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D24.27《会修行,处处皆道场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4年3月30日:修订间差异
小 (法藏移动页面D24.27《隆波帕默尊者开示》-2024年3月30日至D24.27《会修行,处处皆道场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4年3月30日,不留重定向) |
无编辑摘要 |
||
第4行: | 第4行: | ||
[[文件:D24.27《隆波帕默尊者开示》-2024年3月30日.mp4|center]] | [[文件:D24.27《隆波帕默尊者开示》-2024年3月30日.mp4|center]] | ||
今天看起来很奇怪,大家坐着等隆波,看起来比较安静。以往在星期六的时候,都散乱得比较厉害,大部分人都是规划接下来继续往哪里去,至于礼拜天呢,不太散乱,听完法了之后就急着回家。 | |||
所有的人都不停地寻找快乐,一辈子都不停地在找快乐,谁都希望获得快乐。如果按照出家人的说法,他们的这种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——源自于看电影、听音乐、吃好吃的东西、跟参加共同活动的一些朋友聊天。这种快乐都属于跟别人攀缘、跟别人有关的快乐。跟别人有关的快乐是比较夹生的,并不是真的快乐。因为人是很乱的,每个人都会有一两件麻烦的事情,大家聚集在一起,然后所有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。好玩,那只是好玩,但并不快乐,会很累、很疲惫,大部分人的获得仅仅是这样而已。他们区分不了快乐和好玩之间的差别,会觉得好玩了之后很快乐,但实际上很累、很麻烦、很复杂。去卡拉OK、喝酒、唱歌,听到了之后谁都不会有快乐,只是那个唱歌的人有快乐,但是听的人并没有快乐。 | |||
世间的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,世间总是会相互之间有一些冲撞、冲突。佛陀教导我们宁静的快乐,他说能跟宁静的快乐相提并论的快乐是不存在的,因此,宁静是快乐的顶点。平常的这种快乐并不是真的快乐,然后会疲惫不堪,只是好玩而已。有的人以为有了钱会很快乐,但为了赚钱累到死啊,得到钱之后又想怎么样才可以把钱保住。有钱、有家、有房子,希望有快乐,有房子之后又有很多紧随而至的负担——必须要去照顾、要去维修。因此,世间的快乐并不宁静,有的全是动荡不安,全是仰赖于色声香味触之类的,并不宁静,一直有冲突和矛盾。喜欢一个女人,就必须要去竞争,因为有其他人也喜欢;喜欢一个男人,这个人会抢,那个人也会争;有些男人,大家都会很关注,相互之间会一直有一些冲撞、有一些冲突矛盾。 | |||
世间人真的很可怜,不停地在找所谓的快乐,不知道真正很深、很细腻的快乐是宁静。那怎么做我们才可以宁静?如果我们活在世间,我们就要努力地去少跟别人打交道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跟别人打交道。如果完全不跟别人联系也很难,因为人类是一个群居型的物种,什么东西都单独去做的话就会很难。但是要懂得保持距离,懂得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这样心就会有快乐,就会越来越宁静。跟别人拼命地去打交道,是没有宁静的。因此,高僧大德到了时间就会回避与人打交道,即便是佛陀,到了时间他也需要回避。佛陀在有些时段三个月不见任何人,不跟任何人打交道。 | |||
如果我们活在世间,有时间我们就偶尔去跟他们做一些回避。以前隆波工作的时候,把休假的时间积攒起来,在休假期间不跟别人去这里玩那里玩、去喝酒之类的。隆波把所有的休假集中起来,都用于去寺庙,去寺庙并没有做什么,而是去修行。去森林里面,在树底下修行,白天会待在树底下,晚上有寮房就睡寮房,没有的话就自己搭帐篷,很轻松。大自然不会引诱烦恼习气,我们的心不需要动荡起伏,会快乐。因此即便我们作为居士,也要懂得跟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懂得不时地独处。 | |||
如果我们无法这样独处,那就待在自己家里面,要给自己树立一些规则:这个时间段是我的个人时间,不是用来看电视连续剧的,个人时间是打坐、念经、做固定形式练习,每一天都这样做。如果一整天很忙,一天至少能够安排一个小时跟自己独处,那也很好。然后不停地修习宁静,去认识了解自己,不去跟别人攀缘。 | |||
作为居士也必须要有觉性和智慧,懂得从宁静中找快乐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去跟别人交往。有时间就来回避,来找宁静,来礼佛、念经、打坐、听法之类,必须安排时间出来,一定要懂得自律,这样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宁静。如果我们想拥有更好的宁静,我们要训练入定,进入禅定。 | |||
今天看起来很奇怪,大家坐着等隆波,看起来比较安静。以往在星期六的时候,都散乱得比较厉害,大部分人都是规划接下来继续往哪里去,至于礼拜天呢,不太散乱,听完法了之后就急着回家。 | |||
所有的人都不停地寻找快乐,一辈子都不停地在找快乐,谁都希望获得快乐。如果按照出家人的说法,他们的这种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——源自于看电影、听音乐、吃好吃的东西、跟参加共同活动的一些朋友聊天。这种快乐都属于跟别人攀缘、跟别人有关的快乐。跟别人有关的快乐是比较夹生的,并不是真的快乐。因为人是很乱的,每个人都会有一两件麻烦的事情,大家聚集在一起,然后所有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。好玩,那只是好玩,但并不快乐,会很累、很疲惫,大部分人的获得仅仅是这样而已。他们区分不了快乐和好玩之间的差别,会觉得好玩了之后很快乐,但实际上很累、很麻烦、很复杂。去卡拉OK、喝酒、唱歌,听到了之后谁都不会有快乐,只是那个唱歌的人有快乐,但是听的人并没有快乐。 | |||
