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D25.35《隆波帕默尊者开示》-2025年5月10日
修行得快还是慢取决于什么?
这个星期六很奇怪,大家看起来很宁静,平常的时候就会比较散乱。修行是需要花时间的,取决于我们的累积。起步的阶段先听,了解到修行的方法之后就去动手实修,持之以恒地去用功。
隆波看到跟隆波学的人有好几类。一类是一直原地踏步,十年以前是什么样子,今年依然是什么样子,感觉一直是原地踏步的,一心一意原地踏步。
另外一类就是那些来一会儿,然后消失一段时间,再来坦白说:迷失在世间很久,又重新来修行,那怎么样才可以取得道果?这样的人,真的很想敲两下他的头,久久才想到修行一次,还想取得道果涅槃!
还有另外一类人有进步,而且不停地在进步,有的人比较快,有的人比较慢,这个没有意见,这取决于我们累积波罗蜜累积到什么程度。
有的人修行用的时间不多,很快就明白了。有的人是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,要经年累月地花时间,但是不停地持之以恒地用功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就会看到自己的变化,心开始能够安住起来了,变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。心安住之后,蕴能够分离;蕴能够分离,就能够开发智慧。起步的阶段会看到每个蕴是分离开的,更高阶的智慧是属于毗钵舍那的智慧,看到每一个蕴都示现三法印。
要追求上进,忍耐,别三心二意,一门深入用功,不着急。看到别人进步很快,别想着去模仿别人,每个人都不一样的。
有的人修行很轻松,就只是很轻松地去觉知自己,一打坐心就宁静了,修行之后有快乐。有的人修行既快乐,成果也很快;有的人修行很轻松,修宁静,然后开发智慧,用的时间很多,这样的人也有。
有的人修行很舒服,也就是心有禅定,就会舒服。所谓的修行舒服,并不是说吃吃喝喝,然后就开悟了。修行很轻松,意思是修行的心有靠山、有靠的地方,到了时间应该休息,心累了,就完全能够休息得了。修习宁静,跟“佛陀”在一起,跟呼吸在一起,去忆念佛陀,或者思维法——思维法稍微有点危险,如果思维得太多,有的人会变成散乱,思维必须要看哪个程度是合适自己的。
以前隆波也用很多的业处,想让心宁静的时候,有时候会忆念高僧大德,心就宁静了。想到他,就好像跟他在一起,心就宁静了。有时候会思维法,那些自己还有疑问的法,就很轻松地去思维、分析,心也可以宁静。忆念佛陀,心也可以宁静。
在做布施之后,付出之后回想我们自己付出的那些,心就有禅定,也可以宁静,这是施随念。比如我们大家来帮忙弘法,并没有期待什么结果,做的时候只是希望可以把佛法弘传开来,这样那些有智慧的人听到法就可以获益,是这样的一份用心,这样我们是在做布施,我们的心是干净的,不停地做下去,心就会有力量。
隆波看到好几个人的心有了力量,并没有日日夜夜地修行,心是功德的、是善的,回想起自己做的功德、做的善事,看到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,心有快乐,心有快乐禅定就会生起,道理就是这么简单。
如果心是郁闷的,有时候自己也能够指责自己——自己戒不好,每次回想的时候心就很郁闷,这样心就不宁静。有的人持戒,用心持守,即便遇到困难也不愿意去破戒。当他回想起自己持得很好的这些戒,心就会宁静,有快乐,就会生起禅定。
有一位出家人曾经分享过,前一世他出生在中国,很穷,刚好是自然灾害,几年没有下雨,特别干旱,种田没有任何收成。一般村民就会去打猎、抓鱼、射鸟,为找食物看到什么都杀。但是这个人怎么饿都不愿意去杀生。在他修行的时候,他想到自己的戒,指责不了自己,没有只是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而自私自利地去杀生。只是这么去想,心就已经有了禅定。
因此,有机会做好事就去做,但是做了别自私自利,如果做了之后自私自利,就会感觉到不够,依然有缺,因为心依然饥饿。只要心还有饥饿,就没有饱、没有满。做布施功德之后期待可以获得脸面,捐多少钱都不饱的。
那些穷人有一点点钱,有食物,比如一包米,看到别人饿,就分给别人吃一下,想到了就有快乐。我们大家只是想到、只是听了就可以有快乐了。
