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T6.43《法,以心传心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6年5月15日:修订间差异
(创建页面,内容为“{{页面横幅}} center {{课程导航}}”)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{{页面横幅}} | {{页面横幅}} | ||
[[文件:T6.43《法,以心传心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6年5月15日.mp3|center]] | [[文件:T6.43《法,以心传心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6年5月15日.mp3|center]] | ||
===== 《法,以心传心》 ===== | |||
隆波帕默尊者 | |||
泰国苏可泰大学 2016年05月15日 | |||
今天有中国人来参加禅修,他们在寺庙已经学习了几天, 今天来这里学习。中国人希望得到法。以前中国同样也有法,后来局势发生变化,法也出现了断层。他们不顾艰辛地来泰国学习,希望把法带回去。首先遇到的是语言关——一定需要翻译。幸好隆波这里有懂泰文的中国人在帮忙翻译。如果泰国人不来守护与弘传佛教,未来某日,我们的后人就要去中国学习了。 | |||
跨国学法,是困难重重的,路途艰辛是障碍之一,而语言障碍则首当其冲。若让隆波讲中文,只会说一个字“家”(潮州话的“吃”),其它的都不会讲,也不认识。中国人听不懂泰文,需要有人翻译。有一天可能我们也需要去其它国家学习。若不善加护持,将来的后人也许就无“法”可学。诸如此类的话,隆波已经讲了好几年。没有谁可以为我们护持佛教,惟有我们自己。 | |||
护持佛教的方法是:一定要学习,且致力于实践,从而获得正确的了解与领悟。一旦达成,便可以称为——拥有了正见,之后就可以将其传递给感兴趣的人。 | |||
弘法是有条件的——要以慈悲心去行持。如想从中牟取私利,“法”便只是徒有其表。 | |||
根据隆波自己多年讲法的经验来看,如果戒有缺损、禅定薄弱、动机不纯,法流是无法弘传出来的。听法之心与讲法之心一定要干干净净,至少有戒,以及对佛、法、僧的恭敬之心。心门需要敞开,法才能从讲法之心流入听法之心。 | |||
如果大家听过隆波的法谈CD,且听过多次的话,就会发现隆波的法谈开示依然是原先的内容,但是每一次听,我们的理解与领悟却不尽相同。从讲法之心流淌出来的法流,听众的心灵品质越高,理解与领悟就越发清晰,越发趋近于实相,这正是法的神奇与殊胜之处。不像是世间知识, 说哪个词就是那个词,非对即错,没有延伸性。 | |||
而法的学习——今天听法之后有了理解,问说理解得对吗?对。而经过学习、实践之后再听,虽然还是原来的话,理解与领悟却非同以往。再问说,现在的理解对吗?依然对,但却是不同层次的对,对的级别不同。这就是法的神奇与殊胜之处。它不是嘴巴说然后传进耳朵。 | |||
法是以心传心的。 | |||
因此,弘法之人需要具有真正的慈悲。如果心中潜匿着其它动机,法不可能流淌出来,听众最多只是获得记忆,心是不会醒过来的,因为得到的只有记忆。 | |||
大家跟随隆波学法已有一段时间,谁觉得自己有转变的,请举手,有吗?有很多!那再问——谁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变化,有吗?真没有吗?谁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坏,有吗?应该有。没有吗?看起来似乎应该欣慰,但不太相信,一定要观察得久些,要久经考察。 | |||
比如,若有人告诉我们,他已经见法开悟。佛陀没说过这时要讲“善哉”之类的话。佛陀开示道,不要马上随喜,也别即刻拒绝,再考察一段时间,慢慢体会。 | |||
比如,我们说自己因学法而有所转变。隆波在相信和随喜之前,一定会先考察许久。否则,今天随喜,下一个月又要请求收回了。隆波不是政治家,无法出尔反尔的说话。 | |||
如果想得到什么,就一定要付诸实践。包括持戒在内——对身与口进行调整,为提升心灵做好准备。 | |||
提升心灵的工作有两项。 | |||
第一项,是让心获得力量,让心鲜活自然,为开发智慧做好准备。 | |||
第二项工作,是让心变聪明,以便获得正确的理解与领悟,令正见生起。 | |||
因此,提升心灵有两个目标:提升心,令其获得禅定;以及,使其产生智慧。 | |||
隆波反复不断地教导说,我们要有禅定与智慧。那如何做,禅定与智慧才可以生起呢?一定要具备觉性。若无觉性,生起的禅定会立即变成邪定,而不会有正定。若无正确的禅定,智慧根本不会生起。 | |||
所以首要的工作就是发展觉性。关于“觉性”——隆布特长老曾教导道:觉性于任何场合、任何时间都是不可或缺的。因此,若缺乏觉性,所有的善行与美德都将付之一炬。如果具备了觉性,戒、禅定与智慧,才有可能生起。 | |||
觉性是无我的,我们无法指挥觉性生起。心也是无我的,无法命令其生起觉性。所有的境界或状态称之为“行”。诸“行”是无常、苦以及无法掌控的。 | |||
觉性不会无缘无故生起。即便在路边树起广告牌,提醒说:开车的时候要有觉性,等等的。那只是普通的觉性、世间的觉性,并非我们所需要的觉性。问说,世间的觉性有利益吗?有。开车不会撞人,走路不会坠沟,是有好处的。但如果问,它与道、果、涅槃有关系吗?差得远呢。 | |||
想要透过修行来提升自心,觉性是必不可少的,继而再令智慧生起,最终抵达道、果、涅槃。能够让心抵达纯净无染和解脱自在的,必定是“四念处的觉性”。“四念处的觉性”,是觉知自己身与心的觉性,而不是观察别人的身和心。如何训练才能让“四念处的觉性”生起呢?一定得经由实践,因为觉性不会无缘无故生起。 | |||
有时候隆波也会看广告,从春武里坐车过来的路上,会看到很多大广告牌,上面真心实意的写着:喝酒会导致没有觉性。大家看到过这种广告牌吗?投放广告的恰恰是酒商,在酒瓶旁写着:喝酒会导致失去觉性。喝酒导致昏昏碌碌,等等的。写是这样写,但是照卖不误,而且也有人喝。“喝酒会导致没有觉性”,看起来也是事实,但那是“世间的觉性”。若论及“四念处的觉性”,无论那人喝酒与否,都尚未具备。 | |||
想要在世间找到一个真正具有觉性的人,实在是太稀有了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训练。没有幸运,也不是碰巧,不存在无劳而获。所有的一切都符合业果法则。如此做就会有如此的结果;那么做则有那样的结果。播种生起觉性的因,才会收获觉性生起的果,如果播撒的是缺乏觉性的因,则不会生起觉性。 | |||
让觉性生起的近因是——心能够牢牢记得诸种境界或状态。隆波在此提及的觉性是“四念处的觉性”,也就是觉知名法与色法的觉性。要想生起能够觉知名、色的觉性,心一定要牢牢记得名、色的诸种境界或状态。在起步阶段,我们一定要选择一种禅法来练习,别期待天上掉馅饼——指望听隆波讲法,听着听着就豁然顿悟了。 | |||
佛陀时代,听一点点法,就证悟成为阿罗汉的行者不乏其人,而我们听了很久很久,初果仍然遥遥无期。因为大家的波罗密不一样。他们生生世世累积着波罗密,数不胜数。有些人累积了数十万大劫的波罗密,才得以成为神通广大的上首弟子。而我们的波罗密比较少,先谦虚一点,别预估自身有很多的波罗密。如果波罗密很多,就不会出生于此了。这里有什么值得出生的?因此我们要训练,因为觉性不会无缘无故生起。 | |||
修习任何一个禅法——观身也行,观受也行,或者感觉苦乐也行,观自己的心也行。练习去观,是为了让心认识那些境界或状态。然后常常看到它们,直到牢牢记得它们,如此觉性才会自行生起。就像我们认识某人,比如某个亲人,但二、三十年从未谋面,等到再见面时也记不起来,形同陌路。而对于每天见面的人,不用看脸,只听到走路声就知道了。碰到过吗?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谁?为何会如此?因为常常听见。或是听到咳嗽声,就知道是谁了,因为常常听到。 | |||
要想让心能够牢牢的记住境界或状态,就要常常看到它们。 | |||
一定要看自己:自己能够认识什么境界或状态?什么更适合我们,是色法还是名法?自我审查,不需要问别人。何种色法适合我们,何种名法适合我们?这是必须自己去体会的。 | |||
比如,有人擅长于觉知色法,觉知色法也有许多选择——例如,觉知呼气、觉知吸气,让觉性与呼吸在一起,这称为“安般念”。呼气,觉知自己;吸气,觉知自己。如果一再频繁的这样重复,到了某个阶段,心就会牢记呼气与吸气的状态。 | |||
一旦心牢记了这个状态,那么当我们迷失、走神、发呆的时候,只要呼吸节奏稍有改变,心就会及时知道。烦恼习气生起时,呼吸会改变吗?有感觉吗?当嗔心生起时,呼吸是变快还是变慢?贪欲生起了呢?呼吸变快还是变慢了?如果是微细的贪欲,心情是舒畅的;如果是强烈的贪欲,呼吸则会急促。嗔心生起时,呼吸大部分是急促的。走神的时候呢?就会忘了呼吸。因为一旦知道呼吸,就不会走神了。 | |||
