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D22.81《出世修四谛,入世积戒德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2年9月25日:修订间差异
小无编辑摘要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4行: | 第14行: | ||
佛陀很好地理解了这些,所以也会教我们生活在世间的法,让我们可以快乐地活在世间,在世间进步、提升。 | 佛陀很好地理解了这些,所以也会教我们生活在世间的法,让我们可以快乐地活在世间,在世间进步、提升。 | ||
比如,佛陀教导居士的法,会教导布施、持戒,这个归为“Anupubbikatha”(อนุปุพพิกถา),也就是要懂得布施,懂得持戒。那之后,就是“sagga”(สวรรค์),也就是天堂之类的。天堂其实就是我们在世间有快乐和进步,就像还活着就可以升到天堂,因为心有快乐。 | |||
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佛陀为什么要这么教呢?首先,大部分的人依然还不想出离世间,只是想有快乐,所以他就会教导这些法,让我们懂得去布施、持戒。 |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佛陀为什么要这么教呢?首先,大部分的人依然还不想出离世间,只是想有快乐,所以他就会教导这些法,让我们懂得去布施、持戒。 |
2024年9月18日 (三) 21:17的最新版本
หลวงพ่อปราโมทย์ ปาโมชฺโช วัดสวนสันติธรรม 25 กันยายน 2565
佛陀教法的次第|2022年09月25日之一
法有好几个级别,初级的法可以让我们快乐地生活在世间,更高级的法则是为了从世间出离。
佛陀并没有说每一个人都可以出离世间,我们大部分人依然还会继续轮回,轮回在欲界的世间,不停地寻找快乐、进步和提升。大部分人依然是这样的,只有极少数人才会真的想到要出离世间。继续轮回并不是错误,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,还没有到出离世间的时机。
佛陀很好地理解了这些,所以也会教我们生活在世间的法,让我们可以快乐地活在世间,在世间进步、提升。
比如,佛陀教导居士的法,会教导布施、持戒,这个归为“Anupubbikatha”(อนุปุพพิกถา),也就是要懂得布施,懂得持戒。那之后,就是“sagga”(สวรรค์),也就是天堂之类的。天堂其实就是我们在世间有快乐和进步,就像还活着就可以升到天堂,因为心有快乐。
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佛陀为什么要这么教呢?首先,大部分的人依然还不想出离世间,只是想有快乐,所以他就会教导这些法,让我们懂得去布施、持戒。
他第一次讲(这样的)法是(讲给)耶舍的。
耶舍是一个富家子弟,他住在瓦伦纳西城。如果我们大家曾经去过瓦伦纳西,就会看到瓦伦纳西的恒河边上有专门火化、供奉天神的地方,人们会顶礼供奉那些天神、恒河女神之类的。人死了之后,就会在恒河边被火化,然后人们把他们的骨灰洒在恒河里面。
那些出家人(死后)不会(被)火化,(会被)直接放到河里面。(因为人们认为)出家人已经是清净的了,(所以)就被直接扔到河里面,不需要火化。扔到河里,这是为什么?是为了可以上到天堂。
耶舍就出生在那样的环境里,他还有54个朋友,都是梵天婆罗门,对恒河很熟悉,如果(有谁)死了之后,就会直接把(他们的)骨灰撒在恒河里,(认为这样他们)就可以升到天堂。
佛陀拒绝这样的信仰和理论。他说:如果(把骨灰撒在恒河里或者)去恒河里洗澡了之后就可以上天堂,那么恒河里的鱼早就上天堂了。恒河里的那些鱼、乌龟,都不可能下地狱的,好过于有些人,有的人还会下到地狱,佛陀不认同(这样的理论)。
所以当耶舍来顶礼佛陀的时候,佛陀就会努力地清除耶舍的那些错误的观念,(也就是)想上天堂并不是透过(将骨灰撒在恒河或者)去恒河洗澡的方式,而是透过布施、持戒。
