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D22.79《想再多,不如去知道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2年9月18日

来自法藏
Luangpor Pramote Pamojjo


聞 · 法


真正的禅定是心安住|2022年09月18日之一

奢摩他是非常有好处的,别以为它不重要,奢摩他是必须的,是非常重要的,是有意义的。

如果没有好的禅定,没有足够的禅定,我们就无法真正地开发智慧,因为我们的心不停地动荡不安。

心动荡不安就是心不停地跑掉,一会儿迷失到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和意根,迷失的心,散乱的心是不可能看到事实的,是无法开发智慧的。(因此,)要想能够开发智慧,心必须是跟自己在一起的,因为开发智慧就是来认识自我,认识自己的身,了解自己的心。

如果我们的心不停地动荡不安,一会儿想这个,一会儿想那个,(就会)有身忘记身,有心忘记心,因此,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:我们必须要训练,让自己的心能够跟自己在一起。

心跟自己在一起的状态,就是好的禅定,而不是宁静(的禅定),宁静型的禅定在佛陀出世之前就已经存在了,因此,真正的禅定是心安住,是心跟自己在一起的状态,心不会动荡不安,跑到别的地方去。


修习业处是为了及时知道自己的心|2022年09月18日之二

一旦我们来训练,训练的方式很容易,也就是修习某一种业处,然后牢牢地抓住原则,什么禅修业处都可以,只要是我们擅长的,吸“佛”呼“陀”也行,观腹部升降也可以,做隆波田的手部动作也行……其实原理是一回事,也就是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
比如我们吸“佛”呼“陀”,我们并不是为了让心宁静,就只是宁静、就只是愚痴地那样待着。我们呼吸是为了什么?我们呼吸是为了可以及时地知道。

比如我们在呼吸,我们的身体吸气,觉知,身体呼气,觉知。一旦心离开、去想别的事情了,因为我们曾经呼吸了之后觉知,呼吸了觉知,一旦心跑去想别的事情,就会发现忘了呼吸。一旦心跑去想别的事情,就会生起烦恼习气。

在我们生起烦恼习气的时候,呼吸的节奏就会改变。

比如 生起嗔心,我们的呼吸就会加重; 生起贪心,我们的呼吸也会加重。

一旦呼吸的节奏改变,觉性就会生起, 因为我们曾经呼吸了觉知,呼吸了觉知。

因此,它并不是什么难事。修习某一种业处,然后去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它的原理只有这么一点点。什么禅修业处不重要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,全部都好用。

但是,如果修习业处了之后,没有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,那就没有抓到实质。因为训练禅定,佛陀使用的词是“无上心学”,也就是要了解心,才能够获得正确的、好的禅定。


观心的三个级别|2022年09月18日之三

观心可以观三个级别,取决于我们的觉性的快慢。

如果我们训练得非常娴熟,就会看到心接触境界的时候,比如眼睛看到画面,看到心迷失去看画面;耳朵听到声音,看到心迷失去听声音。觉性很快,心往六个根门跑,就会全看得到,啪啪啪啪,非常快。但这必须要训练很久才能做得到。

慢一点,退而求其次就是去看心方面的感受。一旦我们看到画面,就会生起苦、乐,对吗?听到声音就会生起苦、乐,闻到气味也会生起苦、乐,我们去观这个也可以。

如果我们依然觉知不到这个,还有另一个更粗糙一点的,也就是所有的烦恼习气。一旦有快乐,贪心就会掺杂进来。在有快乐的时候,没有及时地知道,就去观贪心来代替。

最初,我们会先看到接触。如果觉性足够快,就会看到心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个根门生灭,但是这必须要训练一段时间才能做到,大部分人都来不及。

看了之后,生起了苦、乐,及时地知道,这个依然有点难度。

比这个更容易的就是,一旦接触境界之后, 我们的心生气了,知道;心不生气,知道; 心贪,知道;心不贪,知道; 心迷失,知道;心不迷失,知道; 心散乱,知道;心萎靡不振,知道。 特别的散乱, 然后就会昏昏沉沉, 最后就类似于睡着了。 就只是这么观。有四对,总共有八个。

如果我们观心比较慢,就直接去观行蕴,去观造作。心一会儿好,一会儿坏,去观这个。但是如果我们修行之后,觉性越来越快,我们就会看到在贪心、瞋心生起之前,是紧随着感受生起的。仰赖于感受,烦恼习气才会紧随而至掺杂进来。

感受源自于哪里?感受源自于触。因此,如果我们看得更快,我们就会看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的接触。如果能够看到这一点,心的整个造作过程就不存在了,就不会产生烦恼习气,心里不会生起苦。

