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D23.37《隆波帕默尊者开示》-2023年5月6日:修订间差异
小无编辑摘要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第271行: | 第271行: | ||
{{课程导航}} | {{课程导航}} | ||
[[Category:隆波帕默尊者|D]] |
2024年9月17日 (二) 10:56的最新版本
修行的最高利益|2023年5月6日之一
隆波观察到,我们每一个人修行的目的是不一样的,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一致的。假设我们的父母死了,不同的人来寺庙修行,目的可能会有好几个。
有的人来修行,其中最低的目的是想知道,自己的父母死后去到哪里,他们认为打坐之后就会知道,就会看见。他们动手修行的目的是期待可以看到这些,虽然也是可能会看到的,但这并没有什么价值。有的人则是借此来寺庙做功德,希望把功德回向给死去的父母。这个稍微好一点,好过那些只想知道自己父母死后去到哪里的人。
看到很多外界的事情,我们就会没有觉性、没有智慧,就会很容易生起两种邪见:常见和断见。
假如,父母死了,我们打坐、修行后,能够看到他们投生到这里或那里,我们以为这样很好。但事实上,我们这是在累积邪见——以为心灵是恒常的:这辈子人死后,原来的灵魂会去新的地方投生。这被称为常见。
另一类人进寺庙修行、打坐,然后去看自己的父母死后去到哪里,结果看不到,他们就认为人死后就直接消失了。这同样也是一种邪见,被称为断见。
我们修行不要向外寻觅那些所谓的知识与见解,因为这样往往会带给我们邪见。
如果我们爱的人去世了,我们去做功德:布施、打坐、功德回向、散发慈心……希望他可以获得功德,这样会更好。
如果我们爱的人去世了,我们看到事实:有生,则必然有死。这比上面那种更好,是属于升级版的修行,是非常大的益处。隆波的父亲去世的时候,隆波就看到他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死去的,就在医院里面。他死的一瞬间,隆波的心非常的愉悦,没有任何的悲伤。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,因为看到了事实——佛陀说的是事实!出生之后,最后必然会死,我们爱的人死去了,有一天我们也会是一样的结果。
我们看到死亡,然后生起觉性,生起智慧,生起不疏忽大意的决心。我们知道,有一天我们必然会死,那么在死之前,我们就要去累积那些优秀、美好的品质。
那些持有断见——认为人死了就一了百了的人。他们认为:既然人终究有一死,那么就拼命地寻找快乐,享受这世间的快乐,只要自己快乐伤害到谁都无所谓,因为反正再怎么样最后都会死,而且死了就一了百了了。持有这类邪见的人是愚痴到不害怕恶业的。
那些持有常见——认为人死后会再次投生的人,会比持有断见的人要好一点,好在他不敢干坏事,想做好事,但依然无法离苦。
同样的境况,但不同的人,获得的利益是不一样的。进寺庙修行,最后获得的益处也是不同的。有的人想知道,自己父母死后去往哪里投生,这样他们就可以跟着父母,继续去赡养他们;有的人就来打坐、做布施、做功德回向,这称为我们在做一个孝顺孩子应尽的义务,这会比上一种更高一级;最高级是有智慧看到生命的事实——生命是不长久的、无常的、不确定的,不论怎样我们都会死,但是在死之前,我们应该去做一些好事,累积优良的心灵品质。
事实上,我们修行到能够看到,所有的众生在这里死后,在那里投生,这同样也有好处,就是我们就不敢做坏事,希望自己投生的好一点。这样总好过那种相信死了之后就一了百了了,然后拼命做坏事的人。
我们不停地去累积优良的心灵品质,也许有一天福报功德现前,我们听到佛陀教导的正确的法,然后动手实修来清洗我们内心的烦恼杂染,这就是最高的利益了。
真正让我们苦的,其实是烦恼习气、烦恼杂染。 烦恼杂染在哪里呢? 烦恼杂染它不在外面, 不在身体上, 而是在我们的心里。
戒能预防身口的恶业|2023年5月6日之二
