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C3.1《戒是大地》-阿姜巴山-常州宝林寺-2017年6月2日A:修订间差异
小无编辑摘要 |
小无编辑摘要 |
||
(未显示同一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) | |||
第3行: | 第3行: | ||
[[文件:C3.1《戒是大地》-阿姜巴山-常州宝林寺-2017年6月2日A.mp3|center]] | [[文件:C3.1《戒是大地》-阿姜巴山-常州宝林寺-2017年6月2日A.mp3|center]] | ||
[[文件:C3.1《戒是大地》-阿姜巴山-常州宝林寺-2017年6月2日A.mp4|center]] | |||
阿姜巴山-2017年6月2日 | |||
《承载法的大地》(《戒是大地》)<ref>[[《今天我们就是那只龟》-阿姜巴山|阿姜巴山,《今天我们就是那只龟》,(曼谷:隆波帕默尊者中文弘法基金会,2019),页20-36。]]</ref> | |||
阿姜巴山 2017年6月2日 | |||
中译-禅窗 | |||
第30行: | 第35行: | ||
布施的利益是:让我们衣食受用无缺,各方面的生活条件 也很好。 | 布施的利益是:让我们衣食受用无缺,各方面的生活条件 也很好。 | ||
曾经有一位僧人,他基本上不布施,所以在最后一世时,他托钵的结果总是空钵。这位僧人是舍利弗尊者的弟子。有一次,舍利弗尊者特别疑惑:为何这位弟子一直精进却始终无法体证道 与果呢?经过仔细探究,舍利弗尊者发现是由于他的食物不够,于是尊者托钵回来之后再把食物分给他。据经典记载,当舍利弗 尊者把自己钵内的食物倒进弟子钵内的一瞬间,食物往往就消失了。事实上,也可能是倒到外面了。总之,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位弟子没得吃。舍利弗尊者是非常好的老师,他想方设法帮助弟子, | |||
所以他又去托钵,但这次他没将托回来的食物倒进弟子钵内,而是他托着自己的钵,让弟子从他钵里拿食物吃,这就是师父的慈悲。这位弟子吃饱以后再去修行,直至证悟阿罗汉。 | 所以他又去托钵,但这次他没将托回来的食物倒进弟子钵内,而是他托着自己的钵,让弟子从他钵里拿食物吃,这就是师父的慈悲。这位弟子吃饱以后再去修行,直至证悟阿罗汉。 | ||
第62行: | 第67行: | ||
祖师大德们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,无论去到哪里,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鬼或其他层面的众生来寻求帮助。(老师)到了中国,下了飞机还没离开机场,就有其他道的众生来寻求帮助了,有的是因为堕胎而投生到非常艰难的界域的。 | 祖师大德们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,无论去到哪里,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鬼或其他层面的众生来寻求帮助。(老师)到了中国,下了飞机还没离开机场,就有其他道的众生来寻求帮助了,有的是因为堕胎而投生到非常艰难的界域的。 | ||
<pre> | <pre>如果不希望投生在艰难的界域,就要用心持戒,不会亏本的。我们每一次破戒都会伤害别人,而这最终会回过头来伤害我们自己,我们一定会接收到自造的恶果。 </pre> | ||
因此,老师建议:如果在今生其他事情都做不来,那么至少 要持戒。这不需要花钱,却比布施更难。为什么?因为坏人们也 能布施。如果你希望提升心灵的水平、未来得以保有人身,那么至少要持戒。如果戒律都无法持守,就别想得到比戒更高的禅定与智慧了,干脆把它们都忘了吧! | 因此,老师建议:如果在今生其他事情都做不来,那么至少 要持戒。这不需要花钱,却比布施更难。为什么?因为坏人们也 能布施。如果你希望提升心灵的水平、未来得以保有人身,那么至少要持戒。如果戒律都无法持守,就别想得到比戒更高的禅定与智慧了,干脆把它们都忘了吧! | ||
第76行: | 第81行: | ||
假如只是一味地关注发展觉性、禅定以及开发智慧,就像是在松软的泥土之上构建高楼大厦,用不了多不久,高楼大厦就会倾覆的。 | 假如只是一味地关注发展觉性、禅定以及开发智慧,就像是在松软的泥土之上构建高楼大厦,用不了多不久,高楼大厦就会倾覆的。 | ||
<pre> | <pre>八支正道有八个部分,其中几部分是跟戒有关的。正业是第一条、第二条、第三条戒,正语是第四条戒,第五条戒是属于正念的。在八正道里,还有其他关于戒的部分,比如正命,也就是维持生计的方式是不会伤害其他众生的。我们会发现八正道里的正命、正语、正业都是直接与戒有关的。戒真正的关键处在于:有要持戒的动机。</pre> | ||
比如,百岁老人已经无法跟别人的爱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了,但你很难说他是具戒 者;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无法杀人也无法偷盗,你同样很难说新生儿是具戒者。持戒真正的分水岭在于:我们是有意识且有动机地不在身与口上面去伤害别人。 | 比如,百岁老人已经无法跟别人的爱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了,但你很难说他是具戒 者;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无法杀人也无法偷盗,你同样很难说新生儿是具戒者。持戒真正的分水岭在于:我们是有意识且有动机地不在身与口上面去伤害别人。 | ||
