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D24.71《什么才是佛教中的“正见”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4年8月24日

来自法藏
当下启程讨论 | 贡献2024年9月12日 (四) 21:06的版本
Luangpor Pramote Pamojjo


聞 · 法

隆波出来得稍微早了一点,提前了5分钟。那就修行吧,再等一下…… 那些在网络上听法的人,他们是按时出现的。

现在在寺庙里面除了某些人、某些群体之外,其他人可以不用戴口罩了。原先通知每个进寺庙的人都必须戴口罩,但现在不一样了。现在进来不需要戴口罩,除非那些感染病毒、风险比较高的群体,比如医生,医生一直跟病毒在一起,如果能够戴口罩很好,这样才不至于把病毒传染给别人。还有另外一类人,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携带病毒——这个病毒也包括别的病毒,包括肺结核病毒之类的,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有没有,我们就去戴口罩,这样不至于传染给别人。还有一类人——就是那些身体不健康的人,比如老人要稍微小心一点。应该不会有太多人戴口罩了,因为现在来的人都不太老,所谓的老其实是听起来很不舒服的词,谁都觉得不好……如果觉得自己老了、病了,病很多,那就照顾好自己,戴着口罩,这个并不强迫。还有另外一类人,就是需要与出家师父或助理指导老师互动的。在隆波讲完法之后,他们会坐着教我们,互动的人需要戴一戴口罩,因为大部分的指导老师年纪比较大了。最近一段时间少了一个助教导师团队,他们去国外举办禅修课程,好几个导师去了。

类似于电视台在切入正题之前会先有广告时间,那现在广告时间结束了。

好,稍微再补充一下:隆波如果去别的地方讲法,如心适之家或大学里讲法,戴口罩与否取决于当地场馆的要求,跟隆波无关,他们如果要求我们戴,我们就必须戴。

当我们看新闻时就会看到,对我们人类伤害最大的并不是病毒,并不是别的,伤害最大的实际上是“邪见”——错误的见解。尤其那些很自我的、不知道是非对错的人,他们还不停地往外传播,那些人很可怕、很危险。

举个例子,其实不想说的,但它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。比如有的出家人诵戒诵250条戒,僧团提醒别这么做。已经说过了这样做不对,但还很顽固地去做,就会有让僧团分裂的风险,就有可能会造“五大逆罪”。比如像这个寺庙诵戒,诵227条戒,如果有诵250条戒的出家人想进来听,他就进不来了,为什么?因为戒不匹配、不一致,这称之为僧团分裂了,这个恶业是非常非常重的,非常非常可怕。

那些“没有耳朵、没有眼睛”的人感觉不到,但是如果我们修行,我们的心很细腻,一看就知道了,那个太危险了。光是漆黑一团的,散发的光完全不好,漆黑一团。那并不是什么神通,仅仅只是看到光,那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。漆黑一团,为什么漆黑?从哪里漆黑的?从心里面散发出来的漆黑。

心漆黑,散发的光也是漆黑的,就会去到恶道。比如人要死的时候,有的人看起来就很亮堂,非常亮堂,看起来很好,这一类人大部分都会去到善道;如果要死的人很痛苦,漆黑一团,就会去到恶道。如果心蒙上阴影,去恶道的概率就会很高;如果心没有被烦恼习气控制而蒙上阴影,去到善道的概率就会非常高。说到善道、恶道,现在这一代人有时候也不相信,就好比古人不相信天花病毒真的存在,以为是鬼。谁说在水里有病毒,苍蝇有病毒,没有人相信的,因为那个时代人的知识还没有来到今天这个程度。今世来生、天堂地狱,我们不相信,因为自己的知识水平没有抵达这个程度。一旦知识抵达这个程度,不需要别人要求我们相信,(我们自己就信了),因为真的看见了。

因此,要小心,所有的恶不要去做,所有的好的、善的,有机会做就马上去做,别放任时间白白地流逝。比如本来要做一万件好事,然后扔掉了机会,只做了九千次,那也很可惜,亏本了。

我们大家有机会学法就要用心地学,我们可以获得的是正见,失去的是邪见。没有什么东西的副作用会比邪见更严重。不知道是非对错,不但自己,不知道是非对错,而且还带领别人也不知道是非对错,那是很错综复杂的恶业,这个恶业太多太重了。