世间的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,世间总是会相互之间有一些冲撞、冲突。佛陀教导我们宁静的快乐,他说能跟宁静的快乐相提并论的快乐是不存在的,因此,宁静是快乐的顶点。平常的这种快乐并不是真的快乐,然后会疲惫不堪,只是好玩而已。有的人以为有了钱会很快乐,但为了赚钱累到死啊,得到钱之后又想怎么样才可以把钱保住。有钱、有家、有房子,希望有快乐,有房子之后又有很多紧随而至的负担——必须要去照顾、要去维修。因此,世间的快乐并不宁静,有的全是动荡不安,全是仰赖于色声香味触之类的,并不宁静,一直有冲突和矛盾。喜欢一个女人,就必须要去竞争,因为有其他人也喜欢;喜欢一个男人,这个人会抢,那个人也会争;有些男人,大家都会很关注,相互之间会一直有一些冲撞、有一些冲突矛盾。 | |||
世间人真的很可怜,不停地在找所谓的快乐,不知道真正很深、很细腻的快乐是宁静。那怎么做我们才可以宁静?如果我们活在世间,我们就要努力地去少跟别人打交道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跟别人打交道。如果完全不跟别人联系也很难,因为人类是一个群居型的物种,什么东西都单独去做的话就会很难。但是要懂得保持距离,懂得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这样心就会有快乐,就会越来越宁静。跟别人拼命地去打交道,是没有宁静的。因此,高僧大德到了时间就会回避与人打交道,即便是佛陀,到了时间他也需要回避。佛陀在有些时段三个月不见任何人,不跟任何人打交道。 | |||
如果我们活在世间,有时间我们就偶尔去跟他们做一些回避。以前隆波工作的时候,把休假的时间积攒起来,在休假期间不跟别人去这里玩那里玩、去喝酒之类的。隆波把所有的休假集中起来,都用于去寺庙,去寺庙并没有做什么,而是去修行。去森林里面,在树底下修行,白天会待在树底下,晚上有寮房就睡寮房,没有的话就自己搭帐篷,很轻松。大自然不会引诱烦恼习气,我们的心不需要动荡起伏,会快乐。因此即便我们作为居士,也要懂得跟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懂得不时地独处。 | |||
如果我们无法这样独处,那就待在自己家里面,要给自己树立一些规则:这个时间段是我的个人时间,不是用来看电视连续剧的,个人时间是打坐、念经、做固定形式练习,每一天都这样做。如果一整天很忙,一天至少能够安排一个小时跟自己独处,那也很好。然后不停地修习宁静,去认识了解自己,不去跟别人攀缘。 | |||
作为居士也必须要有觉性和智慧,懂得从宁静中找快乐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去跟别人交往。有时间就来回避,来找宁静,来礼佛、念经、打坐、听法之类,必须安排时间出来,一定要懂得自律,这样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宁静。如果我们想拥有更好的宁静,我们要训练入定,进入禅定。 | |||
修禅定呢,听起来好像很难,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是禅定很短的一类人。禅定短的原因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太刺激了,不停地吸引我们的心起起伏伏。但是如果我们自律的话,到了时间我们就分身出来自己独自修行。比如说假设晚上八点钟以后,不去跟别人交往了,我们打坐、经行、礼佛、念经,独处也能够修禅定。如果我们真的很熟练,在真实的生活中,即便只有五分钟的空余,我们也可以修禅定。 | |||
隆波在居士的时候,不仅仅只是在睡觉之前,有时候睡觉,睡很晚了之后会起床,醒了很安静,就修自己的行。以前用的方法是在睡觉之前多多地喝水,这样可以让自己起夜小便。在起夜小便的时候别人都已经睡着了,然后起床,醒过来,就可以修行了,就可以跟自己独处了,好像自己在森林里面一样安安静静地,不会受到干扰。 | |||
在白天工作的时候,隆波也不时地给自己“刹刹车”,大概每隔一个多小时就走去上一次厕所。在走去上厕所的时候,就看到身体在走,小便完了之后呢?走回来工作的时候,又可以观心了,因为心有了禅定。起先禅定是往外送的,因为在工作。一旦“刹车”,回来觉知身体,觉知身体一段时间之后,心有了力量,因为曾经训练得很好了,这样我们就可以观自己的心了。隆波是这么训练过来的,隆波以前跟大家一样也是居士。 | |||
所谓的“没有时间修行”,这个并不在隆波的字典里面,因为有五分钟就修五分钟,有十分钟就修十分钟,有一个小时就修一个小时。我们懂得不去跟别人攀缘,用时间来修行,心就会慢慢地宁静。尤其是白天,我们就像隆波这么说的,去做零星地累积,到了晚上我们打坐或经行的时候,心很容易宁静了。如果白天一整天都是很散乱,并没有给自己刹刹车,到了晚上再要打坐就会睡着,因为心太累了,没有精力,没有力量来修禅定。 | |||
因此,作为居士,要尽量少跟别人攀缘,懂得独处。独处并不是说必须要一次好几天,去上厕所也是独处了,我们上厕所的时候是一个人去的对吗?有没有一起邀请他人去在一个单间里面上厕所的?有吗?没有。但是现在也有了。以前去加油站上厕所,作为出家人不能站着小便,出家人只能坐着小便。以前厕所都是空的,现在去发现门全部都是关着的,因为他们在里面玩手机,不停地在那个地方摁摁,很好玩。没有时间玩,他就躲在厕所里面玩手机,这样情况很多,几乎到处都是了。有什么好玩的呢?迷失在世间里面了。即便是上厕所的时间,都是我们独处的时间。上厕所的时候,别只是一味地玩手机,上厕所我们就去修行,这个就是在做零星的累积了。一整天,如果我们每小时能够累积五分钟的话,十二个小时就是六十分钟了,别以为少,很多了。如果我们在白天这么做了,到了傍晚、晚上修行的时候,我们不会睡着的,心有了力量。 | |||
怎样做才可以生起禅定?像世间的快乐已经说过了,并不是真的快乐。世间的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,它并不宁静,有的全是散乱,有的全是会让人上瘾。源自于宁静的快乐,从修禅定开始。隆波教得非常多的,实际上是属于禅定的板块,久久地,对于有些人隆波才会教导他来到开发智慧的阶段。因为禅定是修行非常重要的基础,只是隆波没有说,按照经典的语言说,要打坐,一开始,要先有似相,然后要有取相,这样只是在背了之后可以去参加考试,但并不是真的能做得到。 | |||
