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D24.41《要将觉知自己培养成为一种习惯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4年5月18日

来自法藏
当下启程讨论 | 贡献2024年9月17日 (二) 08:03的版本
(差异) ←上一版本 | 最后版本 (差异) | 下一版本→ (差异)
Luangpor Pramote Pamojjo


聞 · 法


一般星期六来的人比较散乱,今天很奇怪,大家坐得很规矩。

修行啊!并不选择时间、场地,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修行,不是必须等睡觉前再修行,因为真正的修行就是我们有觉性、在觉知自己。在哪里都必须要有觉性,什么时候有觉性,什么时候就称之为在修行;什么时候缺乏觉性,什么时候就没有在修行。即便我们打坐、经行,如果没有觉性就没有在修行。

因此,修行并不局限于时间、场地,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的借口。如果觉得修行必须要在此时修或者此时不需要修,那我们依然还很脆弱,根器依然很钝;或者觉得只有在寺庙里才能修行,修行必须要去打坐,而且只能在禅堂里面打坐……如果这么想就很困难了,要想今生体证道果就很难。

必须从起床到睡着都要修行,除非工作中必须用到思维的时候。当一起床还不用想工作的时候,就有觉性去觉知身、觉知心,当训练得非常熟练,我们就可以从一起床就开始觉知自己了。

隆波训练自己:一起床,看到心从有分心出来接触所有的感觉,名法就生起了;把感觉扩大,就好像第二次打开开关,感觉散开,扩散到身体,身体就呈现了。

我们的身体睡着,心在有分心里面的时候,或者身体在打坐,但是心沉入有分,就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,感觉念头这些也没有。如果我们训练得很好,出现梦境时,如果就只是梦,心也许没有什么感觉,好像很轻地飘过去,就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。如果做梦后生起了很强的烦恼习气,比如做梦看到了鬼,心害怕——如果我们训练自己,训练得非常熟练,不选择时间,不选择场合,自动自发地觉性生起——害怕、在梦里面害怕,觉性生起,能够意识到做梦了,就会看到梦其实就是念头,睡着时候的念头称之为梦。因此要努力地训练自己,(不想训练时)别找借口,别找这个借口,那个借口。

有一个板块的法称为业果法则。业运作得好还是不好,有四组八种影响果报成熟的因素。比如趣成就(GATISAMPATTI)与趣失坏(GATIVIPATTI)。我们出生为人类称为善道,这是一个大的视角,如果分得更细一点,比如我们处的环境——好的环境、不好的环境,对我们的修行也是有影响的。比如这个寺庙,起先来的时候,周围没有百姓,马路也不通,没有汽车跑来跑去,到了傍晚的时候特别的寂静,于是就觉得这个地方环境很好。时间长了,马路也修得更好了,车日日夜夜地跑来跑去,村庄不停地向寺庙靠近,有些天唱卡拉OK,有些天安排活动,环境就不太好了。根器钝的人,环境一旦不好了,心就开始动荡起伏;但是作为修行人,这样的环境也能够修行。比如声音很响干扰我们,心烦知道烦。因此同样的情况,对于某个人修行修不了,对另外一个会修行的人,他完全可以把它转换成好的氛围、好的环境。

如果我们还觉得周围的人必须要有戒、有法,就比较困难了。现在这个时代有戒、有法的人减少了,那些不太好的人到处都是,必须在好人的环境里才能修行就太脆弱了,我们在不好的人群中也一定要做到能够修行。

隆波修行就不会抗拒、排斥,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修行。有些出家人找借口说太热了、太冷了、太饿了、太饱了,这是不能找借口的。如果真的要修行,就一直有觉性去觉知身、觉知心。真的有觉性、有智慧的话,当下这一刻,我们就有很好的资产,第一,我们已经投身为人;第二,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完全能够修行的环境。

我们有依报成就(UPADHISAMPATTI)与依报失坏(UPADHIVIPATTI)。也就是我们的身体状况很强、很健康,我们的健康大概还能够维持,但也会生病死去。出家人在见面的时候问:怎么样,最近还好吗?这样问说明还不明白生命。应该问:身体的这个状况,大概还能忍受得了吗?为什么不问你还好吗?因为有觉性、有智慧的人就会知道身体一直在苦的状态,有的只是苦的多与少,所以不会问你好吗,那样问说明还离得很远,还不明白生命的实相。不停地去修行,就会看到身体有的只是苦,只是苦的多与少。见面的时候出家人就会问,苦大概还能够承受得了吗?也就是蕴还没有来到要离散、要死的时候,对吗?大家可以称为有依报成就(UPADHISAMPATTI),我们还有力量、有精力、有体力可以坐车来听法;依然还有心力来打坐、来经行,身体依然还行啊,这个称为依报成就(UPADHISAMPATTI)很好。