有戒有法的人,哪怕有一点点小的失误,他都会努力地去纠正。如果我们曾经读过阿姜查尊者的传记,在阿姜查尊者早期出家的时候,去行脚,遇到了一位年迈的出家师父,这位出家师父就告诉了阿姜查尊者某些戒律。说完了之后,那个老师父就爬山走了,因为他喜欢在山上,那里特别安静,阿姜查尊者就住在山脚下。半夜的时候,那位老师父下来找阿姜查尊者,说:“有一条戒律我跟你说错了,所以要下来纠正,要重新更正。”阿姜查尊者说:“哎呀,长老,为什么你要着急下来呢?明天早上来说也行嘛”。老师父就说:“不可以的,因为如果在明天早上到来之前我死了,就成了我告诉你一条错误的戒,然后你记住了,再去教弟子,那样我就造成了很重的恶业,不仅佛教受损,你也会受损。”

有的人读了这段传记之后没什么感觉,但是隆波读了之后非常震撼!好的出家师父是非常恭敬戒与法的,然后会很严谨地去呵护,这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榜样。阿姜查尊者说他也特别恭敬、尊重这位出家师父,虽然他一开始教戒教错了,但当他意识到错误,就马上来纠正,以免错误继续传播。

这个时代呢,有些人教很多很偏的东西,高僧大德提醒,智者、善知识提醒,我们不听,只是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。隆波一直有高僧大德教导,既有实修方面的师父,也有经典理论方面的师父。实修方面的老师,隆波经常分享,我们大家已经听过很多了。那些精通经典理论的老师,首先要提到阿姜苏契。隆波曾经读了佛使比丘写的书,读来读去,结果变成了邪见:以为死了之后没有了,没有天神、没有来世,法是活在当下而已,我们不需要做什么,让心空就可以了。在一次开会时遇到阿姜苏契,当他听到隆波在会上分享的这些见解,会议结束后他招手让隆波过去,他坐在椅子上,隆波就坐在地上。他是高僧大德级别的,巴利文九级毕业,但是后来还俗了。他说,佛陀并没有教“死了死了一死百了”,他以巴利文的相关经典举例,背了很多给隆波听,在隆波误解的那些点,他给予纠正。当他指正了,隆波就明白了,不会顽固,智者提醒了,必须听。如果是那些恶友骂我们,我们不需要听,但若善知识提醒,我们要听。当会议结束后隆波去顶礼他,感谢他。

在这之后,隆波去解脱自在园找佛使比丘,顶礼之后问他说:“隆波,您是这么教的吗?教‘死了之后,一死百了’吗?”他是这么回答的:“你觉得我是邪见吗?”隆波再一次顶礼他,明白是自己愚蠢,听法之后误解了。看到没?随时准备好接受自己的错误,而且及时去纠正。心里一直提醒自己:如果在哪方面犯了错,被高僧大德提醒,自己就要马上停止。

比如读书,颂德巴悠尊者的书很难读,因为他用的语言很复杂,一句话中的某个词,解释了之后再解释,所以读起来就会有点困难。但是心里面知道,他是一位智者,如果自己说错了,他提醒自己,自己马上就听。曾经见过他好几次,心想如果自己错了,就马上刹车,如果他让自己不要教了,自己就立马不教了。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住院期间,隆波跟他互动了一点点,他说:“阿姜帕默,你继续去弘法,随喜功德!” 隆波是教实修的,与那些精通经典理论的高僧大德并没有冲突、矛盾。他是一位智者,能够理解,所以这种程度的大德的提醒必须要听。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,能够厉害到哪里去呢?当有高僧大德或智者提醒时,必须要听,然后自我调整。

隆波修行之所以能提升,就是因为是这样做的。有一次修行时犯错了,让心“空”,既不执着心也不执着所缘,心集中在“空”里面,没有念想,没有演绎造作,那里面没有时间,就这样进进出出、进进出出……后来遇到了隆布布詹长老,隆波并不认识他,他让侍者找隆波过去,长老棒喝道:“嘿!什么涅槃?还有进有出?!”

那个时候,隆波以为“让心空”就等同于“空”。起先以为很好,修了一段时间就知道这个不对,但是依然在修。隆布贴长老说:“去玩吧,把它玩得很熟练,这种禅定已经没有人可以修了”,所以就玩,但是知道那个是奢摩他。被隆布布詹长老棒喝之后,心就不要了,因为高僧大德提醒了。隆波不认识他,但是接触之后,就知道是真品还是假冒品。比如有些人,一看马上就知道是假冒品,尤其是现在,假冒品到处都是,必须要小心,穿这种服装(僧衣)的很多,教的都是邪见的内容。