清洗烦恼杂染的工具是戒、定、慧。 戒是比较粗糙的工具, 禅定是中等的工具, 智慧是属于很微细、很细腻的工具。
在烦恼杂染强烈地控制了我们的心的时候,比如我们对某个人特别生气,气到想杀了他,都把枪准备好要射杀他了,然后我们突然意识到,这么做是破戒!于是就放下了。
戒是属于最后一个保险,保护我们不会被烦恼习气驱动,从而去造恶。如果我们还没有禅定和智慧的力量,无论发生什么,当我们想在身口上造恶,就必须先持戒,因为戒能够预防身口方面的恶业。
心方面的恶业,我们控制不了,因为它很微细,仅靠戒是无法预防的。心之所以坏,是因为心很容易被烦恼习气所控制。但是如果我们持戒,就不会轻易被烦恼习气带走。我们下定决心不在身口上造恶业,是属于戒的职责。
训练自己持戒,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很困难,因为曾经习惯破戒了,所以随时都有可能准备破新的戒。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天都去提醒自己持戒,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,都至少要保证能够持五戒。一旦我们持戒一段时间,接下来持戒就变得更容易些,因为曾经持守过了。
古人很聪明,我们不要以为古人很蠢,有时候我们比他们更蠢。古人教导,进入结夏安居的三个月不要喝酒。如果无缘无故让他戒酒,可能是受不了的,因为心不够坚强,不够强大,所以就在结夏安居(雨安居)期间禁酒。想着三个月以后就可以继续喝酒了,于是在那期间就会咬牙坚持。一旦训练三个月,已戒酒三个月,如果让他继续戒酒的话,就又可以容易做到。如果继续坚持三个月或者一个月,这样再不停地往后面延期,就很容易做到。
隆波见过一个学历很高的出家人,最开始他想短期出家三个月。出家修行后慢慢的越来越进步,于是就不想还俗了,但是三个月后烦恼习气又很强烈,然后他就延期了,决定再出家一年再还俗,心就慢慢的强大起来。就像那些在结夏安居期间戒酒的人们,安居结束之后继续坚持,大概率就可以战胜自己了。那位学历很高的出家人,出家快到一年的时候,他又决定再延迟一点点,尝试坚持出家三年……等到隆波再见到他的时候,他已经快70岁了,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延期了,因为他的心已经再也没有想还俗了。
刚开始持戒,是要从那些小的点开始契入。在雨安居期间戒酒,安居结束了之后再继续往后延长。比如曾经喜欢骂人,最近一段时间就尽量坚持不骂。曾经有位太太喜欢骂老公,造成老公不愿意回家,她就去找出家师父帮忙,希望老公可以回来。出家师父就给她一瓶水说:“你回去,如果你老公回来,就把加持的圣水含在嘴巴里面,就不会骂了”。她这么训练了好几天,她的老公觉得很好,因为她见到老公了之后,再也不骂了,还一直笑来笑去的。实际是因为她嘴里含着一口水,所以骂不了。接下来,她就慢慢习惯不需要含着水,也不会骂了。
事实上,那瓶水并不是什么开光的圣水,只是普通的水。正是出家人的善巧方便,才让那位女士不去骂人。坚持一段时间后,接下来就很容易了。
戒也是一样的,只是早期比较困难,只要用心持戒,接下来就会很容易持。我们就不愿再被烦恼习气所驱动,烦恼习气想要控制我们就不可能了。
五盖是中等的烦恼习气|2023年5月6日之三
仅仅只是持戒是不够的,烦恼习气还有很多级别和层次。
中等的烦恼习气,被称为五盖。五盖包括:贪欲、嗔恚、昏沉、掉悔、疑,它们是障碍心灵提升的烦恼习气。当我们要做好的事情的时候,五盖就会出来拖我们的后腿。
比如,我们想持五戒,五盖的欲贪就会来干扰,让我们不停地找五欲,本来是发心持五戒的,结果都持守不了;或是心往五盖的嗔恚发展,我们就会把优良的品质全忘掉,只剩下生气、想打骂人了;或是散乱——我们本来要训练心宁静,心原本正在宁静中,五盖的散乱却无缘无故掺杂进来,于是心不再宁静,心便散乱了;或是烦躁——一旦散乱,接下来就容易烦躁。