耶舍的心是很善良的,他肯定在做布施,(所以佛陀)就教导他去持戒,获得快乐和进步,(心)就能抵达天堂。
一旦耶舍的心门打开了,就说:哦,原来在恒河里洗澡并不会上天堂,但是布施、持戒可以上天堂。
那之后,佛陀就(又)指出欲界的副作用。天堂,其实就是五欲的好处,这会为我们带来快乐,会让我们得到满意的色声香味触。
(但)五欲,那些满意的事物里都掺杂着不满意。能看到满意的画面,就能看到不满意的画面;能听到满意的声音,就能听到不满意的声音;能闻到满意的气味、尝到满意的味道、接触到满意的触,就能获得不满意的这些事物。所以,在五欲里找快乐,(在)天堂里找快乐,就依然还是不确定的,并不长久。
佛陀最后总结五欲的副作用,然后指出出离五欲的好处。他教这些是为了清洗那些黏着在世间的人的心。但是耶舍已经开始不太黏着世间了,他的福报波罗蜜已经足够多了,他看到周围的那些都是动荡不安,全是相互冲突的。这里是不圆满的,这里是动荡的,是有冲突的,他的心一直这么想。
如果我们去印度的瓦伦纳西,就会看到晚上特别的动荡不安。去恒河边上看,日出和日落都有很多的仪式,一直都处在动荡不安之中。耶舍看到了之后就厌离、厌倦,想出离。一有时间,他就会去森林里散步。
Isipatana就是鹿野苑(Saranath)。在瓦伦纳西城市里面。耶舍(感到)非常的厌倦,动荡不安,就去了(鹿野苑),见到了佛陀,佛陀就慢慢调整他的观念。
首先,(耶舍和佛陀的)看法是相一致的,耶舍不相信去恒河里洗了澡就会上天堂。如果他那么认为的,就不会觉得厌离了,因为他看到没有意义,只是他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。
佛陀稍微点拨一下,教导布施、持戒会获得快乐,那个就是天堂,但是那个快乐也是不长久,是无常的。因此,出离世间的快乐,出离五欲的快乐会更有意义。
一旦调整了他的观念,佛陀就教导(耶舍)出离世间的方法,出离世间的方法就是四圣谛。
一旦心厌离了,想出离世间了,(佛陀)就会教导四圣谛。
(这是佛陀按照法的次第教导耶舍的一个故事)
四圣谛是最重要的法|2022年09月25日之二
四圣谛,如果什么时候还没有彻见四圣谛,我们就无法出离生死轮回,就依然还会不停地生死轮回,永无止境。必须要了解到四圣谛,才能够停止轮回。
轮回很简单,它就在我们的心,在我们胸口这个地方,一直在盘旋。它一直在盘旋,一会儿苦,一会儿乐,一会儿好,一会儿坏,动荡不安,永远没有止境。心会进去执着抓取,执着色声香味触法,执着色受想行识。
执着,碰到什么全都执着,紧抓不放。只要有执着,就会有苦。
为什么会执着? 因为没有彻见四圣谛。
以前,隆波还没有出家时,不停地修行,然后就会看到心放下心,但是又会把心再抓取起来,不能一直放,放了抓,抓了放,放了又抓,一直是那样子的。看到了苦的根源,就在这个地方而已,就是那个心,不知道某一些东西,但是不知道(到底)不知道什么。
那个心,实际上它是无明。无明——这个就是源头,导致我们会去执着紧抓眼耳鼻舌身意。执着抓取心、抓取眼耳鼻舌身,那个就是出生的生,十二缘起里面的生。
隆波那个时候还是居士,修行了之后会看到——心去抓取什么都会苦。别的东西很容易观,(比如)心执着身体,一看就会放下,(因为)看到身体不是我。苦乐的感觉生起了之后,心会执着抓取,看得到了心就会放下。想蕴,记忆、界定;行蕴,造做好、造作坏;心执着抓取就会苦,看到就会放下。但是,这个心是“我”,放不下。随着修行深入,有时候放,有时候抓,放了又会抓。
我们大家几乎是从来都不放的。如果不修行,就会一直紧抓不放,除非是熟睡了,然后一起床,就(又)把眼耳鼻舌身意抓取起来,变成“我”、“我的”。
慢慢修行,直到某一天就会明白:心,它欠缺的,导致放不下心,放不下蕴,放不下世间的,就是没有彻见到四圣谛。
因此,四圣谛是最重要的法,它含括了佛教里面所有的教导,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,全部都含括了。四圣谛,一开始就是“苦”,对吗?称之为“苦”的就是名色,也就是五蕴,也就是我们的身和心,这个称之为苦。对苦的职责是“知道”,而不是断,这些我们必须要了解,如果我们彻底“知苦”,就可以断苦因。