修禅定,真正非常重要的诀窍在于别扔掉觉性。我们有觉性不停地去觉知单一的所缘,它的诀窍在于:先要有觉性!如果没有觉性,缺乏觉性就立马变成邪定了。我们要持续地去观单一的所缘,必须是单一的所缘。如果一次感知五个所缘,心会散乱,就觉知单一的。心要想愿意觉知单一的所缘,除非心觉知那个所缘有快乐。因此修奢摩他的诀窍,首先一定要用心正确,心仅仅是有觉性去觉知,并没有去打压心,就是以正常的心在觉知自己,很正常、很平常的。然后,去觉知所缘,必须要去看,自己用哪个禅修业处之后会有快乐,我们就用那个所缘并作为临时的家,我们修宁静作为临时的家。 | |||
隆波小时候就跟高僧大德学法了,七岁就开始学修禅定了。学吸佛呼陀,然后数一,吸佛呼陀,数二,这样的。高僧大德教数一到十,然后倒数九、八、七……那个时候太小了不会倒数,往后倒数了之后会很累,所以就从一一直数到一百,吸佛呼陀数一,吸佛呼陀数二,然后一直数到一百,这么训练。一旦心开始宁静,就会有快乐,不需要去跟别人打架,太麻烦了,因为自己一个人在观呼吸。有时候是躺着观呼吸,如果起身打坐,大人就会吓一跳,所以自己就躺着,吸佛呼陀,数一,然后数二数三……一旦心开始宁静,数数就会消失了,只剩下吸佛呼陀;一旦心更加宁静,“佛陀”消失。“佛陀”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容,那是属于概念性的所缘,变成了多余的部分了,就只剩下呼吸;一旦进一步宁静,呼吸就会静止。呼吸会越来越轻,而且非常的浅。呼吸很浅,它并不是呼吸到这里浅,而是它就只是在鼻尖一丁点,只是那么一丁点,没有几微米,呼吸接触一点它就静止了,然后就出来了。不停地修行,心就宁静。 | |||
隆波的心喜欢修安般念,如果只是单一地去念佛,心会不喜欢,会很烦,因此必须要有呼吸。在这一点上每个人是不一样的,我们必须要看自己,跟什么禅修业处在一起之后会有快乐。比如在这个寺庙里面,也有某些出家师父,隆波让他观骨头,观骨头了之后有快乐,心就会越来越有力量,然后能够安住变成知者。因为观骨头的时候,如果心跳到骨头上面去,及时地知道,心就会抽身出来独立凸显。最开始心会聚焦,黏着在骨头上面,一旦心有力量,心就会退出来变成知者。一旦心要去看骨头,准备跳到骨头上面,觉性及时地知道,心就会抽身出来,变成知者。 | |||
隆波用的是呼吸,一旦心去到呼吸,呼吸静止变成光明。心跑到光明,及时地知道,心就会安住、独立凸显起来,它是同样的原理。起先有一个禅修业处,是为了引诱,属于钓鱼的鱼饵,让心在一个地方,那之后呢?再去及时地知道心。比如像我们“佛陀、佛陀”,心跟“佛陀”在一起了,心去到呼吸上面了。然后去修,一旦心有了力量就可以看到了,在观呼吸的时候,有时心会跑到呼吸上面,有时念“佛陀”,心会跑到“佛陀”这个词上面,我们及时地知道心跑掉了,心就会安住、独立凸显起来。 | |||
心宁静,黏合在单一的所缘上面,就已经有快乐了;如果心知道心跑到所缘上面,安住独立凸显起来,它又获得另外一种禅定,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快乐——它是不一样的。心跑到、聚焦、静止在单一的所缘上面很轻松,那是属于稍微有一点蠢的快乐,那个时候它没有开发智慧,心浸泡、静止在里面。有没有快乐,它是有快乐的,但是就像一个吸毒上瘾的人,很舒服。如果不停地去训练,我们看到心跑到了呼吸禅修所缘上面了,心就会安住起来,我们会觉得我们醒过来了,就会是真正地醒过来的状态了。一般的人,仅仅只是身体醒,心从来没有醒过,白天心一直在做梦。 | |||
我们修业处了之后,去及时地知道心的跑动。心跑去找禅修所缘,跑去别的地方,或者跑去想别的东西,只求你能够及时地知道心。如果能及时地知道心的跑动,心就会安住独立凸显起来,就不跑动了,它就会有另外一种形式的快乐。禅定的快乐有两种,一是心浸泡进去的那种禅定的快乐,那属于小孩子的快乐。小孩子在玩什么东西的时候,感觉到吗?他很享受,他很快乐吧?比如在玩两个玩具,两个玩具之间相互对话,他也有快乐。他也有禅定,也有快乐,但是那是属于小孩子似的快乐,是属于做梦的那种快乐,很陶醉很沉醉的快乐。但是心如果安住,那是属于大人式的快乐,他知道,他有觉知、有觉醒,而且心会自行地愉悦。有时候我们觉知在做什么了之后,并没有刻意,无缘无故快乐会自行地涌现。谁曾经出现过吗?快乐会自己无缘无故地冒出来,并没有做什么。 | |||
不停地去训练,我们的心安住,变成知者、观者。知者,有时候会翻译成佛陀,佛陀的意思是指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还有是愉悦的,而不是觉知、觉醒然后很沮丧,不是的,心是很滋润、很愉悦的。要努力地去训练,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越来越细腻的快乐。 | |||
宁静型禅定的快乐,是小孩子式的快乐,他得到玩具的这种快乐,有满足了,不跑到别的地方去玩;心安住型的快乐是大人式的快乐,随时准备好以很强大的心接触所有的一切,什么都行,心安住变成观者,心不会跳进去,也会有快乐——这是属于两种禅定的快乐。 | |||
1号:用身体作为业处,心黏着于享受,有些时段会自动地精进,有些时段很厌倦,随顺烦恼习气,又会散乱,最后,心就没有了力气。一旦重新回来跟临时的家在一起,心又会有力量。修行就会是这样,一直是这样的。但是发愿、发心不停地修行下去。 | |||
隆波:别扔掉临时的家,修奢摩他必须要有临时的家,修毗钵舍那也必须要有临时的家。别扔掉临时的家,扔掉了之后,心就会没有力量,一直流浪、流窜,就会散乱。要去思维这个世间,看这个世间。看到了吗?我们认识的人已经死掉几个人了?我们认识的那些很健康的人生病了,他们又有几个人还活着?要去看,在我们的生活中,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长久的,根本没有什么是确定的。要去训练,不停地去教它,这样心才不至于懒惰,明日复明日,就知道这个世间就像一场火灾:我们活在世间,就好像我们的家里面发生火灾了,不能偷懒了,必须要逃出去了。不停地去教它。你认识的人有没有死掉的,有吗?还是说根本没有?你活着,你的曾祖爷爷还活着吗?要去思维这个世间,这样心就会比现在更加强大、坚强。你的修行是不错的,只是说心依然还太脆弱了一点。 | |||
2号:五戒持了几年。在冬天的时候只能待在家里面,所以一整天在经行。因为打坐心从来没有宁静过,心急,一旦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动手,觉得心不太有力量,还没有看到三法印,不确定是不是修错了? | |||