还有另外一个称之为时成就(KALASAMPATTI)与时失坏(KALAVIPATTI),也就是时间。比如有些时段呢,国家很平静,修行很容易,大部分都这么去教,出生在社会很和谐的时代,称之为时成就(KALASAMPATTI),出生在战争时期称为时失坏(KALAVIPATTI),如果我们是真正的修行人,我们不会选择的,我们不会选择。

政治稳定的时候修行人多吗?不多的。在政治稳定的时候大家就很沉醉,不修行的人即便他的资产再好,也不会把这些好的资产发挥出意义。而我们呢,假设我们处在不太好的时代但依然能够修行,那就是把资产发挥出了意义。赚钱比较困难,与其一味地去苦闷,整天把百分之八十时间拿去郁闷,真正去工作、去解决问题的时间只剩下百分之十到二十,这样称之为白白地浪费了时间,没有发挥出时间的价值。生病的时候、动荡不安的时候,我们也要去修行。

因此即便是政治很好、周围的社会环境很好,或者社会环境、政治不好,如果会修行就依然能够修行。比如有的人家里出现了问题,一直发生争吵,父母打架,如果孩子没有修行,身体就不好了,属于生命很惨的时期了;但是会修行呢,完全能在生命出现危机的时候一样去修行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对别人来讲不好的时间,翻转变成好的时间用来修行。

另外一个资产努力成就(PAYOGASAMPATTI)与努力失坏(PAYOGAVIPATTI)。努力成就是我们大家缺得比较厉害的。比如作为人类趣成就(GATISAMPATTI)我们有,依报成就(UPADHISAMPATTI)我们也有,我们的身体依然还很健康,我们的时间也还有,还没有死,依然还有剩下的时间。这取决于努力成就(PAYOGASAMPATTI),资产有吗?我们有精进吗?有精进地修行吗?如果我们有精进地修行,别的重要性就降低了,比如我们残疾了,病重在床,如果不会修行就觉得:哎,太糟了,这是身体很糟、生命最惨的时期。周围的环境看起来也全部很坏了,因为自己只是躺着。但是真正修行修得很好的人,即便是重病瘫在床上也能够修行,在哪里都能修行,不选择时间,也不选择场合。 以前隆波认识一个杜阿姨,这禅堂里有的人也认识,她是一位卖点心的商人,是隆布贴长老非常早期的弟子。她一直在护持长老,有时间就跟着高僧大德修行。她年纪大了,得了糖尿病,要把脚趾切掉,一次切掉一个脚趾头,一次切掉一个脚趾头……别人去看望她,问:“哎,阿姨,特别痛吗?特别难受吗?”她说现在没有脚趾头很舒服,不需要照顾,不需要剪脚趾甲了,很舒服。

修行人就是这样的,在别人觉得很糟的时候,她依然还能修自己的行。

她病重得快死时,几乎不能动弹了,就把隆布贴长老的照片放在枕头下。在她死的时候,没有人看到,也没有人知道,直到她死了之后,才看到她的尸体。她把隆布贴长老的照片抱着,不知道她是怎样拿过来的。

这个是真正的战士,即便是身体非常差的时期,看起来什么都不好了,都不会选择放弃修行。真正会修行的人,自己是有资产的,能在自身上培养出好的资产,不需要选择在哪里才能修行。因此我们要训练自己,这样我们就会获得所有好的资产,我们就会有趣成就。在周围很惨的环境下,我们依然能够修行,那个变成了趣成就。

隆波也曾经历过这些,曾经跟一个领导工作,要纠正来纠正去的,压力特别大。这种情况,如果跟一般的人相比,自己是处在非常不好的环境了,但这也是修行很好的时段。一旦处在不好的情况下,自己就会更加精进地修行,看到心一直在发生冲撞冲突。后来换了工作的位置,工作是自己选的,老板也是自己选的,收入也更好,是以前公务员的好几倍......什么都看起来很好。如果没有从修行的角度来看,就会觉得这个属于很好的环境了。但是对于修行人来讲,隆波反而觉得太放松、太舒服了,对于修行人不一定是好事。

因此修行人不会刻意去选择环境,处在舒服的环境,不能太沉迷;处在困难的环境,也必须要去战斗,不愿意投降,不会把环境的好坏作为修不修行的借口。

如果生了病呢?七年前,隆波曾经在医院里呆了好几个月。那时隆波患上了淋巴癌,必须要化疗28天。在连续五天的化疗期间,到处都是插管,管子还不能拿掉,睡觉也困难,全都很困难,但要一直保持觉性。有的人没有觉性,翻身管子掉了就麻烦了。躺着不舒服,吃也吃不下,上厕所也困难,因为要输液,必须要拿着架子一起去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身体很困难,但是心是不困难的。因为只是自己身体生病,心并没有生病,自己的心跟呼吸在一起,跟佛陀在一起。护士一直在问:“师父啊,您在医院里呆这么久,厌烦吗?”“不厌烦的,厌烦是嗔心。”她听不懂厌烦是嗔心,听不懂也没关系。