在世间,有苦因,就会苦;有想要,就会苦,再有想要,又会再苦,无法清除这个循环。因此,在四圣谛里面,有“生”的法,也就是只要有欲望这个苦因,苦就会生起,这个属于世间法,是属于“生”方面的法。
在四圣谛里面,既有世间法,也有出世间法。在世间法里面,“想要”是因,结果是苦;出世间(法)也有两个,也是因和果,道是因,灭是果,全部都是有关因和果。
这个称之为苦的,刚才已经说过了,就是指五蕴,指名法与色法,不是我们大家认识的这种苦。因此,有欲望就会有名色,就会执着抓取,变成“我”、“我的”。一旦色法产生变化,心就会苦;一旦名法产生变化,心就会苦。
如果有不满意的名法出现了,想让它消失,心也会苦;消失了之后害怕它再次出现,心又会苦了。好的名法生起了,就想让它一直保持,就会一直有“想要”掺杂在所有的过程里,在我们心里面一直运作。
因此,我们之所以脱离不了轮回的原因,就是我们看不到这一点:欲望是因,结果是苦。我们没有看到此身是苦、此心是苦,仅仅只是苦我们都不知道,我们以为这个身体是时苦时乐,这个心是时苦时乐——这称之为我们不知苦。
我们要观察,不停地去体会,不停地去观身、观心,到了某一点,就会知道这个身体有的只是苦的多与少,这个心有的(也)只是苦的多与少。只有彻底地知苦,才能够断苦因,也就是断集谛、断欲望。因为知道了事实——这个身体本身就是苦,想让身体快乐(的欲望)没有了,想让身体离苦(的欲望)也不存在了。如果看到——这个心本身就是苦,想要这个心快乐(的欲望)没有了,想要让这个心不苦(的欲望)也没有了。
只要还是蕴,它就会一直是苦,只要还有蕴在,(就会一直有苦,)因为这个心,有在执着抓取。我们知苦,能够断苦因,那个就是道,紧随而至的事物,(是)道生起的瞬间就会生起灭,涅槃就会立马呈现。
涅槃,是欲望止息的状态,苦因止息的状态。苦因止息了,是因为我们彻底的知苦。所以,佛陀才会教导我们要去修习毗钵舍那。毗钵舍那的修行是为了看到身体的事实——身体本身就是苦;是为了看到心的事实——心本身就是苦。
我们修习毗钵那,是为了看到这些事实,而不是为了去催眠自己。有的人以为修习毗钵舍是催眠自己,看什么东西都要看到全是苦苦苦。不是催眠自己,因为事实上,五蕴本身就已经是苦了。不是我们想象它是苦,而是我们要看见,是我们看到事实——这个五蕴名色身心,它真的是苦!有的只是苦的多与少,没有苦跟乐的区别。
一旦这么照见,欲望就会断。在断欲望的一瞬间,灭就会立马呈现。因为灭也就是涅槃,其实就是欲望止息的状态,心就会抵达宁静。
只要心还有欲望,还有想要在,心是没有宁静的。比如我们想去追求某一个女人,对吗?我们的心就会动荡不安;我们想得到贵的手机,心就会动荡起伏,有的只是动荡起伏;我们想让政治是这样、那样的,心就会动荡不安;我们想非常有钱也会动荡,想要什么都会动荡不安。
因此,我们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去知苦。如果什么时候彻底的知苦,就会什么时候断苦因;什么时候断苦因,断集谛,也就是什么时候彻见灭谛;什么时候彻见灭谛,什么时候就会生起圣道——这个就是过程。
最后(我们)是不能避开去探究四圣谛的。四圣谛涵括了佛陀所有的教导,无论是世间法,也就是欲望是因,苦是结果;还是出世间法,就是道是因,灭是果,全部都是因和果,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,全部都是有关因果。
听起来好像很多,真动手修行的话是不多的,要不停地去知苦。刚才已经说过了,什么时候知苦,什么时候就会断苦因;什么时候断苦因,就会彻底地彻见灭;什么时候彻见灭,就会生起圣道。
因此,四圣谛看起来好像要学的有很多,要做的工作很多——苦,要知道;苦因,要去断;灭,要彻底地去见,去照见;道,必须要去提升,让它生起。
看起来好像有好多种(工作)。这些工作,我们是在同一个心识刹那结束。什么时候知苦,什么时候断苦因,什么时候断苦因,什么时候彻底地彻见灭,什么时候彻见灭,圣道就生起了,就提升了,就会生起圣道。因此四圣谛有四项工作,在一个心识的刹那,就全部结束。
