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E6.4-D23.39《心不是心,也不是不是心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23年5月13日:修订间差异
小无编辑摘要 |
|||
第4行: | 第4行: | ||
[[文件:E6.4《隆波帕默尊者开示》-2023年5月13日.mp4|center]] | [[文件:E6.4《隆波帕默尊者开示》-2023年5月13日.mp4|center]] | ||
最近阿姜巴山在举办中文线上禅修班。来自十几个国家,大概六七百人参加了这次中文禅修班。现代媒体通讯设备的使用比以前更广泛。以前学法,我们必须自己亲自去学,哪怕只是在自己的国家学法也很不容易,更别说要跨国来学法。 | |||
以前,隆波跟高僧大德求法,高僧大德在东北部,隆波去那里要坐火车、坐大巴,要坐一整个晚上。隆波到了省里要转车到县里面,有时候要从一个村子转到另外一个村子。有时候赶不上车,隆波就只能走,只能靠步行。其他可以帮上忙的工具,是没有的!想要录音,拿磁带录音,那些高僧大德也不是很支持、不是很鼓励。他们希望我们自己能够听懂、听明白,所以自己就只能够努力地去记住。 | |||
高僧大德那些好的教导,哪怕我们只听了一遍,印象就会很深,甚至能记到今天,几十年都不会忘记。尤其是那些可以放心托付生死的高僧大德,比如隆布敦长老。隆布敦长老说的话,让隆波印象深刻到就像录音一样,因为自己是真的感兴趣。 | |||
现在这个时代学法很容易,想听法就可以把脸书facebook、YouTube打开。有那么多的媒体平台,我们就会觉得,什么时候听法都可以,现在还很懒,那就先放一放,反正什么时候学都可以,什么时候修行都行。 | |||
但是当我们跟高僧大德学法的时候,就必须坐着去修行、去实修,然后他就教。有些高僧大德一见面,他就教了;有的高僧大德不说话,一声不吭,周围鸦雀无声;有的高僧大德不说话,久久地才说一个词;有的高僧大德一见面,马上就棒喝,实际上根本不认识。这就是以前高僧大德教法的风格。很惊喜的,心不会膨胀。 | |||
以前去顶礼高僧大德,是以很恭敬的心、求法的心去顶礼、亲近他们。因为是自己要去找那些好的宝贝,但是自己不知道方法,所以要跟高僧大德学方法。 | |||
如果我们的心,刚好跟哪个法是相匹配的,高僧大德他就教那个法。那些实修的高僧大德是没有提前备课的,没有按照书本里面照本宣科来教。一见到脸他们就知道了。 | |||
我们用的是把自己的心拿给高僧大德看。如果我们是以很粗俗、僵硬的心拿过去,他们就没什么感觉;如果心太僵硬、太坚硬,是学不了的,他就不会教什么。如果我们是以柔软的心、恭敬的心,一颗真心求法的心去学,他就会教。比如隆波跟隆布敦长老学法,那是非常神奇的。隆波从来没有见过别的高僧大德像隆布敦长老那样。隆波去顶礼他、亲近他,说我想修行,他是不教的。他会自己去打坐,差不多一个小时后,他睁开眼睛就教。他教一个人,也是没有几句话的。 | |||
我们必须要自己去用功,自己来实践,他的有些教导,隆波花了二十几年来消化,二十年多一点点,才能够理解他所教导的部分。 | |||
有些法,他曾经说给隆波听。隆波曾经听到过隆布敦长老教导:心即是佛。教导过好几次,而且讲得很长。但是,他教导的时候,每一次说的都是一模一样的。 | |||
心即佛,事实上是黄檗禅师(中国唐代靖州高僧)教导的一部分。隆布敦长老用黄檗禅师的教导来解释那个境界:在最后阶段心的状态,即阿罗汉的心是什么样子的。隆布敦长老审视,觉得没有谁的解释可以准确得像黄檗禅师那样的程度,所以就借用黄檗禅师的教导。在《心即是佛》的篇幅里,听他第一次讲的时候就明白了:心即是佛,知者的心就是佛。 | |||
慢慢地修行,修很久很久才会发现,领悟就会改变了。想知道“心即佛”是什么样的境界,那就自己去实修。看起来好像觉得自己明白,但是保证大家是不明白的,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过佛的状态。 | |||
必须要修行,修到能够放下蕴、放下界,看到世间空,看到色法,也就是身体是空。看到空,看到世间的空,看到身体的空,心也空,它们是一体的。 | |||
在三藏经典里面这样的教导是有痕迹的。 | |||
有一个叫摩伽罗阇的人去请教佛陀,他是非常棒、特别聪明的一个人,他是巴婆利婆罗门的弟子。巴婆利婆罗门本来是个大臣,年纪大了就去出家了。 | |||
巴婆利婆罗门有十六位弟子(分别是阿耆多、提舍弥勒、布那迦、弥德古、陀多迦、乌婆湿婆、南德、海摩迦、都提耶、迦波、阇多迦尼智者、跋陀罗弗达、乌德耶、波娑罗婆罗门、摩伽罗阇智者和宾吉耶大仙),能力都非常强。听说佛陀悟道成佛,这位巴婆利婆罗门就想了十六个问题,让十六个弟子每人拿一个问题,去请教释迦牟尼佛。每个人呢问、问、问,世尊每次回答一位,这些人就不停地证悟阿罗汉。除了最后一位,巴婆利婆罗门的孙子,因为他一直想把佛陀教导的法,去跟他的爷爷巴婆利婆罗门分享,就没有证悟阿罗汉。等到他去把佛法告诉他的爷爷巴婆利婆罗门,巴婆利婆罗门就证悟到三果阿那含圣者。 | |||
巴婆利婆罗门的十六个弟子,大师兄叫阿耆多,他先问。问完了之后,2号摩伽罗阇准备提问,佛陀就跟他说先停一停,转而先回答别人。摩伽罗阇好几次都想问问题,佛陀说你等一下,等一下,直到到了第十五个人,摩伽罗阇才有机会可以问。 | |||
为什么佛陀不让他马上问呢?因为他的心很散乱,心不停地在想,想找答案,想得到答案,心的欲望特别强。佛陀就折磨他,不让他问。隆波也同样用这样的方法,有时候告诉我们,不用问,不要马上问,先听,等到了合适的时间,就可以问了。 | |||
摩伽罗阇请教佛陀说:“世尊,我们要怎么样看世间,死神才会看不到呢?” | |||
大家只是听这个问题,就发懵了。巴婆利婆罗门真的非常棒,他让弟子们提问,当弟子得到答案之后,全部都证悟阿罗汉。他非常棒,但是年纪太大,自己来不了。 | |||
佛陀回答:“一个人看到这个世间空,死神就看不到、找不到。” | |||
死神看不到,就是已经彻底地摆脱、超越了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状态。死神看不到,其实就是阿罗汉。阿罗汉是怎么看这个世间的呢? | |||
看到这个世间空。看,并没有去思考,并没有想让心是空的,并没有带领让心相信这个世间是空的,并没有带领刻意让心去看到世间空。而是,就只是看到,世间空! | |||
怎样做,我们才可以看到世间空?那就去修毗婆舍那,不停地去认识、了解所有的名法、色法。觉性觉知色法,心安住,智慧就会生起——色法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觉性觉知名法,以安住的心,就会看到所有的名法——无常、苦、无我。 | |||