隆波:没有错,修对了。而且心是很好的,作为知者也是很好的,不停地去训练。身跟心是不同的部分,苦跟心是不同的部分,好、坏跟心也是不同的部分。然后心一会儿变成知者,一会儿变成迷失者,不停地去观。在美国,冬天的时候就只能待在家里面,去外面走不行,要动,不停地动,在家里面不停地动。 | |||
很好,你的训练很好了。 | |||
3号:修行,看到心造作。有时候造作苦、造作乐、造作好、造作坏,在胸口里面会出现。请求长老开示接下来如何修行? | |||
隆波:要直接觉知、观。比如,当烦恼习气生起的时候,有两种情况:一种情况烦恼生起,马上意识到,烦恼习气就会灭掉,不会控制心;还有另外一种情况,烦恼习气生起了,比如这个贪心生起了,控制了心,去观察,在烦恼习气控制心的时候,心是没有快乐的,心是苦的。被贪心控制的心是有苦的,被嗔心控制的心也是苦的。比如我们想得到某一件东西,对吗?被贪控制了,心就有苦了,就会忐忑不安。去观察——所有烦恼习气的副作用,不停地去训练,去观,去体会。所有的烦恼习气都会给我们带来苦,这个要经常去看,心就会比较坚强,心就会很快速地往前迈步。 | |||
在遇到烦恼习气的时候,不用想烦恼习气怎么灭掉。如果真正的觉性生起,烦恼习气会自动地灭掉。但是如果心被烦恼习气染污了,我们就去思维、分析。心在被烦恼习气染污的时候,它是苦的,要看到染污心的烦恼习气的副作用。如果我们觉性很好,看到的一瞬间,烦恼习气立马灭掉了。这个必须要帮忙它一点点,多多地去思维苦,这样烦恼习气骗你就会越来越难了。因为,比如像贪心生起,就苦,心啊,就不平衡了,就会起起伏伏的,就是饥饿的,就会挣扎来、挣扎去的;嗔心生起,心也是挣扎的;痴生起,心也没有力量。好好地去观察、去体会烦恼习气的那种副作用,慢慢地去体会,这样心的战斗力就越来越强。 | |||
4号:固定形式早晚用功,用安般念观身体呼吸。日常生活中,不时地觉知身、觉知心,感觉心越来越自然,迷失越来越短了。有一段时间生病了,去动手术,能感觉到身体是被扔掉的对象,心是观者,看到感受生起。会继续精进用功,请求隆波慈悲开示。 | |||
隆波:修行很好,但是现在你依然失误的点在于——你有在干预心。感觉到吗?你有让心静止不动。如果你去装修让心静止不动,然后去开发智慧,是无法看到真品的,就会掺杂着思维分析。因此你的心必须要真的能够醒过来。你现在依然黏着在打压心,看得出来吗?当下这一刻,你的心不自然、不正常。 | |||
那怎么办好呢?心不自然、不正常,你要知道它不正常,不需要对治。如果越去纠正,就会越麻烦。心不正常,你在控制它。试着停止修行,忘了修行吧,胆子大一点,彻底忘了修行。现在跟刚才不一样了,你能看得出来吗?现在会更好。然后用这样的心啊,去观身不停地工作。如果是这样的心就不行了,什么也不会收获的,那属于黏着于紧盯的心。好了,好了,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了。 | |||
5号:修行是透过观呼吸和睡觉之前念经,日常生活中观动。更喜欢打坐,感觉黏着于禅定,心喜欢静止不动,从禅定退出来之后,就容易生气,很容易烦躁,紧随着去观境界,知道心累了,心不时地会退步。请求隆波指导。 | |||
隆波:禅定很好,但是别黏着于它。黏着于禅定的人嗔心很重,一旦出来之后很容易烦,别黏着于它。打坐的时候,要带着觉知去打坐,一开始就用正常的心去修业处,宁静也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,别刻意带领让它去找宁静。如果刻意带领进去的话,就会变成习惯,或喜欢、或黏着。那你修禅定,修给隆波看一下。要用正常的心,现在稍微过了一丁点了。 | |||
好,6号。5号先修。 | |||
6号:固定形式用功是透过念经、打坐、观腹部升降,日常生活中观身,看到呼吸的起伏,观心的迷失、紧盯。修行了之后看到害怕,害怕到不愿意接受事实,想自由,很散乱。请求长老开示。 | |||
隆波:你的修行已经对了。仅仅只是你特别爱自己,一旦你看到自己示现三法印,就会受不了,受不了也要受,不停地去观,有一天心就会愿意的。它逃,逃离事实是逃不了的。感觉到了吗?你的心并没有想获得事实,你是想获得好的身体,好的心。好是不长久的,去追求事实、实相更好。这个身体啊,是不长久的,这个心也是不确定的。不停地去观察,去体会。要忍耐,即便是你不喜欢,但是事实永远都是事实,怎么样身体都不是宝贝,怎么样心都不是宝贝。你依然太爱自己了,早期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的,谁都爱自己。 | |||
要忍耐。不停地去用功,有一天,心就轻松了,而不是看到苦了之后,一直继续苦,不停地苦,不是这样子的。看到苦,直到心愿意接受身心的实相,就会离苦,心就会放下蕴,就摆脱了、解脱了。 | |||
隆波:5号,低一丁点,你把心推得太高了。就是要这样保持觉知,然后去觉知。如果心像刚才那么往上面推的话,就会黏着,黏着于舒服跟快乐。一旦退出来,心就会暴跳如雷。修禅定的时候,一定要带着觉知去修,不要让觉性缺乏、缺失,就这么去用功。 | |||
7号:现在觉得觉性越来越好了,但是依然黏着于五欲。从现在起进家就精进修行,请问现在还在修行的正道上面吗? | |||
隆波:还在,修得很好。你刚才说你黏着于什么? | |||
7号:迷失在五欲里面。 | |||
隆波:这个是正常的。要去看,黏着于五欲的心,并不是真的有快乐的。去看嘛,它是有苦、有副作用的。心看到,每一次欲望生起,每一次都苦,心就不要了。你的修行很好。在孟加拉国这个国家还努力地修行,这个不错,真棒。 | |||
8号:每一天经行,日常生活中观身体呼吸。最近一段时间,说话比较多,说无意义的事情比较多。日常生活中如果有觉性,就会用心持守第四条戒。请求隆波开示。 | |||
隆波:用心持戒,这个很好。第四条戒是很难持的,很快心就跑了。因此,迷了知道,迷了知道。在说之前,是先想的,如果我们看到心去想了,它就不说了,只是说必须的,不会说那些没有意义的话了。不停地去及时知道自己的心,在想说话的时候,想做什么的时候,去及时地知道。一旦你常常地知道,接下来,觉性跟智慧就会开始进去审视,值得说就说,不值得说就不说,就舒服了。说得多,心就会没有力量。感觉到了吗?哪段时间你说话比较多,心就会没有力量。因为把心力乱去挥霍了。 | |||
你现在迷失了。很好,修得非常棒。 | |||