因此,修行的方法就是:如身本来面目去知道身,如心本来面目去知道心,没有第二条路,除了知苦之外,不存在第二条路。称为苦的事物,其实就是身和心,也就是名色,而不是痛苦,痛苦仅仅只是感受。
要以干净、奉献的心做布施|2022年09月25日之三
讲法,已经从好几个角度讲了。我们大家自己选,如果选择要快乐地活在世间,就去布施,去持戒,不伤害自己,不伤害别人。这样用心,生命就会越来越干净。然后,不伤害自己,不伤害别人地活着。帮助别人,帮助别的众生,有机会、有能力的时候,就去喂食,给衣服,包括给那些领悟,给那些赚钱的知识,这些全都属于布施,然后互帮互助。
那些奉献的人,快乐多过于那些想得到的人。想付出的人的快乐会多过于那些想获得的人。比如我们布施,很容易去体会。比如我们去寺庙,有的寺庙有河,有池塘,有很多鱼,我们就去买一些食物去喂鱼,看到鱼来吃食物,我们就有快乐了。
做布施时,问说:我们从鱼那里有期待什么结果吗?我们并没有期待什么。我们在给鱼喂食的时候,买一袋袋的食物喂给鱼吃,我们并没有期待必须要这样、必须要那样,这个鱼必须要回馈我们。这个是属于干干净净的布施,没有在期待结果回馈。
如果我们去帮助某一个人,然后我们有期待结果——他必须要对我们好。这样我们的布施就已经不干净了。有什么暗藏在背后?试着去观察一下。我们去喂鱼,我们有快乐,我们的快乐就只是想着要去做就有快乐了;在做的过程中,也有快乐;喂给它吃了之后我们也会快乐;我们想到、回忆起来也会快乐。这样我们的功德就是圆满的。因此,做布施也必须要有觉性,有智慧,要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比如有的人,结夏安居结束之后要供僧了,现在马上要到结夏安居之后的供僧了。每一个寺庙,每一个功德主就拼命做广告,说供僧了之后有这个好处、那个好处,然后不会下地狱,然后供僧七次就可以见到弥勒佛。我们是带着欲望在做的,我们的功德是掺杂着肮脏的,带着贪心在做的。
如果我们做功德的时候,是真的心门打开的,真的是以付出的心态在做的,我们的功德就会很大,因为我们的心并没有被烦恼习气染污。
如果我们的心被烦恼习气染污了,我们布施了100万,如果心里掺杂了烦恼习气,那就斗不过那些只是布施了1块钱的人。因为他们做并没有期待什么结果,那个快乐也不是相同的。如果做的时候,不去期待结果,仅仅只是一味地想要付出,那个心是有快乐的。
做了之后想要得到。比如做供僧了之后,希望可以中彩票。哎,才买10块钱的东西,却想着中彩票100万,这个是属于投资,那个并不是在做功德,那个是在投资,那是没有因果地在做投资。
因此我们做布施的时候,必须要真的以干净的心,必须要真的以奉献的心,这样就会是未来的一个很好的基础,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会很容易,因为我们曾经训练过不自私自利。
如果我们训练去自私自利,如果我们来修行的话,我们就会想得到这样、得到那样,想得到道果,想得到涅槃,想得到神通,想得到三明,想得到八通,那个全部都是充满了欲望,充满了想要,那个不好。
如果做布施是真的以干净的心、以付出的心去给狗食物。问说:这会得到功德吗?会得到功德。给猫喂食物,动物很困难,去帮助它们,这样会得到功德吗?会得到功德,做了之后心有快乐。
但是,如果给猫喂了食物,然后开始担心了,就会由慈悲变成了贪心。我们曾经每天给这只猫投食,但它现在去哪里了?郁闷起来了。为什么会郁闷?因为那只猫已经变成了“我的猫”。
因此,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,必须要好好去观察自己的心,这样才能真的好,才会在断烦恼习气这一块有非常多的好处。那些好的美德,如果我们做了之后能够断自己的烦恼习气,就是绝顶的好。如果我们做了好事,却增长了自己的烦恼习气,那个就并不是真的好。
以纯净的心来持戒|2022年09月25日之四
持戒就是我们要用心,下决心不去伤害别人,不去伤害别的众生,也不去伤害自己。
不伤害别人,不伤害别的众生,不去刁难、折磨他们的身体,这个是第一条戒。不去伤害、争夺他们的资产或者食物。假设狗正在吃食物,然后我们去抢它的食物,觉得好玩,是逗它玩, 本来狗正在吃食,然后去驱赶它,这个也属于是在伤害了。