如果心宁静、快乐,我们是不会烦躁的,但是如果心开始散乱,接下来我们就会烦躁不安;或者有时候我们想修行,心却生起了疑问,不停地一味地找答案,不断地问具体哪个是对,哪个是错,修行要怎么做才好,怎么做才对,一味地提出疑问想找答案,不停地去问这个人,问那个人,但其实根本就没有在修行;或是心很昏沉、萎靡不振,不知道东南西北,一打坐就昏昏沉沉、迷迷糊糊,根本无法修行。
五盖是属于中等的烦恼杂染,虽然不会让我们破戒,不至于让我们的贪、嗔、痴刺激身体,但是如果不好好地对治五盖,它就会进一步成长,变成贪、嗔、痴——粗糙的烦恼习气。
禅定是压制五盖的工具|2023年5月6日之四
五盖源自于我们心的禅定不够,如果心的禅定够的话,五盖是什么也做不了的,因此,禅定是对治五盖的工具。
比如,我们生起了五欲,产生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的喜欢。本来心应该不去找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的,但是心却陶醉享受在里面,忘了修行,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禅定。比如,我们喜欢漂亮的美女或是喜欢帅哥,现代大家是平等的,女性很时髦,不用等男人来追,谁追求谁都行。在我们生起欲贪的时候,我们的心就被刺激,激动得失去平衡,如果我们不去照顾心,不呵护心,就会变成强烈的贪心,然后贪心就会控制我们的行为和言语。
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五欲藏伏在五盖中,看到我们开始饥饿地找这些漂亮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的时候,我们就对治地去修习禅定,不去想到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我们只要没有想到它们,那些饥饿就会消失!修习禅定的方法很多,吸佛呼陀也行的,可以对治五盖。但是不准心去想,那是办不到的。
比如,我们喜欢一个美女,一整天都在想,日日夜夜都在想她,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用观呼吸是斗不过的。那就去做别的,比如去思维:我们喜欢她哪里?我们喜欢这个女人的眼睛,好漂亮。试着去用思维引领:如果她眼睛里面都是眼屎,你会喜欢吗?或者她头发很漂亮,如果她头发里满头都是癣,你还会喜欢吗?如果得了病,你会喜欢吗?这样去思维是属于做不净观,也可以压制淫欲心。
这些五欲高僧大德也曾经有过。隆波李尊者修行非常棒,年轻的时候,他在萨巴吞寺时想还俗。因为一起出家的人都还俗了,出去工作了。当尊者看到他们有工作,打扮得非常漂亮、帅气,有吃有喝的,而自己作为出家人,只有三件衣服,食物取决于托钵——有时候如果托不到就没得吃。尊者的心就很饥饿,就想还俗。他想到既然要还俗了,那就修行到第二天早上。
他去佛塔里打坐,修安般念,但心根本静不下来。因为五欲的力量特别强,所以他用思维引领的方法:假设自己还俗了去做什么呢?认识一个在公司工作的朋友,可以托他去找份工作。工作了之后,有了月薪就可以存钱。不会喝酒也就不会浪费,就可以用心工作。等到老板看到自己的优点,接着就给自己涨工资,然后自己爱上了老板的女儿,就结婚了。
哎啊,生命真舒服、真幸福!想着世间很快乐!接下来,有了一个孩子,结了婚有了孩子,生命很圆满了。然后有了两个孩子、三个孩子,曾经工作的老婆,也工作不了了,老婆要照顾孩子们,家庭义务太多了。现在只能自己一个人工作了,家里也需要我去照顾,工作又必须做,职位越高,工作也越繁重......他不停地去想象,接下来老婆生病了,曾经很漂亮的老婆,现在不漂亮了,老了,最后死了。孩子们都很调皮、靠不住,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,怎么办呢?
心就很厌离,觉得奋斗一辈子,最后不过是一场梦、一场空,有多少钱也并不是真的有快乐;有老婆,老婆也死去了;有了子女,子女也靠不住……全部都走了,生命什么也不剩,那自己接下来做什么好呢? 那还是出家更好吧!