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去体会。譬如,训练过“呼气,觉知;吸气,觉知”以后,一旦呼吸的节奏改变,或者忘了呼吸的片刻,觉性就会自行生起,从而记起——色(身)正在呼吸。一定要不断的训练,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。 | |||
或者不擅长于观身,观受也行。受就是——苦的感受、乐的感受、不苦不乐的感受。身体方面有苦受与乐受,心则有苦受、乐受、舍受(不苦不乐受)。隆波讲的观受,或许与某些道场不同,有些道场教导要观身体感受。隆波认为身体感受太复杂,一会儿生起在头,一会儿生起在脚,不停的变换地方,很难观察。而且有时候同时生起好几种感受,这里痛,那里也痛,然后就会发懵,不知究竟观哪里好。 | |||
如果观心的感受,则极为简单。心的感受只生起在一个地方——心。不同于身体感受,从头到脚每个地方都可能生起,心的感受只会生起在心里。我们原本就已能够认识心的感受了,快乐,认识;痛苦,知道;不苦不乐的舍受,也见过。比如,当下能回答隆波吗?是苦、乐、还是不苦不乐?谁不知道自己当下是苦、乐、还是不苦不乐的?如果跟不上,再详细解释一下。没人举手就当是大家已经懂了。不能再找借口说不会修行了。 | |||
接下来,心有快乐,要知道;快乐消失,也要知道。心有痛苦,知道;痛苦消失,也知道。心不苦不乐,知道;不苦不乐的感受消失,也知道。快乐消失,可能生起痛苦,或变成不苦不乐,然后可能再生起新的苦。痛苦不断地重复,却又是完全不同的。快乐也是同样的情形,快乐灭去之后,可能生起新的快乐,也可能生起痛苦,或生起不苦不乐,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。 | |||
一旦接触到满意的所缘,快乐就会生起,接触到不喜欢的所缘,痛苦就会生起。抓不住所缘,“迷”就会生起,“痴”就会掌控心。散乱时,什么都抓不住。就这样慢慢体会,不断观察自己的心。心有快乐,知道;有痛苦,知道;不苦不乐,也知道。知道,不是为了干预,也不是为了去阻止痛苦,不是为了能够永葆快乐。 | |||
要慢慢地观察,如实的觉察。接下来,快乐生起时,觉性就会自行运作,就会觉知到——哦!快乐来了;痛苦生起时,觉性也会自行生起——哦!痛苦来了;不苦不乐的时候也能够记得——现在不苦不乐。不苦不乐很难觉知,苦与乐倒相对容易。苦与乐之间哪个更容易观照呢?回答得了吗?苦更容易被观照,因为我们讨厌它;快乐会让我们沉迷进去,不愿意观,所以很快就被痴控制了,什么也无法观了。痛苦生起的时候,是很容易观照的。 | |||
因此,若透过受念处的修行来让觉性生起,那么就要——心有快乐,知道;快乐消失,也知道。心有痛苦,知道;痛苦消失,也知道。心不苦不乐,知道;不苦不乐消失,也知道。如此训练不懈,随之而来的结果是——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生起时,觉性都会自行运作。 | |||
如果观身与观受皆不擅长,也可以观心。 | |||
观身除了观呼吸之外,还分为几类:非常容易的,比如行、住、坐、卧的“四威仪篇”:站,觉知自己;坐,觉知自己;走,觉知自己;卧,觉知自己。或是“正知篇”:动,觉知;停,觉知。像现在我们坐着,其实还有小动作,大动作是坐,而小动作——有时这么坐,有时那么坐。禅堂里讨人嫌的坐姿是什么,知道吗?好不容易才能唤醒,还睡眼惺忪。本是来听法的,结果却睡着了,还不如在家里睡呢。这样的姿势称为小的肢体动作,大动作还是坐,小姿势却是变来换去的,有人坐着扇扇子,有人抓抓这里、挠挠那里,我们与猴子是一个类别的,难以静止不动。 | |||
我们不同于天神和梵天神,天神、梵天神、魔王都是规规矩矩的,比大家要规矩得多。比如魔王,祖师大德们曾经说过,魔王听法的时候是毕恭毕敬、纹丝不动。为什么非要动来动去呢?因为我们的身体一直这里痛,那里不舒服。师父们是这样讲的,隆波是这样听过来的。 | |||
就观身而言,最简单的是观身呼气、吸气;或者观身体的行、住、坐、卧;或者观细小的动作。笑也属于小动作,我们依然坐着,但脸在微笑,这时要去觉知。倘若不断地觉知,接着只要身体一有动作,觉性就会自行生起,自发的觉知到正在动的色或正在静止的色、正在呼吸的色、正在行、住、坐、卧的色。 | |||
如果是观照感受,则建议去观心的感受:一会苦,一会乐,一会不苦不乐,变化不断,观至娴熟的时候,觉性将会自行生起。 | |||
所谓的“观心”,并不是直接去观心。有人说自己在观心,却不明白何谓观心。心本身是观者,如果直接去观心,是观不了的。因为,心无形无相。心就是能够觉知所缘的那个(能观)。“能够觉知所缘的那个”,能够体会吗?它本身无形无相,速度疾快,来去无踪。事实上,心的生灭速度极快,以致于我们看不出来。就像电一秒钟生灭几十次,由于速度太快以致于感觉不到它在生灭,心的生灭速度则更甚之,以致于会被误以为是永恒的。 | |||
我们不可能唐突的直接观心,那是观不到的。只能透过“心所”来观,比如透过苦与乐,快乐的心是一种形式,痛苦的心是另一种,然后就会发现:快乐的心生起即灭,痛苦的心也生起即灭。佛陀将上述练习归于受念处的范畴。 | |||
如果修习心念处,就要观“善”或“不善”。如果贪心重——心贪,要知道;贪消失了,也知道。嗔心强——心生气,知道;生气消失了,也知道。就是这样一对一对的去观。走神的心、觉知的心,是一对一对的。散乱的心、萎靡不振的心,也是一对一对的。 | |||
你的哪种习气特别强,就以它作为观照重点,其它所缘只是随赠品。贪心重的人会看到:心一会儿“想要”,一会儿“想要”消失,一会再次“想要”,一会儿“想要”又再消失。整天这样去看,直到心能够牢牢记得“想要”的状态。“想要”一旦现身,就会即刻知道——觉性自行生起。这样训练正是为了让觉性生起。 | |||
特别容易生气的人可以去观:一会儿“生气”,一会儿“生气”消失了;一会儿又“生气”,一会儿“生气”又消失了。反复训练,心将牢牢记得生气的状态。一旦“生气”稍露端倪,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不舒服,觉性就会自行生起,立即察觉到——哦!生气了,又生气了。而不是等生气过了三天三夜才想起来,如果那样,说明觉性还未生起。 | |||
这完全取决于训练。如果持之以恒的用功,不久觉性就会生起。觉性的职责是及时知道身与心。如果没有觉知身、心,便不可能修习毗钵舍那,也无法开发智慧。开发智慧正是学习名色(身心)的实相。如果忘了身、忘了心,不可能学习,就像学生还没找到上课的教室。 | |||
所以,我们一定要透过训练来发展觉性。有觉性之后,戒、定、慧将会生起,不再有难度。比如:想让戒生起,就要依赖觉性去及时知道烦恼习气。烦恼习气是非常恶劣的敌人,若是粗重的烦恼习气,一般以戒来战胜。让戒生起的方法是——依赖觉性,将会很容易战胜粗重的烦恼习气。烦恼习气生起的时候,要有觉性的及时知道。贪欲生起,及时知道;嗔心生起,及时知道;迷失生起,及时知道;散乱或萎靡不振生起,也要及时知道。如果常常的及时知道,接下来便能开发智慧。 | |||
如果常常的及时知道,接下来便能开发智慧。就会看到:一切都是临时的,一切都是自来自去。 | |||
戒便会自动生起,因为烦恼习气控制不了心。烦恼习气控制不了心,就不可能破戒。人之所以破戒是因为被烦恼习气控制,对吗?当我们说着毫无意义的话的时候,心是善的还是不善的?不善。我们不停地说,不该说的也说,做禅修报告应该精炼要点,结果却说了很久。有人一开口就是长篇大论,听了会头晕。如果他不说,可能会懂更多。他是被烦恼习气控制了才会一直说。因此,能够有觉性的及时知道烦恼习气,戒就会自动生起,就很容易持守。 | |||
这样的戒,称之为“根律仪戒”,“根律仪戒”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触所缘后生起的戒,六根接触六尘之后生起感觉,能够生起觉性去及时知道。贪、嗔、痴等生起时,如果及时知道它们,心就会处于平常的状态。平常心是自然、正常、普通的,这样的心是“有戒”的。不是五戒,八戒,二百二十七条戒,那些称之为“别解脱律仪戒”——一条一条的。我们需要的是“根律仪戒”,一定要多多练习。 | |||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,接触所缘之后,烦恼习气生起,要生起觉性及时的知道。假如想要生起禅定,又该怎么做呢? | |||
禅定的天敌是“五盖”,认识它们吗?“欲贪”,就是满意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;“嗔恨”,就是不满意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(“触”,就是与身体接触的事物);“掉举”、“恶作”,也就是散乱与烦躁不安;“疑”,是指怀疑、举棋不定;“昏沉”,就是昏昏欲睡。这些都属于中等的烦恼习气,与粗重的烦恼习气——贪、嗔、痴——不同, “五盖”属于中等烦恼习气。其背后的罪魁祸首是“散乱”。如果没有散乱,就不会去“爱”,没有散乱,就不会有“嗔”,没有散乱,就不会有“疑”,没有散乱,就不会萎靡不振。因此,散乱是罪魁祸首。所以,在心散乱的时刻,我们要及时的知道。 | |||
心经常散乱到六个根门,也就是散乱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。若观照六个根门则过于繁琐,选择其一即可,选择一个根门:心。心会跑到心门去工作,大多数时候是跑去想。 | |||