如果会修行,即使在很糟的环境下,那也是属于我们的黄金时间。比如我们看到身体病痛,身体非常的难受,我们也能够修行;看到蕴分离开,身体属于身体,疼痛属于疼痛,心属于心,不停地去看,结果病痛的时候变成了我们修行的时段。

这个资产,包括这些果报,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在同样的环境下,对于一个人属于好的资产,对另外一个人呢,属于恶业现前。比如生病了,不会修行的人,或者是修行的量不够的话,心就会忐忑不安、散乱,死了去恶道的概率很高,因为心是郁闷的。如果我们修行很好,心也很好,身体生病之类的仍在修行,即便我们的身体要死了,好的心就可以去到善道。

因此,我们不要找借口,说我们现在属于非常不好的时期,政治社会环境很差,坏人特别多;或者是这一段时间,我们的身体不太健康。没有任何借口的!最重要的在于,我们精进的这个资产,要多多地去用功,多多地去提升,多多地培养觉性,多多地提升觉性。接下来,无论我们处在哪一类环境中,身体是什么样的情况,我们都能够修行。

要努力地去训练自己,好好地训练自己,这样才不至于找借口——现在做不到,因为这个、因为那个。不修行的人借口就会很多,会修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找借口,因为所有的一切就是这样子的。

去训练自己,训练什么?训练让我们有戒,训练让我们的心有力量、安住,然后我们去训练开发智慧,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。正确的禅定,可以提升智慧,必须要有觉性,我们要想能够提升觉性,必须要觉知自己——觉知身、觉知心。如果我们不停地去觉知自己,不停地觉知身、觉知心,戒定慧就会增长。

比如觉知自己的心:我们的心生气了,我们看到心生气,想伤害别人,想骂别人,想欺负别人,我们看到了。我们及时地知道,我们就不会伤害他,我们不会去欺负他,戒就生起了。或者我们观不了自己的心,我们就不停地去觉知身体,身体动觉知,身体动觉知......我们生气了,我们观不了心,心生气了,准备要动手揍他的脸了,我们曾经训练身体动了觉知,一旦动手,觉性生起了,知道要去伤害他了,然后就会把要揍人的手,换成伸出来跟他握手,把很强烈的敌对情绪,转换成结交友谊了。至于他愿不愿意跟我们握手,那是他的事情,但是我们不破戒了。

觉知心可以让自己不破戒,觉知身也可以让自己不破戒,并不是每个人只能观心。戒是透过身体来破的,我们不停地去觉知身体,在要破戒的时候,要揍人、要偷别人的东西、要跟别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时候,不停地去及时知道,就不会破戒。因此我们有觉性及时地去知道,就会让我们的戒圆满。看到了吗?有觉性,那是大到、重要到何等程度!

如果我们有戒,紧随而至的,我们就可以去到善道,我们就会有资产,我们就可以离涅槃越来越近。因此出家人在为去世的人念经的时候,会念:持戒会带来三个资产:就会去到善道,会让我们发财,会趋向涅槃。因此要持戒,持好戒的方法,并不是坐下来只是背一条条的戒,要有觉性去觉知身、觉知心。如果我们有觉性去觉知身,觉知心,禅定就会生起。

比如隆波在修禅定的时候,隆波就会看身体呼吸,看到身体呼气、身体吸气,是以正常、平常的心去看,而不是以想要宁静的心去看的。想要宁静的心,其实就是有贪的心,那个时候的心是不善的。因此,修行如果是以不善的心在驱动的话,那个不善就一直在控制我们整个修行。

我们修行,如果我们喜欢呼吸,呼吸了之后去觉知,这个时候修习宁静会很容易。有的人不擅长观呼吸,那就用别的禅修业处。只要是自己所擅长的,修了之后舒服的,然后带领心,去跟有快乐舒服的所缘在一起,但不能是让自己陶醉的。比如说打牌之后很舒服,那不对的,太陶醉、太沉迷了。打牌的时候,有时候心一会儿膨胀,一会儿收缩。我们要用让心比较平和的所缘,比如说我们忆念到佛陀,忆念到佛法,忆念到圣僧,忆念到高僧大德,忆念到好人,忆念到我们做的布施,忆念到我们曾经持得很好的那些戒,忆念到宁静。