邪见也就是错误的见解。消除邪见的方法就是去树立正确的见解,何时有正见何时就没有邪见,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原理。因此,我们佛教徒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培养正见。正见就是正确的领悟、正确的明白。如果对正见做进一步地解释,就是彻见到四圣谛。只要还没有彻见到四圣谛,就依然还不够好;如果能够彻见到四圣谛,那称之为生起了“明”,彻底地清除了无明,已经有了圆满的正见。

事实上,正见是从初果的圣者就开始有了。有正确的领悟、正确的明白,它是有次第的。初果圣者能够正确地领悟、正确地明白——“我”不存在。五蕴是存在的,但是五蕴—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不是人,不是众生,不是我,不是他。这是正确的领悟、正确的明白,属于初果圣者的正见。

如果更深一层地领悟、了解四圣谛,就会认识苦。所谓“苦”,并非指失恋的那种苦,那太肤浅,真正称之为苦的其实就是五蕴—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(也就是心),本身都是苦。一旦我们修行证悟到初果,看到了真相:“我”不存在,有的只是五蕴。继续不停地去认识了解五蕴,有一天智慧就会彻见到:哦,五蕴并不是别的什么,五蕴是苦。一旦知道五蕴是苦,心就会放下五蕴,但是并没有一次放下五个蕴。

首先会看到“我”不存在。不停地去修行,有觉性、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去观身观心,不停地如实观。哪段时间心没有力量、没有安住了,就回来修习宁静。把宁静的、有力量的心提升上来,变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的心,然后继续去开发智慧。

一旦我们有觉性观身观心,不停地如实观,就会彻见到身体是苦。这个身体是苦,有的只是苦的多与少,并不是什么苦与乐的区别。如果心看到这一点,就不会再对身体有执着。对身体没有执着,是因为知道了这个身体就是苦,心已经彻见到了,那为什么还要自讨苦吃?就好比把烧红的火炭放在头上,谁会这么干呢?

因为我们不知苦,我们就依然以为这个身体是宝贝,就依然还会紧抓不放。一旦身体老了就会觉得,糟了,我们的宝贝已经老了;身体病了,哎呀,我们的宝贝病了;身体死了,就会觉得可惜,我们的宝贝要死了。

但是,如果我们真的看到了身体是苦,彻见到身体是苦,我们就会知道苦要破裂了。如果我们看到苦要破裂了,心是怎样的?心会愉悦,而不是伤心。一般人要死的时候很伤心,修行人——尤其是三果阿那含圣者以上的人,要死的时候是很愉悦的,终于可以把这堆烧得火红的炭扔掉了,心非常地雄赳赳、气昂昂,非常愉悦。因为有了智慧,来到了中间阶段的正确的领悟、正确的明白,也就更加了解四圣谛了。原先只是看到五蕴不是“我”,一旦进一步地了解,就会看到这个身体是苦堆,不再对身体有执着,如果死了,就会去到梵天界。

一旦我们能够放下身体了,就还是修原来的禅修业处,有觉性、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如实观照名色身心,去继续用功,接下来修行就会直驱心,就会看到:当有刻意生起时,心就会开始挣扎、工作,并没有刻意要坏,只是刻意要修行。一旦刻意要修行,就会打压自己的身、打压自己的心,改造身、改造心立马就出现了,心就会不知不觉契入到修苦行的极端。比如我们打坐,观境界的生灭,如果刻意修行,就避免不了会干预自己的身心。

因此,仅仅只是想要修行、想证悟道果、想解脱……比如三果阿那含圣者依然还有“想解脱”,并不是没有。一旦想解脱就会刻意去做某些事情,比如刻意去呵护心,努力地去谨慎小心,左转右转都很小心,一直非常地谨慎小心,没有意识到心已经掉脱中道,已经变成修苦行的极端了。但是听隆波说这个必须要小心一点,这说的是那些已经证悟三果阿那含的圣者。我们还没有到,但是可以听一听,未来就听不到了,因为没有人教了。

一旦刻意要修行,心就会立马创造“有”。刻意其实就是业,心会创造“有”,心就会立马工作,马上就开始造作了,那个称之为“业有”。一旦心开始工作了,心就会把心抓取起来,但是心不会抓取身体,因为已经放下身体了——知道身体本身就是苦,但却以为心是宝贝,必须要呵护、必须要照顾。因此就会努力地照顾心,不停地滋养,让它这样好、那样好。然而它还是会退失给我们看,它会苦给我们看,而且它控制不了——也就是看到三法印。

看到知者的心示现三法印,这时的心已经不是普通的心了,是知者的心。迷失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心,是因为五欲的驱动而跑掉,但三果圣者已经断了(对五欲的执着),所以就会汇集到知者的心。有的人会看到知者的心无常,有的人会看到它苦,有的人看到它无我,但依然还没通过,即便是看到三法印,依然还通不过。