这个称为世间的,其实就是名、色。并不仅仅只是外面的这个世间,真正称为世间的,是名法和色法。 | |||
如果我们看到色法在示现三法印,名法也是在示现三法印,心就会把色法、名法还给世间,没有了执着与抓取!没有了执着抓取,这时候就会看到世间的空。 | |||
经典理论是怎么努力地去解释空的?它空,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。这个说法对吗?也是对的。但是,这个抵达不了内心。 | |||
"看"到世间空,就只是一个“看”已经很值得人去体会了。我们的品质要想能看到世间、看到名色、看到身心的空,心必须要有戒、有定、有慧,戒、定、慧圆满才能看得到。 | |||
尤其是如果没有智慧的话,看世间、看名色身心、看世间空,是看不到的。 | |||
仅仅只是看到存在和不存在,存在和不存在依然没有空;有或是没有,还不能称之为空,依然还有相对的二元对立,二元对立就是有跟没有之间是二元对立的。但是那个空,是不存在二元对立的,那是一体的,是一,没有相对。 | |||
说到空、空、空,有很多人就开始醉了。在曼谷时代,有两位非常棒的高僧大德:一位是佛使比丘,一位是阿姜巴优尊者。这两位是绝顶的!事实上他们的领悟,他们的能力是非常的宽广的。 | |||
佛使比丘,他说到空,提及空,说得非常多。一旦讲到空、空、空,很多读他的法或听他的法,但理解不是很周全的人就会努力地带领心:有时候想到空,有时候看所有一切都空。 | |||
只要心还在工作,还带领心去工作,去想、去看,去看空、看名色,心就依然还有所作为。 | |||
只要心没有空,世间就不会空。 | |||
因此,想到空,并没有什么好处。就类似我们读禅宗慧能大师或是黄檗禅师的书。书很好吗?很好。但是,读了之后,我们 | |||
就会沉醉在空里面——这也空,那也空。这样的空,那样的空,并不是真的空! | |||
那个空,仅仅是自己想象出来的,自己造作出来的,自以为是地去相信的。 | |||
我们要想看到世间空,看到这个名、色真的空,必须要去修习毗婆舍那。去看身的实相,去看心的实相。不停地去看,就会看到这个身也是在示现三法印,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心也是在示现三法印,同样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 | |||
一旦看见,就会放下。 | |||
看到没?因为心如实观,所以才会放下。因为放下了,才会空。如果没有放,就不可能空。因此,如果我们还没有放,就去找那个空,是找不到的。因为仅仅只是带领心去找空,其实已经是紧抓不放——执着、紧抓,就想让心解脱、让心好。因此,如果我们想真正看到空,就不能去思维分析。如果思维分析,就会沉醉在空里面:这也空,那也空,只剩下我不空。 | |||
有些人会教弟子,带领让心去到空里面,不想、不演绎、不造作。带领心去到空,不想、不演绎、不造作,在带节奏的时候,就已经不空了。刻意地不想、不演绎、不造作,本身就是在造作,称为在造作空。 | |||
因此,我们不需要努力地让空生起,直接去看色法的实相,直接去看名法的实相。一旦我们看到色法示现三法印,心对色法就不再执着抓取;一旦我们看到心的实相,心也就不再执着心。心,无论是苦、乐、好、坏,心觉知还是迷失,心是看、是闻、是感知身体方面的接触、还是在心方面去想,全都同样是在示现三法印。这么照见,就可以放下心。 | |||
如果智慧圆满,就可以放下名、色。一旦能够放下名色,就会看到世间或者看到名、色,包括内在、外在的,全部都变成一体的了,我们的身体跟外面的世间也是一体的,这个感觉念头也是属于世间的。五蕴是属于世间的。然后就会看到,五蕴它们不停地工作,仅仅只是名法、色法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。不停地去修行,我们就会看到这个世间,仅仅只是呈现了一个现象——不停地在流动,没有起点,没有终点,永无止境。 | |||
世间的现象就是这样的——不停地流动,没有起点,也没有终点,生灭、运动、变化,没有终点就是轮回。我们就会看到,世间仅仅只是呈现了一个不停流动的现象而已,就像一场梦。 | |||
如果我们这么照见,我们不需要找心是什么样子的。如果我们再去找心,那个不空,就会再次生起。因此,如果我们真正到达最终点,已经放下了色法,放下了名法,我们就不需要找涅槃。世间就是造作,涅槃是已经超越造作的状态。 | |||
摆脱造作,没有什么造作了,那才能够称为空。世间空,是一种形式,摆脱了世间的心也空,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空。两者是不同形式的空。 | |||
世间依然还有“有”——有因就会生,没有因就会灭,控制不了。它空,没有,空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,它只是呈现不停地流动的现象而已。而摆脱了世间的心,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空,它已经彻底地摆脱了造作,不需要去界定它有还是没有。 | |||
在《心即是佛》那本书里面,隆布敦长老有一句话很值得玩味。他说,“心啊,不是心,但是也不是不是心。”我们听了之后,就好像他在玩词语游戏,听起来觉得很值得品味。 | |||
以前隆波亲耳听到他这么教的,自己没有明白,“心不是心,但是也不是不是心。”究竟它是心还是不是心呢?彻底地摆脱了造作的心,就是那样子的,就会是那样的感觉。 | |||
去看《即心即佛》这本书,隆布敦长老其实就是解释心即一。这个解释,佛使比丘称之为“本来的面目”,慧能大师称为本来面目,黄檗禅师称为一心,隆布帖长老称为意,前僧王称为识元素,阿姜摩诃布瓦尊者称为法元素,隆布布达长老称为一。 | |||
语言,只是描述的方法,不同人有不同的描述。如果用人的语言去界定,其实都是为了解释同样的状态——空,它彻底地摆脱了所有的造作。世间,也是名法、色法,它本来是有造作在的。但是空,它空的原因,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执着抓取,它是不同形式的空。 | |||
必须要修行,必须要全力以赴地去投入。高僧大德教导说,涅槃就在死亡的旁边。这是真实的教导,而不是说着好玩的。只要还爱自己,害怕死,是看不到的。 | |||
