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D24.38《记在本子上的法斗不过烦恼习气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4年5月5日

来自法藏
当下启程讨论 | 贡献2024年9月17日 (二) 13:10的版本
Luangpor Pramote Pamojjo


聞 · 法


法呀,是无法透过坐着思维分析来学的,也无法透过坐着紧盯来学的。必须要觉知,一定要能够看到境界,看到色法、名法的那些状态。

事实上,色法是很难看的,看的方法有两种:一种是站在经藏的角度看。如果我们的心真的有禅定、真的有禅那的话就会看得很好。另外一个是站在阿毗达摩的角度看,把色法分成真正的四界。这个是很难观、很难看的,禅定的力量如果不够的话,就只是一味地在思维分析了。因此要想观身观得很好,禅定必须足够强。

至于隆波教的是用来观心的,是仰赖观身作为临时的家,然后去观察心的运动变化。观心并不需要用到很深的禅定——那种静止、很稳固的禅定,没有这个必要。只需要有一瞬间一瞬间的禅定,有时候心会集中,也许还没有来到禅那的程度,只是来到近行定的程度,心可以获得一小点休息,然后就退出来,在近行定里面继续开发智慧。

我们要想观身观得很好,真的观得很好的话,必须要有禅那。站在经藏的角度来观身,其实就是把身体分成一部分、一部分: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、骨头、肌腱……把它分成三十二身分之类的。如果心有力量、有禅定——很强大、足够强大的禅定,我们在观头发的时候,头发就会消融,就会看到头皮;看头皮,头皮也会消失,就会看到头颅骨;看头颅骨,头会断裂,消失不见了;看身体,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,然后头发、皮肤、指甲慢慢地会剥脱,最后只剩下骨头;继续观的话,它就会爆炸。那个必须要用到禅定的力量,如果没有安止定的话,最多就是想象、幻化出来的。比如说在近行定里面看,就会生起禅相,那是无法能够看到真正消融的程度。

如果从阿毗达摩的角度看,比如说一根头发里面地、水、火、风都有,就会更难了。一根头发里面有地大,也就是我们可以接触、可以触碰到的——我们的身体触碰到它感觉很硬的那个部分,就属于地大;它里面是有洞的,那个属于空大,进一步地包裹它;事实上头发也是有温度的,那个属于火大;头发能够变成一根,是因为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聚合的力量,那个属于水大。

如果站在阿毗达摩的角度学,是无法真的能够动手实修的,因为只是一味地很烦、很乱。但是如果真的想很精通的话,就去学阿毗达摩。如果想离苦的话,就去学经藏,去学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……看每一个部分,每一个部分的不美、不漂亮,无常、苦——也就是无法保持很久就必然会消失,被逼迫着要消失,那是无我的、无法指挥的。

比如看头发,我们去思维分析,命令得了吗?命令不了。命令头发,这个发型很好,别再长长了,就保持这个长度,命令不了;别白、别掉落,都指挥不了。不停地去体会,每一个部分、每一个部分地去体会:看到头发是很脏的、不美不漂亮,吃饭的时候,如果餐桌上的盘子里有一根头发就不想吃了,就想呕吐了,不美不漂亮,它是脏的;它是无常的,不停地在变化,它无法一直保持不变,很快就会掉落、脱落,无法控制。仅仅是看头发,看到了它不美不漂亮,是不净的,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不美不漂亮、无常、苦、无我,这四种状态称之为正确的想蕴。

一般情况来讲,我们是有错误的想蕴的,那个称之为颠倒的想蕴,我们把不美、不漂亮的事情看成美和漂亮的。比如说身体,看到一个美女:哎呀,太漂亮了,看起来特别干净、皮肤特别细腻、气质也特别好。这是因为看得不够细腻,看久一点就会看到很快就出汗了,不美、不漂亮,并不是真的美、漂亮,它是脏的,而且它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因此我们在观身的时候,从这四个角度去界定——它是不净的、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心就会厌离,松开执着抓取。

但是观心、观名法的时候是没有不净观的,心是不会烂的,它只是一瞬间消失了。比如说天神是没有什么葬礼的,因为他的身体源自于心、产生于心,一旦心灭掉,身体就会同时灭掉,所以根本不存在去火化遗体这样的情况,不需要有。因此观名法的时候去界定无常、苦、无我,是没有不净可以供我们观的。因此不净观并不属于共相,它仅仅存在于色法,对于名法是不存在的。

所有的共同的特质,既包括色法也包括名法,用的只是三法印,也就是无常、苦、无我。说得简单一点,其实就是——必须要看到三法印。用不净观,看这个身体同样也能够放得下、也可以放,但是如果还没有清除欲漏的话,放了之后很快又会抓取起来。如果没有断有漏和无明漏的话,即使放下心,很快也会抓取起来。