曾经看到过,马路边有穷人骑自行车,狗看到的时候很高兴,特别多的狗来找,他就把食物分给狗吃。这样的心真的是功德的状态——愿意付出、奉献、拿出来。如果很有钱,捐一千万,然后上报纸,哎,依然是不停地在饥饿呢,依然是穷的。如果做的时候真的是以付出、奉献的心在做的,回想起来,我们的心就会快乐。
因此要训练让心有禅定是有非常多的方法的。让心有禅定、有宁静、快乐的方法很多的,已经说了好几种了:忆念佛陀,思维法,忆念高僧大德,忆念布施,忆念持戒。
忆念死亡也可以啊。在我们烦恼习气很强的时候,不停地去思维分析:哎呀,想得这、想得那,最后每个人都会死翘翘,穷人富人最后都一样的。看到各种各样的(想要),不停地去思维分析,心就开始松开饥饿,宁静、快乐就可以生起了。
有的人可以思维身体: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、骨头……不停地思维分析,不跑到别的地方去,心也可以舒服,可以宁静,可以产生禅定。有的人是观呼吸:呼气觉知,吸气觉知,心有快乐,观呼吸的时候心有快乐,也可以有禅定。
在年初隆波给大家结缘佛牌,有的人得到,有的人没有得到。跟隆波学的人,国内外至少有五十多万,但是佛牌只有五千枚,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得到。有的人得到了,就把它留着,这一代也有,那一代也有,只是去收集,这些人很蠢。
跟隆波学的人只要靠近隆波,就会有感觉,禅定就会生起。心散乱,一旦靠近隆波,很快就宁静了,比如我们大家的心也开始宁静了。给大家做佛牌,是为了让大家忆念隆波。忆念隆波就好像坐在隆波旁边,很快心就宁静了。做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,是为了用于修行。
如果没有佛牌怎么办?只要能够想到隆波,获得的宁静是一样的。但是大部分人根器依然很钝,就仰赖于一些物质、一些具体的事物,可以把心捆在单一的所缘上面,这样禅定就可以生起了。所以隆波就说:(佛牌要)用于修行,别着急出售,如果出售,你就犯糊涂了。但如果没有,只要能够想到隆波就可以了。
或者看网络上面的照片也可以,不需要(一定是)隆波的照片,我们喜欢哪尊佛像,就忆念那一尊。隆波的房间里面就有一尊很小的佛像,修禅定的时候,看它的一瞬间,自己的心立马有喜、乐、一心了。
问说:这尊佛像很殊胜吗?很殊胜,看的一瞬间,马上就宁静了。但是,如果我们心很散乱地坐着看,那这个佛像就帮不了我们什么忙了。
有的人说:什么佛像的不重要,重要在于佛法。曾经有人说,想把帕青那纳佛像砍成一段一段的,因为它太美了,导致很多人执着抓取。这些人是无法往前走的——不知道是非对错。
佛像,我们别去破坏它,不准破坏!佛像如果坏了,就去修修补补,涂涂胶水就可以了。有的人喜欢把佛像拿去打碎,再去筑这个佛像、那个佛像,那个是恶业。把它融化,再去做别的东西,那样不好,别那么去干。
如果佛像已经是成品了,就去顶礼膜拜。因为很多人很尊重、恭敬的佛像,是有天神在的,有非常多的天神在。有的佛像很有名,并不是因为佛陀,佛像很灵验,往往都是因为天神的能量。因为天神来到佛像里面,当很多人去顶礼,祂们没有觉得是顶礼自己,也会有法喜:哎呀,这个人来礼佛了!祂会喜欢,所以祂的心就获得功德。如果哪尊佛像没有人认识,没有人去顶礼膜拜,天神也不会待的,祂们待是因为祂们会获得功德,祂可以随喜功德,看到很多人来礼佛,祂就会有法喜。
但是,假如隆波是天神,去到某些很有名的佛像里面,有的人每天都供养蒸鸡蛋,供养一千个、一万个鸡蛋,每天都看到,会很烦,看到之后不会有法喜的:什么时候才可以聪明一点?!别的(天神)也许会有法喜,但是隆波不会有法喜,隆波对那些修行的人会有法喜。
事实上隆波曾经看到过:如果我们修行,高僧大德会很法喜。如果我们修行,去给高僧大德做禅修报告,去顶礼他,在他旁边,他看到的一瞬间就有法喜了,因为他的心一接触,就知道我们修行与否,就会知道!
“那些鬼”也喜欢去找高僧大德,去了之后就求这、求那,求发财,求帮忙踩房本——这样才可以出售。有的高僧大德也帮忙,让踩就踩吧,这样有信心了就可以用心去出售。
有的人会去求,因为地卖不出去,请求帮他踩一下房本。有的(高僧大德)说不用踩的,你卖便宜一点就行了,这样就可以卖得出去了。(那人就觉得)说:“哎呀,他真的很殊胜,他的语言真的很灵验啊!”一个人要蠢,他是会不停地蠢下去的。(其实高僧大德)是实话实说的,他却以为又现神通了。(之前)卖得那么贵,谁买呢?!