宁静也有好几个层次。有时候,我们修行还不是很棒,但是我们去到某些环境下,坐在某些地方,心宁静、舒服。在我们要修行的时候,想要心宁静,我们就想到那里。比如隆波出生在河边,房子就在河的边上,在傍晚的时候,就喜欢坐着去看河面。风吹过来的时候,看到河面的微波泛起,然后心就会快乐,心就会宁静。所以有时候修行,并没有用到呼吸,用的是这个捷径:就好像坐在自己家门口的河边,看湖面,心就会快乐。如果能抓住修习禅定的窍门,就不是什么难事了。

有的人喜欢大海,在修宁静型的禅定的时候,就想到大海的场面。但是不要想到海啸的场面,而是想到大海正常的情况下的场面,去找那种感觉。这全都属于造作,是属于修奢摩他的范畴,是属于训练让心宁静的版块。

因此,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的,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修行的诀窍——带领心和单一的、有快乐的所缘,持续在一起,那个所缘不会引诱烦恼习气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训练的方法才好用。

有的人喜欢去湖边、海边、沙滩上,看穿比基尼的美女,这样的情况下,他是不会宁静的。在打坐修行的时候,同样的环境,有的人是看穿比基尼的美女;有的人是感受环境,效果是不一样的,因此我们一定要聪明。如果想让心宁静,我们要有觉性,去觉知有快乐的单一的所缘,持续跟它在一起,心就会自行宁静,不需要强迫让心宁静,它会自行宁静。

给大家分享一些例子,比如隆波平常的时候,用的是安般念,用的是呼吸,并不须每个人这么做。要想修奢摩他,可以不选择固定所缘,什么都行,只要它不引诱烦恼习气,在一起有快乐,就全部都好用了。

有的人去参加葬礼,说的并不是谁,其实就是隆波。参加葬礼的时候,别人会聊天,但是自己会去省思:躺在棺材里面的人,之前也像我们一样,动来动去,可以高兴,可以伤心,但是现在什么也不剩,就只是伸开手躺着,什么也带不走了,不久我们也会像他一样,同样也逃不掉,这个称之为死随念。

以前白天去工作的时候,有些天会去寺庙里面的太平间,放尸体的地方。然后他们会把尸体放在停尸间,自己就会走去看。有时候会围着寺院的院墙走,上面就会有一些照片,是死者的采访经历:这个人官位很高,曾经当过国务委员。这个人曾经是这样的,那个人是曾经那样的,但是现在,把他的骨灰放在很狭窄的地方。看了之后,去思维、去省思,心就会觉得,不久自己也会是这样子的,这个是属于奢摩他的禅修。

如果懂得方法,那就简单了。用什么禅修所缘都行。这是一些样品案例。 如果想生起安住型禅定,就别去强迫让心安住。心是顽皮的小孩,不喜欢被谁强迫,喜欢被人讨好,因此我们别太打压它了,太打压它就会生气的,但是我们要不停地去识破它。

一个很聪明的大人,当小孩子调皮时,并不是一直禁止他:不准做这个、不准做那个。类似于那些修习禅定的人,不停地在阻止自己的心,别想、别想这个,不要、不要,命令这个、命令那个,一直在命令你。就像很严厉的大人带自己的小孩,手里一直拿着棍子,这样的小孩是没有快乐的。我们只需偷偷地去旁观一下,他想做什么就让他去做,别掉水里淹死,别被车撞死就行了。所谓被淹死或者是被车撞死,就是指做了破戒的事。

心做什么是它的事情,它去想不好的事情也没有关系。假设它想不好的东西,无缘无故地它想批评、责骂高僧大德,并没有什么奇怪的,心是很神奇的,它不停地找让我们下地狱的事情。如果它想不好的事情,我们及时地去知道,心迷失去想了,不是去知道心想的是不好的内容,而是知道心跑去想了,那是不一样的。知道心去想这个,知道心去想那个了,依然还不行,最重要的点在于:知道心去想了,而不是知道心想的内容。当我们及时地知道心迷失去想的一瞬间,迷失去想的心就会灭掉,觉知的心就会生起,我们就获得了安住型的禅定。

当我们的心看到漂亮的花,心就跑到花上面:哎,太美了!太美了!觉性知道心跑到花上面了,也就是知道心跑去看了,至于看什么这个不重要。假设我们看花,心跑过去了,跑到花上面,我们知道心跑了,知道心跑去看,跑去看的心就会灭掉,觉知的心就会生起,心就会安住起来。

我们在听到声音的时候,比如听到这个鸡在叫,我们的心跑到鸡那里:这个声音很好。这个寺庙的鸟很多,一整天都在不停地叫,有的叫得很好听,有的叫得不好听。如果我们在寺庙里面听得很沉迷、很陶醉,跑去听声音了,死了之后就会投生为鸟。如果我们的心跑去听声音,我们知道心跑去听声音了,于是去听声音的心就会灭掉,知者的心就会生起代替。知者的心其实就是安住的心、有正定的心,随时准备好要开发智慧了。至于只是宁静在单一的所缘的心——宁静的心,可以让我们获得力量;而安住的心,则可以用于开发智慧。