比如有的人,他修身至念,他看到他的身体,依然没有解脱。他看到这个身体苦,苦就像一整座山压着他蹂躏。那些从观心念处走过来的人,就会看到心是最苦的。苦,就好像被很大的山压着蹂躏,不仅仅只是压着,更像压着在磨。谁曾经看到过石磨,就这样磨得苦啊。 | |||
这个苦的状态,无论是从观身角度来契入,还是观心的角度去看待,就会看到这个蕴真的苦。如果心很脆弱,害怕死,心就会从禅定里面退出来,不继续往前走。 | |||
如果不怕死,死就死了,轮回就会坍塌。轮回就在我们的胸口里面徘徊,那时候就会彻底地坍塌,就会看到外在的世间,仅仅只是呈现一个流动的现象而已,它是随顺因缘在呈现的一个现象而已。至于知元素,它空,是因为没有造作。 | |||
所有的色法、名法,它空,因为没有去执着抓取,并没有界定和定义它。因此,如果我们听到所谓的空、空、空,别沉醉,要努力地去看,去如身的本来面目去观身,如心的本来面目去观心。有一天我们就会看到,身也是在示现三法印,心也是在示现三法印。那个无常的它是苦,那些苦的现象,也不值得执着抓取,心就不再执着抓取,就会自由。 | |||
不需要努力地去找空,不需要去找空。你越找,越找不到。不停地认识身、了解心,要去看到身心的三法印。到了六道轮回彻底坍塌的时候,它会自已空,身心其实也是世间。 | |||
空,不是人,不是众生,不是我,不是他,仅仅只是呈现的现象:生灭、变化,随顺因缘。生灭、运动、变化,有生就会有灭,世间是有生有灭的。但真正的法元素,它是不生不灭的,它是元素,有时候称之为不朽的元素,不朽的法。如果看到这个,就会知道苦的终点就在这里,就是彻底地摆脱了造作。有一位法师去看火化尸体,他就感叹到:诸行无常。所有的行蕴,所有的造作,都是无常的,有生就会有灭。 | |||
所有造作的有为法,如果能够停息下来,就会是快乐。因此,灭掉造作,那个时候就会抵达涅槃。不需要去找涅槃,越找越没有。有欲望,想看到涅槃,想得到涅槃,就生起了所作所为,就会挣扎,创造有,创造生,就会离涅槃越来越远。 | |||
隆波还是居士的时候,隆布帖长老还在,隆布敦长老已经圆寂了。有一次,隆波修行,然后想到: | |||
隆布敦长老说,“别把心往外送”, | |||
隆布行长老说,“别把心往里面送”, | |||
隆布帖长老说,“如果谁抵达中间,就会摆脱所有的苦”。 | |||
心往外送,其实就是心迷失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的所缘,因为心有欲望在背后驱动。 | |||
起先隆波听到隆布敦长老教导说,“别把心往外送”,所以自己就把心往里面送。修行之后,就看到烦恼习气从胸口的这个地方冒出来,看到就会灭掉。然后心里就会有疑问,“诶,它从哪里冒起来的?这又从哪里冒起来的呢?”然后在烦恼习气起来的时候,隆波就很轻地去触碰它,稍微轻轻地触碰它。如果直接去观它,它就会立马消失了。 | |||
这就类似于把烦恼习气养着,它就慢慢地往里面萎缩、萎缩、萎缩,往里面钻得很深。隆波就用觉性,不停地跟着它,想看它的根源究竟在哪里?觉得如果看到它的根源,就可以清除它了,这样就不再有烦恼习气出来,不需要再跟它战斗。 | |||
于是就不停地往里面伸、伸、伸,伸到很深的地方,烦恼习气就消失了。看了之后,全都空了,找不到源头,找不到烦恼习气的源头。一旦碰到怎么办呢?心就退出来,出来让六根和六尘重新去接触,烦恼习气又冒出来了。又重新这么去碰,跟着它看,最后它又跑掉、消失了。 | |||
这么修了一段时间,刚好见到隆布行长老。隆布行长老神通很厉害,有天眼通,有好几个神通,是非常厉害的一位高僧大德,非常非常的厉害。隆波去他的寺庙,想去顶礼他,那个时候自己的心正在这么玩,跑到里面去看。 | |||
他看到我的脸,根本不用问就说,“知者、知者,出来在外面,烦恼习气不在里面,烦恼习气在外面。”他知道我进里面去找烦恼习气。 | |||
烦恼习气不在里面,它在外面。那个时候听了之后发蒙,隆布敦长老说别把心往外送,隆布行长老说别进到里面,那就在中间应该更好。那就在中间更好,因为隆布特长老曾经开示过,谁抵达中间、中立,就会摆脱所有的苦。 | |||
中立,实际上的意思是没有满意和不满意,但是隆波从别的角度来找所谓的中立、中间。我发现心跟所缘是一对,有时候会去执着所缘,有时候会执着心、抓住心。自己在那试,既不抓所缘,也不抓心。就去送心到禅修所缘,心就会跑,一旦要碰所缘了,就逆流回来找知者的心,一旦快要到知者了,不抓,继续又回来去找所缘。这样不停地来来回回,最后心就会集中,在中间集中,既不执着心,也不执着所缘,在中间灭掉了!空,没有念头,没有演绎,没有造作,没有时间,不知道过去多久。没有念头,没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只剩下单一的心,在这个地方。 | |||
退出来之后,想可能这就是涅槃,涅槃即不执着心,也不执着所缘,不执着名,不执着色,什么也不执着,带领心到那个地方就空了,没有念头,没有演绎、造作,什么都没有。 | |||
就这么玩,有一天就有点困惑,唉,自己在不停地进进出出,是刻意在做的,自己并没有修习毗婆舍那。这属于心的细节,修禅定的人怎么转换都行,这是奢摩他。之后就去顶礼隆布帖长老,跟他汇报修行:不抓心,也不抓所缘,心空了。我有疑问说,感觉这应该是禅定。他回答说,“对,是禅定。”他非常棒,他马上回答说是禅定。他说,“去训练,训练得熟练一点。这个时代,玩很多禅定的人已经没有了,要训练得很熟练。”隆波就汇报,说害怕黏着。长老回答说,“你不需要害怕,如果卡住了,师父会来帮忙的。”隆波就不停地玩,从那时候就不停地开始玩,也知道这个是奢摩他,仅仅是高僧大德想让自己训练,让自己认识它。 | |||
这是奢摩他,不执着心,不执着所缘,什么也不执着,知道是什么吗?那是在色界定里面,不执着。隆波就这么玩。有一天见到隆布布詹长老,隆波从来不认识他,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,但是他让出家师父找隆波去见他,见到他他就指着脸说,“你是怎么修行的?”跟他汇报、分享,不执着知者,不执着能观,不执着所观,然后全都空了。他就棒喝了,“唉!什么涅槃还有进有出!”然后他就问,“那怎么样,接下来你怎么修行呢?”隆波以为他听不懂隆波的口音,因为隆波听他的口音,同样也听不太懂。隆布布詹长老是北方人,然后去东北部,口音就会不一样。第二次又分享了一遍,他棒喝了第二次,“什么涅槃,还有进有出!”自己的心就彻底地扔掉了,这样的禅定不要了。如果不停地修下去,就浪费时间。心,就扔掉了,再也不要了,浪费时间! | |||
相信了隆布布詹长老,因为这么玩,就会浪费时间。因此,那个空,即便有一丁点的刻意,就已经不是了。因此真正涅槃是没有进没有出的,那是一个一的状态。 | |||
如果我们的心摆脱了造作,会自然碰到这个状态,我们的心要想能够摆脱造作,除非心的欲望彻底的止息。 | |||