作为佛教徒,必须要有因有果,而且与善的、有功德的所缘在一起,有功德、有十善业,大家自己去找来看,有机会做就去做。
比如有一种功德,看到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、好的事情很有法喜,帮忙他们做一下之类的,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。看到别人做好事很高兴,那称之为“随喜功德”。
另外一种是帮助别人的工作,帮忙之后心有快乐。比如很多人去工作、去救助,有的人说他是接受月薪的,那是因为他必须要吃饭,肯定要接受薪水嘛,但是他能够帮助别人,他有快乐,这个是很好的。
因此要去看,十善业里哪个能做得到,就去做。隆布敦长老曾开示:所有的好事、善事,有机会做就去做,机会过去了,什么都不用做也行,(或)去做别的,比如修行的功德是最大的功德了。
功德是快乐的名字,我们做功德了之后有快乐,快乐是生起禅定的近因。看到了吗?所有的法呀,它连起来是很漂亮的。因此,如果我们做有功德的事情,帮忙一起去弘法,心是功德的,心有快乐,快乐是生起禅定的近因,心就会有喜、有乐,不跑到别的地方,不散乱到世间,就可以压制五盖。一旦我们的心不跟随五盖走,心安住的概率就很大了。
稍微调整一丁点:本来应该是让心宁静在单一的有快乐的所缘,调整为观察自己的心。看到当下这一刻心有快乐,去感觉到心。刚才的心跑到快乐里面去了,及时地知道心。刚才的心跑到快乐里面去了,浸泡在快乐里面,在及时地知道心跑的一瞬间,跑的心就会灭掉,安住的心就会自动自发地生起。
或者是我们训练观呼吸,修业处,然后心跑到呼吸上面,知道;心跑去想,知道。或者是观腹部膨胀、收缩,心跑到腹部,知道;心跑去想别的事情,知道。去训练及时地知道心的跑来跑去,心就会自动自发地安住,我们就能够看到心的跑来跑去。
必须先要有基础的禅定,心必须要宁静到一定的程度。如果心正在散乱,是看不了的。因此,宁静型的禅定也是有好处的,并不是没有。能做得到的,要去做,必须去做。
隆波从小的时候就能做到了,7岁的时候就修习安般念,吸佛呼陀,不停地修,心和自己在一起。然后在10岁的时候,邻居家发生火灾,心吓一跳,它跑了,跑到惊吓里面,浸泡在惊吓里面,看到的一瞬间,惊吓断裂,心就安住起来了,心安住,独立凸显。
安住的心是用于开发智慧的,在心能安住的一瞬间,蕴就会分离开。比如像隆波看到的就是:害怕和心是不同的部分,害怕是属于行蕴的范畴,是属于嗔心的一种。惊吓是属于嗔心,它会从心里面分离开,蕴能够分离了。一旦蕴能够分离开了,就会看到,害怕在眼前灭掉,惊吓在眼前消失,心安住。
看到了吗?就好像有因有果的,法都是有因有果、有次第的,而非随便就“什么都不执着”。说“什么都不执着、什么都不执着”的,依然在执着“不执着”呢!不可能不执着的,因此别自我炫耀。佛陀教导的法是有次第的,它是非常漂亮、圆满的。
别以为“这也不执着、那也不执着”(就对了)。现在有一位女性在到处教法,说“不执着这个、不执着那个”,其实还在执着,自己没有看到而已——看自己的心看不出来。
因此简单一点:要去做好事、做善事、做功德。功德并不是必须要去花钱,有十种功德呢。在十种功德之中,真正需要花钱的功德只有一丁点而已,那就是布施。布施还分好几种呢!看到了没?“物质布施”必须要有钱了之后分享出去,但“无畏施”不需要花钱。
比如别人让我们生气了,我们(就想):哎呀,随他去吧!人与人,本来是相爱的,最后还是会分开;曾经相恨,最后还是会分离开的,什么都留不住,就原谅他。这个也是功德,比分享东西的功德更高。
最高的布施是“法布施”,把正确的领悟、正确的明白分享给别人,帮忙弘法、帮忙分享。如果分享的是错的,不会得功德的。如果分享的是错的,会获得恶业,比如说出来教教教……教的不停地偏离三藏经典,这个得不到功德,这是很大很大的恶业。因此,在做法布施之前,靠自己靠不了,就去帮忙高僧大德——那些我们能够确信他没有教错的高僧大德。而不是自己想象出来、自己说出来的,不是自己去注解三藏经典,不是的,那一类人正在给自己找地狱呢!