认识“心跑去想”吗?“跑去想”、“偷偷想”、“暗地里想”,祖师大德们给予它们不同的称谓。心总是一整天在暗地里左思右想,就像小偷。如果有觉性的及时知道“心跑去想”,“跑去想”,就会即刻灭去。因为它们是烦恼习气,无法战胜觉性,觉性生起的刹那,心会自动安住,禅定即时自动的生起。 | |||
经常听到有人分享说,虽然修习禅定却从未有过入定的经验。在跟隆波学习之前,即便有定,也是邪定,打坐之后总是恍兮惚兮的忘了自己。正定,是觉知自己的禅定,以前根本无法获得。经由不断地聆听隆波的讲法,持之以恒地练习,以及不懈地发展觉性,现在感觉到了吗?自己的禅定有所进步吗?谁觉得禅定进步了,有吗?谁觉得比以前更糟了?中国人也不乏举手的。 | |||
中国人的反应会慢一点,因为要先等翻译。留心观察会发现,在隆波说笑话时,泰国人先笑,过一会儿,中国人才接着笑,因为他们刚听完翻译。泰国人和中国人笑的时段不同,能迅速区分出来。这里坐着的是中国人,因为他们笑得慢一拍。看到了吧?他们刚刚才笑?感觉到了吗?当我们笑的时候,我们对中国人的感觉有所改变,谁感觉得出来?有一种朋友般的感觉生起,能够感觉到吗?刚开始还有疏离感,一旦他们笑我们,我们又笑他们,就感觉成为了一伙,成为一家人。在寺庙听法时,泰国人笑,中国人也笑,然后,泰国人笑中国人,中国人又笑泰国人,就像回音壁一样,回来返去的。 | |||
好!现在继续听法。 | |||
如果生起觉性,及时的知道五盖或散乱,绝大部分的散乱都是心跑去想了。假如能及时知道,禅定就会生起,如此一来,获得禅定就不再是难事。我们要及时知道散乱的心,而不是禁止心去散乱。若想禁止心散乱,称为“痴心妄想”。因为心是无我的,无法被指挥。只需要及时知道心在散乱,心会自动停止散乱,禅定将自行生起。 | |||
发展觉性是为了来到开发智慧的阶段,这才是重点。我们全力以赴的训练正是为了让智慧生起。原先我们觉知身体呼气、吸气,这将得到觉性。继而进一步提升——照见名色(身心)的三法印。 | |||
开发智慧就是要照见名色(身心)的三法印,这是毗钵舍那的智慧,而非普通智慧。要想生起毗钵舍那的智慧,一定要照见三法印。三法印就是——无常、苦、无我。“无常”——曾经存在的,继而消失;“苦”——正存在的事物,被逼迫着消失;“无我”——无论现象生起还是灭去,都无法指挥,一切随顺其因缘而非随顺我们心意。看见三法印的任何一个法印都可以,全都是在修习毗钵舍那。 | |||
因此,身体呼气,觉知;身体吸气,觉知——这就是训练觉性。让我们慢慢的体会:呼气的身体是被觉知的对象。看到了吗?已经有了两个部分:身体是被觉知的对象;心是觉知者,这被称为“分离名色”。在毗钵舍那的修行开始之前,需要先具备基础的智慧,基础的智慧称之为“名色分别智”。“分别”是指能够分成一个部分、一个部分的,“名色分别智”,就是能够分离名色。 | |||
比如当下,色正在坐着,感觉到了吗?谁觉得是自己在坐着?若有觉性——坐着,就知道在坐着。若是提升到发展智慧——坐着的色是被心觉知的对象。谁看到了?试着甜甜的笑,是身在笑,感觉到了吗?身体在点头,感觉到了吗?就只是觉知,不用去后续造作什么。如果笑……点头……不要这样(尊者演示),这样太假了。左转,觉知;右转,觉知,就是自然而平常的。 | |||
每走一步,身体移动,觉知自己,便会得到觉性;而每走一步,若照见正在走的不是我,仿佛是个机器人在走,心是观察者。如果可以这样洞悉,就已经在开发智慧,已经开始剥离错误的见解——认为名与色是我、是我的,这称之为开发智慧。 | |||
因此,慢慢的观察就会看到两部分:第一部分是作为观者与知者的心;第二部分是所缘,也就是被心觉知到的对象。被觉知到的所缘可以是身,看到身体行、住、坐、卧,而心是知者,这样已经能够分离名色了。 | |||
或者,有的人看到苦、乐生起,心是知者,感觉到苦、乐与心是不同的部分,这也被称为分离名色或分离蕴界。或者,贪、嗔、痴生起时,照见到贪、嗔、痴是被觉知的对象,心是知者。谁能做到?看见到生气与心是不同的部分。试着举手,有吗?如果没有,那就落后啦。 | |||
现今很多人已经步入毗钵舍那的修行。刚刚只讲到“分离名色”,隆波称为“分离蕴界”,对此,不同的导师有各自的称呼。如果真正按照经典来讲应该是“分离名色”。色又可以进一步分离成地、水、火、风;名也可以继续分离,分离成为四蕴:受蕴,想蕴,行蕴和识蕴。可以称为“分离名色”,也可以称为“分离蕴界”,这取决于每个人的表述习惯。 | |||
事实上,是将“自我”分离成一个、一个的部分,看到身是一个部分,心是观者;苦、乐是一个部分,心是观者;善与不善是一个部分,心是观者。心自行工作,时而跑去看,时而跑去听,时而跑去想。它能够自行运作。 | |||
谁是观者呢?心正是观心的“那个”——以心观心。当下一刹那的心,去观前一刹那心的运作:比如,前一刹那心在生气,紧接着,这一刹那的心知道了刚才在生气;前一刹那心贪,后一刹那的心,知道刚才贪了。就这样不断紧随着去观,便是以心观心。以心观心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紧盯。紧盯着心,反而看不到心。隆布敦长老曾经教导隆波说:“以心去找心,就算用上宇宙生灭一次的时间也找不到。”因此无需寻找——心在哪里?去找,是根本找不到的。 | |||
要慢慢的体会和观察:身体是一个部分,苦乐是一个部分,烦恼习气是一个部分,觉知所缘的心又是另一个部分。每一个部分、每一个部分全是无常的;全是苦的——被逼迫着的;全是无我的——无法被指挥,也不受掌控。 | |||
比如,清楚呈现在身体的三法印是:苦——身体始终被逼迫着;无我——我们无法真正指挥身体,无法让它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。无法真的指挥它,最多只能操纵一点点——可以基本指挥它行、住、坐、卧,但也只是临时的,身体睡着而心醒的时候,心就无法指挥身,那时的身体不听从心的指挥,因此,身体并非真在掌控范围内。 | |||
清楚的呈现在心的三法印是:无常——因为心变化疾速,时苦、时乐、时好、时坏,始终动荡不安;以及无我——它是自行运作的,生气,是心自己生气;贪,是心自己贪;迷,是心自己迷;心自己好;心自己坏。心自己乐;心自己苦。我们指挥不了它。既无法命令其快乐,也无法禁止其受苦,无法指挥它好,也无法禁止它坏。 | |||
就是这样学习。如果能够生起觉性经常地觉知自己,那么觉知身的时候就会照见身的三法印,觉知心的时候就会照见心的三法印:心,有的只是无常与无法控制。这样修习被称之为“开发智慧”。 | |||
当智慧圆满了,圣道即会生起,心会契入中道。我们现在的心是无法保持中立的:接触到喜欢的所缘,就感到满意,接触到不喜欢的所缘,就不满意。满意了就动荡,感觉到了吗?当我们对所缘感到满意时,心会膨胀;对所缘不满意,心会萎缩;若是遭遇让自己极度不快的所缘,心会怒火中烧,不只是萎缩,还会发抖、燥热。接触所缘之后,心就不停地变化。 | |||
我们要慢慢的学习看清实相,而不是强迫心必须好、必须快乐、必须宁静。好是无常的,宁静是无常的,快乐也是无常的,并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。我们要看到实相:此身,惟有“苦”,此身惟有“无我”,有的只是一堆物质元素。 | |||
此心,惟有“无常”,惟有“无我“,无法被控制。 | |||
不断观照下去,“有我”的邪见终会脱落,心契入中立的状态,因为它变聪明了——了知快乐是临时的,痛苦是临时的;好是临时的,坏是临时的;行、住、坐、卧,是临时的;吸气、呼气,都是临时的。心会因为智慧而保持中立,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临时的,所有的一切皆无实质的意义且无法控制。接下来,快乐生起,心不再膨胀;痛苦生起,心不再萎缩,不会进一步去造作,“知道”之后,终止于“知道”,能做的“就只是知道、就只是看见”,心若有中舍,就不会挣扎。 | |||
假如福报和波罗密具足,心会自行进入禅定,毫无任何刻意的作为,心自己集中起来而进入禅定。隆波请教过隆布敦长老,事实上,还没有问,是长老先讲的:比如,有的人在观心,就只是观心,心突然集中起来,而后整个世界灭去,只剩下空。长老说,这是心进入八定。当事人觉得困惑,问道:我正在观心,并没有要入定。怎么可能入定?长老说,观心会自动证得禅定。观心会自动证得禅定——因为心没有起与伏,非常稳定,心安住之后,自行集中起来。 | |||
如果福报和波罗密足够,心集中起来以后,就会在禅定之中开发智慧。只需开发一丁点的智慧,圣道即会生起。圣道是生起在禅定之中而非其外。即便像我们这样坐着听法也可以生起圣道。比如在佛陀时代,听众们坐着聆听佛陀讲法,津津有味地听,随后就有五百位证悟初果,五百位证悟阿罗汉,等等的。根本没有人在修习入定,为何就会证悟呢?因为在证悟的一刹那,心会自行进入禅定,就只是一刹那。 | |||
曾有一位导师分享:当他在坐着讲法的时候,有一个刹那,心突然集中起来,切除了所有一切。当心从禅定中退出,他知道烦恼习气已经断除了。随后他迅疾想到,刚才开示到何处了?回想起来之后,就继续讲法。 | |||
这位尊者是隆波的一位师父。他说,“在那个片刻,听众之中没有人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。”也许是因为那些听众都没有将心往外送,都在非常认真的听法,所以无人知晓。若是碰到心往外送的专家,就会知道:哦!尊者的心集中起来了!亮起来了!心往外送的人,能够知道宇宙的一切,唯独不知道自己,只知道别人。当时那些听法者真的很棒,没有人知道在尊者那里发生了什么。尊者的心转变的时刻,听法并没有任何中断,就仅仅是说话期间的停顿而已。就像隆波这样,停顿时间长吗?只是一瞬间,对吗?电光石火一般,生命已经彻底转变了。 | |||