不停地修行,用生命来交换,到了某一点就会发现,事实上我们什么也做不了,没有谁可以命令让心证悟道果涅槃。当戒、定、慧圆满的时候,心会自行证悟道果涅槃,尤其是要彻见到四圣谛。如果没有彻见到四圣谛,就依然无法出离生死轮回。

怎样可以彻见到四圣谛呢?要看到心根本没有别的什么,心有的只是苦,有的只是苦的多与少,没有什么苦和乐的区别,有的只是苦,只有苦的多与少而已。

在我们有乐受或者悦受的时候,心依然在品尝所缘,在心品尝所缘的一瞬间,心就立马苦起来了。除了所有的果报心是不品尝所缘的,普通的心,它是喜欢品尝所缘的。我们的心会不停地品尝所缘,只有阿罗汉的心是不品尝所缘的。品尝所缘的心有时候是善的,有时候是不善的,称之为速行心。阿罗汉的心,不品尝所缘,称之为大唯作心。经典是怎么说的,大善心、大唯作心的细节是怎么描述的不知道,但是阿罗汉的心啊,它不品尝所缘,它真的就只是知道、就只是看见,但是不进去品尝。

我们的心在吃所缘、在品尝所缘,谁可以看得出来?我们的心一直处在品尝所缘的阶段,谁看到的,举一下手。有三个人,很好,随喜功德。看到了吗?每一次心去品尝所缘,心就苦。

不停地去修行,我们就会发现心只有一种——也就是苦,就像我们看到身体只有一种——也就是苦。一旦看到身体是苦,就会放下身体;一旦看到心是苦,就会放下心;这样就会全部放下所有的五蕴了,苦的终点就在那里,也就是能够放下对于五蕴的执着、抓取。五蕴最难放的其实就是心。

这是给大家的路线图,可以辅助大家慢慢地往前摸索。我们想按照高僧大德告诉我们的这条路摸索,是需要花时间的。以前的高僧大德是不会告诉的,比如见面后说“想修行”,他说:那你去念“佛陀”。念“佛陀”念了几年,回来再去顶礼他,问怎么做比较好?他说“去念佛”。有的人念了好几年,高僧大德就说了一个词“去念佛”。

事实上,那些根器比较钝的人就会气馁,就放弃了。那些根器比较利、有福报波罗蜜的人,就能抓住念佛的实质。“佛”其实就是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。所谓的“佛陀”,那是钓鱼的鱼饵,真正作为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的心,那就是鱼。我们要的是鱼,而非作为鱼饵的蚯蚓。比如说念“佛陀”、念“Sammā arahaṃ”,那只是不同的鱼饵而已,取决于喜欢它的鱼是哪一类,不同的鱼会有不同的喜好。我们要观察我们的心,我们的心喜欢什么所缘,我们就选择那个作为鱼饵,我们的心是鱼。比如像隆波喜欢安般念加上“佛陀”,吸“佛”呼“陀”,隆波喜欢这样,这是鱼饵。一旦自己来修吸“佛”呼“陀”,就会看到心会跟呼吸汇集在一起了,知道;心跑到别的地方了,知道;最后及时地知道心。这样,自己能够抓到“鱼”了。

因此,我们大家若想从生起正见直至能够彻见到四圣谛,在最开始的阶段必须要先获得知者的心,为了可以用于开发智慧。如果没有知者的心,我们就无法分离蕴;如果有知者的心,我们就会看到蕴的分离,分离蕴就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。并没有刻意要分开,它就会自行分开。尤其是我们的心有禅定,曾经入到无色界定,从无色界定退出来,我们就会知道身与心是不同的部分,就能够彻底地分开,今生再也不可能聚合在一起了。

因此,禅定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!修习某一种禅修业处,必须要去修,什么禅修业处都可以,只要是心喜欢的,我们的心跟它在一起了之后有快乐。比如像隆波观呼吸,同时配合念佛,然后心有快乐,因为心喜欢,心就不会跑去找别的所缘,心就会跟呼吸在一起。心不跑去找别的所缘,心就会宁静在单一的所缘,心就会生起宁静型的禅定。宁静型的禅定可以让心产生力量,心就会有力量。比如那些玩神通的人,他们全都是仰赖于心力。

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喜欢神通,隆布敦长老敲那些喜欢神通的人的头说:所谓的神通并不真的存在,那只是心的能量,也就是心的力量。因此,我们想让心有力量,就别去浪费能量,浪费能量也就是坐着一直打压自己的心。吸“佛”呼“陀”,拼命地强迫让它宁静,在我们强迫心的时候,那已经损耗了心的能量。

