要去觉知。但不是刻意去动、重复地去动一个姿势,如果一直以同一个姿势去动,很快又会变成紧盯,要不就是犯迷糊。自然地去动是最好的。看到了吗?又开始回来紧盯了,因为习惯了。要努力地动来动去,身体动了觉知,身体动了觉知,要正常地去觉知,正常地去动。

2号,必须要勤奋一点,要忍耐,心还不太有力量,要去修习宁静,要去礼佛念经,不停地去用功,有一天心就会有力量。

1号迷失了,知道吗?小心,接下来一打坐的话,这个脸就会呈现了。会呈现吗?看到吗?会呈现。(隆波笑)很好!隆波在朱拉读大学的时候说过,骂爸爸妈妈的人还能够结交,骂妻子的人不适合结交。

4号:固定形式用功,透过打坐,每天打坐50分钟,日常生活中用念佛作为临时的家,请求隆波开示。 隆波:继续用功,修到量够。但是你的心依然散乱,不停地去用功,不需要想什么时候会宁静,不停地去用功,这样它会自行宁静,你的力量还不够。这4个人很好,不错。

5号:固定形式用功,在睡觉之前打坐半个小时,观呼吸。努力地持五戒。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心跑了有觉性去觉知,心去到哪里,哪里就有我,看到蕴的分离,努力一整天保持觉知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常常地去用功,最后就可以做得到,不停地去用功,修得很好。觉得“心是我”,事实上它本来并不是我,它之所以会是我:首先是“想蕴颠倒”——错误地界定;接下来是“心颠倒”,随着想颠倒去想的;第三个才会升起“见颠倒”,就会相信错误的见解——我真的存在。

因此所有的人,只要还是凡夫就依然还属于颠倒的人,但并不是疯子,是有不正确的见解。

在我们感觉到这个身体的时候,感觉到了吗?觉得这个是我。举手给隆波看一下,感觉身体的时候,依然觉得身体是我的人举一下手。有吗?有吗?有吗?还有吗?还有吗?怎么这么少?比真实的更少。认为这个身体是我,是因为我们依然还在错误地界定。为什么依然还在错误地界定?因为我们的心没有安住。如果我们的心安住,觉性觉知身体的一瞬间,就会看到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不是我。它与其它所缘是一样的——同样是被观察的对象,不是我;苦乐的感觉也是被观察的对象,不是我;记忆、界定也是被觉知、被观察的对象,不是我;善与不善也不是我;接下来包括心也不是我。知者的心生了就灭,去想的心也生了就灭,紧盯的心生了就灭,每一种类的心全部都生了就灭,就会这么照见。一旦如此看到,直到心愿意接受、彻底地明白真相,那就是初果须陀洹。

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目标,不停地去认识了解我们自己。自我并不存在。我们修行并不是为了去断那个自我,因为没有让我们可以去清洗的自我,有的只是去断错误的见解。因此,我们要生起正确的领悟、正确的明白——也就是正见,这样我们就会清除错误的见解。错误的见解——以为有我存在的错误的见解。但是我们不需要刻意为之,而是正常自然地去觉知。

比如当下这一刻,5号现在的禅定比刚才的禅定要多一些,感觉得到吗?动的这个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不是我了。

不需要想,如果去想,心颠倒,就又会想错了。要用的是觉知,去感觉。当下的心是不错的,5号,因为有了力量,是在没有刻意的情况下有力量起来了,这个禅定是源自于你听法时心力提升而产生的。在听法的时候,听的是真正的法,而不是听出家人念经给我们。听隆波讲法会睡着的人极少,绝大多数是觉醒的人,那是有禅定的状态。大家现在有禅定了。感觉到了吗?身体不是我,很容易感觉到,不需要去想是不是我了。这个胳膊有说它是我吗?是心自己想出来说它是我的,胳膊并没有说它是我。慢慢地,如果我们的心安住的话才会看到:蕴会分离开,每一个蕴里面没有个我。心安住是非常重要的。

迷失来迷失去的心,1、2、3、4号,迷失来迷失去的,感觉到了吗?正在迷失,偶尔忘了老婆也行呢。

6号:固定形式用功,每天用功是通过呼吸作为临时的家,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特别散乱,就会加上念诵“佛陀”来帮忙。看到身和心分开工作。心一旦有接触的时候就开始工作,如果没有接触,它会自行工作。觉得很厌离,没有意义,很烦躁,不中立,不知道是真的看见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。

