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D20.67《不停地去看事实,直到明白法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0年12月13日

来自法藏
Luangpor Pramote Pamojjo


聞 · 法

法谈摘录 | 一理通,万理彻

隆波帕默尊者

2020年12月13日 09’19”~16’54”


持续不停地去观察,就会看见:心所造作的一切都是临时存在而后消失。什么现象有生,什么现象就有灭,不停地看到这一点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重复,直到心愿意接受实相——某一现象生起,而后便会灭去。(经典称为“凡是生法,必是灭法。”)

起初看到时,心是不愿意(接受)的,有时心甚至感到震惊;看到身的生灭和心的生灭,这是会震撼到心的,让心觉得遗憾说:死后,「我」就不存在了。

谁在修行时,看到「我」不存在而吓了一跳?请举手让隆波看一下。这样的修行非常棒,可是还不够,仍然顽固地在爱着「自我」,必须一再、一再地重复,不停地去看心工作,直到心在某一刻愿意接受实相:哦!心不是我,心是可以自行运作的。

所有类型的心都是生了即灭。快乐的心,生了即灭,痛苦的心,生了即灭,不苦不乐的心,生了即灭,好的心,生了即灭,贪的心、瞋的心、痴的心,生了即灭,散乱的心、萎靡不振的心,生了即灭……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重复,每一天频繁地演练和觉察,最后就会做出总结……

心在领悟法的时刻,它是不会总结说:贪的心,生了即灭,生气的心,生了即灭……它不是这样总结的。心的总结将是:「什么现象有生,什么现象就有灭。」那是属于整体性的领悟。

起初我们是零碎的、点滴地在探索,透过“一次只探究一种心”来学习,看到它们不停地生灭;然而当真正的领悟生起时,领悟到的是整体。

因此,佛陀开示道:在学法修行时,观身内身……观部分的身,就会明白所有的身;观部分的感受,就会明白所有的感受,观部分的心,就会明白所有的心……因此,我们只要学习其中一部分,最后便可以明白一切。

它类似于市场调查。在进行市场调研时,假设想要了解市场或各个客户群对于产品的想法,想要知道哪个群体购买我们店的点心最多?哪个群体吃得更多?因为购买者也可能自己不吃,所以必须了解清楚。假设我们了解到小孩子的群体吃得最多,那么产品的受众就是小孩:是幼儿,还是少年……

学法、修行也类似这样。市场调研是不会逐一询问世界上的每个人的,只能选择一部分人作为代表来抽样询问。如果所选的代表是正确的,就可以精确地反映整体的状况。比如,哪个群体喜欢吃我们的食品?哪个群体喜欢购买但是并不一定自己吃,只是买而已。

曾经有个男式体恤品牌在市场调研时就出现了决策性失误:隆波还记得那个品牌的名称,因为隆波也用过那个牌子的体恤。以前的品牌非常少,有段时间它卖得特别好,几乎垄断市场。然而之后他们并没有好好调研市场,却推出了一则广告:穿此品牌体恤的男主角带着老婆去看电影,结果让其他女性激动得情不自禁……本来它是想表达穿上该体恤的男人非常自豪,穿着这个品牌会让女人们心动……结果呢?市场销售量却直线下降。因为他们缺乏了解说,男性虽然是体恤的使用者,但购买者却是女性。自此以后,女人们再也不买那个牌子了——因为太危险;时至今日,它也仍无法像以前那样统领整个市场,因为决策错了,没有好好地调研。

如果我们擅长调研,所选的样品也对,我们就会知道事实的真相是如何。


佛陀教导我们学法修行的方式,是让我们通过样品来探索:比如,看到——呼气的身体不是「我」,吸气的身体不是「我」,那么,所有的身体就都不是「我」了。因为身体只有「呼气的身体」与「吸气的身体」而已。

如果我们看到——站的身体不是「我」,走的身体不是「我」,坐的、躺的身体不是「我」,那么所有的身体也都不是「我」了。因为身体一整天只有行住坐卧而已。这就是所谓「抽样学习」,巴利经典称之为「身内身」……

事实上,如果用现代语境来说,即是经由抽取身体的部分样品来学习,一旦明白了部分,就明白了全部。

比如,若想了解所有人的观念和想法,我们不会询问每个人的。假如我们的选择能力强,也选对了样品,结果便能准确的反映出所有人的情况。

学法修行也是同样的,学习部分的身体,便会明白所有的身体,学习部分的感受,便会明白所有的感受。假设心中惟有苦在不断地生起,那么就去看——心时而苦、时而不苦、时而苦,时而不苦,就这样去看。

如果是观身或观受也可以,身体时苦、时不苦;心时苦、时不苦,时而没有感觉……持续不停地观察,只观察一类内容即可:如果特别苦,就看“时苦、时不苦”,最后便会明白:所有的感受都是生了即灭;所有的感受都不是「我」,都是无法掌控的。

观心,也无需去观所有种类的心,心的种类分为几十种呢,不必一一去看;因为我们并不具备某些种类的心,比如,我们不具备各种各样的禅那心。

我们(只需要)去看自己现有的心,我们经常拥有哪一类心?「贪的心」和「无贪的心」……如果贪心重,那么只看这一对就够了。心贪——「想要」,而后「想要」消失,一会儿「想要」、一会儿「不想要」,就只看这一对,因为心一整天只是「有贪」和「无贪」而已。

如果明白「贪的心」是无常的,「无贪的心」也是无常的,就可以彻悟所有的心都是无常的;「贪的心」是无法阻止、无法掌控的,「无贪的心」也是无法去呵护的,所有的心都是无我的……一旦明白这一点,也就明白了整体。

/禅窗翻译组声明/

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
Qrcode for iDhamma.png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
中国 C:1 · 2 · 3
泰国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
大马 M:1 · 2
远程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
日常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


媒体平台
法堂直播·简版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