问答 | |||
1号:我修行是透过有觉性去观行、住、坐、卧,修了好几个月,后来工作很累,就开始迷失,最近一个多月一直是迷失的,接下来应该怎么修行? | |||
尊者:要不停地想到身体,只是想到身体,但别去紧盯它。1号,你修的禅定依然有紧盯。我们就只是感觉身体动,要以正常的心去感觉,而不是让心很呆滞地去觉知。那个呆滞的状态不是正确的觉知,那是变色龙。要去觉知身体,身体它从来没有跑到哪里去,如果什么也做不了,就去觉知身体。 | |||
身体在坐着,感觉到了吗?身体在动,不停地去觉知、觉知,宁静也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。不停地去觉知身体,这样心就会有力量。心一旦有了力量,然后就可以分离蕴,身体是身体,心是心,就可以分离开。 | |||
不需要挣扎,你累了,没有力量,就知道没有力量了,想要有力量,要知道有想要。不停地去观身体,感觉到了吗?身体在呼吸。能感觉到吗?别去想到宁静。身体呼气,觉知;身体吸气,觉知,这样它就会自己有力量的。 | |||
以前隆波修行,有时候心特别累,就去修安般念。修一段时间,心就会有力量。接下来,心累,知道累,想让疲惫消失,然后知道想要,立马就有力量了,这样更好。直接去观心,心自然就会有禅定。就只是及时地知道,心的满意和不满意,心就会自动自发地有力量。 | |||
6号也看到了这个,对吗?能看到这个,就很好。禅定,就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,散乱,知道散乱,不喜欢散乱,知道不喜欢的一瞬间,就安住起来了。什么时候,心没有了满意和不满意,心就会很容易安住起来,就会很容易有力量。因此心没有力量,没有关系,去觉知身体,如果想要有力量,要知道有想要。就只是这样而已。 | |||
2号:修行是透过听隆波的视频,在日常生活中读自己的心,现在开始看到身和心是负担了。请求隆波开示,在禅定里面开发智慧是什么样子的? | |||
隆波:不需要关注,如果它能做得到的话,它会自己做到的。不需要去挣扎,你的修行已经对了,而且修得很好。 | |||
心有禅定很好,很好的禅定就是这样子的,没有憋闷,没有紧,它是安住的、轻松的,有在觉知自己。禅定很好,蕴全部都分离开了,接下来你只需要看到什么东西生,什么东西会灭,就这么去看。 | |||
每天要固定形式练习,心才会有力量。如果在日常生活中,一味地培养觉性,心就会没有力量。2号修得很好,非常非常得好,继续用功。 | |||
3号:想到修行就会压制自己,修行很困难、不自然。固定形式是念诵佛陀,能看到心的动荡起伏,看到心跟烦恼习气是不同的部分。在经行的时候,感觉到身体的动,看到身体的心会很悲伤。请求隆波开示。 | |||
尊者:太散乱了!开发智慧,心必须要有一些禅定。因此,要修习宁静,不需要担心智慧。如果心完全没有禅定,一直是散乱的,就会思维、想象。并没有真的亲证或看见,或者看一点点境界就又会继续去想。看到这个境界生起了,然后很快就开始解释、思维。看得出来对吗,3号?一旦有什么东西冒出来就说,“哦,这个是这个,这个这样,这样工作……”就会说、说、说个不停,这是散乱。 | |||
因此,要修习宁静。如果宁静不够,是无法真正地做到开发智慧的。对,就是这样。就这么修,让自己的心有力量,让自己的心先不动荡,然后再去开发智慧。不然的话,就会自己说个不停,有时候还自己跟自己争论吵嘴。 | |||
好,3号要去修习宁静。 | |||
4号:感觉修行比以前简单很多了,能够一直不停地看到心迷失,它是自然地在运作的。看到什么境界,能够更频繁地放下来,但是有时候还会把它抓取起来变成我,然后努力地去干预让它好。一旦及时地知道,有时候就能够放下,有时候就好像有点发懵,说:哎,自己的修行对了吗?但是也会一直能够看到境界,修行对了吗? | |||
隆波:现在的心是正常的吗?不正常。对,如果看到这个就OK了。如果你认为现在的心是正常的,那就很困难了。 | |||
要觉知,现在的不是觉知,这是把心收摄进来。别把心收摄进来,要以正常的心,去知道身的常态是什么样子的;以正常的心,去知道心的常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。要这么去观,要去观。现在已经不正常了,在紧盯而且锁住了,别那么去锁住它。 | |||
但是,你放开的时候,心是有点散乱的,还不太有力量。因此,要做固定形式的练习,修习某一种业处,心跑了,知道,跑了,知道。不要追求宁静,宁静也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。去修习禅修业处之后,及时地去知道心,这样心就会有力量安住。 | |||
现在在紧盯,但如果你放开的话,心就会太弱了,心力不够。在心力不够的时候,见到隆波,每个人都会紧盯的。 | |||
因此,要去做固定形式练习,心跑了,知道。别去强迫它宁静,别去强迫它一动不动,不去追求宁静,不去追求好,不去追求快乐。真正追求的是要觉知自己,看到身体呼吸,觉知,看到心跑去想了,觉知。 | |||
5号:固定形式用功是透过观身体呼吸,在心宁静的时候会看到里面的身体在动荡。看到观动荡,心有快乐,亮堂,有法喜。问题是心依然开发智慧能力不强,但是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能领会那个控制不了了! | |||
隆波:就是这么去观,不需要担心智慧。如果禅定不够,号称开发智慧,那其实是散乱。不停地去觉知,如果你的禅定够,不需要担心智慧。 | |||
5号,你的心随时准备好要开发智慧了的。心有法喜,知道吗?看到了吗?法喜是自己来的,对吗?你并没有请它来。看到了吗?法喜减轻了。看到了吗?法喜消失了。其它的感觉也是这样的。什么境界生起了,就是这么去观,但是别去让心一动不动,你依然喜欢把心收摄,让它一动不动。 | |||
真正有禅定的心,它是安住的,是宁静的,而且是在我们没有刻意打压的情况下。如果我们刻意的话,其实是去逼迫、打压心。心一整天都在被用,因为欲望的力量,心从来没有获得休息,工作非常的繁重,所以心没有力量。 | |||
因此,我们去修行业处,不需要有想要,不需要有欲望来带领,不需要想宁静、想快乐、想好,这些都不需要。 | |||
这样也不可以,这样是带领让心一动不动,别带领心。带领心,其实又是在找事情给它做了,什么时候才有力量呢?没有获得休息。修行业处去及时的知道自己的心,一旦心停止造作,就会有力量,一旦有了禅定,开发智慧就容易了。 | |||
依然还习惯于打压,让它一动不动,要去看这个,修行了业处之后,要去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 | |||