比如隆波喜欢不停地跟大家打招呼说,迷失去看了,这是正在教什么?正在教让我们及时地去知道心迷失到眼根;迷失去听,这是迷失到耳根了;迷失去闻,这是迷失到鼻根;迷失到尝味道,是迷失到舌根;或者迷失在心里去想。

因此,如果我们修行很细腻,就会看到心在六个根门生灭。一次一个根门,心不会一次感知好几个根门,会一次感知一个根门。去好好地观察,事实就是那样的。

如果做不到这样,太难了,那就降低级别,先去观感受,苦、乐、不苦不乐,心里的不苦不乐。如果看不到这个,来不及看,就去看生起的烦恼习气也可以。比如,我们看到了一个人,我们的觉性没有来得及跟上,生气了。或者是我们在开车,有人拦我们的路,我们生气了,我们没有及时地知道。因为在生气之前,已经经历了好几个过程了,有很多的因缘、因素。

我们就去看自己能够看到的那个部分,不需要强迫、打压自己去看那些特别困难的事情。

如果谁瞋心重,就去看心生气了,知道;生气消失了,知道。 如果谁贪心重,看到什么都想得到,那就去看心贪了,知道;心贪消失了,不想要了,也及时地知道。 它变成瞋心了,变成不是贪了,心变化了也去知道。


如何清除我见|2022年09月18日之四

两、三天以前,有一位出家人来请教隆波,他说他已经看到色、受、想、行全都不是我,但是心依然是我,怎样才可以看到心也不是我呢?他想着必须要去跟什么东西战斗才能够知道心不是我。怎样才可以清除心是我?——他是这样的表述的。

隆波就回答说:没有谁可以做到。为什么?因为心的自我的感觉不曾存在过,有的只是误以为心是我的错觉。事实上,它自始以来都不是我,怎么可能清除它是我呢?真正要清除的是以为心是我的误解,这个错误的见解。

因此,我们要想清除我见,清除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是我的错误见解,怎样才可以做到呢?

正确地看见就可以了——原则只有这么一点点。错误的见解就是无明,正确的见解就是明。我们想正确地看见,就要训练去观,去训练如身本来面目地观身,如心本来面目地观心。

不停地去观,有一天我们就会首先看到身体不是我。身体很容易观,因为身体是比较粗糙的。接着可以看到苦乐的感觉不是我,善、不善不是我。

要看到心不是我,我们必须要看到心的生灭。心在眼根生了就灭,在耳根生了就灭,在鼻根生了就灭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心在哪里生起就在哪里灭去。

心并不是只有一颗,所有的凡夫会感觉到心只有一颗。心有时候感觉苦,有时感觉乐,有时候感觉善法,有时候感觉不善法。心跑去看,跑去听,跑去闻,跑去尝,跑去感觉身体方面的接触,跑去意根去想。

误以为心只有一颗,那是不可能看到是心不是我的,就会牢固地误以为心是我。但事实上,心并不是只有一颗,心一直处在生灭之中,一颗心生,一颗心灭,日日夜夜都是如此。

如果我们训练去观, 有快乐的心生了就灭, 有痛苦的心生了就灭, 贪的心生了就灭, 生气的心、迷失的心生了就灭, 去看画面的心, 去闻气味的心, 去尝味道的心, 去感知身体方面接触的心, 去心方面去想的心, 全都是生了就灭。

如果再三重复地这么去照见,到了某一天就会顿悟“心不是我”,就会看到事实,并没有去清除心的自我感。我们修行并不是为了要清除自我,也并没有去清除身体的自我,因为“自我”自始以来从来就没有存在过,有的只是误以为有个“自我”。

要想清除错误的见解,必须正确地看见,如身本来面目去看到身,就会看到身体不是我;如受本来面目去看见受,就会看到受不是我。我们怎么可能控制得了苦、乐呢?如果能控制,每个人就去控制、去命令,就有快乐了,我们命令不了。善、不善也不是我,因为我们命令不了。心本身,我们也命令不了,命令心只是一味地看画面,不准听声音,这个也做不到。因此,心要去生起到六根门中的哪一个根门,我们也指挥不了、选择不了。

因此,不停地去观察、去体会,到了某一点,就会看到心也不是我。如果什么时候我们修行到看到这个身体不是我,苦、乐的感觉不是我,好、坏不是我,这个心也不是我,照见五蕴都不是我、不是我的,就可以证悟初果须陀洹。


让嗔心成为修行上的助缘|2022年09月18日之五

5号:瞋心很容易生起,即便身体上没有表现出来,但是内心还是有生气。怎样做才可以有所缓解?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烦恼习气不需要去断,烦恼习气属于苦堆。我们的职责是去知道。心有贪,知道心有贪;心有瞋,知道心有瞋。慢慢的,一次觉知一个,哪一个呈现了,就去觉知哪一个。

