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D20.46《法只能透过“看见”来学习》 -隆波帕默尊者-2020年10月10日
法谈摘录 | 远离“颠倒想”
隆波帕默尊者
2020年10月10日29’08”——35’45”
中译-禅窗
观身时,可以看到三个组成部分:
第一部分是身体本身;
第二部分是身上生起的感受;
第三部分是观身与观受的那个(能知的)心;
(由此)我们已经能够认出三种蕴。
至于在按摩身体时觉得:
「哎呀!这个不是我。」
那只是「想蕴」而已——
它在界定身是无常的、苦的、不是「我」,
这属于恰当的、健康的「想蕴」。
有人声称「想蕴不好,因为不如智慧(殊胜)。」
但是你知道吗?
如果没有想蕴,智慧也不会存在的。
首先,我们必须能够正确地界定,
思维和想法要正确,
见解才会正确,才会生起正见,进而具备智慧。
因此,说「想蕴不好」,这是不正确。
如果非要说什么,只能说:
「颠倒的想蕴、有偏差的想蕴」是不好的。
有所偏差的颠倒想蕴共有四种:
(第一种是)把不漂亮、不美的(现象)界定为漂亮的、美的。
比如,我们这个身体是不美的、不漂亮的,
只要曾经审思过身体,
就会知道身体脏兮兮的。
身体就像一副(臭)皮囊,
上面有九个大孔,自己去列举看看,
至于小孔,更是数不胜数,
各种污秽之物一直在往外流……
三藏经典是如此描述的。
「身体不断有污秽之物外流」,
这是真的吗?
洗完澡不一会儿,
坐了片刻,就又出汗、又脏了。
事实上,身体里面充满了不净物,
可是我们却错误地界定它,
误以为自己很漂亮、很美,
这是第一种错误的界定。
第二种错误的界定是——
将「无常」的现象界定为「恆常」的。
比如,我们的生命在不断地逝去,
越来越趋近于死亡。
我们一直都在死去,只有程度多少的差别:
年纪大了,「死」的部分多于「生」的部分,
便呈现出衰老的症状,
最后,整个(身体)都会死。
然而我们从未觉得「身体是无常的」,
反而觉得「这个身体是恆常的」。
谁会觉得自己今天就要死去的?
谁会设想「自己今天就会死」,有吗?
除非是意图自杀者,否则没有人会这么想。
我们误以为这个「无常」的事物是「常」的——
无论如何,都觉得至少今天不会死;
事实上,却不一定。
(第三种错误的界定是)
「苦」的事物,我们误以为它是「乐」。
此身是苦,
坐着,苦;躺着,也苦;
所以不断地翻来覆去,
无论什么姿势都苦。
一会儿饿、一会儿冷、
一会儿热、一会儿痛、
一会儿痒,一会儿又要去小便、大便……
这个身体充满了苦,我们却觉得:
「喔!现在很舒服!」
明明看到了「苦」的事物,
却还误以为它是「乐」。
(第四种错误的界定是)
把「无我」的现象当成了「我」。
就像刚才带领大家去练习(观身),
其中根本没有一个「我」(存在),
但是我们误以为「这是我」,
这就是所谓「界定错误」。
因此,我们应该努力训练觉知自己——
看到身体坐着、身体呼吸,
看到身体行、住、坐、卧,
看到身体动、停;
看着身体,心是观者,
身是被观察的对象,心是观者。
有时候,还会有「感受」参杂进来,
于是看到:
「感受」不是身,
「感受」也不是心,
「感受」是另一种现象、另一个部分,
所谓“部分”,其实就是「蕴」;
“感受”是另外一种蕴。
继续观察下去就会发现:
身体的任何部分都没有「我」(存在),
有的只是「苦」的现象,
有的只是「无常」的现象,
有的只是「无我」的现象。
感受,也只是不断被逼迫着,
生起的境界,
无论是苦受或乐受,都被逼迫着消失;
快乐是临时的,痛苦是临时的,
无论身体发生的任何现象,都只是临时的,
包括心中生起的一切,也是临时的。
我们应该不停地观察和体会。
大概能做到吗?
要(把开示的内容)用于实践!
首先,坐着,
看着身体在呼吸,心是观者,
看着身体在坐着,心是观者……
又或是,试着触摸一下,
究竟在哪里有「我」存在?
这里是我吗?
还是那里?或是其它部位?
根本没有任何一个部位有「我」。
持续不停地观察,
(就会发现此身)惟有物质,
而这堆物质是我们从世间临时借来的,
进食、喝水、呼吸,便得到了物质(元素)。
它们基于业力作用而聚合成这具身体,
然而用不了太长时间,就会老化、消失,
大家要这样不停地观察和体会,
假如可以做到,
凭此,即可体证成为阿罗汉圣者。
修习身念处,可以抵达苦的止息,
修习受念处,可以抵达苦的止息,
至于心念处——观察「善心、不善心」,
看到贪嗔痴不是「我」,
看到贪嗔痴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
觉知到贪嗔痴的心,也不是「我」,
觉知到贪嗔痴的心,也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
如此同样可以抵达苦的止息,
同样可以体证成为阿罗汉圣者。
因此,无论是身念处、受念处还是心念处,
全都可以抵达同一目标——解脱自在。
不存在哪一种念处优于哪一种念处(的问题),
唯一的区别只是,
你自己擅长哪个方法,
你就选择那个方法即可。
译者声明
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法谈摘录 | 不是唯有出家才能修行
隆波帕默尊者
2020年10月10日 41’26”——43’38”
某位居士提问之前,首先向隆波忏悔说,
他在心中曾经冒犯过隆波,请求原谅与宽恕;
(同时)感谢隆波慈悲的教导!
他想问,自己是否有必要出家?请求隆波开示。
隆波帕默尊者回答:
并不是必须(出家才能修行),
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,
(你)还没有出家的必要,
(因为)你的心对世间尚未保持中立,
看得出来吗?
你仍然不喜欢这个世间,
你是觉得厌倦和厌烦而已。
如果心未保持中立,
即便身在寺庙,
也不会因而获得中立的。
因为寺庙也是世间的一部分,
充满了各式人等,
有好人,也有坏人,
并不是每个人都已经纯淨无染了。
因此,如果你身在尘世无法找到快乐,
那么遁入寺庙也是一样的(不快乐)。
寺庙里的争斗太多了,
有些寺庙总是在争利益、抢地盘,
隆波看到的寺庙几乎都有这种情况。
因此,无论身处何处都要修行,
并没有限定说:
“必须出家才可以修行“。
隆波从未设定过这类条件,
隆波自己身为居士时,
就已经开始修行了,
高僧大德也纷纷保证说:
修行已经正确了。
然而你的心还有「不喜欢」,
对世间并未保持中立,
所以不管你身在哪里,都不会快乐。
事实上,我们不是因世间而快乐、
也不是因世间而痛苦的,
之所以痛苦,是由于心没有保持中立。
即使身在寺庙,
心若未中立,还是会苦的,
无论去到任何地方,
只要心未保持中立,心就还会受苦。
因此,隆布帖长老教导说:
修行若能抵达中立,
方可摆脱所有的苦。
(请)继续用功吧!
译者声明
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 |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 | |
---|---|
中国 | C:1 · 2 · 3 |
泰国 |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 |
大马 | M:1 · 2 |
远程 |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|
日常 |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 |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 |
媒体平台 |
---|
法堂直播·简版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 |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 | 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