因此,禅定会自行生起,无需顾虑会不会入定,届时,心自动进入禅定。在佛陀时代,有些人一听到法就断除了烦恼,证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数不胜数,可以排很长的队。事实上,他们是睁眼坐着听法的,眼睛一眨一眨的,却视而不见,已进入内在去工作了。 | |||
我们慢慢去练习,有一天也会得到殊胜之宝。隆波看了看大家修行的整体趋势,时至今日可以称为“非常不错”,我们的心已经变了——成为“觉知、觉醒,喜悦”的人。我们已经可以分离蕴与界。有人能看到名色的生灭,但一定要达到足量。 | |||
居士们的弱点是用功不够持续,禅定不够。所以,每天要在固定形式之中练习,这样可以增加禅定的力量。平时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之下多多观照,除去工作中必需用到思维的时间之外,从醒来直至临睡以前都可以实践,用生命去修行,一定要证悟道与果。 | |||
现在如果懒惰,接下来,心就会越来越脆弱,因为已经习惯了软弱。必须要忍耐一段时间。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,想得到学士学位必须忍耐,对吗?忍耐至毕业,就舒服可以去工作赚钱了。因此必须忍耐。居士的弱点是持续性太差,有时练习,有时放弃,借口众多:父亲要往生了,丈母娘要出生了,等等的。各式各样的理由,有点糟糕。 | |||
一定要用心修行,才可以获得殊胜的礼物。接下来做禅修报告吧。 | |||
===== 问答篇 ===== | |||
居士1:顶礼隆波!请问如何自我检验自己有没有毗钵舍那的杂染? | |||
隆波:毗钵舍那的杂染,绝大部分体现在自以为开悟了,有些人甚至自认为已经证得阿罗汉。可以去观察那一刻心有没有归位?如果心没有归位却自以为证悟了,那么都不是真的。毗钵舍那杂染生起的时候,心全是往外送的。 | |||
毗钵舍那的杂染有十类,在《Yukanatasu》经里,阿难尊者谈及十类的毗钵舍那杂染,尊者使用的名词是——散乱于法之中,共计十项,也就是毗钵舍那的十种杂染。尊者也教导了解决之道——让心获得禅定。如果让隆波来描述就是——心若真正归位,十类毗钵舍那的杂染都会荡然无存。心若没有归位,就会被它们所骗。 | |||
惟有修习毗钵舍那的行者才会生起毗钵舍那的杂染。正如要想生起禅相的人,就一定要修习禅定。禅定的敌人是被禅相所骗,而毗钵舍那的敌人则是被毗钵舍那的杂染所骗。 | |||
此刻的心,归位了吗?你确定吗?隆波不相信,试试再去观照。你的心的确是宁静的,可是却散乱在外,感觉到了吗?试着用呼吸把觉知带回来,你想得太多了…试着呼吸…并没有让你去想…呼吸,当下的心跟刚才的心不同,体会到了吗?刚才你的心散乱在法里,散乱在外,这样一来,毗钵舍那的杂染就有机会生起。如果心归位了,毗钵舍那的杂染便会全部消失。 | |||
好啦,下一位。 | |||
居士2:顶礼隆波!我跟随隆波学法已经好几年,这是第四次来做禅修报告,每一次隆波都会有所开示。上一次隆波说,“要修习慈心”,我回去也有用功。现在又有机会作新的报告——我刚刚才知道轻松的心是这样的,然后开始体谅别人,以前自以为了解自己,现在却发现,事实上,我有非常多的伪装与修饰。 | |||
隆波:对! | |||
居士2:非常多。 | |||
隆波:一般人都会构建层层的外壳来包装自己,希望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好。修行人也会构建“修行人”的外壳——也就是境界,然后自己住进去,以为那就是修行,事实上,正在迷着呢。依赖于觉性和智慧,慢慢地学习与观察就会知道——正是自己构建出来的事物在欺骗自己,心因而松脱出来。继续去学习,你还是想得太多。 | |||
居士2:非常感恩! | |||
隆波: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。快乐比以前多很多了,以前动不动就容易生气。 | |||
居士3:顶礼隆波!两年前,隆波开示说让我大胆放手,因为那时候,我的觉知非常微细,很快就去到无色定。隆波开示之后的某天,听音乐的时候突然看见心松脱出来!看见心松脱的一瞬间,即刻明白:事实上,自己一直是在抓取的。 | |||
隆波:对。 | |||
居士3:从那之后,各种境界可能依然与以前相同,不同的是,现在能够紧随着及时知道与看见它们。而且,何时心在抓取,就即刻知道它在抓取。然后又好像变回了不会修行的普通人,因为心何时抓取,我会知道它在抓取。这就是目前的情况。 | |||
隆波:很好,不错,继续用功。如其本来面目地知道,那样才会知道实相。 | |||
居士4:顶礼隆波!我感觉自己的修行似乎还未上路。 | |||
隆波:什么? | |||
居士4:还不太会修行,觉性不怎么生起,禅定也很少。比如:看见生气了,自己也知道,但只是一瞬间,之后就卷进生气里。 | |||
隆波:一定要训练,禅定力不够就容易被卷入。 | |||
居士4:好的。 | |||
隆波:选择一种让禅定生起的方法来训练,常常的及时知道“心跑掉了”,不是禁止心去跑,而是心跑了,知道;心跑了,知道。等到真正上战场时,心跑掉的一瞬间,就会立即知道,否则会跑掉很久。 | |||
居士4:我现在基本是按照隆波的开示在用功,每天打坐15分钟,但发现全是在散乱之中。 | |||
隆波:没关系的。感觉到了吗?现在你的心力增长了。 | |||
居士4:可是好像只能安住一瞬间,然后就会看见欲想一点点跑出来。 | |||
隆波:无论何种境界生起,都要及时知道它们。如果心跑了,知道;心跑了,知道,就会获得禅定。很好,继续用功。 | |||
居士5:顶礼隆波!今天是我首次做禅修报告,听您讲法已有好几年,也实践了很久,真的觉性或假的觉性生起了,都紧随着去知道,我擅长于观身与观感受,有一次感觉自己不是自己,心里生起恐惧。 | |||
隆波:对。 | |||
居士5:现在又会生起,某次坐着在工作,看见自己的手好像是别人的手,吓了一跳,常常的紧张不安。 | |||
隆波:要去知道(紧张)。 | |||
居士5:也是紧随着去知道,看见紧张生起而后灭去。我想请教,在生灭的时候,是否要不断的紧随着觉知? | |||
隆波:我们要不断的观照当下。 | |||
居士5:当下? | |||
隆波:当下!并不是要紧随着去到特定的地方。 | |||
居士5:好的。 | |||
隆波:什么在当下生起,就知道它。看到实相之后,心紧张、害怕,都是正常的,如果常常看见就不会感到害怕。就像打坐之后看到鬼,最开始会怕,但是天天看到就不会害怕了。 | |||
居士5:我不会打坐,只是走路。 | |||
隆波:那么就去觉知身。 | |||
居士5:是的,在日常生活中,我需要走着工作。 | |||
隆波:小心,别让心像现在一样粘着于“如如不动”。现在很紧张,对吗?然后就被锁住了。 | |||
居士5:很紧张,然后紧随着去觉知紧张。 | |||
隆波:感觉到了吗?此刻你在打压。 | |||
居士5:感到特别昏沉,因为今天比平常起床要早。想请教您,目前我这样紧随着去知道、紧随着去看见,是否正确? | |||
隆波:也算正确。但以后修行进步了再回头看,就发现又错了,这是一种常规——“正确”是有次第的。无需疑惑,是“正确”的。 | |||
居士5:我不知道何时能再顶礼您,因为我在国外。 | |||
隆波:观照自己当下的身与心,在哪里都一样。 | |||
居士5:现在感到非常紧张,于是就紧随着去觉知紧张,它会自行生灭。 | |||
隆波:观照紧张是没关系的,但是别跳进去干扰。当下你有跳进去打压它。一旦去压制,你就会感到憋闷。 | |||
居士5:是的。 | |||
隆波:慢慢去观,然后,心会逐渐的提升,心的学习是需要花些时间的。 | |||
居士5:非常感恩! | |||
居士6:顶礼隆波!我是第二次做禅修报告。上次隆波开示说,我要再大胆一点的观照。现在开始看见身体是苦,因为在日常生活看见自己“被逼迫着”,刚刚解除了一种苦,又有另一种苦。 | |||
随着越来越多的看见,也更愿意接受,开始洞见到身体是一个部分,心是一个部分,感受是一个部分,行蕴与造作又是另一个部分。一旦心越来越愿意接受,就会照见每个部分是各自分开工作的,如果不干扰它们,就不会有苦,仅仅只是看着。最近感觉看不清楚境界了,不知道正确与否? | |||
隆波:看不清楚,不用吓一跳,看不清楚就知道看不清;模糊,就知道模糊,这就已经看对了。 | |||
居士6:好的。 | |||
隆波:如果看不清楚却想去看清,就肯定错了。“看不清楚”的状态本身也是生灭的。 | |||
居士6:恩。 | |||
隆波:它本身也是一种境界——模模糊糊的。 | |||
居士6:好的。 | |||
隆波:如其本来地知道即可,不用非得好。 | |||
居士6:以前看见“心跑掉了”,就会瞬间知道,现在看见的却是“灭”的片刻。 | |||
隆波:嗯? | |||
居士6:看见了就灭去,看不到开头了。 | |||
隆波:一旦训练娴熟,“灭”就会变得明显。 | |||
居士6:好的。 | |||
隆波:“灭”会明显,有的只是不断地灭、灭、灭… | |||