6号:固定形式用功,每天经行打坐的时候觉知自己,看到嗔心经常冒起来,所以去训练禅定,让心更有力量。看到心生气会自己灭掉,看到身体不是我心就会非常的沮丧。然后觉知更频繁了,看到觉知跟迷失更多了,最近一段时间心安住,请问这个安住变成正确的安止定了吗? | |||
隆波:对的,修安止定,并不仅仅只有安止定。有安止定,到了某一点,必须也要修观禅。 | |||
也需要修止禅,如果只是一味地修观禅,很快就会没有力量,一旦没有力量,就会散乱。如果没有力量,就会自以为在开发智慧,事实上并不是,而是在散乱。 | |||
3号和6号的脸很像,长相很像。哦,是兄弟。 | |||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 | |||
{{法谈文字全篇}} | |||
{{课程导航}} | {{课程导航}} | ||
[[Category:隆波帕默尊者|E]] | [[Category:隆波帕默尊者|E]] |
2024年10月3日 (四) 17:04的版本
最近阿姜巴山在举办中文线上禅修班。来自十几个国家,大概六七百人参加了这次中文禅修班。现代媒体通讯设备的使用比以前更广泛。以前学法,我们必须自己亲自去学,哪怕只是在自己的国家学法也很不容易,更别说要跨国来学法。
以前,隆波跟高僧大德求法,高僧大德在东北部,隆波去那里要坐火车、坐大巴,要坐一整个晚上。隆波到了省里要转车到县里面,有时候要从一个村子转到另外一个村子。有时候赶不上车,隆波就只能走,只能靠步行。其他可以帮上忙的工具,是没有的!想要录音,拿磁带录音,那些高僧大德也不是很支持、不是很鼓励。他们希望我们自己能够听懂、听明白,所以自己就只能够努力地去记住。
高僧大德那些好的教导,哪怕我们只听了一遍,印象就会很深,甚至能记到今天,几十年都不会忘记。尤其是那些可以放心托付生死的高僧大德,比如隆布敦长老。隆布敦长老说的话,让隆波印象深刻到就像录音一样,因为自己是真的感兴趣。
现在这个时代学法很容易,想听法就可以把脸书facebook、YouTube打开。有那么多的媒体平台,我们就会觉得,什么时候听法都可以,现在还很懒,那就先放一放,反正什么时候学都可以,什么时候修行都行。
但是当我们跟高僧大德学法的时候,就必须坐着去修行、去实修,然后他就教。有些高僧大德一见面,他就教了;有的高僧大德不说话,一声不吭,周围鸦雀无声;有的高僧大德不说话,久久地才说一个词;有的高僧大德一见面,马上就棒喝,实际上根本不认识。这就是以前高僧大德教法的风格。很惊喜的,心不会膨胀。
以前去顶礼高僧大德,是以很恭敬的心、求法的心去顶礼、亲近他们。因为是自己要去找那些好的宝贝,但是自己不知道方法,所以要跟高僧大德学方法。
如果我们的心,刚好跟哪个法是相匹配的,高僧大德他就教那个法。那些实修的高僧大德是没有提前备课的,没有按照书本里面照本宣科来教。一见到脸他们就知道了。
我们用的是把自己的心拿给高僧大德看。如果我们是以很粗俗、僵硬的心拿过去,他们就没什么感觉;如果心太僵硬、太坚硬,是学不了的,他就不会教什么。如果我们是以柔软的心、恭敬的心,一颗真心求法的心去学,他就会教。比如隆波跟隆布敦长老学法,那是非常神奇的。隆波从来没有见过别的高僧大德像隆布敦长老那样。隆波去顶礼他、亲近他,说我想修行,他是不教的。他会自己去打坐,差不多一个小时后,他睁开眼睛就教。他教一个人,也是没有几句话的。
我们必须要自己去用功,自己来实践,他的有些教导,隆波花了二十几年来消化,二十年多一点点,才能够理解他所教导的部分。
有些法,他曾经说给隆波听。隆波曾经听到过隆布敦长老教导:心即是佛。教导过好几次,而且讲得很长。但是,他教导的时候,每一次说的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心即佛,事实上是黄檗禅师(中国唐代靖州高僧)教导的一部分。隆布敦长老用黄檗禅师的教导来解释那个境界:在最后阶段心的状态,即阿罗汉的心是什么样子的。隆布敦长老审视,觉得没有谁的解释可以准确得像黄檗禅师那样的程度,所以就借用黄檗禅师的教导。在《心即是佛》的篇幅里,听他第一次讲的时候就明白了:心即是佛,知者的心就是佛。
慢慢地修行,修很久很久才会发现,领悟就会改变了。想知道“心即佛”是什么样的境界,那就自己去实修。看起来好像觉得自己明白,但是保证大家是不明白的,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过佛的状态。
必须要修行,修到能够放下蕴、放下界,看到世间空,看到色法,也就是身体是空。看到空,看到世间的空,看到身体的空,心也空,它们是一体的。
在三藏经典里面这样的教导是有痕迹的。
有一个叫摩伽罗阇的人去请教佛陀,他是非常棒、特别聪明的一个人,他是巴婆利婆罗门的弟子。巴婆利婆罗门本来是个大臣,年纪大了就去出家了。
巴婆利婆罗门有十六位弟子(分别是阿耆多、提舍弥勒、布那迦、弥德古、陀多迦、乌婆湿婆、南德、海摩迦、都提耶、迦波、阇多迦尼智者、跋陀罗弗达、乌德耶、波娑罗婆罗门、摩伽罗阇智者和宾吉耶大仙),能力都非常强。听说佛陀悟道成佛,这位巴婆利婆罗门就想了十六个问题,让十六个弟子每人拿一个问题,去请教释迦牟尼佛。每个人呢问、问、问,世尊每次回答一位,这些人就不停地证悟阿罗汉。除了最后一位,巴婆利婆罗门的孙子,因为他一直想把佛陀教导的法,去跟他的爷爷巴婆利婆罗门分享,就没有证悟阿罗汉。等到他去把佛法告诉他的爷爷巴婆利婆罗门,巴婆利婆罗门就证悟到三果阿那含圣者。
巴婆利婆罗门的十六个弟子,大师兄叫阿耆多,他先问。问完了之后,2号摩伽罗阇准备提问,佛陀就跟他说先停一停,转而先回答别人。摩伽罗阇好几次都想问问题,佛陀说你等一下,等一下,直到到了第十五个人,摩伽罗阇才有机会可以问。
为什么佛陀不让他马上问呢?因为他的心很散乱,心不停地在想,想找答案,想得到答案,心的欲望特别强。佛陀就折磨他,不让他问。隆波也同样用这样的方法,有时候告诉我们,不用问,不要马上问,先听,等到了合适的时间,就可以问了。
摩伽罗阇请教佛陀说:“世尊,我们要怎么样看世间,死神才会看不到呢?”
大家只是听这个问题,就发懵了。巴婆利婆罗门真的非常棒,他让弟子们提问,当弟子得到答案之后,全部都证悟阿罗汉。他非常棒,但是年纪太大,自己来不了。
佛陀回答:“一个人看到这个世间空,死神就看不到、找不到。”
死神看不到,就是已经彻底地摆脱、超越了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状态。死神看不到,其实就是阿罗汉。阿罗汉是怎么看这个世间的呢?
看到这个世间空。看,并没有去思考,并没有想让心是空的,并没有带领让心相信这个世间是空的,并没有带领刻意让心去看到世间空。而是,就只是看到,世间空!