他思维到还是出家更好,吓了一跳。我现在正在出家呀,那为什么还要去出家呢?于是他就不还俗了,直到最后他成为了高僧大德。
隆波跟隆波李尊者学过法,这是尊者跟五欲战斗的方法。
跟五欲战斗的方法非常多,但都是属于修禅定的范畴。思维无常,在用到念头的时候,是属于奢摩他的业处,最后就可以压制欲望的五盖。跟其他的五盖战斗的方法:比如安般念,跟所有的五盖都可以战斗,还有这个身至念也很好。
佛陀非常赞美的两个业处:一个是安般念,另外一个就是身至念。思维三十二身分,把身体分成一个部分、一个部分,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、骨头之类的,最后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个我、我的。就是这两个很绝顶的禅修业处,是非常棒的两个禅修业处。
如果通过这两个业处来修禅定,可以来到色界定的第四禅,甚至可以契入到无色界定。如果修习慈悲观、去看心的空,它可以直接穿到无色界定。什么时候,我们的心有了禅定,就有力量可以压制五盖,因此我们要努力地去训练自己。如果烦恼习气特别强,要破戒了,我们就好好的去持五戒,无论如何都不破戒,无论是生是死都不去破戒。就好像嘴巴里面含着水一样的,谁都不骂。如果内在有五盖来刺激我们的感觉,这时可以用禅定来抗争,我们要懂得修禅定。我们获得任何一种禅定都可以,假设我们先修安般念成功了,然后我们转变成别的禅定就不难了。就类似于我们会修习十遍禅里面的任何一种,其它剩下的九种就不难了,一旦修习马上就会变成光明。就不是难事了。
戒是用在烦恼习气比我们更强大的时候,禅定是用在烦恼习气的力量减弱的时候。我们的心力增长了,会修习禅定了,然后就会来到清凉的程度。什么时候禅定有力量了,就可以压制五盖,但如果禅定弱了,五盖又会反过来压制我们。
用开发智慧来拔除烦恼杂染|2023年5月6日之五
要想真正把烦恼杂染连根拔除,只能够透过开发智慧,如果没有开发智慧是无法拔除微细的烦恼杂染的。微细的烦恼杂染,比如结缚、漏烦恼,我们必须要去战斗,必须要透过修毗钵舍那来战斗。
起先开始分离名色:身体是一个部分,心是一个部分,苦、乐是一个部分,好、坏是一个部分,作为观者的心是一个部分,去分离它们。一旦能够分离了,接下来就会看到每一个部分、每一个部分。所谓的部分,就是指蕴。
五蕴是什么? 蕴就是部分,五蕴就是五个部分: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,我们把它称为我的。 色蕴:身体是一个部分; 受蕴:苦、乐的感觉是一个部分; 想蕴:记忆、界定是一个部分; 行蕴:造作好、造作坏、造作不好不坏也是一个部分; 识蕴:感知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也是一个部分。
一旦我们能够分离了,就会看到每一个部分,每一个部分,觉性觉知身体。如果心有力量,是以好的心安住的,觉性觉知身体,就会看到:身体是无常的,身体被苦逼迫着,身体不是我、我的,仅仅是世间的物质,是属于世间的资产,是从世间借过来的,有一天必须要还给世间的。
在心安住的时候,觉性觉知感受,觉知苦乐的感觉、不苦不乐的感觉,就会看到苦、乐、不乐不苦全是无常的,快乐的时间不久,苦的时间不久,不停地去看,就只是去观,它就会灭掉的,不苦不乐的时间不久,一会儿会变成苦,一会儿变成乐。无论是苦、乐、还是不苦不乐,我们都命令不了,选择不了,如果能选择,每个人都会选择快乐。我们选择不了,想让它快乐,没有办法;想让它快乐得久一点,也不行;想让苦不生起,却也会生起;想让苦快一点消失,却也不会消失。它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,这称为我们看到三法印。