居士6:好的。 | |||
隆波:没什么可奇怪的。 | |||
居士6:我还在正确的路上吗?需要额外的调整吗? | |||
隆波:在。继续用功吧。 | |||
居士6:顶礼!感恩! | |||
居士7:顶礼!隆波开示说让我去观身。能观到什么就努力去观,不好也行,我就是这样不断提醒自己,而对于观白骨,不知道该怎么做,于是就努力觉知,不好也行,对吗? | |||
隆波:对,隆波已经说过,训练并不是为了得到好,能够觉知自己,看到身心在不停的工作,那正是最好的。感觉到了吗?你的心已经变了。 | |||
居士7:感到散乱减少了。 | |||
隆波:对的。 | |||
居士7:还有一点点。 | |||
隆波:是的,你的禅定已经生起,继续用功吧。 | |||
居士7:好的。 | |||
隆波:你观自己的身体,禅定就会很快生起。 | |||
居士7:还有个问题,我妈妈大脑严重受损,主治医生说康复的机率很小,但医生并没有说毫无机会。想请教隆波是继续治疗还是放弃?我不希望伤害妈妈,也不希望自己造恶业。 | |||
隆波:这很难说。假如说得不谨慎,隆波也在造恶业。比如,以前有人问是否该替病人拔掉输氧管,拔还是不拔?拔掉之后属于杀害亲人吗?其实一切取决于动机。假如是刻意希望其死,条件就具足了;若没有刻意希望其死,而是看见他非常痛苦,每天被医生治疗,不断被切割这里和那里,已经回天无力,有的只是痛苦。那么这样做的用心便是不希望他受苦。这完全取决于用心,取决于动机,何种动机导致造何种业。 | |||
居士7:如果身体无法继续维持了,比如,已经无法呼吸了呢? | |||
隆波:那就帮助他呼吸,帮助他减轻病痛,这些都可以尝试,但是不用再服药了,因为没有意义了,不可能再康复。要去判断什么是用于维系生命?什么是用于治疗?治疗不了就不用再继续,如果回天乏术,也只是白白受苦。但不是不让其喝水,故意让其赶快离世,这是不可以的。 | |||
居士8:顶礼隆波!原先我想问问题,听完您的开示就明白了,现在没问题了。 | |||
隆波:那么隆波就给你发赠品。建议你,别想太多!你思维用得太多了!你要多多觉知:快乐,知道;痛苦,知道;善,知道;不善,也知道。不断地及时知道自己的感觉。不需要再去搜寻其它什么了。结束了。 | |||
主持人:今天到此结束,我们已经听闻了法。请允许我作为在座各位的代表,念诵供养文,大家一起用心跟随:我们在座所有人请求供养所有的物品给隆波帕默尊者,请求尊者慈悲接受,为了我们所有人以及家人的永恒利益与快乐。 | |||
如河水充满,遍满于海洋; | |||
如是此布施,利益诸亡者! | |||
愿你欲与愿,能迅速达成,满一切期望; | |||
如十五月亮,亦像如意宝! | |||
愿诸灾免离,愿诸疾消失, | |||
愿你无障碍,得快乐长寿, | |||
习惯礼敬者,常敬拜尊长, | |||
四法得增长,长寿、美貌、幸福、健康! | |||
主持人:善哉! | |||
隆波:用功修行,生命就会好起来的。 | |||
(问答部分结束) | |||
{{课程导航}} | {{课程导航}} |
2023年2月27日 (一) 10:24的版本
《法,以心传心》
隆波帕默尊者
泰国苏可泰大学 2016年05月15日
今天有中国人来参加禅修,他们在寺庙已经学习了几天, 今天来这里学习。中国人希望得到法。以前中国同样也有法,后来局势发生变化,法也出现了断层。他们不顾艰辛地来泰国学习,希望把法带回去。首先遇到的是语言关——一定需要翻译。幸好隆波这里有懂泰文的中国人在帮忙翻译。如果泰国人不来守护与弘传佛教,未来某日,我们的后人就要去中国学习了。
跨国学法,是困难重重的,路途艰辛是障碍之一,而语言障碍则首当其冲。若让隆波讲中文,只会说一个字“家”(潮州话的“吃”),其它的都不会讲,也不认识。中国人听不懂泰文,需要有人翻译。有一天可能我们也需要去其它国家学习。若不善加护持,将来的后人也许就无“法”可学。诸如此类的话,隆波已经讲了好几年。没有谁可以为我们护持佛教,惟有我们自己。
护持佛教的方法是:一定要学习,且致力于实践,从而获得正确的了解与领悟。一旦达成,便可以称为——拥有了正见,之后就可以将其传递给感兴趣的人。
弘法是有条件的——要以慈悲心去行持。如想从中牟取私利,“法”便只是徒有其表。
根据隆波自己多年讲法的经验来看,如果戒有缺损、禅定薄弱、动机不纯,法流是无法弘传出来的。听法之心与讲法之心一定要干干净净,至少有戒,以及对佛、法、僧的恭敬之心。心门需要敞开,法才能从讲法之心流入听法之心。
如果大家听过隆波的法谈CD,且听过多次的话,就会发现隆波的法谈开示依然是原先的内容,但是每一次听,我们的理解与领悟却不尽相同。从讲法之心流淌出来的法流,听众的心灵品质越高,理解与领悟就越发清晰,越发趋近于实相,这正是法的神奇与殊胜之处。不像是世间知识, 说哪个词就是那个词,非对即错,没有延伸性。
而法的学习——今天听法之后有了理解,问说理解得对吗?对。而经过学习、实践之后再听,虽然还是原来的话,理解与领悟却非同以往。再问说,现在的理解对吗?依然对,但却是不同层次的对,对的级别不同。这就是法的神奇与殊胜之处。它不是嘴巴说然后传进耳朵。
法是以心传心的。
因此,弘法之人需要具有真正的慈悲。如果心中潜匿着其它动机,法不可能流淌出来,听众最多只是获得记忆,心是不会醒过来的,因为得到的只有记忆。
大家跟随隆波学法已有一段时间,谁觉得自己有转变的,请举手,有吗?有很多!那再问——谁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变化,有吗?真没有吗?谁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坏,有吗?应该有。没有吗?看起来似乎应该欣慰,但不太相信,一定要观察得久些,要久经考察。
比如,若有人告诉我们,他已经见法开悟。佛陀没说过这时要讲“善哉”之类的话。佛陀开示道,不要马上随喜,也别即刻拒绝,再考察一段时间,慢慢体会。
比如,我们说自己因学法而有所转变。隆波在相信和随喜之前,一定会先考察许久。否则,今天随喜,下一个月又要请求收回了。隆波不是政治家,无法出尔反尔的说话。
如果想得到什么,就一定要付诸实践。包括持戒在内——对身与口进行调整,为提升心灵做好准备。
提升心灵的工作有两项。
第一项,是让心获得力量,让心鲜活自然,为开发智慧做好准备。
第二项工作,是让心变聪明,以便获得正确的理解与领悟,令正见生起。
因此,提升心灵有两个目标:提升心,令其获得禅定;以及,使其产生智慧。
隆波反复不断地教导说,我们要有禅定与智慧。那如何做,禅定与智慧才可以生起呢?一定要具备觉性。若无觉性,生起的禅定会立即变成邪定,而不会有正定。若无正确的禅定,智慧根本不会生起。
所以首要的工作就是发展觉性。关于“觉性”——隆布特长老曾教导道:觉性于任何场合、任何时间都是不可或缺的。因此,若缺乏觉性,所有的善行与美德都将付之一炬。如果具备了觉性,戒、禅定与智慧,才有可能生起。
觉性是无我的,我们无法指挥觉性生起。心也是无我的,无法命令其生起觉性。所有的境界或状态称之为“行”。诸“行”是无常、苦以及无法掌控的。
觉性不会无缘无故生起。即便在路边树起广告牌,提醒说:开车的时候要有觉性,等等的。那只是普通的觉性、世间的觉性,并非我们所需要的觉性。问说,世间的觉性有利益吗?有。开车不会撞人,走路不会坠沟,是有好处的。但如果问,它与道、果、涅槃有关系吗?差得远呢。
想要透过修行来提升自心,觉性是必不可少的,继而再令智慧生起,最终抵达道、果、涅槃。能够让心抵达纯净无染和解脱自在的,必定是“四念处的觉性”。“四念处的觉性”,是觉知自己身与心的觉性,而不是观察别人的身和心。如何训练才能让“四念处的觉性”生起呢?一定得经由实践,因为觉性不会无缘无故生起。
有时候隆波也会看广告,从春武里坐车过来的路上,会看到很多大广告牌,上面真心实意的写着:喝酒会导致没有觉性。大家看到过这种广告牌吗?投放广告的恰恰是酒商,在酒瓶旁写着:喝酒会导致失去觉性。喝酒导致昏昏碌碌,等等的。写是这样写,但是照卖不误,而且也有人喝。“喝酒会导致没有觉性”,看起来也是事实,但那是“世间的觉性”。若论及“四念处的觉性”,无论那人喝酒与否,都尚未具备。
想要在世间找到一个真正具有觉性的人,实在是太稀有了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训练。没有幸运,也不是碰巧,不存在无劳而获。所有的一切都符合业果法则。如此做就会有如此的结果;那么做则有那样的结果。播种生起觉性的因,才会收获觉性生起的果,如果播撒的是缺乏觉性的因,则不会生起觉性。
让觉性生起的近因是——心能够牢牢记得诸种境界或状态。隆波在此提及的觉性是“四念处的觉性”,也就是觉知名法与色法的觉性。要想生起能够觉知名、色的觉性,心一定要牢牢记得名、色的诸种境界或状态。在起步阶段,我们一定要选择一种禅法来练习,别期待天上掉馅饼——指望听隆波讲法,听着听着就豁然顿悟了。
佛陀时代,听一点点法,就证悟成为阿罗汉的行者不乏其人,而我们听了很久很久,初果仍然遥遥无期。因为大家的波罗密不一样。他们生生世世累积着波罗密,数不胜数。有些人累积了数十万大劫的波罗密,才得以成为神通广大的上首弟子。而我们的波罗密比较少,先谦虚一点,别预估自身有很多的波罗密。如果波罗密很多,就不会出生于此了。这里有什么值得出生的?因此我们要训练,因为觉性不会无缘无故生起。