我们不伤害他们的身体,不侵占他们的资产,不去侵犯他们所爱的人、他们爱的对象,不通过语言去伤害、去诈骗欺骗他们。前面的三条,主要是透过身体方面去伤害,第四条是透过语言在伤害。
第五条戒,是不去伤害自己,属于心方面,不在心的方面去伤害自己。比如去喝酒、去吸毒,让我们没有觉性。一旦我们没有了觉性,没有了理智,就不知道是非对错,就会破戒,很容易破1234条戒。
因此,戒是我们不去伤害别人、别的众生,同时也不去伤害自己。让自己没有觉性和正知,这个是最严重的自我伤害。因此要提升自己,让自己生起觉性和正知,这个是很强的善法。
如果我们能够按照隆波所说的去做,布施的时候以纯净的心去布施,以纯净的心来持戒。有的人持戒是希望让别人来做直播:“我今天来到这个寺庙持戒了,没有吃晚饭,只是吃面条快餐!”然后炫耀。这个并不干净,是被染污了。
有的人去寺庙,是这样摆姿势,在合掌,另外一只手去哪里了?是在拿着手机,然后去念经念给别人看,这个真的是过分了,这个是在欺骗、诈骗,并没有任何好处,那个没有断什么烦恼习气。
因此,无论是布施、持戒,还是礼佛、念经,那都是属于初步的在训练禅定。要以干净的心,真的以干净的心、纯粹的心去做,别被烦恼习气染污了。
修行不要疏忽大意,也不要看不起自己|2022年09月25日之五
我们不知道自己曾经旧的库存有多少。别看不起自己,别贬低自己,但也别疏忽大意。也许我们修得很少,今生就赶紧继续去用功、去布施、去持戒、去修行,或者不一定,也许我们旧的波罗蜜很多了,但是出生之后忘记了,然后我们就继续来布施、持戒、修行。如果心曾经在前生、前世修行过了的话,很快就会上路,就会自行上路,很容易的,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。
有的小孩子,仅仅只是有什么让他受到了惊吓,知者的心就会抽身出来,这说明他曾经修行过了。我们大家不知道自己旧的库存有多少,那就不要疏忽大意,同时也不要看不起自己,说自己有恶业,不可能有进步,这就是在瞧不起自己了。或者,误以为自己福报波罗蜜很多,一出生就很有钱,也许布施很多,所以一出生就很有钱,但是从来没有修行的话,就会很愚蠢。
因此,我们要把这事情做圆满,要去布施、持戒,要去修行。 布施了之后, 我们就会有资产,就会有钱。 有戒了之后, 我们就会有漂亮的外形。 修行了之后, 我们就会有智慧。
我们想得到的,首先是想有钱,想帅,想漂亮,想聪明,那就去播种相应的因。一旦美、漂亮了,有能力了,也别疏忽大意。用美、漂亮、能力强去造恶业的话,那就会很厉害了。或是用这个美、帅气,去欺骗别人。
有钱了之后,很容易就会去刁难别人。也因为很有能力,然后又很狡猾,去伤害别人,伤害别的众生,或者伤害大自然。虽然有旧的资产,这很好,但是做那些不好的事情,就会把旧的福报消耗了,到了时间就会没有了。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 |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 | |
---|---|
中国 | C:1 · 2 · 3 |
泰国 |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 |
大马 | M:1 · 2 |
远程 |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|
日常 |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 |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 |
媒体平台 |
---|
法堂直播·简版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 |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 | 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