因此修行的时候,断烦恼习气有好几个层次,一种是暂时地断,一种是一断永断。透过圣道断的才能够一断永断,如果是因为别的而断的都只是暂时地断。

比如当思维身体是不净的,淫欲心就会断掉、灭掉,但只是暂时地断,很快又会卷土重来,因为欲的火种——也就是欲漏依然存在。但如果是通过圣道断的,它死了就彻底地死了,再也不可能卷土重来。

比如我们能够清除无明漏,已经彻见心本身就是苦了。心本身就是苦,五蕴作为心的产物本身也是苦,包括包裹五蕴周围的环境本身也是苦。如果直接契入到心本身就是苦的话,就可以清除无明漏,可以清除无明了。我们不需要再去小心地呵护心了,怎么样心也再不可能把心抓取起来了,怎么样心都不可能再创造有了。

如果用圣道去清除的话,就会一断永断。但是如果用其他的方式,比如说用奢摩他来断,只是暂时地断,很快又会卷土重来。比如我们有时候修行会看到心放下心,但是很快又会把心抓取起来,这个不是以圣道在断。如果用圣道在断,一旦放就会彻底地放,就再也没有负担了,再也没有任何负担了。

修行啊,必须要看到境界。色法怎么观呢?观呼吸的色,要看到:呼气的色是无常的、是苦、不是我;吸气的色也是无常、苦、不是我;行住坐卧的色也是无常、苦,不是我;动、停的色也是无常、苦,不是我。比如,色把它分成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……有的只是不净、无常、苦、无我,这么去观称之为如实观。

如实观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?心就会厌离,根本没有什么好的,这个身体有的只是苦,有的只是过患。小孩子也许不会有感觉,但是老人就很容易感觉到,因为这个身体已经再也不支持我们继续去自我欺骗了——左转右转,一不小心可能脖子就扭了,走得不好可能就会摔倒了、跌跤了。因此就会看到这个身体根本没有什么,有的只是苦、有的只是过患无穷,并不是什么美的、好的宝贝了。

但是年轻人呢,年轻会让我们疏忽大意,让我们看不到苦,看不到它的过患,才会让我们疏忽大意,以为我们很年轻。这是因为年纪而疏忽大意,就会认为我们的身体很健康,是恒常的、有快乐的、可以控制得了的,想跑就可以跑。你老了之后试着跑,去试一试,你就会心脏病发作了。所以慢慢地去看事实,去看我们所拥有的那些事实。 修行啊,我们必须要努力地直接契入到心。之所以选择观身之类的,是因为我们的心还没有觉性、没有足够禅定、没有足够智慧,不足以直接契入到心,那我们就先去观身。身体好像家,心好像家的主人,我们找不到家的主人,就守在他的家门口,有一天他必然会回家的。比如抢劫犯逃跑了,警察不知道在哪里抓他,就直接藏在他的家门口,他肯定会回来的。心即便会跑出去玩,有一天它必然会回家的,必然会回到身体里面来的。因此,我们去观身,接下来我们就会看到心。

有的人,心有足够的觉性、禅定、智慧,高僧大德就会让他直接契入心。隆波从小就开始打坐,打坐了22年没有什么很大的突破,只是一味地获得宁静,心变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一直是这个状态,就只是不停地觉知而不会开发智慧。去顶礼隆布敦长老的时候,跟他请教修行的方法——打坐了之后怎么修行。隆布敦长老让隆波观心,因为他看到了,知道隆波打坐已经很久了,觉性非常快。一旦训练观心,就明白心了。自己会看到:心一会儿苦、一会儿乐、心一会儿好、心一会儿坏,心是苦还是乐无法控制。心苦呢,控制不了、强迫不了,它是无常的;快乐的心,也是无常的,控制不了;苦的心,也是无常的,控制不了;好的心呢,也是无常的,控制不了;坏的心呢,也是无常的,控制、强迫不了。


不停地去观察、去体会,看到心生灭、不停地运动变化。想要看到这个,禅定的力量必须足够,禅定的速度必须够快,才可以做到。因为心是非常灵敏的,它灵敏到什么程度?佛陀说:心啊,它出去玩的速度非常快。以佛陀的这个层次,他都说心跑出去玩的速度很快,对我们来说,那就更快了。心跑到哪里去玩,我们找不到、追不上,只能慢慢地去训练。


比如隆波起先训练的时候,训练的是安般念,安般念实际上就是身体呼气吸气。起先会去追求宁静,接下来会换成呼气觉知自己,吸气觉知自己——换成了来觉知自己,就只是在觉知而已。

长老让隆波观心,心是什么样子的,就不停地如其本来面目去看它:看到它一会儿苦、一会儿乐、一会儿好、一会儿坏,快乐是暂时的、苦也是暂时的、好也是暂时的、坏也是暂时的。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,在有烦恼习气的时候,比如说有嗔心的时候,或者是我们很伤心难过的时候,不需要去断它,不需要去对治。要有觉性、以中立的心去知道它,它必然会示现三法印的。因此,谁苦的时候是一辈子都在苦的?这样的情况根本没有。比如有的人子女死了,特别苦,以为今生会一直苦得漆黑一团,但是几年过去后,就没什么感觉了。