修习任何一个禅法——观身也行,观受也行,或者感觉苦乐也行,观自己的心也行。练习去观,是为了让心认识那些境界或状态。然后常常看到它们,直到牢牢记得它们,如此觉性才会自行生起。就像我们认识某人,比如某个亲人,但二、三十年从未谋面,等到再见面时也记不起来,形同陌路。而对于每天见面的人,不用看脸,只听到走路声就知道了。碰到过吗?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谁?为何会如此?因为常常听见。或是听到咳嗽声,就知道是谁了,因为常常听到。
要想让心能够牢牢的记住境界或状态,就要常常看到它们。
一定要看自己:自己能够认识什么境界或状态?什么更适合我们,是色法还是名法?自我审查,不需要问别人。何种色法适合我们,何种名法适合我们?这是必须自己去体会的。
比如,有人擅长于觉知色法,觉知色法也有许多选择——例如,觉知呼气、觉知吸气,让觉性与呼吸在一起,这称为“安般念”。呼气,觉知自己;吸气,觉知自己。如果一再频繁的这样重复,到了某个阶段,心就会牢记呼气与吸气的状态。
一旦心牢记了这个状态,那么当我们迷失、走神、发呆的时候,只要呼吸节奏稍有改变,心就会及时知道。烦恼习气生起时,呼吸会改变吗?有感觉吗?当嗔心生起时,呼吸是变快还是变慢?贪欲生起了呢?呼吸变快还是变慢了?如果是微细的贪欲,心情是舒畅的;如果是强烈的贪欲,呼吸则会急促。嗔心生起时,呼吸大部分是急促的。走神的时候呢?就会忘了呼吸。因为一旦知道呼吸,就不会走神了。
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去体会。譬如,训练过“呼气,觉知;吸气,觉知”以后,一旦呼吸的节奏改变,或者忘了呼吸的片刻,觉性就会自行生起,从而记起——色(身)正在呼吸。一定要不断的训练,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。
或者不擅长于观身,观受也行。受就是——苦的感受、乐的感受、不苦不乐的感受。身体方面有苦受与乐受,心则有苦受、乐受、舍受(不苦不乐受)。隆波讲的观受,或许与某些道场不同,有些道场教导要观身体感受。隆波认为身体感受太复杂,一会儿生起在头,一会儿生起在脚,不停的变换地方,很难观察。而且有时候同时生起好几种感受,这里痛,那里也痛,然后就会发懵,不知究竟观哪里好。
如果观心的感受,则极为简单。心的感受只生起在一个地方——心。不同于身体感受,从头到脚每个地方都可能生起,心的感受只会生起在心里。我们原本就已能够认识心的感受了,快乐,认识;痛苦,知道;不苦不乐的舍受,也见过。比如,当下能回答隆波吗?是苦、乐、还是不苦不乐?谁不知道自己当下是苦、乐、还是不苦不乐的?如果跟不上,再详细解释一下。没人举手就当是大家已经懂了。不能再找借口说不会修行了。
接下来,心有快乐,要知道;快乐消失,也要知道。心有痛苦,知道;痛苦消失,也知道。心不苦不乐,知道;不苦不乐的感受消失,也知道。快乐消失,可能生起痛苦,或变成不苦不乐,然后可能再生起新的苦。痛苦不断地重复,却又是完全不同的。快乐也是同样的情形,快乐灭去之后,可能生起新的快乐,也可能生起痛苦,或生起不苦不乐,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。
一旦接触到满意的所缘,快乐就会生起,接触到不喜欢的所缘,痛苦就会生起。抓不住所缘,“迷”就会生起,“痴”就会掌控心。散乱时,什么都抓不住。就这样慢慢体会,不断观察自己的心。心有快乐,知道;有痛苦,知道;不苦不乐,也知道。知道,不是为了干预,也不是为了去阻止痛苦,不是为了能够永葆快乐。
要慢慢地观察,如实的觉察。接下来,快乐生起时,觉性就会自行运作,就会觉知到——哦!快乐来了;痛苦生起时,觉性也会自行生起——哦!痛苦来了;不苦不乐的时候也能够记得——现在不苦不乐。不苦不乐很难觉知,苦与乐倒相对容易。苦与乐之间哪个更容易观照呢?回答得了吗?苦更容易被观照,因为我们讨厌它;快乐会让我们沉迷进去,不愿意观,所以很快就被痴控制了,什么也无法观了。痛苦生起的时候,是很容易观照的。
因此,若透过受念处的修行来让觉性生起,那么就要——心有快乐,知道;快乐消失,也知道。心有痛苦,知道;痛苦消失,也知道。心不苦不乐,知道;不苦不乐消失,也知道。如此训练不懈,随之而来的结果是——苦、乐、不苦不乐生起时,觉性都会自行运作。
如果观身与观受皆不擅长,也可以观心。
观身除了观呼吸之外,还分为几类:非常容易的,比如行、住、坐、卧的“四威仪篇”:站,觉知自己;坐,觉知自己;走,觉知自己;卧,觉知自己。或是“正知篇”:动,觉知;停,觉知。像现在我们坐着,其实还有小动作,大动作是坐,而小动作——有时这么坐,有时那么坐。禅堂里讨人嫌的坐姿是什么,知道吗?好不容易才能唤醒,还睡眼惺忪。本是来听法的,结果却睡着了,还不如在家里睡呢。这样的姿势称为小的肢体动作,大动作还是坐,小姿势却是变来换去的,有人坐着扇扇子,有人抓抓这里、挠挠那里,我们与猴子是一个类别的,难以静止不动。
我们不同于天神和梵天神,天神、梵天神、魔王都是规规矩矩的,比大家要规矩得多。比如魔王,祖师大德们曾经说过,魔王听法的时候是毕恭毕敬、纹丝不动。为什么非要动来动去呢?因为我们的身体一直这里痛,那里不舒服。师父们是这样讲的,隆波是这样听过来的。
就观身而言,最简单的是观身呼气、吸气;或者观身体的行、住、坐、卧;或者观细小的动作。笑也属于小动作,我们依然坐着,但脸在微笑,这时要去觉知。倘若不断地觉知,接着只要身体一有动作,觉性就会自行生起,自发的觉知到正在动的色或正在静止的色、正在呼吸的色、正在行、住、坐、卧的色。
如果是观照感受,则建议去观心的感受:一会苦,一会乐,一会不苦不乐,变化不断,观至娴熟的时候,觉性将会自行生起。
所谓的“观心”,并不是直接去观心。有人说自己在观心,却不明白何谓观心。心本身是观者,如果直接去观心,是观不了的。因为,心无形无相。心就是能够觉知所缘的那个(能观)。“能够觉知所缘的那个”,能够体会吗?它本身无形无相,速度疾快,来去无踪。事实上,心的生灭速度极快,以致于我们看不出来。就像电一秒钟生灭几十次,由于速度太快以致于感觉不到它在生灭,心的生灭速度则更甚之,以致于会被误以为是永恒的。
我们不可能唐突的直接观心,那是观不到的。只能透过“心所”来观,比如透过苦与乐,快乐的心是一种形式,痛苦的心是另一种,然后就会发现:快乐的心生起即灭,痛苦的心也生起即灭。佛陀将上述练习归于受念处的范畴。
如果修习心念处,就要观“善”或“不善”。如果贪心重——心贪,要知道;贪消失了,也知道。嗔心强——心生气,知道;生气消失了,也知道。就是这样一对一对的去观。走神的心、觉知的心,是一对一对的。散乱的心、萎靡不振的心,也是一对一对的。
你的哪种习气特别强,就以它作为观照重点,其它所缘只是随赠品。贪心重的人会看到:心一会儿“想要”,一会儿“想要”消失,一会再次“想要”,一会儿“想要”又再消失。整天这样去看,直到心能够牢牢记得“想要”的状态。“想要”一旦现身,就会即刻知道——觉性自行生起。这样训练正是为了让觉性生起。
特别容易生气的人可以去观:一会儿“生气”,一会儿“生气”消失了;一会儿又“生气”,一会儿“生气”又消失了。反复训练,心将牢牢记得生气的状态。一旦“生气”稍露端倪,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不舒服,觉性就会自行生起,立即察觉到——哦!生气了,又生气了。而不是等生气过了三天三夜才想起来,如果那样,说明觉性还未生起。
这完全取决于训练。如果持之以恒的用功,不久觉性就会生起。觉性的职责是及时知道身与心。如果没有觉知身、心,便不可能修习毗钵舍那,也无法开发智慧。开发智慧正是学习名色(身心)的实相。如果忘了身、忘了心,不可能学习,就像学生还没找到上课的教室。
所以,我们一定要透过训练来发展觉性。有觉性之后,戒、定、慧将会生起,不再有难度。比如:想让戒生起,就要依赖觉性去及时知道烦恼习气。烦恼习气是非常恶劣的敌人,若是粗重的烦恼习气,一般以戒来战胜。让戒生起的方法是——依赖觉性,将会很容易战胜粗重的烦恼习气。烦恼习气生起的时候,要有觉性的及时知道。贪欲生起,及时知道;嗔心生起,及时知道;迷失生起,及时知道;散乱或萎靡不振生起,也要及时知道。如果常常的及时知道,接下来便能开发智慧。
如果常常的及时知道,接下来便能开发智慧。就会看到:一切都是临时的,一切都是自来自去。
戒便会自动生起,因为烦恼习气控制不了心。烦恼习气控制不了心,就不可能破戒。人之所以破戒是因为被烦恼习气控制,对吗?当我们说着毫无意义的话的时候,心是善的还是不善的?不善。我们不停地说,不该说的也说,做禅修报告应该精炼要点,结果却说了很久。有人一开口就是长篇大论,听了会头晕。如果他不说,可能会懂更多。他是被烦恼习气控制了才会一直说。因此,能够有觉性的及时知道烦恼习气,戒就会自动生起,就很容易持守。
这样的戒,称之为“根律仪戒”,“根律仪戒”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触所缘后生起的戒,六根接触六尘之后生起感觉,能够生起觉性去及时知道。贪、嗔、痴等生起时,如果及时知道它们,心就会处于平常的状态。平常心是自然、正常、普通的,这样的心是“有戒”的。不是五戒,八戒,二百二十七条戒,那些称之为“别解脱律仪戒”——一条一条的。我们需要的是“根律仪戒”,一定要多多练习。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,接触所缘之后,烦恼习气生起,要生起觉性及时的知道。假如想要生起禅定,又该怎么做呢?