因此,禅定有两类:一类,称之为止禅——心宁静在单一的所缘,就会获得力量。还有另外一类,称之为观禅——心准备好要去看三法印了,准备好要去开发智慧了。我们必须要仰赖于觉性,起先仰赖于觉性去带领心,处在一个有快乐的、单一的所缘,持续在一起,不往别的地方去流窜,我们会获得宁静型的禅定。

如果我们的心跑来跑去,我们有觉性知道心在跑来跑去,跑来跑去的心就会灭掉,就会生起安住的心,这是要仰赖于觉性的力量。戒是仰赖于觉性,禅定也是仰赖于觉性而生起,开发智慧更是不能够扔掉觉性,什么时候扔掉觉性,什么时候智慧就消失了。因为觉性与每一颗善心同步生起,什么时候没有了觉性,什么时候的心就已经不是善心了,或者是坏的心,或者是果报心——没有好、没有坏。

我们在开发智慧的时候,必须要有觉性。有觉性去做什么呢?有觉性去觉知身体,有觉性去觉知心,也就是以安住的心去觉知名、觉知色。觉性觉知色,隆波用的是觉知——捕捉到当下这一刻,我们来觉知色,对吗?色其实就是我们的身体,正坐着;色是我们的身体,正在呼吸。我们觉知不是去紧盯、不是去专注,如果去紧盯、去专注,那就变成了奢摩他。变成紧盯型的奢摩他。就会有时候获得宁静,有时候不宁静。

如果我们去开发智慧,觉性觉知身体,捕捉到身体,觉知到身体,是完全正确的。或者觉性觉知心,当下的心是苦、是乐、是好,当下的心是贪、嗔、痴,有觉性能够意识到——是以安住的心去意识到,有正定、安住的心意识到。并没有跳进去知道,没有浸泡在所观里面,是有距离地旁观。以旁观者的角度观身,就好像我们在看着别人的身体一样看着自己的身体,比如坐着,感觉就好像是看到别人的身体坐着,是一样的。然后觉知心,它生气了,就好像看到别人生气,不停地去觉知身、觉知心。心擅长于觉知什么,就觉知什么。

如果我们的力量够,高僧大德就会建议我们直接去觉知心,因为心是首脑,心是所有诸法的核心。善法生起在心,不善法生起在心,道果也生起在心,因此如果能够直接契入心,就会马上看到法了。看到法其实就是看到:善法生了就灭,不善法生了就灭,看到法在心里面示现。善与不善,不会在别的地方现身,就在心里面示现。道果也在心里生起,不会在别的地方生起。因此我们能够直接契入心,就去直接知道。

如果观不了心的话,就去观身。比如当下这一刻观身,我们看到身体坐着,去觉知,感觉到身体正在坐着,并没有去盯着它;感觉到身体呼气,感觉到身体吸气,不停地去感觉。难吗?觉知难吗?根本不难的。但是如果不会觉知,就会去紧盯、专注,那就难了,那就会是很累、很困难的工作了。因此要努力地去觉知、去觉知。身体呼气,觉知,以正常的心去觉知;身体吸气,觉知,以正常的心去觉知;身体苦、身体乐,身体动、身体停,身体行住坐卧,不停地去觉知。

如果观心就去觉知、去感觉——现在心有快乐要知道,要去感觉;心苦知道,也要去感觉;心好、心坏也要去感觉,因此我们要有觉性。隆波把它总结下来就是:有觉性,以安住且中立的心观身、观心,如实观。这个就是毗钵舍那禅修。

毗钵舍那并不是坐着去思维分析,毗钵舍那称之为看见,而不是思维,不是分析,要去看见、要去觉知。以什么而看?是以智见看,是以智慧在看。我们以智慧看说:哦,身体它在呼吸,身体在行住坐卧,觉性觉知到。然后我们有智慧,我们看到身体在工作,身体是被觉知、被观察的对象,这个称之为我们以智慧在看见。也就是能够分离——身体仅仅是被观察的对象,并不是我。我们觉知身体的时候,如果我们紧盯身体,就会获得宁静型的禅定。

如果我们心是安住的,只是作为知者、观者,有觉性地觉知身体,觉知正在运动变化的身体,就会生起智慧,就会生起智见。智见,就是带着智慧的看见,是带着智慧在看见,而不是很呆滞地看见。桌子就是桌子,椅子就是椅子,电风扇就是电风扇,不用修行也能看得到。看到桌子,有智慧地去看到桌子,就会看到那个仅仅只是看到的色。看到电风扇,就只是看到的色而已。以智慧在看见,就会看到色法、看到名法,然后看到所有的色法生、停留、灭去;所有的名法生起、停留、灭去。智慧进一步提升了。