觉性觉知行蕴,我们就会看到,无论是善还是不善,都是无常的,都无法保持,只是暂时的存在。好也是暂时的存在,坏也是暂时的存在,最后都会消失。比如,我们的心贪,贪会一整天都生起吗?不会一直生起的,只会在我们迷失去想的时候。因为欲贪的五盖往欲贪方面去想了,贪才会生起,如果不迷失在念头的世界,欲贪就不会生起。
有人曾问过佛陀,世尊有贪心吗?他回答得非常好。如果一般的人就回答,我没有,因为我是阿罗汉。但是佛陀并没有这么回答。他说,我没有欲贪,是因为没有往五欲方面去想。我们没有往五欲方面想,怎么可能会有贪爱呢?他教的全都是因和果,如果往五欲方面去想,贪心就会生起。
无论是贪、嗔还是痴,还是善法,有因就会生起,没有因就会灭去,全都是生了就灭,无法控制。生了就灭,这称为看到无常。我们看到一切无法控制,它们会随顺因缘,这个称为看到无我。
心本身也同样是生灭的,我们必须要去训练,让我们有知者的心。心有两类:一类是觉知的心,一类是迷失的心。
如果我们有觉知的心,我们就会意识到迷失的心生起来; 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觉知的心,我们一整天都在迷失,那是我们自以为是地在觉知,事实上根本没有觉知,但是意识不到。
我们去训练,直到什么时候我们的心安住,能够变成知者了,接下来心迷失,我们就会意识到,刚才在觉知,现在在迷失。就开始把觉知的心跟迷失的心分离开了,迷失的心生起的时候,生起了哪些种类的心呢?会生起迷失去看的心,迷失去听声音的心,迷失去闻气味、尝味道、感知身体方面、接触心方面去想的心,还有修习业处去紧盯的心。因此,这个观察就会看到心本身也是生灭的,看到快乐的心是生灭的,好的心、坏的心都是生灭的,看画面、听声音、感知身体方面接触、去想、去紧盯的心,也是生灭的。这称为在修习毗钵舍那。
我们看到五蕴生、住、灭,就会知道那个不是我,那个能生灭的现象根本不是我,那个地方根本没有个我。不停地去观,所谓的我是源自于错误的界定,因为错误的界定而错误地去想,最后生起了错误的相信。
事实上,我并不存在。修行并不是为了要清除身见结,因为根本没有个我的存在,只是清除我们错误的界定,错误地相信有我、我的存在。我们并没有去断我见,我们只是真实地看到五蕴不是我,不是我的。
一步都不能少|2023年5月6日之六
我们出生在依然还有正法存在的时代,要精进勤奋地修行。作为居士,赚钱、照顾家庭以及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等世间的职责必须去尽。比如,选举、投票之类的也是对社会、对国家的一份责任,而我们对自己的责任就是修行。这称为在世间我们必须要去尽的职责。
法方面,我们也必须要去做。要努力地去训练自己,我们的生命就会纯净无染、干净。因为戒、定、慧的力量,最后生起正确的领悟、正确的明白,就会清除微细的烦恼习气。所有的漏烦恼,或是十结缚,那属于微细的烦恼杂染。还有更深一层的烦恼杂染,那称之为随眠烦恼。随眠烦恼是属于骨子里面的、根子里面的,平常它没有工作,只有它被刺激了之后,才会变成十结缚、漏烦恼、五盖、贪嗔痴等等。因此,我们修行的时候,不需要关注漏烦恼之类的。
我们就去看,贪、嗔、痴生起了,知道;五盖生起了,知道。接下来,圣道生起,就会清除微细的烦恼习气,也就是十结缚。十个结缚就是把我们深深地捆在世间,让我们黏着在各种各样的界里面。因此,漏烦恼是染污我们心的工具,它在染污我们的心。漏烦恼有四种。比如,三果的阿那含圣者能看:是不是证到阿罗汉了?心依然有漏,心依然还会随时创造有吗?在那个时候,心一动不动的,是因为禅定的力量,那个一动不动,依然还有漏,必须要用心观察。即便来到三果阿那含圣者的阶段,依然还有漏烦恼,还有某一部分漏烦恼——微细的烦恼,包括黏着于色界和无色界,粘着于宁静,这也是属于漏烦恼,属于非常微细的结缚。
我们要慢慢地去训练!一旦我们的戒、定、慧圆满了,圣道就会生起来,就可以清洗、斩断烦恼习气,这时候就是胜利了!