那什么时候它可以宁静、什么时候可以有力量呢?如果需要让心宁静,需要让心有力量,必须要损耗心力到最少的程度。“损耗心的能量比较少”,其实就是单纯地在执行看到境界,单纯地去观境界的时候。如果心进去造作这个、造作那个,心已经在损耗能量了。

因此,如果想让心有力量,想让心宁静,去跟有快乐的所缘在一起,不去强迫、不去打压。如果强迫、打压,其实又是在损耗能量了。我们跟有快乐的所缘在一起,然后心散乱,知道散乱,不批评它,如果批评它,那又要损耗能量了。如果努力地带领心宁静,这也在损耗能量。如果只是一味地觉知,这个不损耗能量,我们轻松自在地去觉知所缘,不停地去觉知,心不挣扎、不造作,心就会开始慢慢地宁静下来,而且有力量。

不停地去练习,心就会有力量。心一旦有力量了之后,就别把能量拿去损耗,去看别人的心之类的。这不仅浪费时间,而且损耗能量。知道过去、知道未来——“宿命通”,那全都要损耗能量。

因此,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别去损耗心的能量,心的能量是有限的,提升起来是很难的,我们必须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。比如我们是一个穷人,有100块泰铢,必须要买最重要的东西,而不是去买网络,然后不停地去上网,必须要买吃的、买米。那样即便没有什么吃的,至少也可以吃白米饭,这称之为我们让它发挥了最大的价值。

别去损耗心力,要把心力、心的能量用于开发智慧。在开发智慧之前,心只是一味地宁静,只是一味地有力量是不够的。心必须要能够将自己抽身出来变成知者、旁观者。让心变成观者的方法,其实就是用原来的禅修业处……但是如果需要宁静,就带领心轻松地跟单一禅修业处在一起,不挣扎、不纠结。如果需要让心生起智慧,还是修原来的禅修业处,去及时地知道心的运动变化,并没有带领让它去静止不动。去修习禅修业处,心跑去想,及时地知道;心跳进去紧盯禅修业处,及时地知道。不停地及时知道心,每一次及时地知道心,心就会安住起来。因为,心的常态就是一直在跑——跑去想、跑去看、跑去听,不停地偷偷去工作。但是,如果我们有觉性知道——心跑去想,知道;心跑去看,知道;心跑去听,也知道,迷失的心就会灭掉。在迷失的心灭掉一瞬间,知者的心就会生起。一旦我们有知者的心了,我们就可以真的开发智慧了。

开发智慧的第一个阶段,也就是分离蕴。比如我们现在听隆波开示,隆波在开示的时候,真的是以心在开示,而不是用嘴巴在开示,不是因为记忆来开示的,隆波是真的从心里面讲出来的。我们大家可以观察,在听隆波讲法的时候心就会有禅定,就会有力量。一旦心有力量了之后,这个是捷径——一旦想到高僧大德心就会有力量了,这称之为僧随念。心有力量,一旦心有力量了之后就来看嘛,这个身体正在坐着,我们感觉嘛,身体在坐着,感觉到了吗?必须要让心很奇怪才能意识到身体正在坐着吗?不需要做什么,只是知道现在正在坐着,现在正在呼气,现在正在吸气,现在正在动,现在正在静止。

不停地去觉知,这样我们就会看到身跟心是不同的部分,我们开始能够契入到开发智慧了。我们看到身体是一个部分,心是一个部分,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看得更微细一点,如果我们真的有禅定,就会看到每一个色法不停地在运动变化。如果没有看到,我们就会看到动的“色”,呼气的色是一个部分,吸气的色是一个部分,行、住、坐、卧的色,每一个部分,每一个部分。动的色是一个部分,停止的色是一个部分,原先我们以为这个是“我”,然后我们开始把它分得更细了:呼气的身体,它暂时地存在就会灭掉;吸气的身体,它暂时存在就会灭掉;坐着的身体,它也只是暂时地存在,很快又会变姿势了,不停地坐下去不行,不停地躺着也不可以。我们有觉性不停地紧随着去觉知身体,然后看到行、住、坐、卧的色,屈、伸、呼气、吸气的色,生了就灭、生了就灭,不停地看下去。这样,我们开始开发智慧了,开始到更高一阶了。