因此,苦也是无常的,别讨厌它,它跟快乐一样在教我们法,就是同样在教导三法印。我们就像隆波这么去观,去看心苦、心乐、心好、心坏,心示现三法印。如果观得更细腻就会看到:心生起在眼根就会灭在眼根,生起在耳根也会灭在耳根,生起在鼻根就会灭在鼻根,生起在舌根就会灭在舌根,生起在身就会灭在身,生起在意根就会灭在意根。看到心生灭、生灭、生灭......在六个根门不停生灭,不停地在六个根门流窜,最后就会知道:它是无法控制的,它并不是我,并不是我的。

有的人直接观观不到,想直接看到心苦、心乐、心好、心坏之类的,根本观不了,因此在观的时候,就会想观,想观就会盯着看。一旦想观,心已经有了贪,已经有了欲望,心就会创造修行人的有。修行人的状态就是紧盯、聚焦、专注的状态。这个心啊,如果一直盯着它,它就没什么感觉了。如果我们盯着它看,它就会鸦雀无声,一动不动。就像乌龟,如果我们拿着一根棍子守在它洞口,它就会呆在里面一动不动。如果我们看烦恼习气,这么盯着它看的话,烦恼习气不会露出来给我们看的。因此我们必须要以局外人的方式来观,别盯着看它,如果盯着看的话,就没什么可看了,它就会一动不动。

一旦让修行人去观心,他就会盯着心去看,去紧盯心,那就会没什么感觉,这样就看不到三法印。因此修行啊,必须慢慢地去体会心的变化:一会儿苦、一会儿乐、一会儿好、一会儿坏。不需要去“想要看”,不需要去“想要知道”,让所有的感觉生起了之后再去知道,别等着看,别盯着看,这个是观心的原则。

第一个原则:别守着看、别盯着看、别提前去看,让所有的感觉生起了之后再去知道。在知道的时候,别跳进去紧盯,别盯着它,别要死要活地盯着它,别想要看到三法印或者一定要看到什么之类的。因为心并没有真正的禅定,心有的只是贪——想要看。

观心的第二个原则:在看的过程中,要以无得无失的心来看、以局外人的角度去看。看到境界来了就走,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从我们的家门口走过,我们轻松地呆在家里面看,不需要跑到房子外面来看。

第一个原则就是境界生起了之后再去知道,而不是等着看、盯着看,让境界生起了之后再去知道。第二个原则呢,就是在观的过程中,别跳进去紧盯,只是以局外人的角度去看,以无得无失的角度去看。比如苦生起了之后,以局外人的角度去看,就好像看着别人在苦一样的,我们的心并没有得失。苦,那是你的事情,跟我无关,跟“老子”无关,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。隆波就好像要战斗到死,就是不愿意、不轻易让心跳进去的那种感觉。要去看,慢慢地去体会,心力如果够,就可以看到心的三法印。

观心的第一个原则是:要让感觉生起了之后,再去知道现在有什么感觉。 第二个原则是:观所有感觉的过程中,别跳进去紧盯,要以局外人的角度去看。 第三个原则是:一旦观了之后,生起了满意要知道,生起了不满意也要知道——我们的心就会中立。必须要以中立的心去观,观了之后,不要去干预,要保持中立。

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三点,我们就观得出自己的心,就可以开发智慧了。不然的话,我们会紧盯心到静止不动,只会获得奢摩他。

我们在观心的时候,既有奢摩他,也有毗钵舍那。有的人听到隆波说观心、观心,以为永远都是毗钵那舍,不是的,往往大部分都是奢摩他。比如快乐生起了,我们去看快乐,心处在单一的所缘,心感觉快乐,那是属于奢摩他。或者是我们开发智慧,看到快乐生了灭,苦生了就灭,善、不善及所有的一切生了就灭,看到一瞬间,很快心就集中下来,它自行集中的,它会自行停止开发智慧,它会静下来,静止、空空的……那个时候,心就由修毗钵舍那翻转变成了奢摩他。它已经转换了,如果我们不够细腻,就会误以为观心一直在修毗钵舍那。一直在修毗钵舍那的情况根本不存在,心会不时地翻转来修奢摩他,我们要慢慢地去体会、去观察。如果看不出来,那就先观身。

身体是属于心的家,已经说过了,找不到家的主人,那就守在他的家门口,主人无论如何都会回家的。去觉知身体:身体呼气,觉知;身体吸气,觉知;身体行住坐卧,觉知;身体动,身体停,觉知,就只是这样也可以,不停地去观。