后面,我们大家的修行,每个人的修行看起来都进步了。但是3号,别带领心去贴在上面,如果那样就不对了,别去装修让心静止不动,那个不好。要觉知身体,要动动身体。3号别扔掉身体,要觉知身体,要去觉知动的身体和静止的身体,多多地去觉知,这样心才会有力量。仅仅只是观呼吸,观身体呼吸,那太微细了,要去观身体动。 | |||
好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,刚好10点整。请回家。 | |||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 | |||
{{法谈文字全篇}} | |||
{{课程导航}} | {{课程导航}} | ||
[[Category:隆波帕默尊者|D]] | [[Category:隆波帕默尊者|D]] |
2024年9月20日 (五) 08:14的最新版本
今天看起来很奇怪,大家坐着等隆波,看起来比较安静。以往在星期六的时候,都散乱得比较厉害,大部分人都是规划接下来继续往哪里去,至于礼拜天呢,不太散乱,听完法了之后就急着回家。
所有的人都不停地寻找快乐,一辈子都不停地在找快乐,谁都希望获得快乐。如果按照出家人的说法,他们的这种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——源自于看电影、听音乐、吃好吃的东西、跟参加共同活动的一些朋友聊天。这种快乐都属于跟别人攀缘、跟别人有关的快乐。跟别人有关的快乐是比较夹生的,并不是真的快乐。因为人是很乱的,每个人都会有一两件麻烦的事情,大家聚集在一起,然后所有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。好玩,那只是好玩,但并不快乐,会很累、很疲惫,大部分人的获得仅仅是这样而已。他们区分不了快乐和好玩之间的差别,会觉得好玩了之后很快乐,但实际上很累、很麻烦、很复杂。去卡拉OK、喝酒、唱歌,听到了之后谁都不会有快乐,只是那个唱歌的人有快乐,但是听的人并没有快乐。
世间的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,世间总是会相互之间有一些冲撞、冲突。佛陀教导我们宁静的快乐,他说能跟宁静的快乐相提并论的快乐是不存在的,因此,宁静是快乐的顶点。平常的这种快乐并不是真的快乐,然后会疲惫不堪,只是好玩而已。有的人以为有了钱会很快乐,但为了赚钱累到死啊,得到钱之后又想怎么样才可以把钱保住。有钱、有家、有房子,希望有快乐,有房子之后又有很多紧随而至的负担——必须要去照顾、要去维修。因此,世间的快乐并不宁静,有的全是动荡不安,全是仰赖于色声香味触之类的,并不宁静,一直有冲突和矛盾。喜欢一个女人,就必须要去竞争,因为有其他人也喜欢;喜欢一个男人,这个人会抢,那个人也会争;有些男人,大家都会很关注,相互之间会一直有一些冲撞、有一些冲突矛盾。
世间人真的很可怜,不停地在找所谓的快乐,不知道真正很深、很细腻的快乐是宁静。那怎么做我们才可以宁静?如果我们活在世间,我们就要努力地去少跟别人打交道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跟别人打交道。如果完全不跟别人联系也很难,因为人类是一个群居型的物种,什么东西都单独去做的话就会很难。但是要懂得保持距离,懂得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这样心就会有快乐,就会越来越宁静。跟别人拼命地去打交道,是没有宁静的。因此,高僧大德到了时间就会回避与人打交道,即便是佛陀,到了时间他也需要回避。佛陀在有些时段三个月不见任何人,不跟任何人打交道。
如果我们活在世间,有时间我们就偶尔去跟他们做一些回避。以前隆波工作的时候,把休假的时间积攒起来,在休假期间不跟别人去这里玩那里玩、去喝酒之类的。隆波把所有的休假集中起来,都用于去寺庙,去寺庙并没有做什么,而是去修行。去森林里面,在树底下修行,白天会待在树底下,晚上有寮房就睡寮房,没有的话就自己搭帐篷,很轻松。大自然不会引诱烦恼习气,我们的心不需要动荡起伏,会快乐。因此即便我们作为居士,也要懂得跟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懂得不时地独处。
如果我们无法这样独处,那就待在自己家里面,要给自己树立一些规则:这个时间段是我的个人时间,不是用来看电视连续剧的,个人时间是打坐、念经、做固定形式练习,每一天都这样做。如果一整天很忙,一天至少能够安排一个小时跟自己独处,那也很好。然后不停地修习宁静,去认识了解自己,不去跟别人攀缘。
作为居士也必须要有觉性和智慧,懂得从宁静中找快乐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去跟别人交往。有时间就来回避,来找宁静,来礼佛、念经、打坐、听法之类,必须安排时间出来,一定要懂得自律,这样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宁静。如果我们想拥有更好的宁静,我们要训练入定,进入禅定。 今天看起来很奇怪,大家坐着等隆波,看起来比较安静。以往在星期六的时候,都散乱得比较厉害,大部分人都是规划接下来继续往哪里去,至于礼拜天呢,不太散乱,听完法了之后就急着回家。
所有的人都不停地寻找快乐,一辈子都不停地在找快乐,谁都希望获得快乐。如果按照出家人的说法,他们的这种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——源自于看电影、听音乐、吃好吃的东西、跟参加共同活动的一些朋友聊天。这种快乐都属于跟别人攀缘、跟别人有关的快乐。跟别人有关的快乐是比较夹生的,并不是真的快乐。因为人是很乱的,每个人都会有一两件麻烦的事情,大家聚集在一起,然后所有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。好玩,那只是好玩,但并不快乐,会很累、很疲惫,大部分人的获得仅仅是这样而已。他们区分不了快乐和好玩之间的差别,会觉得好玩了之后很快乐,但实际上很累、很麻烦、很复杂。去卡拉OK、喝酒、唱歌,听到了之后谁都不会有快乐,只是那个唱歌的人有快乐,但是听的人并没有快乐。