居士,你的瞋心很重,因此烦躁了之后,要及时地知道,不需要去对治。不停地去及时地知道,接下来,就会看到心会自行烦躁——智慧在这里,在看到心是自行在工作的,心不是我。

不是修行了之后,不让它贪、不让它生气、不让它迷失,而是贪了知道,生气了知道,迷失了知道。不停地去知道,我们就会看到贪的心会自己贪,生气的心会自行生气,迷失的心会自行迷失。一而再、再三地去重复,到了某一点,就会看到——心不是我。因此,不停地去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
居士你很有福报,瞋心重的人是很有福报的,因为生气是属于最容易观的境界,比贪心容易观,比迷失容易观,迷失是最难观的。

如果在(嗔心中)死去,会下到地狱,如果心生气,要知道心生气。所以,生气生起的时候,要有觉性及时地知道,而不是要去断它。我们不要去断,我们是要看到烦恼习气生起。

瞋心生起,去看它,“看嘛!你可以生气多久呢?”一旦看到得久一点,就会知道心是能够自行生气的,我们并没有刻意要生气。有时候,我们也想要刻意不生气,但结果心仍旧会生气,我们并不能阻止它。

因此,我们并不是为了要去断烦恼习气,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地知道并了解它的事实。我们看到烦恼习气生起了会灭掉,生起了会灭掉……

不需要对治,但要去知道,如实观。


心归位是什么状态?|2022年09月18日之六

6号: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观心为主,固定形式的用功是念诵、打坐。但是在念诵的时候就会看到心散乱,然后会提醒自己又跑去想了,之后又继续念诵,但是念诵三四秒钟,又会重新跑掉,一直都是这样的状况,最后自己就很气馁。为什么自己永远宁静不了呢?怎么修行才能继续进步呢?

隆波:那你就继续去念诵,当迷失去想别的事情了,要知道。知道之后并不是去骂它,迷了就迷了,重新来念诵,然后会看到又迷失……这样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去重复,我们就会知道心是自己跑去迷失、跑去想的,心不是我,心是自行跑去想的。

因此,我们训练并不是为了让它不迷失,我们训练是为了迷失了知道。

正如佛陀所开示的:心有痴,知道有痴;心无痴,知道无痴。痴其实就是迷失。

所以,我们念得好好的,心迷失去想别的事情了,要知道心迷失了,不需要对治。常常地去知道,接下来迷失就会缩短,但是迷失会变得更加频繁。感觉到了吗?迷失不长,但是会常常地迷失。

原来呢,从来没有修行的人一天只迷失一次,也就是从醒来直到睡着一直是迷失的,从来没有觉知过。

一旦会修行了,觉知了会迷失,然后又重新觉知,又会重新迷失……就是这样子的。有一天智慧才会生起,才会看到心不是我。它要迷失,它会自行迷失,它要觉知,它会自行觉知,我们并没有命令。命令它觉知也不行,命令让它觉知就会憋闷。

因此,不需要对它生气,不需要对治,迷了,知道,迷了,知道。

法工:6号还有一个问题,他不理解心归位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。

隆波:这是无法透过聆听而理解的。曾经看到过心跑掉吗?心跑去想,你有看到过吗?在你知道心跑去想的时候,心就会安住、就会归位。但是它的时间非常短暂,只是一瞬间很快又跑了。再跑,再知道,然后它又会安住一瞬间。一次一瞬间,一次一瞬间,就像往缸里一滴一滴不停地加水,最后有一天水就会装满。

那么心归位是什么样的状态?就好像一个人问金枕榴莲是什么味道?如果你没有吃过,是不会知道的,如果你的心没有归位,是不会知道的。心在归位的时候,是源自于我们有觉性及时地知道心没有归位。心没有归位,比如心迷失去想了,在我们及时地知道心迷失去想,离开了基地,心迷失到念头的世界里了,感觉到了吗?心跑到念头的世界里了。我们知道的一瞬间,念头的世界立马就灭掉了。就是那个点,然后心就会安住、归位一瞬间,但是又会重新迷失。再次迷失,再次知道,再次迷失,再知道,不停地观下去……到了某一点心就可以独立凸显。

实际上,心安住还有另外一个方式,就是去训练入安止定。如果来到二禅,心就会安住,而且安住很久。初禅的心依然没有安住,因为心跑到禅修的业处上了。但是我们大家很难玩,我们就去修行某一种业处之后,心跑了知道,跑了知道,有一天就会认识心安住的状态。

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Qrcode for iDhamma.png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
中国 C:1 · 2 · 3
泰国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
大马 M:1 · 2
远程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
日常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


媒体平台
法堂直播·简版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