因此要去看,十善业,哪一点能做得到,就去做;哪一点还做不到,就先放下,慢慢地去累积。(如果)我们做了特别特别多的好事,回想的时候禅定就会生起,因为心有快乐。
功德是快乐的名字。但是大部分人,一旦做功德了之后有快乐,就不继续往前走了,就会卡在快乐里面,变成天神之类的,(只是)有快乐。
或者打坐了之后,心宁静、有快乐就满意了。曾经有一段时间,隆波心累了,就不停地修禅定,心宁静。去顶礼一位高僧大德,也就是隆布康般长老。谁听过他的名字?现在的人已经不认识他了,他的佛牌以前是很有名的,很多人去顶礼他都是为了去买佛牌。隆波去顶礼他,坐在他旁边,看到很多人买一袋佛牌请他来开光,他也心很好,给别人去做。隆波坐在旁边很快乐、很宁静。
当人全走了之后,他就回过头来说了:“我们人呐,长途跋涉,走过了很艰难的路,要去找一块理想中的目的地,途中遇到一棵大树,就躲到树底下休息,很满意,就不继续往前走了。”就只说了这么一点,回过头看了之后就笑。自己(隆波)就听懂了,他说自己(隆波)就只是黏着于禅定而已。我们大家听懂了吗?“去到树底下”……以为他在讲故事。如果没有修行就以为他在讲故事;如果修行,只听一点点就明白他想表达什么了。然后心想:因为现在累了呀,累了就想修奢摩他。
但是平常的时候隆波不喜欢修禅定,这是弱点。禅定必须去修,每天都必须做固定形式练习,打坐、经行,去做吧,不会受损的。做了之后,只需要有觉性就可以了。去打坐,但要有觉性,不是为了犯迷糊,不是为了快乐、宁静。去打坐,去训练觉性,到时间,心该宁静了会自行翻转来找宁静,不需要去求的。如果我们很熟练,想宁静就可以宁静了,但在训练的时候不需要想要宁静的。
不停地修自己的业处,心需要休息它会自行休息,它要休息的时候,阻止也阻止不了的。它休息得差不多了,就会出来开发智慧。但是大多数人,休息了就不愿意开发智慧了——这个就是那些黏着于禅定的人的弱点。这个时候高僧大德就会开始刺激:退出禅定之后,别只是那么待着,出来思维身体。隆波蒲尊者也开示过:“在我们入禅那、入定的时候,当心从禅定退出来的时候,那个时候是黄金时间,要有觉性去观身心的运动变化,那个是最好的了。”
如果我们无法入禅那,隆波就有另外一个建议。和入定类似的情况,也就是睡觉,有的人不愿意入禅定,(当)心很累,心用的方法就是偷偷地去睡觉,在醒的一瞬间马上去觉知:在我们醒来的时候,心是什么样子的,去觉知;身体是什么样子的,去觉知。
要这么去训练,而不是一醒之后就开始伸伸懒腰,伸懒腰一段时间,然后厌倦,不想起床,但是必须要起床,不想去洗澡,心里面说:狗每一天都没有洗澡,它也能待得下来呢!要把狗当成自己的师父了。狗不洗澡,它也没什么苦呀!(就算)给它洗澡了,很快就又把身上弄得脏脏的,(因为)它不喜欢。
因此,醒的一瞬间,心是什么样子的直接去觉知。在我们睡得很深的时候,心是空的,心空空的,就好像修禅定的时候心空空的。一旦从禅定退出来,(或者)心从熟睡的状态出来的时候,也就是从有分心里面出来的时候,那个时候还没有造作什么。
醒的一瞬间,马上就觉知:哎呀,今天心是这样子的,或者是看到身体躺着,在熟睡的时候,是右侧卧的,醒来的时候变成左侧卧了。一醒马上就去觉知身、觉知心,要把它训练成为习惯。其他剩下的时间,能觉知身、觉知心就去觉知,除非是在工作的时候,必须要用到思维的时间。
隆波以前坐公交去工作,等公交车的时候,隆波也是在修行的。训练并不是说:哎呀,还没有到时间,现在是等车的时间,还不需要修行,等到晚上再打坐。这种是不懂得修行。
隆波等公交车,公交车没有来,心里担心知道担心,害怕上班迟到;公交车来了,高兴知道高兴,能够上车又很高兴;(如果)上车上不了,哎呀,郁闷、担心……
这个是修行!