我们起先会看到它们有境界存在,但是仅仅是被觉知,是被观察的对象。椅子、人、狗、树,那是什么?它们共同的特质就是属于色法。我们看到的色法,同样都是属于色法。那是什么?那个是颜色,颜色是色。这个交错的色,形成这样的形状,称之为椅子;这个颜色交错变成这样,称之为人;这样颜色的交错,称之为狗。称之为人、狗、椅子,全部都属于想蕴,属于在界定。因为记忆界定,这个在世间约定俗成说这个称之为“椅子”。

慢慢去训练,不难的。法是敞开的,直来直去的,根本没有任何深奥的。如果有谁做了很奇怪的事情,用手指点这里、指点那里,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非一般的人类、超人,那个并不是佛教。佛教是属于我们自己,没有谁可以帮我们,取决于我们要会修行,要有觉性。有觉性,觉知身、觉知心,就可以生起戒;正确地觉知身、觉知心,就会生起禅定;有觉性,觉知身、觉知心,去如实观,就会生起智慧。这个就是仰赖于觉性,提升戒,禅定和智慧都是仰赖于觉性。

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别白白地浪费时间,生命不停地在流逝,一点点地在缩短。我们认识的人也一个个地死去,那些陌生的面孔来代替,每一天不停地在变化。我们不知道这一生的时间还剩下多少,马上去动手修行,即便没有生起道果,也要培养一个习惯,让心习惯于要修行。

如果我们习惯性地有觉性,今生没有证悟道果,下一世的觉性也很容易生起;如果我们习惯性地有戒,下一世持戒就变得很容易了;如果我们习惯性地有禅定,接下来修禅定也是容易的事情;如果习惯性地去分离名色,就会看到名色示现三法印;习惯性地开发智慧,接下来开发智慧也变成容易的事了。那些修行很容易的人,是因为他曾经困难过,没有谁一开始就变得很厉害,都是仰赖于忍耐,紧随着佛陀为我们指的路,不停地往前走。

最重要的原则在于四念处,只要还有人在修习四念处,圣者就依然还会有机会产生。如果没有人在修四念处,那怎么做都不可能出现圣者的。让天神来帮忙,然后恭请佛陀,请佛陀来帮忙吗?帮不了忙的,如果能帮忙,他老早就帮忙了。我们必须要自助,没有谁能够超越业果法则,没有什么能够超越业果法则。播种什么因必然会结什么样的果:播种懒惰的因,就会获得懒惰人的结果;播种的是精进用功的因,就会获得相应的果。不停地认识了解自己,就会得到另外的一个结果,那是公平的,这个才是属于真正的公平,谁做谁就会得。

好了,讲法差不多了。今天讲法是不是太犀利了?

隆波:今天讲法是不是太犀利了?稍等一下,请允许我喝一下水。好,1号。

1号:固定形式是念经、打坐,早晚打坐30到60分钟,日常生活中观呼吸,看到自己很容易烦躁,很情绪化,喜欢指责别人,我慢很重。有些天觉得修行很好,有些天特别散乱。现在觉得好像修行没有什么进步,不知道自己修得对吗?

隆波:修对了。你的心运动变化,你都要不停地去知道,但是别带领让它静止不动。退出来,别进去创造静止不动的状态。修行人特别喜欢去创造静止不动的状态,然后一直卡在那个里面。

再退出来一点点,退出来、退出来。对,在这里,就待在这里。如果要修宁静,那就以这样的心去修宁静;如果要开发智慧,也就是用这样正常的心,有觉性去觉知身、去觉知心。以智见去觉知身、觉知心,以智慧看见所有的色法、名法是无常、苦、不是我。

现在是有点带领心,又让它静止不动了。别去带领它,要去觉知。修得很好,你说的全部都是对的,并没有错。只要你还能够看到自己的烦恼习气,那就很好。越是频繁地看到烦恼习气,并看得越清楚越好。不会修行的人,看到的只是“我很好,我很好”;会修行的人,就会看到另外一回事,看到“为什么有的全是烦恼习气呢?”