怎样做,我们才可以看到世间空?那就去修毗婆舍那,不停地去认识、了解所有的名法、色法。觉性觉知色法,心安住,智慧就会生起——色法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觉性觉知名法,以安住的心,就会看到所有的名法——无常、苦、无我。
这个称为世间的,其实就是名、色。并不仅仅只是外面的这个世间,真正称为世间的,是名法和色法。
如果我们看到色法在示现三法印,名法也是在示现三法印,心就会把色法、名法还给世间,没有了执着与抓取!没有了执着抓取,这时候就会看到世间的空。
经典理论是怎么努力地去解释空的?它空,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。这个说法对吗?也是对的。但是,这个抵达不了内心。
"看"到世间空,就只是一个“看”已经很值得人去体会了。我们的品质要想能看到世间、看到名色、看到身心的空,心必须要有戒、有定、有慧,戒、定、慧圆满才能看得到。
尤其是如果没有智慧的话,看世间、看名色身心、看世间空,是看不到的。
仅仅只是看到存在和不存在,存在和不存在依然没有空;有或是没有,还不能称之为空,依然还有相对的二元对立,二元对立就是有跟没有之间是二元对立的。但是那个空,是不存在二元对立的,那是一体的,是一,没有相对。
说到空、空、空,有很多人就开始醉了。在曼谷时代,有两位非常棒的高僧大德:一位是佛使比丘,一位是阿姜巴优尊者。这两位是绝顶的!事实上他们的领悟,他们的能力是非常的宽广的。
佛使比丘,他说到空,提及空,说得非常多。一旦讲到空、空、空,很多读他的法或听他的法,但理解不是很周全的人就会努力地带领心:有时候想到空,有时候看所有一切都空。
只要心还在工作,还带领心去工作,去想、去看,去看空、看名色,心就依然还有所作为。
只要心没有空,世间就不会空。
因此,想到空,并没有什么好处。就类似我们读禅宗慧能大师或是黄檗禅师的书。书很好吗?很好。但是,读了之后,我们
就会沉醉在空里面——这也空,那也空。这样的空,那样的空,并不是真的空!
那个空,仅仅是自己想象出来的,自己造作出来的,自以为是地去相信的。
我们要想看到世间空,看到这个名、色真的空,必须要去修习毗婆舍那。去看身的实相,去看心的实相。不停地去看,就会看到这个身也是在示现三法印,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心也是在示现三法印,同样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
一旦看见,就会放下。
看到没?因为心如实观,所以才会放下。因为放下了,才会空。如果没有放,就不可能空。因此,如果我们还没有放,就去找那个空,是找不到的。因为仅仅只是带领心去找空,其实已经是紧抓不放——执着、紧抓,就想让心解脱、让心好。因此,如果我们想真正看到空,就不能去思维分析。如果思维分析,就会沉醉在空里面:这也空,那也空,只剩下我不空。
有些人会教弟子,带领让心去到空里面,不想、不演绎、不造作。带领心去到空,不想、不演绎、不造作,在带节奏的时候,就已经不空了。刻意地不想、不演绎、不造作,本身就是在造作,称为在造作空。
因此,我们不需要努力地让空生起,直接去看色法的实相,直接去看名法的实相。一旦我们看到色法示现三法印,心对色法就不再执着抓取;一旦我们看到心的实相,心也就不再执着心。心,无论是苦、乐、好、坏,心觉知还是迷失,心是看、是闻、是感知身体方面的接触、还是在心方面去想,全都同样是在示现三法印。这么照见,就可以放下心。
如果智慧圆满,就可以放下名、色。一旦能够放下名色,就会看到世间或者看到名、色,包括内在、外在的,全部都变成一体的了,我们的身体跟外面的世间也是一体的,这个感觉念头也是属于世间的。五蕴是属于世间的。然后就会看到,五蕴它们不停地工作,仅仅只是名法、色法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。不停地去修行,我们就会看到这个世间,仅仅只是呈现了一个现象——不停地在流动,没有起点,没有终点,永无止境。
世间的现象就是这样的——不停地流动,没有起点,也没有终点,生灭、运动、变化,没有终点就是轮回。我们就会看到,世间仅仅只是呈现了一个不停流动的现象而已,就像一场梦。
如果我们这么照见,我们不需要找心是什么样子的。如果我们再去找心,那个不空,就会再次生起。因此,如果我们真正到达最终点,已经放下了色法,放下了名法,我们就不需要找涅槃。世间就是造作,涅槃是已经超越造作的状态。
摆脱造作,没有什么造作了,那才能够称为空。世间空,是一种形式,摆脱了世间的心也空,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空。两者是不同形式的空。
世间依然还有“有”——有因就会生,没有因就会灭,控制不了。它空,没有,空无人、无我、无众生,它只是呈现不停地流动的现象而已。而摆脱了世间的心,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空,它已经彻底地摆脱了造作,不需要去界定它有还是没有。
在《心即是佛》那本书里面,隆布敦长老有一句话很值得玩味。他说,“心啊,不是心,但是也不是不是心。”我们听了之后,就好像他在玩词语游戏,听起来觉得很值得品味。
以前隆波亲耳听到他这么教的,自己没有明白,“心不是心,但是也不是不是心。”究竟它是心还是不是心呢?彻底地摆脱了造作的心,就是那样子的,就会是那样的感觉。
去看《即心即佛》这本书,隆布敦长老其实就是解释心即一。这个解释,佛使比丘称之为“本来的面目”,慧能大师称为本来面目,黄檗禅师称为一心,隆布帖长老称为意,前僧王称为识元素,阿姜摩诃布瓦尊者称为法元素,隆布布达长老称为一。
语言,只是描述的方法,不同人有不同的描述。如果用人的语言去界定,其实都是为了解释同样的状态——空,它彻底地摆脱了所有的造作。世间,也是名法、色法,它本来是有造作在的。但是空,它空的原因,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执着抓取,它是不同形式的空。
必须要修行,必须要全力以赴地去投入。高僧大德教导说,涅槃就在死亡的旁边。这是真实的教导,而不是说着好玩的。只要还爱自己,害怕死,是看不到的。
比如有的人,他修身至念,他看到他的身体,依然没有解脱。他看到这个身体苦,苦就像一整座山压着他蹂躏。那些从观心念处走过来的人,就会看到心是最苦的。苦,就好像被很大的山压着蹂躏,不仅仅只是压着,更像压着在磨。谁曾经看到过石磨,就这样磨得苦啊。