如果我们不掺杂任何思维分析的成分能够看到身体是无常、苦、不是我,就是契入毗钵舍那。如果还有掺杂思维的成分,就依然不是毗钵舍那,那只是初步阶段的开发智慧。如果没有思维分析,是真的看见了,是真的感觉到了,那就契入毗钵舍那,是属于第一阶的毗钵舍那的智慧,也就是生灭智,看到名色的生灭了。因为我们是真的感觉到了,呼气的色是暂时的,吸气的色也是暂时的,是感觉的,而不是思维分析,是真的感觉到了。

然后这样不停地去觉知,就会慢慢逐步地获得提升。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身体工作,或者有的人开始是透过观感受,隆波开发智慧的时候是直接去观心,它实际上是同样的道理。隆波就会看到:快乐的心是一个部分,苦的心是一个部分,好的心是一个部分,贪、嗔、痴的心每一个又是不同的部分,最后就会看到每一个种类的心生了就灭,每一个种类的心我们都指挥不了。如果能指挥,我们就指挥了——愿你一直快乐……指挥不了!它一会儿苦、一会儿乐、一会儿好、一会儿坏,这个就属于修毗钵舍那。

然后我们看到了真相:快乐的心是无常的,快乐的心控制不了;苦的心也是无常的,苦的心也控制不了;好的心、坏的心也是无常的,控制不了,全部都是一样的。这么不停地去学,起步的阶段,先从身体来契入也可以:看到身体呼气、吸气,呼气的身体不是我,吸气的身体不是我;行住坐卧的身体不是我;屈、伸的身体不是我,仅仅只是随顺因缘在运动变化的色法。

感受也是一样:一会生起身体方面的感受,一会生起心方面的感受。心方面的感受一直都有,跟随每一颗心生起。阿罗汉的心依然还有心方面的感受,但是有别于我们。我们心方面的感受有三种:有苦、有乐、有不苦不乐。阿罗汉的心有两种:也就是有快乐和有不苦不乐的舍受,即有乐受和舍受。因此如果我们看感受,就会看到感受无常,感受不是我,这么去观。

或者观行蕴,我们就会看得到:贪的心是无常的,生气的心、迷失的心——贪、嗔、痴这类的心,都是无常的;所有的善也是无常的,不停地去观。而且控制不了,比如,起先有信仰心,想听法,但听着听着偷懒了、厌倦了,信仰消失了。想偷懒了,想去别的地方去玩了,控制不了、强迫不了。

如果我们先看到某一个真相,接下来就会看到全部。看到全部,一直看到哪里?看到心。为什么必须要看到心?在我们观身的时候,谁是观身的人? 在观身的时候,是有心在作为旁观者; 在观感受的时候,是有心作为旁观者; 在观行蕴——造作好、造作坏,也是有心作为旁观者。

因此,心会在开发智慧的每一个环节里面都有参与。一旦我们彻见到身体,放下了身体;彻见到感受,放下了感受;彻见到行蕴——造作好、造作坏,就会放下造作好、造作坏。放下了之后去到哪里?就会进到心里面来了。最后,修行无论刚开始是从身开始契入、从感受契入还是从心的行蕴开始契入的,或是修习某种禅修业处——名法、色法之类的,修对的话,最后心就会汇集到心。

如果在没有刻意地情况下我们的戒、定、慧圆满的心汇集到心,圣道就会生起。

为什么我们大家进入不到心? 因为卡在外壳上面。

什么是外壳? 身体是外壳。我们只是一味地在看,看到身体喜欢它,一直喜欢它,进不到心里面来;或者观感受,然后卡在感受上面,然后就进不到心里面来;观行蕴——造作好、造作坏,然后卡在造作好、造作坏上面,也进入不到心里面来。

因此,我们必须要有作为知者的心,然后就清楚了:心跟身体是不同的部分,心跟感受是不同的部分,心跟行蕴是不同的部分。不停地观下去,最后我们就会看到:心如果没有错误地界定,心就没有我。我从来就没有过,有的只是误解,是想错了——错误地界定了有我,然后想错了有我,然后就会相信错了认为有我。

因此,要不停地去看真相,我们在看真相的时候,称之为在修毗钵舍那,称之为修内观。我们要想能够修毗钵舍那,心必须要变成观者,必须要安住。我们就会看得到:身体是最外面的一个壳,感受是进里面的壳。一旦有感受了之后,就会生起喜欢、不喜欢,生起善、不善,生起贪、嗔、痴之类的,那是后面紧随而至的,是属于不同的层次,我们就进到第三层壳,也就是看到了心的行蕴。