吃饭了,走到工作餐厅去看,每天卖的都是一样的,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看,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。然后想去吃什么,直接去那个地方买。吃好几年了,什么也不想吃了,就是很勉强地去看看。心里想:哎呀,这些厨师们根本没有任何创意,每一天都是重复的……哎呀,这锅的菜肯定是这样子的,那一锅的菜肯定是那样的,不需要打开看的,就彻底地了解了。一揭开就知道这个是这个,不会失误的。心烦、厌倦,知道心烦、厌倦,这个就是修行!
吃饭,知道吗?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,我们的心都是不一样的。比如来寺庙吃饭,选择的余地很大,当我们遇到喜欢的食物,第一口是什么样的(感觉)?第一口没有什么感觉,着急填进去,因为太好吃了。吃了一段时间, “嗯,好吃!”接下来的一口,就开始没什么感觉了。它是有等级的差别的。喜欢同样的食物,吃的每一口,每一口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。看到了吗?吃饭也能修行,能够读自己的心,去测量自己的心。
去小便、大便全都能修行。有的人说上厕所不要修行,不然会被天神批评。天神批评的是那些疏忽大意的人!有没有死在厕所里面的人?在厕所里面死的人太多了,那为什么不修行呢?只是有一点不要做,别唱歌去邀请天神就可以了,其它的就去修行就行了。如果上厕所时去邀请天神就很说不过去了,如果我们修自己的行,应该修,而不是不应该修。因此,修行,(无论)在哪个地方都要能够修行,(不管)做什么,除非是工作用到思维的时候,都能修行。
隆波晚上睡觉的时候,酸知道酸,睡着的时候翻身,知道翻身,全都知道,整夜都在觉知。不是没有睡着,是睡着了,有时候同样也会打鼾,如果仰睡就会打鼾、就会醒的,会自动自发地(醒过来),因此必须去侧身躺着,不喜欢仰睡,没出家的时候就这样,一直是侧身睡着的。但是某些时段很困难,因为医生注射药之后,一边不能侧躺,只能躺在另一边,所以身体真的是苦啊!看到没有?躺着都会开发智慧——看到身体苦。
我们躺着左翻身、右翻身,为什么?因为身体苦,它必须翻来覆去地是因为它苦,它翻身是为了逃离苦。坐着也必须动来动去的,因为它苦。
如果我们会修行,有觉性不停地跟身、心在一起,按照所说的那么去做,找到善的所缘跟它在一起,不停地去做。有什么功德就去做,然后再去进一步地提升——有觉性,做的时候带着觉性,做功德的时候也带着觉性去做。
比如供僧,要有觉性,知道我们供僧是为了什么,要读得出自己的心。我们供僧是为了帮助出家人,而不是因为特别爱这位(僧人)。
如果因为特别爱这位僧人去做,可以得功德吗?能得,得一丁点。因为还很贪,以为为这位师父做了之后(可以)得很多功德。
如果我们想的是无论遇到谁,我们都做供养,想的是要帮助出家人,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赚钱又需要食物,(我们)帮助他们,这样他们才可以有精力学法、修行、弘法,这样我们的心才是有功德的。那还只是供僧,更何况我们供养的是僧团!
有时候供僧钵完了之后,想着说:“哎呀,这个是不是假的出家人?”那就没有得功德了,功德消失了。
寺庙的出家人,刚才有新闻说寺庙住持强奸小孩。现在每一天都有这类新闻,知道为什么吗?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的出家人经常有新闻,发生性关系之类的,为什么?因为手机,看了之后控制不了自己。
阿姜宋彩尊者分享说:他们开会,佛教办公室要求出家人都要去听。现在(发生的事情)是有一个过程:首先是跟出家人联系,经常来做功德,做功德让他看;问她(女方),她会说她特别信仰。但是她会选择,选择那些有钱的、有名的出家人。特别信仰,每天来做功德、每天来做功德……一旦开始熟悉了,就求微信、求Line,说是为了分享法,全都是这样来的。先是请教法,然后分享来、分享去,就开始分享裸体照片了,当出家人也分享自己的裸体照片后,最后就会被她勒索。一点点勒索,直到最后,(出家人)没有能力了,她就开始公开了。
现在因为网络的原因,(才会出现这种事情)。在这个寺庙里面不准用网络的。这个寺庙只有两个人可以用网络,一位是因为需要跟僧团联系,另外一位是因为需要跟居士联系。
像隆波,我们大家观察,感觉到了吗?有的人说跟隆波靠近是最难的。谁觉得这么难的?(谁觉得)去顶礼这位长老很容易,想去找就遇到了,他一整天接待人……