世间的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,世间总是会相互之间有一些冲撞、冲突。佛陀教导我们宁静的快乐,他说能跟宁静的快乐相提并论的快乐是不存在的,因此,宁静是快乐的顶点。平常的这种快乐并不是真的快乐,然后会疲惫不堪,只是好玩而已。有的人以为有了钱会很快乐,但为了赚钱累到死啊,得到钱之后又想怎么样才可以把钱保住。有钱、有家、有房子,希望有快乐,有房子之后又有很多紧随而至的负担——必须要去照顾、要去维修。因此,世间的快乐并不宁静,有的全是动荡不安,全是仰赖于色声香味触之类的,并不宁静,一直有冲突和矛盾。喜欢一个女人,就必须要去竞争,因为有其他人也喜欢;喜欢一个男人,这个人会抢,那个人也会争;有些男人,大家都会很关注,相互之间会一直有一些冲撞、有一些冲突矛盾。
世间人真的很可怜,不停地在找所谓的快乐,不知道真正很深、很细腻的快乐是宁静。那怎么做我们才可以宁静?如果我们活在世间,我们就要努力地去少跟别人打交道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跟别人打交道。如果完全不跟别人联系也很难,因为人类是一个群居型的物种,什么东西都单独去做的话就会很难。但是要懂得保持距离,懂得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这样心就会有快乐,就会越来越宁静。跟别人拼命地去打交道,是没有宁静的。因此,高僧大德到了时间就会回避与人打交道,即便是佛陀,到了时间他也需要回避。佛陀在有些时段三个月不见任何人,不跟任何人打交道。
如果我们活在世间,有时间我们就偶尔去跟他们做一些回避。以前隆波工作的时候,把休假的时间积攒起来,在休假期间不跟别人去这里玩那里玩、去喝酒之类的。隆波把所有的休假集中起来,都用于去寺庙,去寺庙并没有做什么,而是去修行。去森林里面,在树底下修行,白天会待在树底下,晚上有寮房就睡寮房,没有的话就自己搭帐篷,很轻松。大自然不会引诱烦恼习气,我们的心不需要动荡起伏,会快乐。因此即便我们作为居士,也要懂得跟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,懂得不时地独处。
如果我们无法这样独处,那就待在自己家里面,要给自己树立一些规则:这个时间段是我的个人时间,不是用来看电视连续剧的,个人时间是打坐、念经、做固定形式练习,每一天都这样做。如果一整天很忙,一天至少能够安排一个小时跟自己独处,那也很好。然后不停地修习宁静,去认识了解自己,不去跟别人攀缘。
作为居士也必须要有觉性和智慧,懂得从宁静中找快乐,只是在必须的情况下去跟别人交往。有时间就来回避,来找宁静,来礼佛、念经、打坐、听法之类,必须安排时间出来,一定要懂得自律,这样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宁静。如果我们想拥有更好的宁静,我们要训练入定,进入禅定。 修禅定呢,听起来好像很难,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是禅定很短的一类人。禅定短的原因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太刺激了,不停地吸引我们的心起起伏伏。但是如果我们自律的话,到了时间我们就分身出来自己独自修行。比如说假设晚上八点钟以后,不去跟别人交往了,我们打坐、经行、礼佛、念经,独处也能够修禅定。如果我们真的很熟练,在真实的生活中,即便只有五分钟的空余,我们也可以修禅定。
隆波在居士的时候,不仅仅只是在睡觉之前,有时候睡觉,睡很晚了之后会起床,醒了很安静,就修自己的行。以前用的方法是在睡觉之前多多地喝水,这样可以让自己起夜小便。在起夜小便的时候别人都已经睡着了,然后起床,醒过来,就可以修行了,就可以跟自己独处了,好像自己在森林里面一样安安静静地,不会受到干扰。
在白天工作的时候,隆波也不时地给自己“刹刹车”,大概每隔一个多小时就走去上一次厕所。在走去上厕所的时候,就看到身体在走,小便完了之后呢?走回来工作的时候,又可以观心了,因为心有了禅定。起先禅定是往外送的,因为在工作。一旦“刹车”,回来觉知身体,觉知身体一段时间之后,心有了力量,因为曾经训练得很好了,这样我们就可以观自己的心了。隆波是这么训练过来的,隆波以前跟大家一样也是居士。
所谓的“没有时间修行”,这个并不在隆波的字典里面,因为有五分钟就修五分钟,有十分钟就修十分钟,有一个小时就修一个小时。我们懂得不去跟别人攀缘,用时间来修行,心就会慢慢地宁静。尤其是白天,我们就像隆波这么说的,去做零星地累积,到了晚上我们打坐或经行的时候,心很容易宁静了。如果白天一整天都是很散乱,并没有给自己刹刹车,到了晚上再要打坐就会睡着,因为心太累了,没有精力,没有力量来修禅定。
因此,作为居士,要尽量少跟别人攀缘,懂得独处。独处并不是说必须要一次好几天,去上厕所也是独处了,我们上厕所的时候是一个人去的对吗?有没有一起邀请他人去在一个单间里面上厕所的?有吗?没有。但是现在也有了。以前去加油站上厕所,作为出家人不能站着小便,出家人只能坐着小便。以前厕所都是空的,现在去发现门全部都是关着的,因为他们在里面玩手机,不停地在那个地方摁摁,很好玩。没有时间玩,他就躲在厕所里面玩手机,这样情况很多,几乎到处都是了。有什么好玩的呢?迷失在世间里面了。即便是上厕所的时间,都是我们独处的时间。上厕所的时候,别只是一味地玩手机,上厕所我们就去修行,这个就是在做零星的累积了。一整天,如果我们每小时能够累积五分钟的话,十二个小时就是六十分钟了,别以为少,很多了。如果我们在白天这么做了,到了傍晚、晚上修行的时候,我们不会睡着的,心有了力量。
怎样做才可以生起禅定?像世间的快乐已经说过了,并不是真的快乐。世间的快乐称之为“五欲之乐”,它并不宁静,有的全是散乱,有的全是会让人上瘾。源自于宁静的快乐,从修禅定开始。隆波教得非常多的,实际上是属于禅定的板块,久久地,对于有些人隆波才会教导他来到开发智慧的阶段。因为禅定是修行非常重要的基础,只是隆波没有说,按照经典的语言说,要打坐,一开始,要先有似相,然后要有取相,这样只是在背了之后可以去参加考试,但并不是真的能做得到。
修禅定,真正非常重要的诀窍在于别扔掉觉性。我们有觉性不停地去觉知单一的所缘,它的诀窍在于:先要有觉性!如果没有觉性,缺乏觉性就立马变成邪定了。我们要持续地去观单一的所缘,必须是单一的所缘。如果一次感知五个所缘,心会散乱,就觉知单一的。心要想愿意觉知单一的所缘,除非心觉知那个所缘有快乐。因此修奢摩他的诀窍,首先一定要用心正确,心仅仅是有觉性去觉知,并没有去打压心,就是以正常的心在觉知自己,很正常、很平常的。然后,去觉知所缘,必须要去看,自己用哪个禅修业处之后会有快乐,我们就用那个所缘并作为临时的家,我们修宁静作为临时的家。