如果我们修得很熟练,就可以直接进到心里面。一旦能够进到心,接下来我们就看到心本身也是在示现三法印:知者的心是无常的,知者的心也呵护不了;迷失的心也是无常的,迷失的心也阻止不了。一旦彻见到这一点,就会明白了:包括心本身也是无我,色、受、想、行不是我,那是很容易看到的外壳。最后看到心,心本身也是在示现三法印。一旦看到这个,就如同我们把某种树的尖砍断了。有一种树一旦断了它的尖之后它就马上死了,不可能再活下去了。不像我们的烦恼习气,在这个地方战胜了它之后,又从别的地方又冒出来了。

最后我们就会获得正见,就会知道我不存在,接下来就会更高一阶,知道“只有苦”。在知苦的时候,那就是知道四圣谛。什么时候彻底地知苦,什么时候就断集;什么时候断集,什么时候就彻见灭;什么时候彻见灭,圣道什么时候就会生起。我们就会在同一个心识刹那彻见到四圣谛。

要去训练、去训练,要忍耐,不停地用功,要勤奋一点。隆波现在还有精力,还可以教,有精力来纠正,要赶紧修行。如果接下来比现在更老了,隆波只能坐着笑了,看到大家来就呵呵地笑。或者是摁一下开关,然后就有水喷下来,然后就可以走了,因为教不了了。现在已经全力以赴地在教了,因此要去用功,接下来做禅修报告。 1号:喜欢很快速地念经,修习慈悲观,打坐观身体呼吸,跟别的随念交替进行。觉知的时候感觉身体就好像是一个很薄的壳,里面是空的。有时候心正在舒服,但是心跳出来变成常态,就好像心会自行安住起来。烦恼习气是透过奢摩他的力量减轻了,但并不是因为毗钵舍那,修行是对的吗?

隆波:对的,你错的是依然还有在呵护心,依然还有呵护让心静止不动,你感觉到吗?你依然在呵护心。你现在的心依然卡在修行的状态里面,在你想到修行的时候,你会改造自己的心,那就已经不正常了。如果想开发智慧,就别停在这个地方,要放任让心工作了之后有觉性紧随着去知道,但是需要宁静可以去到这里来没有关系。

看到了吗?心在变化,有时候要愉悦了,一旦及时地知道它又缩进来了,要不停地去如实观。现在迷失了,你感觉到了吗?跑去想了。要一个片段、一个片段地去觉知,不去阻止它,这是属于开发智慧的阶段。但是紧随观一段时间之后,别忘了回来修奢摩他,不然心力就会不够。

1号很好,很勤奋,但是要像所说的那样去调整一下,去重复听隆波告诉你的那些,自己去纠正。


2号: 固定形式用功是观呼吸,看到呼吸的通路,然后生起光明了之后消失。经常迷失,看到自己的变化,心比以前要更加地平静了,然后觉知更快了。

隆波:去继续用功,但是别带领心,你现在感觉得到吗?心就有一点像吸毒上瘾的人,让它有一点点犯迷糊。别故意这样去装修心,如果你想让心宁静,你装修让它迷糊,那样不好。

觉性是非常重要的,觉性是可以及时地意识到现在什么东西在身心上面发生了,别去透过让它犯迷糊来去消灭它,要去觉知、觉知。佛陀只是教导让我们去觉知,佛陀并没有教说:各位比丘要犯迷糊、要犯迷糊。从来没有教过,但是我们大家很认真地去让自己的心犯迷糊。退出来!依然在黏着。伸伸舌头,伸伸舌头让它伸得很长。现在又开始进去了。

心,必须要能够可以动,别让它黏着于静止不动,如果它黏着于静止不动,那就浪费时间了,哪里都去不了了。你现在的心开始工作了,开始去想了,能感觉到吗?然后紧随着去观它的工作,紧随着去观它的造作,别去主动地去造作让心静止不动。


3号:觉知更频繁了,心安住变成知者、观者更多了。看到蕴,心能够自行地工作,尤其是眼跟心门看得更频繁,开始能看到心不是我了,但是还来不及看“我慢”。想问看得对吗?

隆波:看的是对的,要继续去看,要不停地去认识了解自己。修行其实就是认识了解自己,直到认识它把外壳不停地拨开,要看到真实的自己。很好,继续用功。但是别让心不自然,现在有点不自然,是静止不动的,你感觉得到吗?是你把它装修得让它静止不动,你别去装修它,心静止知道静止,心散乱知道散乱。

4号:修行是透过经行,每天半个小时。休息的时候就可以修行40-60分钟,日常生活中,在上厕所或者去吃饭的时候修行很好,其他的时间走神会很久才能够觉知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如果你知道自己擅长哪一点,那就充分发挥它的特长和价值。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走的时候觉知很好,就多去动,好过于打坐了之后昏沉。修得很好。用的是动了之后去觉知,有时候透过走的方式去动,有时候以微细地动去觉知,这样心就会很好,心有力量,心很好,不错的。