隆波常常在工作结束之后,就回寮房再也不出来了,最多只是出到寮房外的院墙里面而已。真的可以进到寮房里面的只有两、三位出家人,一位是阿姜宋彩尊者,他可以进到寮房里面做工作。在外面的出家人有两位,可以在外面去涂一涂,擦一擦,做一做卫生,其他没有人进得去。偷偷地进去的只有一条狗,它每天都去,那是库巴默尊者的狗。尊者去附近经行的时候,那条狗就会进到隆波的寮房里面去,一旦闹钟响,它就跟着尊者回寮房了。
要努力地去训练,要去修行,要把它变成习惯,要一直做得到,这样我们就没有疑问:“为什么有的人进步快,有的人进步慢?”如果我们试着不停地有觉性去觉知身、觉知心,到了时间修宁静,不时地修宁静——已经说过了,宁静不难,想到那些有快乐的所缘,就宁静了,不停地去练习,心就会进步越来越大。
大概昨天,有一个女众来做禅修报告:修行后,心看到了身体是借过来用的东西,心松开对于身体的执着跟抓取。看到(身体)是借过来的,还必须要还回去的,智慧就会生起,并没有选择场地,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,如果随时准备好的话。
因此,修行是不选择时间、不选择场地的,除非是工作时必须要去思维分析的时候。自己开车的时候,要保持(觉性),那并不是修行的时间,但是开来开去,车从一边跨到另外一边来的时候,如果被撞上,这个时候要去觉知身、觉知心,因为快要死了。所以正在开车的时候,也要带着觉性去开车。
我们要知道哪个时间值得做什么,那个时候(做什么)对自己是合适的。什么时候有空就立马修行,必须要变成习惯,把它变成一种惯性。隆波一直在做,包括现在也每一天都在做,一旦隆波跟大家说话停止,隆波就开始修行了。隆波现在也开始修行了,回来要说什么,必须要重新退出来。
好了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
总结:说了那么久、那么长,要去学习哪些功德应该做,(如果)有机会做的话就去做。做!直到变成习惯,变成惯性。在我们回想的时候,我们的心就会有快乐,禅定就会生起。一旦有禅定了,心压制五盖,不流窜到世间,我们就去观察、去修业处,去观察自己的心。
我们的心跑到哪里去,及时地知道:跑了,知道;跑了,知道……不停地知道,心就会安住起来。一旦心安住得够了,蕴就会自行分离开,一旦蕴自行分离开了,就别去呵护它。然后就不停地播种因,不停地去觉知,心就会越来越有力量、越来越有力量。特别、特别有力量时,就会看到三法印:身体并不是我,苦、乐、好、坏不是我,最后就会看到心本身也不是我,就会证悟初果须陀洹——看到了五蕴没有我。
继续修行,还是像原来那么修行,觉性智慧就会越来越圆满,越来越成熟。第二次切断的时候,觉性就会很快的,禅定就进步很大,不太迷失在世间了。初果的圣者依然还特别迷失在世间,他的禅定很短,禅定很少,经典说禅定是很少的。斯陀含圣者的禅定是中等的,迷失只是很短一瞬间,很快就觉知了。
继续修行,第三次切断的时候,就彻底地了解到身体本身就是苦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是苦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本身就是苦,是很燥热的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是很燥热的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是很燥热的,燥热是因为什么?燥热是因为烦恼习气。心就不要了,心放下,能够放下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能够放下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那是三果阿那含圣者的境界。不迷失在世间,心就会独立凸显,就会一直处在禅定,已经属于一种常态了,死去了就会变成梵天神。
去继续修行,也许在这个世间继续修行,或者变成梵天神继续修行,修行就会直接契入心,然后彻底地了解到心本身就是苦,就会放下了。因为如实观,所以就会厌离;因为厌离,所以松开执着、抓取;因为松开执着、抓取,所以解脱;因为解脱,所以知道解脱了。
生啊,也就是出生,已经结束了。“生”是什么样子的?“生”就是心伸进去的状态——伸进去抓所缘,那个就是我们的“生”。没有了,心再也不进去抓所缘,心已经跟蕴彻底地剥离开。去训练,最后心就会自由,就会有快乐,无与伦比的快乐,这个快乐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提并论。
1号:固定形式训练禅定是透过观呼吸,日常生活中训练觉性是透过念诵“metta buddham araham”,然后去及时地知道心。这样训练适合吗?