隆波小时候就跟高僧大德学法了,七岁就开始学修禅定了。学吸佛呼陀,然后数一,吸佛呼陀,数二,这样的。高僧大德教数一到十,然后倒数九、八、七……那个时候太小了不会倒数,往后倒数了之后会很累,所以就从一一直数到一百,吸佛呼陀数一,吸佛呼陀数二,然后一直数到一百,这么训练。一旦心开始宁静,就会有快乐,不需要去跟别人打架,太麻烦了,因为自己一个人在观呼吸。有时候是躺着观呼吸,如果起身打坐,大人就会吓一跳,所以自己就躺着,吸佛呼陀,数一,然后数二数三……一旦心开始宁静,数数就会消失了,只剩下吸佛呼陀;一旦心更加宁静,“佛陀”消失。“佛陀”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容,那是属于概念性的所缘,变成了多余的部分了,就只剩下呼吸;一旦进一步宁静,呼吸就会静止。呼吸会越来越轻,而且非常的浅。呼吸很浅,它并不是呼吸到这里浅,而是它就只是在鼻尖一丁点,只是那么一丁点,没有几微米,呼吸接触一点它就静止了,然后就出来了。不停地修行,心就宁静。
隆波的心喜欢修安般念,如果只是单一地去念佛,心会不喜欢,会很烦,因此必须要有呼吸。在这一点上每个人是不一样的,我们必须要看自己,跟什么禅修业处在一起之后会有快乐。比如在这个寺庙里面,也有某些出家师父,隆波让他观骨头,观骨头了之后有快乐,心就会越来越有力量,然后能够安住变成知者。因为观骨头的时候,如果心跳到骨头上面去,及时地知道,心就会抽身出来独立凸显。最开始心会聚焦,黏着在骨头上面,一旦心有力量,心就会退出来变成知者。一旦心要去看骨头,准备跳到骨头上面,觉性及时地知道,心就会抽身出来,变成知者。
隆波用的是呼吸,一旦心去到呼吸,呼吸静止变成光明。心跑到光明,及时地知道,心就会安住、独立凸显起来,它是同样的原理。起先有一个禅修业处,是为了引诱,属于钓鱼的鱼饵,让心在一个地方,那之后呢?再去及时地知道心。比如像我们“佛陀、佛陀”,心跟“佛陀”在一起了,心去到呼吸上面了。然后去修,一旦心有了力量就可以看到了,在观呼吸的时候,有时心会跑到呼吸上面,有时念“佛陀”,心会跑到“佛陀”这个词上面,我们及时地知道心跑掉了,心就会安住、独立凸显起来。
心宁静,黏合在单一的所缘上面,就已经有快乐了;如果心知道心跑到所缘上面,安住独立凸显起来,它又获得另外一种禅定,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快乐——它是不一样的。心跑到、聚焦、静止在单一的所缘上面很轻松,那是属于稍微有一点蠢的快乐,那个时候它没有开发智慧,心浸泡、静止在里面。有没有快乐,它是有快乐的,但是就像一个吸毒上瘾的人,很舒服。如果不停地去训练,我们看到心跑到了呼吸禅修所缘上面了,心就会安住起来,我们会觉得我们醒过来了,就会是真正地醒过来的状态了。一般的人,仅仅只是身体醒,心从来没有醒过,白天心一直在做梦。
我们修业处了之后,去及时地知道心的跑动。心跑去找禅修所缘,跑去别的地方,或者跑去想别的东西,只求你能够及时地知道心。如果能及时地知道心的跑动,心就会安住独立凸显起来,就不跑动了,它就会有另外一种形式的快乐。禅定的快乐有两种,一是心浸泡进去的那种禅定的快乐,那属于小孩子的快乐。小孩子在玩什么东西的时候,感觉到吗?他很享受,他很快乐吧?比如在玩两个玩具,两个玩具之间相互对话,他也有快乐。他也有禅定,也有快乐,但是那是属于小孩子似的快乐,是属于做梦的那种快乐,很陶醉很沉醉的快乐。但是心如果安住,那是属于大人式的快乐,他知道,他有觉知、有觉醒,而且心会自行地愉悦。有时候我们觉知在做什么了之后,并没有刻意,无缘无故快乐会自行地涌现。谁曾经出现过吗?快乐会自己无缘无故地冒出来,并没有做什么。
不停地去训练,我们的心安住,变成知者、观者。知者,有时候会翻译成佛陀,佛陀的意思是指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还有是愉悦的,而不是觉知、觉醒然后很沮丧,不是的,心是很滋润、很愉悦的。要努力地去训练,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越来越细腻的快乐。
宁静型禅定的快乐,是小孩子式的快乐,他得到玩具的这种快乐,有满足了,不跑到别的地方去玩;心安住型的快乐是大人式的快乐,随时准备好以很强大的心接触所有的一切,什么都行,心安住变成观者,心不会跳进去,也会有快乐——这是属于两种禅定的快乐。
1号:用身体作为业处,心黏着于享受,有些时段会自动地精进,有些时段很厌倦,随顺烦恼习气,又会散乱,最后,心就没有了力气。一旦重新回来跟临时的家在一起,心又会有力量。修行就会是这样,一直是这样的。但是发愿、发心不停地修行下去。
隆波:别扔掉临时的家,修奢摩他必须要有临时的家,修毗钵舍那也必须要有临时的家。别扔掉临时的家,扔掉了之后,心就会没有力量,一直流浪、流窜,就会散乱。要去思维这个世间,看这个世间。看到了吗?我们认识的人已经死掉几个人了?我们认识的那些很健康的人生病了,他们又有几个人还活着?要去看,在我们的生活中,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长久的,根本没有什么是确定的。要去训练,不停地去教它,这样心才不至于懒惰,明日复明日,就知道这个世间就像一场火灾:我们活在世间,就好像我们的家里面发生火灾了,不能偷懒了,必须要逃出去了。不停地去教它。你认识的人有没有死掉的,有吗?还是说根本没有?你活着,你的曾祖爷爷还活着吗?要去思维这个世间,这样心就会比现在更加强大、坚强。你的修行是不错的,只是说心依然还太脆弱了一点。
2号:五戒持了几年。在冬天的时候只能待在家里面,所以一整天在经行。因为打坐心从来没有宁静过,心急,一旦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动手,觉得心不太有力量,还没有看到三法印,不确定是不是修错了?
隆波:没有错,修对了。而且心是很好的,作为知者也是很好的,不停地去训练。身跟心是不同的部分,苦跟心是不同的部分,好、坏跟心也是不同的部分。然后心一会儿变成知者,一会儿变成迷失者,不停地去观。在美国,冬天的时候就只能待在家里面,去外面走不行,要动,不停地动,在家里面不停地动。
很好,你的训练很好了。
3号:修行,看到心造作。有时候造作苦、造作乐、造作好、造作坏,在胸口里面会出现。请求长老开示接下来如何修行?