戒是在烦恼习气很强大的时候来保护自己,禅定是在烦恼习气的力量减弱的时候来压制五盖,但是智慧是把烦恼习气连根拔起,这就是我们要走的那条线路。
以正常心觉知自己|2023年5月6日之七
要慢慢训练,首先要能够觉知自己,觉知自己是修行的起点。
怎样才可以觉知自己?前天,隆波教的一个居士,他修行很久了,他回答隆波说,他正在努力地觉知自己。隆波说:你误解了!
我们觉知自己,感觉自己正在坐着。是必须要知道做什么之后,才知道自己在坐着吗?是必须让心很呆滞,才能意识到身体在坐着吗?不需要做什么,当下这一刻坐着,你知道吗?看到没?觉知自己,它就是简单到这种程度,但是我们不会。
我们误以为觉知自己,必须先让心一动不动,先呆滞,然后才开始觉知了!其实这样,心正迷失在造作里面,并没有在觉知自己,那个心已经迷失在造作里面了。因此,我们要觉知自己,就去觉知,不需要让心呆滞、一动不动之类的。当下这一刻在坐着,知道吗?当下这一刻在吸气,知道吸气吗?难吗?根本没有任何难度。
我们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,本来是很敞开、简单的东西,我们却把它弄复杂了。实际上,法就是非常敞开的。努力地去修行,最后明白了法,就会赞叹世尊,讲得太清楚不过了,就像把盖着的东西翻过来而已,根本没有任何难度。把瓶盖打开有什么难度呢?
我们别去装修让心不正常,要觉知自己。心是呆滞的、一动不动的,那个是正在造作,要及时地知道,要以正常的心去觉知,并没有造作什么,去觉知!然后,就很快速地分离蕴,能够分离蕴,接下来就能看到每个蕴示现三法印。一旦能够看到蕴示现三法印,接下来圣道就会生起四次,就会生起初果、二果、三果,最后到四果结束,结束之后就会自知。比如,还剩下烦恼杂染吗?在心里面依然还创造有吗?就很简单地去观察这些。
1号:固定形式的用功是打坐,但是我会紧盯额头,所以就增加做手部动作来修习禅定。结果就会打哈欠,一打哈欠就好几次,同时额头发紧的情况就会减轻,请求隆波开示。
隆波:很好,你知道紧。你什么时候紧盯,什么时候就有点发紧,是很正常的,你播种这样的因,就会有这样的结果。你紧盯额头就会发紧,如果你不紧盯,它就不会发紧。
有更简单的方法,隆波刚才说过的,就是不需要做什么,不需要去改变心。当下这一刻你感觉到了吗?身体在动,是以正常的心去知道,最平常的是最好的。但是,如果你刻意去动的话,就不对了,那个没有觉性。假设你笑,你看到身体笑,以正常的心去感觉,然后你的心就会立刻醒过来。
现在又开始干预心了,你知道吗? 心又开始憋闷了,别去干预心。不需要有太多的疑问。 身体坐着,能感觉到吗? 身体坐着,就这么去觉知,就这么简单。
这样常常地去觉知,禅定就会强大,一旦心跑去想的一瞬间,马上能够意识到了。但如果你是紧盯的、呆滞的,就只能一直在原地踏步。
现在你看到了吗?心跑去想了。跑去想了,要知道。现在,心开始收缩进来了,因为习惯打压了。什么时候打压,什么时候就会有点紧,有点憋闷。但是命令它不去打压,也不行,因为习惯了,习惯到不论什么时候一想到修行,就会去打压。
你只需要及时地知道,现在正在打压,也不需要努力地去想放开,去解决它。打压,知道打压,以正常的心去知道,很快它就会停止打压的。
1号,你感觉到了吗?刚才有一瞬间心很愉悦,那一瞬间的愉悦,源于你并没有做什么。心本来的自然状态是清明的,它之所以蒙上阴影,是因为烦恼杂染进来了,你想要修行的烦恼杂然掺杂进来了,所以心不清明,有些苦闷,有些呆滞。
别去干预心,要以正常的心去修习业处,只要你不去干预心,心就会愉悦。现在感觉到了吗,你并没有做什么,但心是醒的,是愉悦的。只要心这样了,就可以开发智慧。接下来,心跑去想了,及时地知道;心跑去想了,及时地去知道,去训练这个。
首先把禅定调整正确。
2号:念经、经行,每一天会打坐,现在的修行对吗?