或者是把心集中下来,让心有禅定,待禅定稳固后,从禅定里面退出来,去思维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。最开始是透过思维分析帮忙,说头发是不净的、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也是不美、不漂亮的,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为什么一开始要用思维分析帮忙?因为心必须要有禅那、必须要有禅定,才会有力量可以把头发分离出来,直到它消融。仅仅处在近行定或者刹那定,要想让它消融或者是让它燃烧,甚至是爆炸,是做不到的。因此,要想把它分成一部分、一部分,必须要用到禅定的力量,要具备足够强的力量。

我们去入禅定,从禅定退出来了之后,就去审思,让心帮忙去想。为什么必须要帮忙去想?因为心从禅定退出来的时候,心是黏着于快乐、黏着于宁静的,它不愿意开发智慧。我们帮忙去思维分析,是刺激让心去开发智慧。如果心已经熟练于开发智慧了,心一旦从禅那、安止定里退出来,它会自行开发智慧。

或者我们禅修真的很熟练了,尤其是我们很精通观心的话,我们完全能够在禅那里面修毗钵舍那。要想在禅那里面开发智慧、修毗钵舍那,我们就要观名法:法喜生起了,喜灭;乐生起了,乐灭;寻生起了,寻灭;伺生起了,伺灭......我们不停地去看。如果我们不够精通禅那、不精通观心的话,要想在禅那里面开发智慧,那是非常难的,想象不出来要怎么修。

如果我们不是很精通于观心,比如观身的话,我们就去入定,从禅定里面退出来之后,来思维身体。接下来,心已经精通于观心示现三法印,或者是精通于观身体的不净,一旦精通,心就自行能够观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可以契入到修毗钵舍那的阶段了。真正契入到毗钵舍那的阶段,我们不用刻意,它会自行去观了。 真正契入毗钵舍那的阶段,不用刻意,心会自行去观了。在生起这个状态的时候,开发智慧,开发、开发着,并没有刻意要开发智慧,它会自行开发智慧了。

比如有一次,隆波准备到隆布蒲尊者的寺庙去顶礼隆布蒲尊者,经过村庄来到寺庙的后门,从后门进寺庙的路上到处都是狗屎。隆波怀疑整个村里面的狗都把进寺庙的这个地方当成公共厕所了,因为拉得到处都是。走的时候必须小心,不然就会踩上,躲来躲去地走。遇到一堆很特殊的狗屎,有点湿湿的,苍蝇飞得到处都是,自己一走过去苍蝇就飞过来了,特别地不寒而栗;气味特别浓,颜色是绿的、又是湿的,颜色也不好、气味也不好,味道好不好不知道没有尝过。看到这个,心呀,特别地不寒而栗。一旦心不寒而栗、很厌恶的时候,心就会集中进来,觉性就直接伸到狗屎里面去,直接把狗屎的四大分开:这个风大,风大是风大,然后就会干了;然后这个水大也干了;火大呢,最开始是温温的,观的一瞬间它就变成常温了,变成马路上面的常温了;只剩下干干的狗屎,那属于地大,干干的。心直接扑进去开发智慧了,并没有刻意。在心真的开发智慧的时候没有任何刻意。看到狗屎不寒而栗,心直接扑进去把狗屎分成四大。这个地大,它脏吗?地大就是地大,我们的身体也是地大。这个水大,它脏吗?水大就是水大,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水大。这个风大,风大它并不脏。火大,也不脏。四大就只是四大而已。一旦觉性、智慧进去把狗屎分开,分开的一瞬间变成了四大,曾经不寒而栗的心立马灭掉了,心会契入中立,心集中。

然后进去顶礼隆布蒲尊者,隆布蒲尊者一见到隆波的脸就问:“哎,修行人,怎么样啊?”于是把这个经历供养给隆布说:“看狗屎......”他说:“修行人啊,必须这样。”可以做得到,并不必须要是在禅修的时候、在禅堂里面才能做得到,只要训练得非常熟练,心有禅定、觉性够的话,直接观就分成四大了。如果禅定力量不够,观狗屎就还是狗屎。

去观比较容易观的东西,老老实实地直接去观,这是属于那些没有禅那的人的方式。去感觉这个身体,坐着的这个身体。比如我们现在坐着,能感觉到吗?坐着的这个身体,它是被觉知、被观察的对象。能感觉得到吗?坐着的这个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动的这个身体也是被观察的对象。不需要盯着说:“哎,动了。”这样就不懂事了。呼气的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吸气的身体也是被观察的对象,这属于及时地契入识破自己心的过程。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谁是观者?心是观者;身体呼吸,是被观察的对象,心是观者;身体行住坐卧是被观察的对象,心是观者;身体动、身体停,心是观者。慢慢地去训练,就能够分离身跟心是不同的部分。

一旦能够把身和心分成不同的部分了,我们就开始开发智慧了,就会看到身体在示现三法印。身体并不是我,是被觉知、被观察的对象,它是无我的,是从无我的角度看了。呼气的身体是无常的,吸气的身体也是无常的,行、住、坐、卧的身体也是无常的,动、停的身体也是无常的,这个是看到身体的无常。我们并没有禅那,但是通过这个方式来观身,看到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就能够把身心分离开,这个称之为分离名色、分离蕴界,就可以开发智慧了——是完全在没有达到禅那的情况下开发智慧。