这个苦的状态,无论是从观身角度来契入,还是观心的角度去看待,就会看到这个蕴真的苦。如果心很脆弱,害怕死,心就会从禅定里面退出来,不继续往前走。
如果不怕死,死就死了,轮回就会坍塌。轮回就在我们的胸口里面徘徊,那时候就会彻底地坍塌,就会看到外在的世间,仅仅只是呈现一个流动的现象而已,它是随顺因缘在呈现的一个现象而已。至于知元素,它空,是因为没有造作。
所有的色法、名法,它空,因为没有去执着抓取,并没有界定和定义它。因此,如果我们听到所谓的空、空、空,别沉醉,要努力地去看,去如身的本来面目去观身,如心的本来面目去观心。有一天我们就会看到,身也是在示现三法印,心也是在示现三法印。那个无常的它是苦,那些苦的现象,也不值得执着抓取,心就不再执着抓取,就会自由。
不需要努力地去找空,不需要去找空。你越找,越找不到。不停地认识身、了解心,要去看到身心的三法印。到了六道轮回彻底坍塌的时候,它会自已空,身心其实也是世间。
空,不是人,不是众生,不是我,不是他,仅仅只是呈现的现象:生灭、变化,随顺因缘。生灭、运动、变化,有生就会有灭,世间是有生有灭的。但真正的法元素,它是不生不灭的,它是元素,有时候称之为不朽的元素,不朽的法。如果看到这个,就会知道苦的终点就在这里,就是彻底地摆脱了造作。有一位法师去看火化尸体,他就感叹到:诸行无常。所有的行蕴,所有的造作,都是无常的,有生就会有灭。
所有造作的有为法,如果能够停息下来,就会是快乐。因此,灭掉造作,那个时候就会抵达涅槃。不需要去找涅槃,越找越没有。有欲望,想看到涅槃,想得到涅槃,就生起了所作所为,就会挣扎,创造有,创造生,就会离涅槃越来越远。
隆波还是居士的时候,隆布帖长老还在,隆布敦长老已经圆寂了。有一次,隆波修行,然后想到:
隆布敦长老说,“别把心往外送”,
隆布行长老说,“别把心往里面送”,
隆布帖长老说,“如果谁抵达中间,就会摆脱所有的苦”。
心往外送,其实就是心迷失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方面的所缘,因为心有欲望在背后驱动。
起先隆波听到隆布敦长老教导说,“别把心往外送”,所以自己就把心往里面送。修行之后,就看到烦恼习气从胸口的这个地方冒出来,看到就会灭掉。然后心里就会有疑问,“诶,它从哪里冒起来的?这又从哪里冒起来的呢?”然后在烦恼习气起来的时候,隆波就很轻地去触碰它,稍微轻轻地触碰它。如果直接去观它,它就会立马消失了。
这就类似于把烦恼习气养着,它就慢慢地往里面萎缩、萎缩、萎缩,往里面钻得很深。隆波就用觉性,不停地跟着它,想看它的根源究竟在哪里?觉得如果看到它的根源,就可以清除它了,这样就不再有烦恼习气出来,不需要再跟它战斗。
于是就不停地往里面伸、伸、伸,伸到很深的地方,烦恼习气就消失了。看了之后,全都空了,找不到源头,找不到烦恼习气的源头。一旦碰到怎么办呢?心就退出来,出来让六根和六尘重新去接触,烦恼习气又冒出来了。又重新这么去碰,跟着它看,最后它又跑掉、消失了。
这么修了一段时间,刚好见到隆布行长老。隆布行长老神通很厉害,有天眼通,有好几个神通,是非常厉害的一位高僧大德,非常非常的厉害。隆波去他的寺庙,想去顶礼他,那个时候自己的心正在这么玩,跑到里面去看。
他看到我的脸,根本不用问就说,“知者、知者,出来在外面,烦恼习气不在里面,烦恼习气在外面。”他知道我进里面去找烦恼习气。
烦恼习气不在里面,它在外面。那个时候听了之后发蒙,隆布敦长老说别把心往外送,隆布行长老说别进到里面,那就在中间应该更好。那就在中间更好,因为隆布特长老曾经开示过,谁抵达中间、中立,就会摆脱所有的苦。
中立,实际上的意思是没有满意和不满意,但是隆波从别的角度来找所谓的中立、中间。我发现心跟所缘是一对,有时候会去执着所缘,有时候会执着心、抓住心。自己在那试,既不抓所缘,也不抓心。就去送心到禅修所缘,心就会跑,一旦要碰所缘了,就逆流回来找知者的心,一旦快要到知者了,不抓,继续又回来去找所缘。这样不停地来来回回,最后心就会集中,在中间集中,既不执着心,也不执着所缘,在中间灭掉了!空,没有念头,没有演绎,没有造作,没有时间,不知道过去多久。没有念头,没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只剩下单一的心,在这个地方。
退出来之后,想可能这就是涅槃,涅槃即不执着心,也不执着所缘,不执着名,不执着色,什么也不执着,带领心到那个地方就空了,没有念头,没有演绎、造作,什么都没有。
就这么玩,有一天就有点困惑,唉,自己在不停地进进出出,是刻意在做的,自己并没有修习毗婆舍那。这属于心的细节,修禅定的人怎么转换都行,这是奢摩他。之后就去顶礼隆布帖长老,跟他汇报修行:不抓心,也不抓所缘,心空了。我有疑问说,感觉这应该是禅定。他回答说,“对,是禅定。”他非常棒,他马上回答说是禅定。他说,“去训练,训练得熟练一点。这个时代,玩很多禅定的人已经没有了,要训练得很熟练。”隆波就汇报,说害怕黏着。长老回答说,“你不需要害怕,如果卡住了,师父会来帮忙的。”隆波就不停地玩,从那时候就不停地开始玩,也知道这个是奢摩他,仅仅是高僧大德想让自己训练,让自己认识它。
这是奢摩他,不执着心,不执着所缘,什么也不执着,知道是什么吗?那是在色界定里面,不执着。隆波就这么玩。有一天见到隆布布詹长老,隆波从来不认识他,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,但是他让出家师父找隆波去见他,见到他他就指着脸说,“你是怎么修行的?”跟他汇报、分享,不执着知者,不执着能观,不执着所观,然后全都空了。他就棒喝了,“唉!什么涅槃还有进有出!”然后他就问,“那怎么样,接下来你怎么修行呢?”隆波以为他听不懂隆波的口音,因为隆波听他的口音,同样也听不太懂。隆布布詹长老是北方人,然后去东北部,口音就会不一样。第二次又分享了一遍,他棒喝了第二次,“什么涅槃,还有进有出!”自己的心就彻底地扔掉了,这样的禅定不要了。如果不停地修下去,就浪费时间。心,就扔掉了,再也不要了,浪费时间!
相信了隆布布詹长老,因为这么玩,就会浪费时间。因此,那个空,即便有一丁点的刻意,就已经不是了。因此真正涅槃是没有进没有出的,那是一个一的状态。
如果我们的心摆脱了造作,会自然碰到这个状态,我们的心要想能够摆脱造作,除非心的欲望彻底的止息。
问答
1号:我修行是透过有觉性去观行、住、坐、卧,修了好几个月,后来工作很累,就开始迷失,最近一个多月一直是迷失的,接下来应该怎么修行?