隆波:对的,你继续用功,很好的。
感觉到了吗?你的心宁静、快乐,比以前放松,你的心是善的,是有功德的,接下来就是开发智慧。
生命中的一切经历都要去看,无论是身体内在、还是外在,还是自己的感觉,全都是一样——都是来了就走的。这样不停地观,一旦醒着的心安住了,就会看见所有的感觉来了就走,来了就走。那些外在的现象,也是一直在变化的,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控制的。我们所爱的人、认识的人、讨厌的人……也都是来了就走的,世间所有的一切,全都是暂时的。
从自己的心、自己的身体,到外在的世界,全部都是一样的状况,全部都是生了就灭,来了就走。
你很好,心非常好,心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禅定。
3号:固定形式用功,将早、晚念“佛陀”做为固定形式练习。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观身体,并不停地观察自己的心,看自己的缺点。有时候能战胜自己的心,有时候战胜不了。很容易烦躁,但是自己有努力地在观,一直观心,看到出生就是苦。有时候对生命也很气馁,想请问尊者,我修行对了吗?
隆波:修对了,但是别去紧盯。你现在依然还有紧盯,让心一动不动的。如果你需要修习宁静,可以去紧盯心,一动不动的,但是如果你习惯了,一旦修行就开始紧盯,一动不动,那就会原地踏步,哪里也去不了了。隆波从小时候开始修禅定,修了二十二年就是这样的,黏着于一动不动,就只是停滞不前,怎么也进步不了。直到见到隆布敦长老,长老教导我观心,直到能够看到心生灭,心苦、心乐、心好、心坏,看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的心,全部都是生了就灭。这么看见了之后,接下来就可以进一步地去开发智慧。
除非你需要修习宁静,在修习奢摩他的时候,否则别去呵护心,让心一动不动的。
一旦心休息差不多了就要继续前进,别卡在那里。你现在没有修习奢摩他,但是你的心依然黏着在奢摩他的状态中,一动不动的。要把它们扔掉,要去觉知自己,然后你就可以开发智慧了。
这是属于没有来到安止定开发智慧的阶段,如果是入到很深的禅定,就可以在禅定里面开发智慧。
我们现代人不太能做得到,因为入不了定。
别让心黏着,卡在一动不动的状态里。3号,试着伸伸舌头,把舌头伸得长一点。好了够了,否则就会酸了,你现在依然有一点黏着,一动不动依然还有点残留,你感觉得到吗?你呵护着那个一动不动的状态。其他全都是无常的,但就剩下那个一动不动的部分,要处理它,别让它残留。
4号:固定形式是训练慈悲观,日常生活中观身和观心交替进行,才意识到有在打压心,一直在紧盯。有时候会修对,有时候会错。曾经有一段时间,心黏着禅定,一旦宁静,心就很轻松,但是也知道没有觉性,因为有犯迷糊。后面的阶段害怕毗钵舍那的杂染,我应该是观身还是开发智慧?是应该观身还是观心呢?