禅定的天敌是“五盖”,认识它们吗?“欲贪”,就是满意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;“嗔恨”,就是不满意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(“触”,就是与身体接触的事物);“掉举”、“恶作”,也就是散乱与烦躁不安;“疑”,是指怀疑、举棋不定;“昏沉”,就是昏昏欲睡。这些都属于中等的烦恼习气,与粗重的烦恼习气——贪、嗔、痴——不同, “五盖”属于中等烦恼习气。其背后的罪魁祸首是“散乱”。如果没有散乱,就不会去“爱”,没有散乱,就不会有“嗔”,没有散乱,就不会有“疑”,没有散乱,就不会萎靡不振。因此,散乱是罪魁祸首。所以,在心散乱的时刻,我们要及时的知道。
心经常散乱到六个根门,也就是散乱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。若观照六个根门则过于繁琐,选择其一即可,选择一个根门:心。心会跑到心门去工作,大多数时候是跑去想。
认识“心跑去想”吗?“跑去想”、“偷偷想”、“暗地里想”,祖师大德们给予它们不同的称谓。心总是一整天在暗地里左思右想,就像小偷。如果有觉性的及时知道“心跑去想”,“跑去想”,就会即刻灭去。因为它们是烦恼习气,无法战胜觉性,觉性生起的刹那,心会自动安住,禅定即时自动的生起。
经常听到有人分享说,虽然修习禅定却从未有过入定的经验。在跟隆波学习之前,即便有定,也是邪定,打坐之后总是恍兮惚兮的忘了自己。正定,是觉知自己的禅定,以前根本无法获得。经由不断地聆听隆波的讲法,持之以恒地练习,以及不懈地发展觉性,现在感觉到了吗?自己的禅定有所进步吗?谁觉得禅定进步了,有吗?谁觉得比以前更糟了?中国人也不乏举手的。
中国人的反应会慢一点,因为要先等翻译。留心观察会发现,在隆波说笑话时,泰国人先笑,过一会儿,中国人才接着笑,因为他们刚听完翻译。泰国人和中国人笑的时段不同,能迅速区分出来。这里坐着的是中国人,因为他们笑得慢一拍。看到了吧?他们刚刚才笑?感觉到了吗?当我们笑的时候,我们对中国人的感觉有所改变,谁感觉得出来?有一种朋友般的感觉生起,能够感觉到吗?刚开始还有疏离感,一旦他们笑我们,我们又笑他们,就感觉成为了一伙,成为一家人。在寺庙听法时,泰国人笑,中国人也笑,然后,泰国人笑中国人,中国人又笑泰国人,就像回音壁一样,回来返去的。
好!现在继续听法。
如果生起觉性,及时的知道五盖或散乱,绝大部分的散乱都是心跑去想了。假如能及时知道,禅定就会生起,如此一来,获得禅定就不再是难事。我们要及时知道散乱的心,而不是禁止心去散乱。若想禁止心散乱,称为“痴心妄想”。因为心是无我的,无法被指挥。只需要及时知道心在散乱,心会自动停止散乱,禅定将自行生起。
发展觉性是为了来到开发智慧的阶段,这才是重点。我们全力以赴的训练正是为了让智慧生起。原先我们觉知身体呼气、吸气,这将得到觉性。继而进一步提升——照见名色(身心)的三法印。
开发智慧就是要照见名色(身心)的三法印,这是毗钵舍那的智慧,而非普通智慧。要想生起毗钵舍那的智慧,一定要照见三法印。三法印就是——无常、苦、无我。“无常”——曾经存在的,继而消失;“苦”——正存在的事物,被逼迫着消失;“无我”——无论现象生起还是灭去,都无法指挥,一切随顺其因缘而非随顺我们心意。看见三法印的任何一个法印都可以,全都是在修习毗钵舍那。
因此,身体呼气,觉知;身体吸气,觉知——这就是训练觉性。让我们慢慢的体会:呼气的身体是被觉知的对象。看到了吗?已经有了两个部分:身体是被觉知的对象;心是觉知者,这被称为“分离名色”。在毗钵舍那的修行开始之前,需要先具备基础的智慧,基础的智慧称之为“名色分别智”。“分别”是指能够分成一个部分、一个部分的,“名色分别智”,就是能够分离名色。
比如当下,色正在坐着,感觉到了吗?谁觉得是自己在坐着?若有觉性——坐着,就知道在坐着。若是提升到发展智慧——坐着的色是被心觉知的对象。谁看到了?试着甜甜的笑,是身在笑,感觉到了吗?身体在点头,感觉到了吗?就只是觉知,不用去后续造作什么。如果笑……点头……不要这样(尊者演示),这样太假了。左转,觉知;右转,觉知,就是自然而平常的。
每走一步,身体移动,觉知自己,便会得到觉性;而每走一步,若照见正在走的不是我,仿佛是个机器人在走,心是观察者。如果可以这样洞悉,就已经在开发智慧,已经开始剥离错误的见解——认为名与色是我、是我的,这称之为开发智慧。
因此,慢慢的观察就会看到两部分:第一部分是作为观者与知者的心;第二部分是所缘,也就是被心觉知到的对象。被觉知到的所缘可以是身,看到身体行、住、坐、卧,而心是知者,这样已经能够分离名色了。
或者,有的人看到苦、乐生起,心是知者,感觉到苦、乐与心是不同的部分,这也被称为分离名色或分离蕴界。或者,贪、嗔、痴生起时,照见到贪、嗔、痴是被觉知的对象,心是知者。谁能做到?看见到生气与心是不同的部分。试着举手,有吗?如果没有,那就落后啦。
现今很多人已经步入毗钵舍那的修行。刚刚只讲到“分离名色”,隆波称为“分离蕴界”,对此,不同的导师有各自的称呼。如果真正按照经典来讲应该是“分离名色”。色又可以进一步分离成地、水、火、风;名也可以继续分离,分离成为四蕴:受蕴,想蕴,行蕴和识蕴。可以称为“分离名色”,也可以称为“分离蕴界”,这取决于每个人的表述习惯。
事实上,是将“自我”分离成一个、一个的部分,看到身是一个部分,心是观者;苦、乐是一个部分,心是观者;善与不善是一个部分,心是观者。心自行工作,时而跑去看,时而跑去听,时而跑去想。它能够自行运作。
谁是观者呢?心正是观心的“那个”——以心观心。当下一刹那的心,去观前一刹那心的运作:比如,前一刹那心在生气,紧接着,这一刹那的心知道了刚才在生气;前一刹那心贪,后一刹那的心,知道刚才贪了。就这样不断紧随着去观,便是以心观心。以心观心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紧盯。紧盯着心,反而看不到心。隆布敦长老曾经教导隆波说:“以心去找心,就算用上宇宙生灭一次的时间也找不到。”因此无需寻找——心在哪里?去找,是根本找不到的。
要慢慢的体会和观察:身体是一个部分,苦乐是一个部分,烦恼习气是一个部分,觉知所缘的心又是另一个部分。每一个部分、每一个部分全是无常的;全是苦的——被逼迫着的;全是无我的——无法被指挥,也不受掌控。
比如,清楚呈现在身体的三法印是:苦——身体始终被逼迫着;无我——我们无法真正指挥身体,无法让它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。无法真的指挥它,最多只能操纵一点点——可以基本指挥它行、住、坐、卧,但也只是临时的,身体睡着而心醒的时候,心就无法指挥身,那时的身体不听从心的指挥,因此,身体并非真在掌控范围内。
清楚的呈现在心的三法印是:无常——因为心变化疾速,时苦、时乐、时好、时坏,始终动荡不安;以及无我——它是自行运作的,生气,是心自己生气;贪,是心自己贪;迷,是心自己迷;心自己好;心自己坏。心自己乐;心自己苦。我们指挥不了它。既无法命令其快乐,也无法禁止其受苦,无法指挥它好,也无法禁止它坏。
就是这样学习。如果能够生起觉性经常地觉知自己,那么觉知身的时候就会照见身的三法印,觉知心的时候就会照见心的三法印:心,有的只是无常与无法控制。这样修习被称之为“开发智慧”。
当智慧圆满了,圣道即会生起,心会契入中道。我们现在的心是无法保持中立的:接触到喜欢的所缘,就感到满意,接触到不喜欢的所缘,就不满意。满意了就动荡,感觉到了吗?当我们对所缘感到满意时,心会膨胀;对所缘不满意,心会萎缩;若是遭遇让自己极度不快的所缘,心会怒火中烧,不只是萎缩,还会发抖、燥热。接触所缘之后,心就不停地变化。
我们要慢慢的学习看清实相,而不是强迫心必须好、必须快乐、必须宁静。好是无常的,宁静是无常的,快乐也是无常的,并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。我们要看到实相:此身,惟有“苦”,此身惟有“无我”,有的只是一堆物质元素。
此心,惟有“无常”,惟有“无我“,无法被控制。
不断观照下去,“有我”的邪见终会脱落,心契入中立的状态,因为它变聪明了——了知快乐是临时的,痛苦是临时的;好是临时的,坏是临时的;行、住、坐、卧,是临时的;吸气、呼气,都是临时的。心会因为智慧而保持中立,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临时的,所有的一切皆无实质的意义且无法控制。接下来,快乐生起,心不再膨胀;痛苦生起,心不再萎缩,不会进一步去造作,“知道”之后,终止于“知道”,能做的“就只是知道、就只是看见”,心若有中舍,就不会挣扎。
假如福报和波罗密具足,心会自行进入禅定,毫无任何刻意的作为,心自己集中起来而进入禅定。隆波请教过隆布敦长老,事实上,还没有问,是长老先讲的:比如,有的人在观心,就只是观心,心突然集中起来,而后整个世界灭去,只剩下空。长老说,这是心进入八定。当事人觉得困惑,问道:我正在观心,并没有要入定。怎么可能入定?长老说,观心会自动证得禅定。观心会自动证得禅定——因为心没有起与伏,非常稳定,心安住之后,自行集中起来。
如果福报和波罗密足够,心集中起来以后,就会在禅定之中开发智慧。只需开发一丁点的智慧,圣道即会生起。圣道是生起在禅定之中而非其外。即便像我们这样坐着听法也可以生起圣道。比如在佛陀时代,听众们坐着聆听佛陀讲法,津津有味地听,随后就有五百位证悟初果,五百位证悟阿罗汉,等等的。根本没有人在修习入定,为何就会证悟呢?因为在证悟的一刹那,心会自行进入禅定,就只是一刹那。
曾有一位导师分享:当他在坐着讲法的时候,有一个刹那,心突然集中起来,切除了所有一切。当心从禅定中退出,他知道烦恼习气已经断除了。随后他迅疾想到,刚才开示到何处了?回想起来之后,就继续讲法。
这位尊者是隆波的一位师父。他说,“在那个片刻,听众之中没有人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。”也许是因为那些听众都没有将心往外送,都在非常认真的听法,所以无人知晓。若是碰到心往外送的专家,就会知道:哦!尊者的心集中起来了!亮起来了!心往外送的人,能够知道宇宙的一切,唯独不知道自己,只知道别人。当时那些听法者真的很棒,没有人知道在尊者那里发生了什么。尊者的心转变的时刻,听法并没有任何中断,就仅仅是说话期间的停顿而已。就像隆波这样,停顿时间长吗?只是一瞬间,对吗?电光石火一般,生命已经彻底转变了。
因此,禅定会自行生起,无需顾虑会不会入定,届时,心自动进入禅定。在佛陀时代,有些人一听到法就断除了烦恼,证得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数不胜数,可以排很长的队。事实上,他们是睁眼坐着听法的,眼睛一眨一眨的,却视而不见,已进入内在去工作了。
我们慢慢去练习,有一天也会得到殊胜之宝。隆波看了看大家修行的整体趋势,时至今日可以称为“非常不错”,我们的心已经变了——成为“觉知、觉醒,喜悦”的人。我们已经可以分离蕴与界。有人能看到名色的生灭,但一定要达到足量。
居士们的弱点是用功不够持续,禅定不够。所以,每天要在固定形式之中练习,这样可以增加禅定的力量。平时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之下多多观照,除去工作中必需用到思维的时间之外,从醒来直至临睡以前都可以实践,用生命去修行,一定要证悟道与果。
现在如果懒惰,接下来,心就会越来越脆弱,因为已经习惯了软弱。必须要忍耐一段时间。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,想得到学士学位必须忍耐,对吗?忍耐至毕业,就舒服可以去工作赚钱了。因此必须忍耐。居士的弱点是持续性太差,有时练习,有时放弃,借口众多:父亲要往生了,丈母娘要出生了,等等的。各式各样的理由,有点糟糕。
一定要用心修行,才可以获得殊胜的礼物。接下来做禅修报告吧。
问答篇
居士1:顶礼隆波!请问如何自我检验自己有没有毗钵舍那的杂染?