隆波:要直接觉知、观。比如,当烦恼习气生起的时候,有两种情况:一种情况烦恼生起,马上意识到,烦恼习气就会灭掉,不会控制心;还有另外一种情况,烦恼习气生起了,比如这个贪心生起了,控制了心,去观察,在烦恼习气控制心的时候,心是没有快乐的,心是苦的。被贪心控制的心是有苦的,被嗔心控制的心也是苦的。比如我们想得到某一件东西,对吗?被贪控制了,心就有苦了,就会忐忑不安。去观察——所有烦恼习气的副作用,不停地去训练,去观,去体会。所有的烦恼习气都会给我们带来苦,这个要经常去看,心就会比较坚强,心就会很快速地往前迈步。
在遇到烦恼习气的时候,不用想烦恼习气怎么灭掉。如果真正的觉性生起,烦恼习气会自动地灭掉。但是如果心被烦恼习气染污了,我们就去思维、分析。心在被烦恼习气染污的时候,它是苦的,要看到染污心的烦恼习气的副作用。如果我们觉性很好,看到的一瞬间,烦恼习气立马灭掉了。这个必须要帮忙它一点点,多多地去思维苦,这样烦恼习气骗你就会越来越难了。因为,比如像贪心生起,就苦,心啊,就不平衡了,就会起起伏伏的,就是饥饿的,就会挣扎来、挣扎去的;嗔心生起,心也是挣扎的;痴生起,心也没有力量。好好地去观察、去体会烦恼习气的那种副作用,慢慢地去体会,这样心的战斗力就越来越强。
4号:固定形式早晚用功,用安般念观身体呼吸。日常生活中,不时地觉知身、觉知心,感觉心越来越自然,迷失越来越短了。有一段时间生病了,去动手术,能感觉到身体是被扔掉的对象,心是观者,看到感受生起。会继续精进用功,请求隆波慈悲开示。
隆波:修行很好,但是现在你依然失误的点在于——你有在干预心。感觉到吗?你有让心静止不动。如果你去装修让心静止不动,然后去开发智慧,是无法看到真品的,就会掺杂着思维分析。因此你的心必须要真的能够醒过来。你现在依然黏着在打压心,看得出来吗?当下这一刻,你的心不自然、不正常。
那怎么办好呢?心不自然、不正常,你要知道它不正常,不需要对治。如果越去纠正,就会越麻烦。心不正常,你在控制它。试着停止修行,忘了修行吧,胆子大一点,彻底忘了修行。现在跟刚才不一样了,你能看得出来吗?现在会更好。然后用这样的心啊,去观身不停地工作。如果是这样的心就不行了,什么也不会收获的,那属于黏着于紧盯的心。好了,好了,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了。
5号:修行是透过观呼吸和睡觉之前念经,日常生活中观动。更喜欢打坐,感觉黏着于禅定,心喜欢静止不动,从禅定退出来之后,就容易生气,很容易烦躁,紧随着去观境界,知道心累了,心不时地会退步。请求隆波指导。
隆波:禅定很好,但是别黏着于它。黏着于禅定的人嗔心很重,一旦出来之后很容易烦,别黏着于它。打坐的时候,要带着觉知去打坐,一开始就用正常的心去修业处,宁静也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,别刻意带领让它去找宁静。如果刻意带领进去的话,就会变成习惯,或喜欢、或黏着。那你修禅定,修给隆波看一下。要用正常的心,现在稍微过了一丁点了。
好,6号。5号先修。
6号:固定形式用功是透过念经、打坐、观腹部升降,日常生活中观身,看到呼吸的起伏,观心的迷失、紧盯。修行了之后看到害怕,害怕到不愿意接受事实,想自由,很散乱。请求长老开示。
隆波:你的修行已经对了。仅仅只是你特别爱自己,一旦你看到自己示现三法印,就会受不了,受不了也要受,不停地去观,有一天心就会愿意的。它逃,逃离事实是逃不了的。感觉到了吗?你的心并没有想获得事实,你是想获得好的身体,好的心。好是不长久的,去追求事实、实相更好。这个身体啊,是不长久的,这个心也是不确定的。不停地去观察,去体会。要忍耐,即便是你不喜欢,但是事实永远都是事实,怎么样身体都不是宝贝,怎么样心都不是宝贝。你依然太爱自己了,早期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的,谁都爱自己。
要忍耐。不停地去用功,有一天,心就轻松了,而不是看到苦了之后,一直继续苦,不停地苦,不是这样子的。看到苦,直到心愿意接受身心的实相,就会离苦,心就会放下蕴,就摆脱了、解脱了。
隆波:5号,低一丁点,你把心推得太高了。就是要这样保持觉知,然后去觉知。如果心像刚才那么往上面推的话,就会黏着,黏着于舒服跟快乐。一旦退出来,心就会暴跳如雷。修禅定的时候,一定要带着觉知去修,不要让觉性缺乏、缺失,就这么去用功。
7号:现在觉得觉性越来越好了,但是依然黏着于五欲。从现在起进家就精进修行,请问现在还在修行的正道上面吗?
隆波:还在,修得很好。你刚才说你黏着于什么?
7号:迷失在五欲里面。
隆波:这个是正常的。要去看,黏着于五欲的心,并不是真的有快乐的。去看嘛,它是有苦、有副作用的。心看到,每一次欲望生起,每一次都苦,心就不要了。你的修行很好。在孟加拉国这个国家还努力地修行,这个不错,真棒。
8号:每一天经行,日常生活中观身体呼吸。最近一段时间,说话比较多,说无意义的事情比较多。日常生活中如果有觉性,就会用心持守第四条戒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隆波:用心持戒,这个很好。第四条戒是很难持的,很快心就跑了。因此,迷了知道,迷了知道。在说之前,是先想的,如果我们看到心去想了,它就不说了,只是说必须的,不会说那些没有意义的话了。不停地去及时知道自己的心,在想说话的时候,想做什么的时候,去及时地知道。一旦你常常地知道,接下来,觉性跟智慧就会开始进去审视,值得说就说,不值得说就不说,就舒服了。说得多,心就会没有力量。感觉到了吗?哪段时间你说话比较多,心就会没有力量。因为把心力乱去挥霍了。
你现在迷失了。很好,修得非常棒。
后面,我们大家的修行,每个人的修行看起来都进步了。但是3号,别带领心去贴在上面,如果那样就不对了,别去装修让心静止不动,那个不好。要觉知身体,要动动身体。3号别扔掉身体,要觉知身体,要去觉知动的身体和静止的身体,多多地去觉知,这样心才会有力量。仅仅只是观呼吸,观身体呼吸,那太微细了,要去观身体动。
好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,刚好10点整。请回家。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 |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 | |
---|---|
中国 | C:1 · 2 · 3 |
泰国 |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 |
大马 | M:1 · 2 |
远程 |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|
日常 |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 |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 |
媒体平台 |
---|
法堂直播·简版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 |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 | 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