如果没有禅那,我们就看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心是观者。看到身体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接下来就会看到心本身也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心一会儿观身体,一会儿跑去想别的事情了;一会儿观身体,一会儿跑去看别的事情了。心不停地跑来跑去,就会看到心有时候是快乐的,有时候又是苦的,有时候是善的,有时候又是不善的。仰赖于初步阶段的观身,接下来一旦能够把身心分离开了,就可以观心了。这个属于稍微(迂回一点的方法)。

阿姜曼尊者也教导过:观身是为了看到心。他同样也这样教过,并不是隆波自己想象出来的。隆波并不是能力很强的人,已经说过好多遍了,隆波属于普通人,但是也不至于是很笨的人,只是中等水平的人。仰赖的是忍耐,高僧大德教了之后就忍耐,做了又做,不放弃的,经历所有的困难都是靠忍耐走过来的。自己并不是什么天才,并不是什么佛陀委托让隆波出生的。我们出生是因为无明,一定要记住——我们出生是因为无明,而不是因为谁的委托,如果没有无明是不可能出生的。

观身就可以看到心,这是稍微迂回一点的方法,是对于那些没有禅那的人的方法。如果去观心,一旦心没有力量,观心观不了,那就回来观身。身体行住坐卧,身体呼气、吸气、动、停,观了之后,看到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心是观者,然后就又可以进到心里面来了,这么去观。

如果哪一天观心也观不了,观身也观不了,散乱得厉害了,那就修奢摩他,必须修奢摩他。修奢摩他的方法就是:带领心持续地和单一的、有快乐的所缘在一起,那个所缘必须不引诱生起烦恼习气。比如打牌了之后有快乐,有的人说打牌了之后会有禅定,有吗?有!但这个禅定是往外送的禅定。必须选择一个禅修的业处,不会引诱我们生起烦恼习气的禅修业处。比如有的人说:我用单一的所缘,坐着一直盯着屏幕,一直看着股票升升降降,我也在修行吗?没有在修行!因为一旦你的股票涨了,你的心就会膨胀;一旦股票跌了,心就会下堕,心整天起起伏伏,那就不行了,太过于引诱烦恼习气了。一会儿贪生起了,满意、高兴;一会儿嗔心生起了又很难过,那就不行了。因此,要选择不会引诱我们生起烦恼习气的禅修所缘,喜欢什么禅修所缘就选择那个禅修所缘。

奢摩他的禅修业处用我们想的内容也行,用色法也可以,用名法也可以,如果是圣者呢,用涅槃来修奢摩他也行。涅槃是无法用于修毗钵舍那的,涅槃可以用于修奢摩他。假设心特别散乱,我们和它说别想、别想了,它不愿意的,心会拼命地想。心想了怎么办呢?就让它去想吧,只是限定个主题让它去想,说:好!既然你小子想“想”,我不阻止你,但是要想这个主题的法。

试一试吧,隆波也同样用过这个方法。有时候自己修禅定让心有力量,觉知、觉醒、喜悦了之后,再透过思维法、分析法,选一个主题来思维分析,然后心生起了领悟、生起了一些明白后,心就会有法喜,会有宁静、会有安住、会有中舍。因此仰赖于思维分析法,同样也可以生起禅定,思维分析也可以生起禅定。

如果我们有觉性去思维法,是更加殊胜的了。有觉性不停地去思维色法,有觉性不停地去思维分析名法,不需要去对抗,不需要违背,不然就会变成散乱。慢慢地去训练,就会喜欢、就会黏着开发智慧的那种快乐,这样的情况也有。隆波以前喜欢开发智慧,去思维这个主题、那个主题的法,心会很快乐、很愉悦,会有禅定。本来心散乱在世间的,工作了之后脑袋一直停不下来,一旦思维某一个主题的法,心也可以愉悦起来。

在七觉支里面,有觉性去思维色法、名法,思维分析,最后心有快乐、心喜欢,就会生起精进,就会精进于去思维,然后精进觉支、喜觉支、乐觉支、禅定觉支都会生起,这样心就会走在七觉支的这条路上面。

或者有时候去审思五根,信仰、精进、觉性、禅定、智慧,这是举个例子,不用跟着去做,不然找家都找不到了。我们的信仰必须要非常稳固、持续,不能很快就变了;精进也必须要持续、必须要稳固;觉性跟智慧必须要很灵敏,而不是持续很久,一直是很呆滞的,那不行的;至于禅定,既有那种静止的,也有灵敏的,比如思维了法之后,觉得很好玩,然后心就很愉悦,会有法喜,就会有乐觉支。我们没有去思维分析是没有愉悦的。但是不建议这种方法,这种方法太危险了。