隆波:毗钵舍那的杂染,绝大部分体现在自以为开悟了,有些人甚至自认为已经证得阿罗汉。可以去观察那一刻心有没有归位?如果心没有归位却自以为证悟了,那么都不是真的。毗钵舍那杂染生起的时候,心全是往外送的。
毗钵舍那的杂染有十类,在《Yukanatasu》经里,阿难尊者谈及十类的毗钵舍那杂染,尊者使用的名词是——散乱于法之中,共计十项,也就是毗钵舍那的十种杂染。尊者也教导了解决之道——让心获得禅定。如果让隆波来描述就是——心若真正归位,十类毗钵舍那的杂染都会荡然无存。心若没有归位,就会被它们所骗。
惟有修习毗钵舍那的行者才会生起毗钵舍那的杂染。正如要想生起禅相的人,就一定要修习禅定。禅定的敌人是被禅相所骗,而毗钵舍那的敌人则是被毗钵舍那的杂染所骗。
此刻的心,归位了吗?你确定吗?隆波不相信,试试再去观照。你的心的确是宁静的,可是却散乱在外,感觉到了吗?试着用呼吸把觉知带回来,你想得太多了…试着呼吸…并没有让你去想…呼吸,当下的心跟刚才的心不同,体会到了吗?刚才你的心散乱在法里,散乱在外,这样一来,毗钵舍那的杂染就有机会生起。如果心归位了,毗钵舍那的杂染便会全部消失。
好啦,下一位。
居士2:顶礼隆波!我跟随隆波学法已经好几年,这是第四次来做禅修报告,每一次隆波都会有所开示。上一次隆波说,“要修习慈心”,我回去也有用功。现在又有机会作新的报告——我刚刚才知道轻松的心是这样的,然后开始体谅别人,以前自以为了解自己,现在却发现,事实上,我有非常多的伪装与修饰。
隆波:对!
居士2:非常多。
隆波:一般人都会构建层层的外壳来包装自己,希望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好。修行人也会构建“修行人”的外壳——也就是境界,然后自己住进去,以为那就是修行,事实上,正在迷着呢。依赖于觉性和智慧,慢慢地学习与观察就会知道——正是自己构建出来的事物在欺骗自己,心因而松脱出来。继续去学习,你还是想得太多。
居士2:非常感恩!
隆波: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。快乐比以前多很多了,以前动不动就容易生气。
居士3:顶礼隆波!两年前,隆波开示说让我大胆放手,因为那时候,我的觉知非常微细,很快就去到无色定。隆波开示之后的某天,听音乐的时候突然看见心松脱出来!看见心松脱的一瞬间,即刻明白:事实上,自己一直是在抓取的。
隆波:对。
居士3:从那之后,各种境界可能依然与以前相同,不同的是,现在能够紧随着及时知道与看见它们。而且,何时心在抓取,就即刻知道它在抓取。然后又好像变回了不会修行的普通人,因为心何时抓取,我会知道它在抓取。这就是目前的情况。
隆波:很好,不错,继续用功。如其本来面目地知道,那样才会知道实相。
居士4:顶礼隆波!我感觉自己的修行似乎还未上路。
隆波:什么?
居士4:还不太会修行,觉性不怎么生起,禅定也很少。比如:看见生气了,自己也知道,但只是一瞬间,之后就卷进生气里。
隆波:一定要训练,禅定力不够就容易被卷入。
居士4:好的。
隆波:选择一种让禅定生起的方法来训练,常常的及时知道“心跑掉了”,不是禁止心去跑,而是心跑了,知道;心跑了,知道。等到真正上战场时,心跑掉的一瞬间,就会立即知道,否则会跑掉很久。
居士4:我现在基本是按照隆波的开示在用功,每天打坐15分钟,但发现全是在散乱之中。
隆波:没关系的。感觉到了吗?现在你的心力增长了。
居士4:可是好像只能安住一瞬间,然后就会看见欲想一点点跑出来。
隆波:无论何种境界生起,都要及时知道它们。如果心跑了,知道;心跑了,知道,就会获得禅定。很好,继续用功。
居士5:顶礼隆波!今天是我首次做禅修报告,听您讲法已有好几年,也实践了很久,真的觉性或假的觉性生起了,都紧随着去知道,我擅长于观身与观感受,有一次感觉自己不是自己,心里生起恐惧。
隆波:对。
居士5:现在又会生起,某次坐着在工作,看见自己的手好像是别人的手,吓了一跳,常常的紧张不安。
隆波:要去知道(紧张)。
居士5:也是紧随着去知道,看见紧张生起而后灭去。我想请教,在生灭的时候,是否要不断的紧随着觉知?
隆波:我们要不断的观照当下。
居士5:当下?
隆波:当下!并不是要紧随着去到特定的地方。
居士5:好的。
隆波:什么在当下生起,就知道它。看到实相之后,心紧张、害怕,都是正常的,如果常常看见就不会感到害怕。就像打坐之后看到鬼,最开始会怕,但是天天看到就不会害怕了。
居士5:我不会打坐,只是走路。
隆波:那么就去觉知身。
居士5:是的,在日常生活中,我需要走着工作。
隆波:小心,别让心像现在一样粘着于“如如不动”。现在很紧张,对吗?然后就被锁住了。
居士5:很紧张,然后紧随着去觉知紧张。
隆波:感觉到了吗?此刻你在打压。
居士5:感到特别昏沉,因为今天比平常起床要早。想请教您,目前我这样紧随着去知道、紧随着去看见,是否正确?
隆波:也算正确。但以后修行进步了再回头看,就发现又错了,这是一种常规——“正确”是有次第的。无需疑惑,是“正确”的。
居士5:我不知道何时能再顶礼您,因为我在国外。
隆波:观照自己当下的身与心,在哪里都一样。
居士5:现在感到非常紧张,于是就紧随着去觉知紧张,它会自行生灭。
隆波:观照紧张是没关系的,但是别跳进去干扰。当下你有跳进去打压它。一旦去压制,你就会感到憋闷。
居士5:是的。
隆波:慢慢去观,然后,心会逐渐的提升,心的学习是需要花些时间的。
居士5:非常感恩!
居士6:顶礼隆波!我是第二次做禅修报告。上次隆波开示说,我要再大胆一点的观照。现在开始看见身体是苦,因为在日常生活看见自己“被逼迫着”,刚刚解除了一种苦,又有另一种苦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看见,也更愿意接受,开始洞见到身体是一个部分,心是一个部分,感受是一个部分,行蕴与造作又是另一个部分。一旦心越来越愿意接受,就会照见每个部分是各自分开工作的,如果不干扰它们,就不会有苦,仅仅只是看着。最近感觉看不清楚境界了,不知道正确与否?
隆波:看不清楚,不用吓一跳,看不清楚就知道看不清;模糊,就知道模糊,这就已经看对了。
居士6:好的。
隆波:如果看不清楚却想去看清,就肯定错了。“看不清楚”的状态本身也是生灭的。
居士6:恩。
隆波:它本身也是一种境界——模模糊糊的。
居士6:好的。
隆波:如其本来地知道即可,不用非得好。
居士6:以前看见“心跑掉了”,就会瞬间知道,现在看见的却是“灭”的片刻。
隆波:嗯?
居士6:看见了就灭去,看不到开头了。
隆波:一旦训练娴熟,“灭”就会变得明显。
居士6:好的。
隆波:“灭”会明显,有的只是不断地灭、灭、灭…
居士6:好的。
隆波:没什么可奇怪的。
居士6:我还在正确的路上吗?需要额外的调整吗?
隆波:在。继续用功吧。
居士6:顶礼!感恩!
居士7:顶礼!隆波开示说让我去观身。能观到什么就努力去观,不好也行,我就是这样不断提醒自己,而对于观白骨,不知道该怎么做,于是就努力觉知,不好也行,对吗?
隆波:对,隆波已经说过,训练并不是为了得到好,能够觉知自己,看到身心在不停的工作,那正是最好的。感觉到了吗?你的心已经变了。
居士7:感到散乱减少了。
隆波:对的。
居士7:还有一点点。
隆波:是的,你的禅定已经生起,继续用功吧。
居士7:好的。
隆波:你观自己的身体,禅定就会很快生起。
居士7:还有个问题,我妈妈大脑严重受损,主治医生说康复的机率很小,但医生并没有说毫无机会。想请教隆波是继续治疗还是放弃?我不希望伤害妈妈,也不希望自己造恶业。
隆波:这很难说。假如说得不谨慎,隆波也在造恶业。比如,以前有人问是否该替病人拔掉输氧管,拔还是不拔?拔掉之后属于杀害亲人吗?其实一切取决于动机。假如是刻意希望其死,条件就具足了;若没有刻意希望其死,而是看见他非常痛苦,每天被医生治疗,不断被切割这里和那里,已经回天无力,有的只是痛苦。那么这样做的用心便是不希望他受苦。这完全取决于用心,取决于动机,何种动机导致造何种业。
居士7:如果身体无法继续维持了,比如,已经无法呼吸了呢?
隆波:那就帮助他呼吸,帮助他减轻病痛,这些都可以尝试,但是不用再服药了,因为没有意义了,不可能再康复。要去判断什么是用于维系生命?什么是用于治疗?治疗不了就不用再继续,如果回天乏术,也只是白白受苦。但不是不让其喝水,故意让其赶快离世,这是不可以的。
居士8:顶礼隆波!原先我想问问题,听完您的开示就明白了,现在没问题了。
隆波:那么隆波就给你发赠品。建议你,别想太多!你思维用得太多了!你要多多觉知:快乐,知道;痛苦,知道;善,知道;不善,也知道。不断地及时知道自己的感觉。不需要再去搜寻其它什么了。结束了。
主持人:今天到此结束,我们已经听闻了法。请允许我作为在座各位的代表,念诵供养文,大家一起用心跟随:我们在座所有人请求供养所有的物品给隆波帕默尊者,请求尊者慈悲接受,为了我们所有人以及家人的永恒利益与快乐。
如河水充满,遍满于海洋;
如是此布施,利益诸亡者!
愿你欲与愿,能迅速达成,满一切期望;
如十五月亮,亦像如意宝!
愿诸灾免离,愿诸疾消失,
愿你无障碍,得快乐长寿,
习惯礼敬者,常敬拜尊长,
四法得增长,长寿、美貌、幸福、健康!
主持人:善哉!
隆波:用功修行,生命就会好起来的。
(问答部分结束)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 |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 | |
---|---|
中国 | C:1 · 2 · 3 |
泰国 |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 |
大马 | M:1 · 2 |
远程 |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|
日常 |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 |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 |
媒体平台 |
---|
法堂直播·简版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 |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 | 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