5号:在打坐听隆波开示,感觉到心的觉知、觉醒,觉知更多了,每次都会把功德供养三宝、供养每位高僧大德。苦缩短了,放下得更快了,觉得自己剩下时间应该不多了,不想跟任何人结恶缘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看自己,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很好,继续用功。今天早上也有一位居士来汇报说,他现在修行啊,把修行拿来供佛。修行并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,如果我们修行了之后想得结果,那已经掺杂烦恼习气进来了,提升就很难。因此,我们修行之后要真的拿来供佛,要的是真心来供佛,今生是好还是不好,那就是天意了。我们全力以赴地去工作,然后拿它供佛,至于有没有结果,那是它的事情,跟我们无关了。如果心能来到这种程度,就会比现在更好,现在骨子里面依然还有“想得”。

迷失了,知道吗?迷失了,要去知道,在知道迷失的一瞬间,能感觉到吗?心会觉醒、喜悦起来了。醒、喜悦的心只是暂时地存在,也会灭掉变成一颗迷失的心。现在心迷失了,不停地紧随着去观,心一会儿觉知,一会儿迷失;一会儿觉知,一会儿迷失......如果能观这个就去观,观不了呢?那就观身、观感受之类的。

你的修行很好!隆波教这些并不是因为你不好,而是说你可以继续进一步地提升。依然掺杂着“贪”在,依然想要“好”,因为害怕“来不及了”。如果我们修行是来供佛的,我们就不会害怕今生是来得及还是来不及,因为我们已经拿修行来供养,功德已经完成了。至于说心证悟什么?什么时候证悟?那是心的事情了,没有谁可以指挥得了。要有这样的观念,这样我们就不会焦虑,对修行不会着急、不会焦虑。如果着急、焦虑,修行就很难了。

6号:是属于嗔心很重的那一类人,修习奢摩他很难宁静,前面的三、四个月,更加地精进了,所以就会看到自己的变化,持八戒能够持得很正常了。日常生活中以“佛陀”作为临时的家,观身体动、念“佛陀”,每天2个小时。观心跑之前看到刻意观,有时候额头会有紧盯的症状。整体来讲修行对吗?

隆波:对的,修行很好。非常、非常好。去用功!

7号:念经打坐,每天三十分钟,“吸佛呼陀”数数,一旦宁静了之后就回来观身体呼吸,然后紧随着去观心的迷失,如果特别散乱就重新回去观呼吸。现在觉性更加频繁了,日常生活中迷失去想会很频繁、散乱,但是行蕴在造作的时候能观察到它造作不善会更多一些,修行对吗?

隆波:对的!但是继续用功,心力依然不够。心力依然不够能感觉到吗?心力不够的话,很快就会偷偷地又跑去散乱,又会非常地散乱。因此要去用功,在固定形式上用功。或者有觉性,呼气吸气,不停地去觉知,不停地一整天去修习禅修的业处,这样心的力量就可以慢慢地增长。

你的看已经“看”对了,但是要修够,这样心才会有力量。别去刻意让心有力量,不停地去及时地知道它的迷失,常常地知道,然后常常跟自己的禅修业处在一起,心就会有力量。

很好,旧的善业很好,播种的新善业也在做,很好。然后不停地做自己的累积,很好!到了时间自然就会看到结果。

8号:粗糙的生气没有现身,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自己很强的嗔心了。但是却遇到大脑方面的病痛,导致非常地散乱,比一般人会更加重复想同样的事情,所以就会很气馁,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调整?

隆波:你别去干预心,要不停地觉知身体,身体呼气觉知;身体左转右转去觉知;身体动觉知。要去觉知身体,要正常地觉知身体,而不是刻意地去左转右转之类的,这个不行的。

正常的时候身体本来已经在动了,去紧随着观正常自然地在运动的身体,然后去礼佛念经。常常地去练习,不必把注意力放在观心上面,如果你去观心,就会一头雾水。要去觉知身体,心是很容易跑的,身体从来没有跑到哪里去,要去觉知身体。不停地觉知身体,这样就会很好。

7号,迷失了。好,今天隆波讲法就讲到这里。下午又有活动,必须要去参加老师的葬礼,隆波的老师年纪很大了,90多岁了。

好,请吧!


文字摘录:当下就启程吧 编辑部
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
Qrcode for iDhamma.png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
中国 C:1 · 2 · 3
泰国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
大马 M:1 · 2
远程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
日常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


媒体平台
法堂直播·简版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