并没有训练要去断烦恼习气,来训练是为了要看到:所有的一切生了就灭、生了就灭,不停地在变化。要用正常、平常的心去觉知。在你紧随着以正常的心这么去观的时候,这个称之为在开发智慧。到了某一点心就会翻转,就集中宁静下来,就不时地会宁静下来。一旦宁静得差不多了,它就会退出来,接下来继续去开发智慧。就这样慢慢地去训练,现在太过于刻意了一点点,刻意了之后就会憋闷。

好,3号。2号已经不见了。

3号:及时地知道我慢越来越多了,同时及时地知道自己努力地想不厉害。依然还有我慢,喜欢进去干预心,修禅定喜欢带领心。跟呼吸在一起很好,走神更频繁了。以前不愿意走神,心轻松一些了,生活中更有快乐了。及时地知道自己的背后,它依然不中立。请求长老开示。 隆波:不需要指导了,你已经看得很多了,继续去看,修得很好。修行啊,其实就是认识了解我们自己。我们把自己的外壳一层层地剥开,不停地看到真实的自己,然后去及时地知道真实的自己,接下来就会看到“我”不存在。慢慢地去观,很好,修得很好。

1号黏着于让心静止不动,别卡在这个地方,否则就会浪费很久的时间。如果偶尔需要休息,带领心去那个地方也可以,但是,心从禅定退出来之后,如果依然有点迷糊,这说明在打坐的时候,痴掺杂进来了,觉性太弱了。

好,4号。4号很好,不错。很好,请讲。

4号:念经和修习安般念,每天不少于半个小时,日常生活中觉知自己。在新冠肺炎期间出现危机,现在依然有问题。听了隆波的开示之后开始修行,现在看到烦恼习气越来越频繁了,自动自发的觉性也越来越频繁了。在修禅定的时候经常对声音会有一些担心。请求长老开示。 隆波:不需要开示了,你的修行对了。因此,你修行的时候,在声音很响的地方去修行,在安静的地方也去修行,就像隆波今天开示的那样。如果会修的话,每个地方都能做得到,无论哪个地方。无论环境多好,多殊胜,不会修,那就还是做不到。很好,修行非常、非常好!继续用功。

我们出生是空手来的,来赚钱了,有这个、有那个了,有些时段赚钱容易,有些时段赚钱困难,这个是世间的常态。比如说一个时代,在我们泰国大家都去开书店,到处都是开书店的,卖得很好,赚钱收入很好。但到了现在这个时段,书店几乎全部都倒闭了。现在大家都会拼命地去开咖啡店了。也有可能咖啡的时代过去了之后,又会是别的了。没有什么东西是一直能够解决问题的,就会不停地变、变,你能做到的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去修自己的行。处在问题之中,自己依然可以有快乐,但是并不是扔掉问题,而是有问题了去面对、全力以赴地去解决。全力以赴地去做了,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都是OK的,因为已经全力以赴了,只能这样子,这个称之为我们知足。知足的意思并不是说只能够穷、饿肚子,我们全力以赴地去做了,只有这样的结果,接受那就只有这样,但是我们的心是有快乐的,要这样的知足。有的人借(九世皇)“知足经济”*来调侃,其实是大家不认识“知足经济”的概念。这里的“知足经济”是指要懂得知足。不是说必须穷得叮当响,有机会发财就去发财,能穷就能发财,不用害怕!*注:1997年,泰国爆发金融危机,国民经济严重受挫,普密蓬颁布谕示说:“泰国能否成为亚洲五小龙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发展使老百姓够吃够用型的经济。”在这种思想指导下,泰国经济向着务实和稳步复苏的方向发展;同一年,普密蓬国王提出“知足经济”哲学,倡导适度、稳健、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

5号:日常生活中不停地去觉知身体,看到心能够自行运作,有时候会走神、跑掉,不太能够及时地意识到。看到我慢,心喜欢跳进到所缘里面,实际上看到自己的背后太过认真了,喜欢自我炫耀。固定形式是觉知呼吸,觉性还不够。用心做好事,但是期待结果,一直在听长老开示。修对了吗?

隆波:对了,继续用功,然后你会自己知道,智者自知。比如,你看到自己的变化,能感觉到吗?你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,你的心变化了。不停地去知道,不停地去训练,就会越来越好、越来越好的。别让心跑下去了,要觉知,就只是觉知。你试着觉知身体,试着觉知身体,感觉到了吗?心会比你刚才紧盯更轻松、更舒服。感觉身体,不停地去感觉身体,看到身体动、身体变化,就只是去感觉,别去紧盯,别去聚焦。现在迷失了,跳进去了。

好,6号。

6号:观心的散乱和不散乱,用佛陀作为临时的家,依然非常散乱,但是觉知得更快了。日常生活中尽量最大程度去培养觉性。固定形式用功,依然黏着于刻意,观心的紧盯和不紧盯,不停地及时地知道。观境界和烦恼习气越来越微细了,有时候知道心依然不中立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没有什么欠缺的,慢慢修行,这样就会慢慢地有次第地提升。去观察自己,哪个烦恼习气生起了,要知道。去观正在呈现的境界,不停地去观。要正常、平常地去觉知。你的弱点就是禅定依然不够,固定形式用功非常重要,必须要做固定形式练习,每一天都必须做,不停地累积,心就会慢慢有力量。不然的话,就会一直动荡不安,就不会太强大。做固定形式练习,然后去觉知身体,呼气觉知、吸气觉知;动觉知、停觉知。不停地、常常地去用功,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去做。不停地累积,这样你的心就会越来越强大,就会有力量。心有力量了之后,就能够分离蕴。