隆波:适合,但是必须要多多地去用功、常常地去用功。给家庭作业:1号、2号、3号、4号、5号、6号、8号, 在遇到隆波和没有遇到隆波的时候,要让心是一样的,一样要有觉性。1、2、3、4、5、6、8号,在没有跟隆波面对面的时候,一直是很放逸的。只有7号除外,7号特别怕隆波,(因为)今天要做禅修报告,一起床就开始要拼命了。
1号去继续用功,不停地去用功,心没有归位,心依然在外面。当下这一刻心在外面,你看得出来吗?看到在摇头吗?觉知身体,身体在笑,能感觉到吗?身体在点头,能感觉到吗?在修行的时候要好好地抓住这个原则:有觉性,不要超过这个身体。如果去到外面,那是迷失在世间了。
因此,如果我们的心去到了外面,无缘无故非要让它归位,那是很难的。试着先进到身体上面,看到身体坐着、看到身体呼吸、看到身体动......来,先觉知身体,别超过身体之外了。一旦心有力量,就会很容易进到心里面来,不难的。但是,如果心正在散乱,直接进来观心,那就不容易了,那就很难。
因此,1号啊,要常常地觉知身体,这样心就会非常有力量,可以安住,就很容易开发智慧。你的修行很好,建议就是要常常地觉知身体。
2号:打坐就会犯迷糊,所以就会用针织的方法看到心的迷失和紧盯,看到心能够自行工作,控制不了。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看到身体、有时候看到心。在睡觉的时候,吸佛呼陀直到睡着。在临终之前,如果习惯性的这样去念佛陀,不确定能不能够及时地知道心迷失去想那些不好的事情或者是害怕。请求隆波开示临终的最后一刻怎么修行。
隆波:如果跟佛陀在一起,实际上没有想别的事情,就只是在想佛陀,不停地想到佛陀,我们就可以去善道了。
我们的心没有郁闷、没有伤心,去到善道的概率就很高。因此,把自己的生死委托给佛陀就已经可以了。但是没有修行的时候,别太迷失了。要去觉知,要多多地去觉知,要把觉知变成习惯,变成自己的一种自然的状态,能够去觉知。
1、2、3、4、5、6、8号全都一样的,要把它训练到习惯性地去觉知,而不仅仅只是见到隆波的时候再去觉知。
因此要好好地去训练,这样我们才可以有靠山。在真得要死的时候,想到自己所做的那些好事,就可以去善道了。
3号,稍等一下。2号心依然没有归位,有快乐是真的,但是在外面。要常常地觉知身体,在编毛衣的时候,心跑到这个地方要知道心跑到这个地方来了。及时地知道,心就会自行安住。一旦安住了之后别呵护,继续去编织,再跑再知道、再跑再知道……
以前麦琪每天也是编毛线的,也可以获得禅定来开发智慧。心禅定很好了,修行就不难了。看到心跑的一瞬间就安住,就能开发智慧了。
3号:是透过四念处的原则(修行),现在努力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觉性、多多地培养觉性,看到境界的无常。请求开示。
隆波:心,别拉它、别拉着它。这样子的:(隆波做表情)害怕心会跑到所缘里面,一直拉着它,那是不对的。你在呵护它,你说你在修四念处,那并没有在修,因为这并不是正定。
你试着放开,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状态。回到正常的状态,别去把心拽着,拽在空中。依然还残留一点点,能感觉到吗?隆波做表情给你看,你的心是这样子的……这样(隆波做表情)。别推它,累的。要用正常的心,去探究它的运动变化,再下来一点点,还太高了一点点。你感觉到了吗?现在的心跟刚才已经不一样了。刚才太高了,把它太过于推到上面了,那个不好,不然的话就会直接冲到梵天界,那就麻烦了。要让心跟自己在一起,别超过自己。如果跑到上面去,也超过自己了,一定要跟自己在一起。对,要这样去训练。一旦心安住,就真的能开发智慧。不然的话就推起来,号称在开发智慧,却依然掺杂着思维分析呢。
4号:心依然没有力量,不停地跑到不善里面。即便能看到心的运动变化,但是心依然抓住所缘,切断不了,尤其是害怕、担心。迷失、走神、痴,一旦觉知的话,就很快地切断了。有觉性地跟行、住、坐、卧在一起,同时观心的动,迷了知道。想问这样修行称之为观行、住、坐、卧吗?