我们用更加安全的方法,就是呼气觉知、吸气觉知、行住坐卧觉知、动停觉知,这样会更加安全一些。我们看到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心是观者,心一旦有力量之后,就会看到身体在示现三法印, 接下来就会看到心示现三法印。这个比较容易,而且比较安全一点。

如果按照隆波刚刚分享的这个方式玩的话,就很危险。隆波曾经也失误过的,分享一点自己那些愚蠢的事情,自己并不是多牛的。一旦思维法之后,心觉知、觉醒、喜悦,有快乐,越有快乐就越不停地思维分析,每个主题、每个主题的法去思维了之后,非常地精通啊。越精通、知道得越多,当时观察到一点,一旦思维久一点,心就开始越来越沉重了,心努力地去记住思维出来的那些法,以为记住了之后有一天就可以用,这是愚蠢的。要记住这个是负担。不是记住了之后有一天就可以用的,因为要用的时候,法必须是热乎乎的法,以前记住的旧的法是无法斗得过烦恼习气的。烦恼习气是热乎乎的,法也必须是热乎乎的,必须同样是热乎乎的才能斗得过。如果我们思维法了之后:“哎,把它记住、把它记住,做笔记”,等到境界生起了之后,再去把笔记本翻开说我曾经做过笔记,那是不可能斗得过烦恼习气的。

要说一点的是,法的境界、法的状态发生了之后,我们能够识破它了、放下它、断了它,那之后,有的境界藏了几年、有的藏了几个月又会重新卷土重来。在它卷土重来的时候,我们想不起来曾经通过它的考试,又要重新花很长的时间,最后发现,哎哎,这个就是老面孔嘛,说“哎,这个是老面孔”的时候已经是战胜它的时候了。

因此笔记本上记下的那种领悟是斗不过烦恼习气的,烦恼习气是热乎乎的,它生起来是热乎乎的,觉性、禅定、智慧也必须是热乎乎的,要想用旧的智慧来斗,是斗不过的。因此我们学经典学得很多,但在遇到境界状态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,就发懵了。因此,法啊,不是学了之后生起一些领悟,知道了要放下,而不是把它储存起来,我们修行是为了放下,并不是为了把它储存起来。

隆波修错的时候还没有出家,智慧生起了,“哇,要记住、记住,哎,智慧生起了,记住、记住”。每一个板块的法全可以相互关联,但是怎么关联起来的没看透。后面才看透了,它能够串联起来是因为四圣谛,所有的法最后都汇集在四圣谛里。那个时候没有完全明白,只知道这个主题最后会连到那个主题,那个主题会连到这个主题,全部是相互关联的,但是没看透。如果真的看透,就会知道所有的法最后都汇聚在四圣谛里。

分享这些是为了让大家知道:法是非常宽广的,就好像大海,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这么学,这么学的大部分是修菩萨道的,或者是独觉佛,或者是回心转意的修菩萨道的人,他们在修行的时候依然保持这样的惯性。那些修菩萨道的,后来回心转意了,但会有一些副作用,就是必须还债。因为修菩萨道的时候,曾邀请很多人一起跟他走,到了这一天要抛弃他们,不要了,是有债的,必须要还,必须要帮助那些曾经跟自己一起走的人:“来,我们一起换条路走吧。”有的人会换,有的人不会换,每个人是自由的。所以这类人呢,大部分都会出来教法,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阿姜曼尊者。阿姜曼尊者是走菩萨道的,他本来是追求成佛的,之后回心转意了,所以他要做很多的工作,教很多的弟子,既包括出家人也包括居士,特别多。他的智慧非常犀利,比一般的出家人更加犀利,因为他从另外一条路走过来的——必须要有很多能力的那条路。


我们没有走那条路的,就相对简单一点,呼气觉知、吸气觉知,只是这样就可以结束了,就可以毕业了。呼吸,就可以看到呼吸的这个身体是被觉知、被观察的对象,不是我。观者的心,也不是我。它一会儿觉知,一会儿又跑去想了;一会儿去觉知,一会儿又迷失了。就这么去观察,这是简单的方法,就这么去走吧,简单又比较安全。如果走很奇怪、很复杂的路线,那就会难一点,如果没有跟高僧大德在一起,很容易出偏差。这个时代禅定是很短的,要想等心有了禅定之后直接去分离四大、四界是很难的,不太有人能够玩这个了。好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

听了之后,心是很有冲劲的,很好!但是有冲劲了之后,别散乱,有力量了就回来观身体,身体是被观察的对象,感觉、念头是被觉知、被观察的对象,就是这么不停地去观,接下来心也是被观察的对象。

1号:通过每天经行30分钟作为固定形式的练习,念佛陀作为临时的家。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得更好一些了,也更加坚定了。发愿:修行是今生主要的工作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去修行,已经修对了,修得很好,要忍耐,别偷懒就行了。别厌烦了之后就懒惰,因为会看到一而再、再而三重复的事情。1号修行很好,已经完全走上了正道。心是安住的,蕴已经分离了,所有的境界来了就会过去。已经修对了,不用着急。