5号,稍微回来一点点。5号,黏着于禅定,黏着于紧盯,让它一动不动。有时候要出来思维身体——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、骨头、肌腱,不美、不漂亮,是不净的,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要偶尔这么去思维分析一下,不然你的心就会静止不动,昏昏沉沉的。

7号:一天30分钟经行,日常生活中,觉知身体动,观心工作、生灭。看到紧随世间快乐的都是苦。看到心苦和乐,都是在念头和根尘接触之后紧随而至的,就好像自己沉在苦海里面,没有出口。但是有时候却反而害怕涅槃,看烦恼习气更微细了。迷失世间和厌离世间交替进行。请求长老开示。

隆波: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——在训练的时候一会讨厌,一会又喜欢。他想要得涅槃,那要让你真的涅槃的话,你不要的,害怕不好玩。很好,不停地累积,持之以恒地去用功,就会好起来的。很好,慢慢地去用功,要忍耐。坎坎坷坷没有关系,但是不放弃。

好,2号,来了一瞬间又不见了,有画面吗?好,先检查2号。

2号:固定形式是念经,及时地知道心。有时候经行,觉知自己身体动,持之以恒地在觉知。会生起一种感觉:什么东西发生,全都是心的果报,控制不了,即便是跟隆波做禅修报告;所有的一切没有所谓的偶然,全都是业,都是源自于我们过去和当下的组合。然后不知道是自己想象出来,还是自己的心生起的领悟。

隆波:这样好吧,现在你的心比以前要好一些了,如果能这么看到就OK了。已经进步了,并没有变差,或者并没有原地踏步,已经在好转了。至于说领悟,就会慢慢地累积。我们不愿意输给旧的业。我们佛教,不属于那种向旧业投降的教派。刚才隆波的开示里面有一句话,称之为“Bayoka”,精进,我们当下的精进,这才是真正的分水岭。旧业能够帮什么忙?它让我们获得这样的情况,获得我们这样的身体状况。但是新业呢?精进才是最重要的。

现在到了几号了?8号。

2号进步很大了,继续用功,已经修对了。好,8号。

8号:嗔心很重,日常生活中透过观身和观心来培养觉性,觉知越来越多了。心开始安住,但是依然不中立,连续性还没有断开,有时候能够分离蕴了。修行对了吗?

隆波:对的,但是要不停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。看到自己的烦恼习气看得频繁吗?就是那个找麻烦,那个很凶,这个很多呢。要去观察,不阻止,我们训练并不是为了要断烦恼习气。烦恼习气生起了,及时地去识破它。不喜欢,知道不喜欢,或者是被它控制了,知道被它控制了。这样就够了,这样心就会慢慢地、一次比一次聪明起来。

比如说原来烦恼习气来了之后,就会觉得,哎,谁都不怕。但接下来就会看到烦恼习气每一次来,自己的心每一次都蒙上阴影,心就会开始厌烦它了,不知道为什么要有它。烦恼习气来了,我们仅仅只是战胜别人,但是每一次我们却输给了自己,我们就会看到烦恼习气它的副作用跟后患,那心就会慢慢松开。我们不需要努力地去断它,一旦看到烦恼习气生起了给我们带来苦和忧患的话,这样心慢慢地就会自行戒除了。

好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

有孩子的人就这样子的,2号要做禅修报告,但是孩子一直抱着脖子,不愿意撒手。看,这个真可爱啊,孩子也能修行呢,慢慢地去训练。然后特别紧抓着妈妈,害怕妈妈消失,所以一直紧紧地抱着妈妈。修得很好的小孩子有好几个,并不只有一个,非常得多。

曾经经常看到的,除了那个Daigun之外,还有叫什么名字?Wudongpo(小孩人名)。以前经常来寺庙,这些小孩他们有旧的库存,喜欢修行,喜欢进寺庙。他们行为有礼节,看起来就会非常安静,很容易看到的。如果看起来是蹦蹦跳跳的,就会依然很弱。身体表现出来的,其实就是心里面表现出来的。心宁静了,身体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状态也是很宁静的。但是感觉到了吗,隆波就会一直不停地这么动,这个是属于惯性、习惯。在自己开会做什么东西之类的,不用想太多的时候,就会不停地动、动、动。这是在修行,直到它变成了习惯。我们也要去训练自己,要去训练。今天也许难,但是不停地去训练,它就自然变简单了。 好,请回家吧。

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编译声明

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 编辑部

整理法谈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

Qrcode for iDhamma.png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
中国 C:1 · 2 · 3
泰国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
大马 M:1 · 2
远程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
日常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


媒体平台
法堂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Go Sati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