隆波:别像现在迷失了,心跑去想了,忘了正在坐着。心跑掉了,已经忘了行、住、坐、卧了。行、住、坐、卧,会稍微有点粗糙。如果去观正知篇的话,就会更多一些,正知篇就是动了觉知、动了去觉知……并不是说必须要重复单一的动作。只是很正常地去动,然后有觉性去觉知。看到身体动,心是观者,然后更微细。如果去观行、住、坐、卧,久久才会变一次姿势,每一个姿势跟姿势之间的空档很大,坐就会坐很久。这样能够迷失1000次了。
但是如果去观正知篇会更好,动了觉知、动了觉知......这样就会更细。
5号:修行观动,观呼气吸气,观苦,看到心的生灭,看到所有的一切,不是我,不是我的。问题是:修奢摩他直到心静止,进到禅定里面,有时候斗不过烦恼习气。戒依然不圆满,请求开示。
隆波:要每一天提醒自己,一天提醒自己好几次要持戒。戒如果坏掉的话,禅定就没有了。曾经有的禅定也会退失。因此,要好好地用心持戒,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点。如果有好的戒,好的禅定就有机会生起;有好的禅定、正确的禅定,智慧就会生起。因此,戒、定、慧啊,这三个它们是相互依存、相互依靠的。
看到心的愉悦吗?非常棒!很好,去持戒,你的修行已经对了。感觉到了吗?愉悦它是自己冒起来的。感觉到了吗?现在开始憋闷了。憋闷是因为什么?因为贪,想要好了。一旦想要好,就会打压自己,就会憋闷。去继续用功。5号修得很好,用心去持戒。
嗯,这样修行才比较满意一点。去觉知,看到所有的一切来了就走,心只是观者,毫不相关。心就是知者、觉醒者,喜悦者。
6号:固定形式打坐,每天打坐一个小时。日常生活中,用身体作为临时的家,在工作的时候坐着休息,不停地观呼吸。曾经紧盯很厉害,因为想要好,现在减轻了,但是依然还在紧盯。一旦知道紧盯,就回过头来觉知身体。看到进步了退步,心依然不中立。对于进步会很满意,但是不喜欢退步。根基很钝,不知道卡在哪里,需要纠正哪个点?
隆波:要持之以恒地去用功,你的修行已经是不停地在进步了。不错的,6号的训练不错。在真实日常生活中的时候,不要放任让它迷失,不要放任让它散乱。什么时候有空,什么时候就去训练自己:去觉知身、觉知心,心安住变成知者、观者;哪段时间累了、散乱了,就去修习宁静。
心已经跳进去了,知道吗?非常棒!如果你能够看到心跑掉了,跑到这里也知道、跑去想也知道、跑去紧盯也知道,修行就再也不难了。它难就难在可以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喜欢跑掉,现在跑了之后感觉到了吗,6号?对,看到了吗?一旦知道跑的一瞬间,心就醒过来了,能感觉到吗?这样常常地醒,心就会有力量的。但是别去努力。如果什么时候有贪,什么时候就坏掉了。
7号从一大早就开始做准备了。
7号:日常生活中,跟呼吸在一起,看到身体示现苦。在生病的时候,心是观者。在逃离苦的时候,胸口就憋闷,心就会有重量感。知道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的,只是概念性的所缘、概念法。越来越多地能够接受真相,有时候看到身体不是我,有时候会执着是我。有信仰,觉得是走对了,但是觉知依然太少。请求长老开示。
隆波:去继续用功,修得很好。
8号:看到境界越来越多了,能够分离五蕴。大概能够知道心的造作,苦缩短了,有时候会看到产生苦的因。相信业,但是好像不太看到三法印、不太看到快乐。知道自己黏着在世间,看到那种世间的享受并没有意义,看到并不是真的,看到它们来了就走,但是依然还会去找,所以就努力地要去断。修行依然还是在正道上面吗?
隆波:还在呢,就是这么去用功,你看到所有的一切来了就走,那个是你已经看到三法印了。所有的一切来了就会走,看到了吗?有的只是无常,它自己来的、自己走的,我们指挥不了,那个是无我。因此,你已经能看到三法印了。但是必须要多多地去用功、多多地去提升。
自己独处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像在隆波的前面一样,做到这样的程度。隆波从2525年顶礼隆布敦长老之后,每一天都感觉好像长老跟自己在一起、自己跟长老在一起。(如果)自己这么想,就会知道:哦,长老会怎么说,会表扬自己还是批评自己。自己这么做了之后,长老会怎么说;自己这么做,长老又会怎么说……就会不停地有这样的感觉。就好像一整天都有一双眼睛看着自己,不敢做不好的,会害怕。(就好像)回头一看:哎呀,就会看到长老斜着眼睛在看,就很可怕。
大家根本没有什么,每个人没有什么,(已经)大概得到原则了。但是4号有点散乱,心依然散乱,其他的人都是OK的。最重要的点在于:修对了就要多多地去做。
3号依然有一点错,就是喜欢让心静止,心依然黏着于静止不动。其他的都是OK的。
好了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下午的时候,隆波又不在寺院了。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