隆波:能观心就观心。你的禅定是可以的,每一天要安排时间做固定形式的练习,这样禅定才不会退失。你的心有力量了之后,就去看心工作,能观心就去观。现在没有观了,现在迷失去紧盯了,甜甜地笑一笑,就像听见有美女说爱你。
对,别让它有残留,在那里一动不动,几乎所有的修行人就死在一动不动的部分,包括三果的阿那含圣者。隆布敦长老曾经跟隆波说过,那些号称修行很棒的修行人,往往最后就会死在一动不动的部分,要让它很自然地去工作,但心是安住的。心安住,但不要呵护、不要打压、不要控制,它自行地安住,心跑了知道,这样它会自行安住。一旦安住了之后,就去看蕴工作。比如,看心工作,一会儿照见苦、照见乐、照见好、照见坏……不停地去知道。别想太多,想得太多了,要觉知。修行并不是坐着去思维分析,而是要觉知,要去感觉。心工作了要去感觉,心苦、乐、好、坏要去感觉、去觉知,不停地去觉知。
要正常地去感觉,以平常的心去感觉,而不是以呆滞的心去觉知。我们感觉身体,要用正常的心去感觉身体,我们观心的时候,也以正常的心去观,而不是让心变得很呆滞再去观心,那是不行的,那就会一动不动的。
4号很好,很精进、很勤奋,不错,然后不停地去训练,这样就会越来越进步,很好!
5号:每天固定形式用功40分钟到1小时,有时候观呼吸,有时候观腹部升降。但大部分都是散乱的,依然找不到合适自己的那个点,曾经打坐看到过一次光明,心特别快乐。在生活中觉知的时候,心喜欢想到无常、苦,请求隆波开示。
隆波:修行很好,已经对了。至于看到光明之类的,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,心有禅定,很快就看到了。你能够像现在这样觉知自已,已经不一般了,5号的训练是不错的。接下来就以正常的心去看,但是你现在的心已经不正常了,你感觉到了吗?要去及时地知道这个,几乎百分之百的修行人都死在这里。别去努力,努力修行其实就是造作。要如身本来面目去观身,如心本来面目去观心,要以正常、平常的心去观,而不是要去装修心,不能观身去装修身,观心去装修心。
什么时候才可以摆脱造作呢?要去及时地知道,心造作什么,要及时去知道。它造作,觉知自己,为什么要造作呢?不需要做什么也能够觉知的,就是那么简单。
你去造作觉知自己,那就变成假冒的了。5号很好,继续去修行。修对了!
6号:打坐看到念头冒出来,看到有一颗心飘起来要去工作,然后跟着念头一起跑,然后还没来得及看,这个念头就灭掉了。看到之后,心就很快乐,有智慧涌现,仅仅只是心出来工作,心就已经苦了。然后看到另外一颗心安住、独立凸显、亮堂、光明,那是智慧,还是禅相呢?
隆波:修行不错,但有一个缺点,就是喜欢装修心,喜欢让它空空的。别去把心抬起来,然后空空的,那样不好,会变成坏习惯。要降下来,要降到自己的身、自己的心上面,别把它推到空中,要回到身体上来。如果把它推到那个空中,就无法开发智慧,就只是空而已。
6号,别扔掉身体,你的心准备扔掉身体去无色界,你要不停地去觉知身体。
7号:每天修习禅定,呼吸会消失。喜欢带领、强迫让心一动不动,心依然不自然。有时候能够觉知,心没有安住,想断恶行善,但是心依然蒙上阴影。观三法印开发智慧,我应该观哪个好?
隆波:别扔掉身体,要不停地觉知身体,否则,智慧就冲到前面去了。智慧随时都准备好要生起来,如果你去看的话,造作就会很多,因为想的太多。要去觉知身体,身体它是很诚实的,身体不会逃到哪里去,要不停地去觉知它,身体动觉知,别带领让心一动不动。看到身体工作,看到身体行住坐卧,以正常的心去看。常常地去觉知,这样好的禅定就会越来越增多,这样心就会不散乱。否则,开发智慧就太多了,智慧不需要开发得太多,要让心醒是对的,智慧会自行生起,因为你的心本身就喜欢开发智慧。
身体坐着,看到了吗?心有些呆滞。心之所以呆滞,是因为你努力地在修行。不需要,要以正常的心去觉知。接下来开始,身体行、住、坐、卧,不停地去觉知,不停地去练习。身体动,身体停,不停地去觉知,要把这个多多地去练习。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 |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 | |
---|---|
中国 | C:1 · 2 · 3 |
泰国 |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 |
大马 | M:1 · 2 |
远程 |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|
日常 |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 |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 |
媒体平台 |
---|
法堂直播·简版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 |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 | 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