隆波:是真的看见,但是那个厌倦里面还掺杂着一点嗔心。感觉得到吗?很烦躁,不是厌倦,这个是很烦。要不停地去观,这样就会厌离。

嗔心跟厌离的症状是不同的:嗔心是恨这个,想要得到另外一个;厌离是这个也很令人厌离,那个也令人厌离,没有什么值得要的,它们是有区别的。慢慢地去用功,修行很好,心力特别强,很好。

7号:7号是中国人,固定形式用功是通过观呼吸和念诵“佛陀”。日常生活中观身体动和观心的感觉,请求隆波开示。 隆波:中国人的弱点就是心急,想要快速获得成果——这是隆波看到的大家的一个共同的缺点。想要学法,但误以为法能像被装进篮子那般,多多地把法带回家去。法并不是那样的。要持之以恒地去用功,这比着急更加重要,成功与否、能否证悟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去播种正确的因,播了正确的因——我们有觉性去觉知身、觉知心,至于说什么时候证悟道果,那个已经不是我们的事情了,那属于心的事情,心它会自行地去进行。

现在你改造心,让它变得不自然了,你能感觉到吗?你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了鳄鱼了。中国有鳄鱼吗?鳄鱼喜欢这么睡,看到了吗?跟你一模一样的。你意识到了吗?你让心是这样子的,要及时地知道,心去造作这样的了。不停地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紧随着去观,不要心急,至于说什么时候会成功、成果不重要,重要的是一定要修对,要修对,然后量够,这个非常重要。至于成果,那是随赠品,不要着急。回中国之后也能修行,回中国了之后也有身体、也有心,对吗?然后就去观身、观心工作。因此,如果我们知道方法的话在任何地方同样都能修行,去觉知身、觉知心。

现在迷失去想了,你知道吗?跑掉了。

8号:也是中国人,固定形式用功,观身体呼吸,观身体动和停。日常生活中用身体作为临时的家,去观心的变化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觉知身体很好,这很容易看。心呢,它是很快的一个现象,很难看,如果觉性不足够快的话,以心作为临时的家是不行的,有时候迷失很久,一个小时了之后才意识到。但是身体从来没有逃到哪里去,而我们的心不停地离开身体跑去想别的东西。因此开始的时候用身体作为临时的家,这个是最好的了。身体呼吸,觉知;身体行住坐卧,觉知;身体动、身体停,觉知。当下这一刻身体在动,能感觉到吗?就好像看别人在动,心只是一个旁观者,是知者、观者。看到身体正在动、身体在坐、身体在呼吸,不停地这样去觉知,如果能做得到的话,心安住了之后,戒定慧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。

隆波曾经观察过,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心安住,开发智慧所用的时间是不多的;但是如果心没有安住,是无法开发智慧的。

好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,一个小时,刚刚一个小时。

愿大家勤奋地修行。

世间的生活只有苦,快乐只是梦幻泡影,很快就会灭掉的。世间只有苦,各种各样的苦等着我们:老等着我们,病、死也在等着我们,跟所爱的事物分离也在未来等着我们,我们必然会碰到不喜欢的事物……这些不停地在我们的生命里轮番出现。世间充满了不确定:有地位、损失地位,有财富、损失财富,有赞美、有批评,有苦、有乐。如果我们明白生命的真相,我们就会厌离。不停地去觉知,观身、观心,这样我们就会明白外面世界的真相。因为是一回事儿,我们的身心也属于外面世界的一部分。一会儿苦,一会儿乐,看到了吗?它一会儿进步,一会儿健康,一会儿又退失了。

因此我们要努力地去训练,去观真相,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看,直到心愿意接受真相。五蕴的真相其实就是生了就灭,世间的真相就是进步了退步。所谓的那些快乐,有地位、损失地位,有财富、损失财富,有赞美、有批评,有苦、有乐,生命就一直在这些里面,不会比这个更多,活在世间就这些东西。一旦看到这些之后心就会厌离,想出离世间;一旦想出离世间,一开始就先来觉知自己;觉知自己,然后戒定慧就会提升上来。但是别去紧盯、静止不动地那样去觉知,那不能称之为觉知自己,那称之为紧盯。

好了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

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Qrcode for iDhamma.png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
中国 C:1 · 2 · 3
泰国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
大马 M:1 · 2
远程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
日常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


媒体平台
法堂直播·简版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