2号:修行看到生灭、看到苦,看到死亡、退失。在着急要扫地的时候,心清楚地知道,心看见了心是无我的,而且明白心是控制不了的。加强修行,觉得没有个“我”在哪里,也没有谁在“我”里,然后生起了光明。觉得领悟不多,真的很少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你的那个“我”依然还在吗?要好好地去体会,好好地去看,依然还有。智慧冲到前面去了。因此在你开发智慧的时候,到了某一点,要安排时间出来修习宁静。就只是单一地修习宁静,不开发智慧。不然智慧就冲到前面去了,就会看到所有的一切都在示现三法印。看这、看那,全都在示现三法印,所以以为“我”不存在了。因此必须要有禅定,才会彻底地看到实相。你的“我”依然还存在,这是跟你实话实说。要增加修习宁静,你的智慧冲到前面去了。如果你在隆波面前,隆波就不敢实话实说,不然你会揍隆波。你在屏幕里面,就可以实话实说,因为你对隆波什么也做不了。

3号:固定形式是观身体呼吸,日常生活中观身、心工作。有时候会迷失在工作里面,有时候来不及看,有时候看得很多,直到紧盯。曾经看到很强烈的嗔心生起,一旦看见会看到它彻底地灭掉,那个时候看不到自己有疑问。评估自己,觉知变多了。请求隆波开示。 隆波:你评估对了,但是不要心急。要去觉知,你太心急了,就想快一点获得成果。不要急,放松一点。但是不要懒惰,持之以恒地去观。不错,继续用功,你太着急了。你太想快点获得结果了。

稍等一下,1号,现在紧盯了。你把心收摄进来了,你感觉到了吗?1号,把心拉进来了,别拉它进来。呼吸,然后长长地叹一口气:“哈——”不一样的,你感觉到吗?心啊,是不一样的。你看到区别了吗?还不清楚,依然还有一点在紧盯,你看得出来吗?你依然有一点紧盯。你刻意紧盯的时候就会有重量感。如果有一点重量感,说明你在刻意了。就是这个地方,依然并不是真的在觉知,已经掺杂着贪心了。因此你观境界,别去强迫让心收摄进来,不然就会憋闷。

4号:睡觉之前念经,观呼吸。日常生活中修行,有时候会迷失到外面,一旦有觉性就会回来观呼吸。看到即便是呼吸也是无常的,一直吸气会受不了,必须呼气。每天经行,走或者是上台阶的时候,心会自行提醒:“左”,觉知;“右”,觉知。有时刷牙的时候很好玩,看到手正在刷牙、身体站着,看着手在刷牙。

隆波:觉性啊,要刚刚合适。如果太刻意,就会紧盯,觉性就太强了。经典里面说觉性越多越好,但是如果我们一直盯着看,心就太苦闷了。一定要比现在更放松一点,如果太刻意的觉性,属于毗钵舍那的杂染。那叫什么名字?已经记不住名字了。就是力量太强的,每一个小动作都看得到。4号力量太强了,要比这个更放松一点,要让身体动,心是观者,只是很正常地去观,不需要细到每个小动作都看得很细,像放慢动作一样的,不然太苦闷了。要轻松点去觉知,如果我们觉知太过于刻意了,心会苦闷。

隆波以前修行的时候,把觉知弄得很强,一旦睁开眼睛看,看到空中是一颗一颗的颗粒。4号你做得到吗?你试着看,就会看到它们是一颗一颗的颗粒,空气是颗粒了,那个太多了,并不是好事儿。因此,觉性如果弄得太强了并不好,真正好的觉性是频繁生起的觉性。阿毗达摩说越多越好,意思是越频繁越好,而不是修到很苦闷的程度。要比这个更放松一点,不然就太苦闷了。

5号:每天打坐二三十分钟,曾经修错过,黏着于风遍,是透过观呼吸来解决。散乱时会透过念诵佛陀来帮忙。日常生活中观身体动和观心交替进行。嗔心比较重,慈悲很少。看到所有的感觉在胸口频繁地生起。有一天去按摩,看到手脚被抓,烂掉、脱落掉了。修行对吗? 隆波:对的。但是,此刻你禅定的力量不够。能感觉到吗?心散乱。正常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,跟现在不一样就可以,如果跟现在一样就太散乱。试着呼吸给隆波看一下。呼吸,别去打压心,就只是呼吸,以正常的心去呼吸。哪段时间,如果你的力量不够,你就回来修奢摩他。别只是一味地开发智慧,不然就不好。你的训练已经对了,但是现在禅定稍微退失了一些,所以要去修奢摩他。一旦心有力量,就可以继续去观蕴界、名色了,然后去观身、心工作。很好!但是必须要去观察:当下这一刻应该修奢摩他,就去修奢摩他;当下这一刻应该开发智慧,就去开发智慧。因此,佛陀开示,必须要以极大的智慧来修的是奢摩他和毗钵舍那。必须要有智慧分清现在适合做什么,这个称之为正知。

6号:按照隆波的开示,每天早晚用功,做固定形式的练习。打坐30分钟,念经10—20分钟,训练观呼吸,念佛陀1—10。心喜欢散乱,紧随着去观散乱,有时候比较慢,有时候比较快。观念头,观迷失。工作一直在用思维。修行对了吗?