尊者:要不停地想到身体,只是想到身体,但别去紧盯它。1号,你修的禅定依然有紧盯。我们就只是感觉身体动,要以正常的心去感觉,而不是让心很呆滞地去觉知。那个呆滞的状态不是正确的觉知,那是变色龙。要去觉知身体,身体它从来没有跑到哪里去,如果什么也做不了,就去觉知身体。
身体在坐着,感觉到了吗?身体在动,不停地去觉知、觉知,宁静也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。不停地去觉知身体,这样心就会有力量。心一旦有了力量,然后就可以分离蕴,身体是身体,心是心,就可以分离开。
不需要挣扎,你累了,没有力量,就知道没有力量了,想要有力量,要知道有想要。不停地去观身体,感觉到了吗?身体在呼吸。能感觉到吗?别去想到宁静。身体呼气,觉知;身体吸气,觉知,这样它就会自己有力量的。
以前隆波修行,有时候心特别累,就去修安般念。修一段时间,心就会有力量。接下来,心累,知道累,想让疲惫消失,然后知道想要,立马就有力量了,这样更好。直接去观心,心自然就会有禅定。就只是及时地知道,心的满意和不满意,心就会自动自发地有力量。
6号也看到了这个,对吗?能看到这个,就很好。禅定,就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,散乱,知道散乱,不喜欢散乱,知道不喜欢的一瞬间,就安住起来了。什么时候,心没有了满意和不满意,心就会很容易安住起来,就会很容易有力量。因此心没有力量,没有关系,去觉知身体,如果想要有力量,要知道有想要。就只是这样而已。 2号:修行是透过听隆波的视频,在日常生活中读自己的心,现在开始看到身和心是负担了。请求隆波开示,在禅定里面开发智慧是什么样子的?
隆波:不需要关注,如果它能做得到的话,它会自己做到的。不需要去挣扎,你的修行已经对了,而且修得很好。
心有禅定很好,很好的禅定就是这样子的,没有憋闷,没有紧,它是安住的、轻松的,有在觉知自己。禅定很好,蕴全部都分离开了,接下来你只需要看到什么东西生,什么东西会灭,就这么去看。
每天要固定形式练习,心才会有力量。如果在日常生活中,一味地培养觉性,心就会没有力量。2号修得很好,非常非常得好,继续用功。
3号:想到修行就会压制自己,修行很困难、不自然。固定形式是念诵佛陀,能看到心的动荡起伏,看到心跟烦恼习气是不同的部分。在经行的时候,感觉到身体的动,看到身体的心会很悲伤。请求隆波开示。
尊者:太散乱了!开发智慧,心必须要有一些禅定。因此,要修习宁静,不需要担心智慧。如果心完全没有禅定,一直是散乱的,就会思维、想象。并没有真的亲证或看见,或者看一点点境界就又会继续去想。看到这个境界生起了,然后很快就开始解释、思维。看得出来对吗,3号?一旦有什么东西冒出来就说,“哦,这个是这个,这个这样,这样工作……”就会说、说、说个不停,这是散乱。
因此,要修习宁静。如果宁静不够,是无法真正地做到开发智慧的。对,就是这样。就这么修,让自己的心有力量,让自己的心先不动荡,然后再去开发智慧。不然的话,就会自己说个不停,有时候还自己跟自己争论吵嘴。
好,3号要去修习宁静。
4号:感觉修行比以前简单很多了,能够一直不停地看到心迷失,它是自然地在运作的。看到什么境界,能够更频繁地放下来,但是有时候还会把它抓取起来变成我,然后努力地去干预让它好。一旦及时地知道,有时候就能够放下,有时候就好像有点发懵,说:哎,自己的修行对了吗?但是也会一直能够看到境界,修行对了吗?
隆波:现在的心是正常的吗?不正常。对,如果看到这个就OK了。如果你认为现在的心是正常的,那就很困难了。
要觉知,现在的不是觉知,这是把心收摄进来。别把心收摄进来,要以正常的心,去知道身的常态是什么样子的;以正常的心,去知道心的常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。要这么去观,要去观。现在已经不正常了,在紧盯而且锁住了,别那么去锁住它。
但是,你放开的时候,心是有点散乱的,还不太有力量。因此,要做固定形式的练习,修习某一种业处,心跑了,知道,跑了,知道。不要追求宁静,宁静也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。去修习禅修业处之后,及时地去知道心,这样心就会有力量安住。
现在在紧盯,但如果你放开的话,心就会太弱了,心力不够。在心力不够的时候,见到隆波,每个人都会紧盯的。
因此,要去做固定形式练习,心跑了,知道。别去强迫它宁静,别去强迫它一动不动,不去追求宁静,不去追求好,不去追求快乐。真正追求的是要觉知自己,看到身体呼吸,觉知,看到心跑去想了,觉知。
5号:固定形式用功是透过观身体呼吸,在心宁静的时候会看到里面的身体在动荡。看到观动荡,心有快乐,亮堂,有法喜。问题是心依然开发智慧能力不强,但是感觉到自己越来越能领会那个控制不了了!
隆波:就是这么去观,不需要担心智慧。如果禅定不够,号称开发智慧,那其实是散乱。不停地去觉知,如果你的禅定够,不需要担心智慧。
5号,你的心随时准备好要开发智慧了的。心有法喜,知道吗?看到了吗?法喜是自己来的,对吗?你并没有请它来。看到了吗?法喜减轻了。看到了吗?法喜消失了。其它的感觉也是这样的。什么境界生起了,就是这么去观,但是别去让心一动不动,你依然喜欢把心收摄,让它一动不动。
真正有禅定的心,它是安住的,是宁静的,而且是在我们没有刻意打压的情况下。如果我们刻意的话,其实是去逼迫、打压心。心一整天都在被用,因为欲望的力量,心从来没有获得休息,工作非常的繁重,所以心没有力量。
因此,我们去修行业处,不需要有想要,不需要有欲望来带领,不需要想宁静、想快乐、想好,这些都不需要。
这样也不可以,这样是带领让心一动不动,别带领心。带领心,其实又是在找事情给它做了,什么时候才有力量呢?没有获得休息。修行业处去及时的知道自己的心,一旦心停止造作,就会有力量,一旦有了禅定,开发智慧就容易了。
依然还习惯于打压,让它一动不动,要去看这个,修行了业处之后,要去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6号:固定形式用功,每天经行打坐的时候觉知自己,看到嗔心经常冒起来,所以去训练禅定,让心更有力量。看到心生气会自己灭掉,看到身体不是我心就会非常的沮丧。然后觉知更频繁了,看到觉知跟迷失更多了,最近一段时间心安住,请问这个安住变成正确的安止定了吗?
隆波:对的,修安止定,并不仅仅只有安止定。有安止定,到了某一点,必须也要修观禅。
也需要修止禅,如果只是一味地修观禅,很快就会没有力量,一旦没有力量,就会散乱。如果没有力量,就会自以为在开发智慧,事实上并不是,而是在散乱。
3号和6号的脸很像,长相很像。哦,是兄弟。
本篇文字整理:当下就启程吧
编辑声明:法谈文字整理的过程,也是小编们修行用功的过程,有任何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,敬请通过提交表单或私信的方式提醒我们,我们将加倍谨慎小心。文字表达的精准程度没有止境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。诚挚地感恩并随喜您的功德!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 |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 | |
---|---|
中国 | C:1 · 2 · 3 |
泰国 |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 |
大马 | M:1 · 2 |
远程 |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|
日常 |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 |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 |
媒体平台 |
---|
法堂直播·简版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 |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 | 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