隆波:对的,修得很好的。但是当下这一刻你有打压心,你能感觉到吗?你在打压它了,让它在隆波面前一直觉知,不让它迷失。别去打压它,走神就让它走神,走神了去觉知。比现在更放松一点,现在太紧张,能感觉到吗?现在的心不正常,这不是你正常的心。正常的心是怎么样子的?正常的心其实就是以前你没有修行的时候的心。正常的心一会儿苦、一会儿乐,一会儿好、一会儿坏,它不停地在工作。一旦你动手修行了,就开始控制心。6号,你现在依然有在控制心,放开它。


你大概能感觉得到吗?这一刻,它是不正常的,有一点在打压。别去打压,让它静止,如果静止,也要让它自己静止。对,现在会比刚才好一点了,能感觉到吗?心会轻松一些了。这个不好了!不需要努力地进去观察它是怎么轻松的。退出来、退出来,睁开眼睛,觉知自己。动一动、动一动、动一动,要动,不然你一旦打坐就会回到你惯性的地方去。

要动一动,现在这么热,可以拿扇子扇一扇,扇了动,不停地觉知。看到身体动,心是观者。坐着去扇扇子,来,做给你看:坐着很放松地来扇扇子(隆波演示)。别人以为这个人是在享受快乐,但是不是的,在培养觉性——身体动,心是观者。

6号,你是这样子的,因为你害怕心会跳进来,所以你把它往上面推。别往上面推,要正常地去觉知。

6号,你可以试着去思维身体。去看头发、皮肤、指甲、牙齿,心不停地移,在身体的器官上面不停地移。把心放在头发、左耳、右鼻子、脚趾、手指上面。让心不停地动、动、动,然后你有觉性不停紧随着去观。心跑到耳朵上面了,及时地知道;心已经跑到手指上面了,及时地知道......这样不停地去练习,接下来心去做什么,你都会看到,不然就会黏着于静止不动。感觉到吗?现在心开始退出来工作了,你能感觉到吗?对,必须这样!不然卡在空中,一直推着,那就浪费时间了。

7号: 念诵佛陀和观呼吸,在日常生活中和在工作的时候,观情绪的变化,一旦感知到就会灭掉。每天都会忆念死亡,省思世间业处。有时会看到事情发生的画面,然后生起了灭去。请求隆波开示,有哪些需要改正的点。

隆波:继续用功,已经修得很好了。紧随着去观身,不停地观自己的身、观自己的心。至于说画面,在念头里面生起的画面,不需要注意它。有什么画面在念头里面生起了,你的心喜欢,知道喜欢;你的心有疑问,对什么画面有疑问,知道有疑问。直接去关注的是心,而不是画面。画面是心创造出来的,什么东西发生,随它去吧。当出现了画面,你的心是什么样子的,去知道。7号修得很好,很勤奋。修禅修业处,不需要修很多种类,心意坚决地去修一个,好几种会很乱。7号很好,继续用功!

8号:每天念经20分钟,日常生活中带着觉知练瑜伽,一直有禅定,大概每天一个小时。透过观身、观心来修行。现在觉得快乐非常多,离苦越来越远了。偶尔会有苦,但是苦待的时间不久,不确定修对了吗?

隆波:对的,但是你需要进一步地去提升。在你的心有快乐的时候,你满意于快乐,要及时地知道。有苦了,你有不喜欢,要及时地知道,苦就会消失。你现在的心快乐很多,必须要进一步地看到,快乐也能够进来染污你的心。要去看,你喜欢快乐,要知道喜欢快乐。接下来你就会保持中立,既对苦也对乐,都保持中立,你就可以进一步,提升一个台阶。你现在已经很棒了,一般的苦你能够放下很多了。你现在遇到了快乐,要想穿过快乐会比苦更难。因为苦,我们本来就想穿过它的,但是快乐,没有谁想断的。所以要及时地知道对于快乐、宁静的喜欢。一定要及时地知道对于快乐跟宁静的满意和喜欢,一定要及时地知道!

1号,别气馁,别灰心,要坚强一点。好了,今天讲法就讲到这里。

2号,别沮丧,要继续用功,你散乱在法里面了。
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编译声明

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 编辑部

整理法谈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

Qrcode for iDhamma.png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
中国 C:1 · 2 · 3
泰国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
大马 M:1 · 2
远程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
日常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


媒体平台
法堂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Go Sati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