因此,在接下来的三天禅修里,如果大家用心持戒,老师就 | 因此,在接下来的三天禅修里,如果大家用心持戒,老师就 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,超出的部分就属于利润了。我们想要获得更多利润吗?想要有更多利润,就要有原始资本,其中一个资本就是有戒。从现在开始,包括回去以后,大家试着持戒一个月、 两个月、三个月,当想到我们很好地持了一段时间戒,心就会有力量、有禅定。在40种奢摩他的修习里,其中一种就是“戒随念”。 无论是谁,如果具足戒行,佛陀或祖师们就会让他们常常忆念自 己所持之戒。想到戒之后心满意足,非常尊重自己,继而就会感到快乐,就容易生起禅定。因此,那些无法修习禅定又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的人,该怎么办?去持戒。 | ||
佛陀开示说:戒为我们带来快乐,包括当下也包括未来;戒 使我们富有,令我们拥有非常多的资产;戒会成为使我们最终抵 达涅槃的基础。因此从现在起,老师建议大家:每天早上一起床 就提醒自己要用心持戒;早餐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持戒;中饭之前、晚饭之前、睡觉之前,都提醒自己持戒。是不是很像吃药? | 佛陀开示说:戒为我们带来快乐,包括当下也包括未来;戒 使我们富有,令我们拥有非常多的资产;戒会成为使我们最终抵 达涅槃的基础。因此从现在起,老师建议大家:每天早上一起床 就提醒自己要用心持戒;早餐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持戒;中饭之前、晚饭之前、睡觉之前,都提醒自己持戒。是不是很像吃药?当我们常常提醒自己持戒之后,一旦身处容易破戒的地方,就更容易 生起警惕心。 | ||
接下来,我们以更高的方式持戒。除了每日的不断提醒,我 们也开始发展觉性。无论何时,当心被烦恼习气所掌控,如果以 觉性及时地知道,那一刻烦恼习气就会灭去。一旦烦恼习气灭去, 我们就不会被烦恼习气诱使去在身与口上面造恶。比如,之所以 会破第一条戒是因为什么?有时是因为生气才去打别人; | 接下来,我们以更高的方式持戒。除了每日的不断提醒,我 们也开始发展觉性。无论何时,当心被烦恼习气所掌控,如果以 觉性及时地知道,那一刻烦恼习气就会灭去。一旦烦恼习气灭去, 我们就不会被烦恼习气诱使去在身与口上面造恶。比如,之所以 会破第一条戒是因为什么?有时是因为生气才去打别人;有时是因为贪心生起才去偷盗;因为贪欲,才会破第三条戒;因为生气,才会在语言上面伤害别人;因为贪心,才会说谎以从中获利。 | ||
事实上,还有一个烦恼习气会让我们破戒,那就是痴,也就 是各方面的不明白— 无明。比如,不知道杀生属于恶业。有人 认为动物一出生就理应就是我们的食物,比如鱼和鸡,杀它们不 是恶业。事实上,那是恶业,因为我们不知道,就会去做,但那 是恶业。无论你知道还是不知道,无论你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接受,只要做了,就都是恶业。这就是由于痴、由于不知道— 无明— 所破的戒。因此在起步阶段,持戒的方式是每日不断地自我提醒。 | 事实上,还有一个烦恼习气会让我们破戒,那就是痴,也就 是各方面的不明白— 无明。比如,不知道杀生属于恶业。有人 认为动物一出生就理应就是我们的食物,比如鱼和鸡,杀它们不 是恶业。事实上,那是恶业,因为我们不知道,就会去做,但那 是恶业。无论你知道还是不知道,无论你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接受,只要做了,就都是恶业。这就是由于痴、由于不知道— 无明— 所破的戒。因此在起步阶段,持戒的方式是每日不断地自我提醒。 | ||
接下来的训练是提升觉性。何时有觉性,何时烦恼习气就会 灭去。烦恼习气一旦灭去,我们自然就不会破戒。修行越来越娴熟的人,他们的戒是自动自发的,戒自然越来越好、越来越好。为什么? | 接下来的训练是提升觉性。何时有觉性,何时烦恼习气就会 灭去。烦恼习气一旦灭去,我们自然就不会破戒。修行越来越娴熟的人,他们的戒是自动自发的,戒自然越来越好、越来越好。为什么?因为每一次烦恼习气生起,无论是大习气还是小习气,生起之后他们都能以觉性守护心,心一旦成为善心,就不会去破戒。 | ||
持戒与布施,让我们在六道轮回的时候能够投生到较好的 “界”,会比较舒服,可以出生为人,也许既富有又健康,比这个更高的是投生为天神。相信吗?见过吗?那为什么相信? | 持戒与布施,让我们在六道轮回的时候能够投生到较好的 “界”,会比较舒服,可以出生为人,也许既富有又健康,比这个更高的是投生为天神。相信吗?见过吗?那为什么相信?相信也很好,佛陀应该不会骗我们,不至于引诱我们去行善。 | ||
布施与持戒的结果会让我们接触到较好的外缘。“较好的外 缘”是指哪些呢?眼睛会看到好的画面,耳朵会听到好的声音, 鼻子会闻到好气味,舌头会尝到好味道,身体会接触到好的境况,不会太热太冷,心会演绎造作出非常快乐的情绪。可口的食物会 带来快乐吗?动听的声音会带来快乐吗?闻到喜欢的香味,心就会非常快乐。当六根接触到适意的六尘,心就会快乐,而之所以 能够接触到好的外境,是因为我们曾经布施与持戒。 | 布施与持戒的结果会让我们接触到较好的外缘。“较好的外 缘”是指哪些呢?眼睛会看到好的画面,耳朵会听到好的声音, 鼻子会闻到好气味,舌头会尝到好味道,身体会接触到好的境况,不会太热太冷,心会演绎造作出非常快乐的情绪。可口的食物会 带来快乐吗?动听的声音会带来快乐吗?闻到喜欢的香味,心就会非常快乐。当六根接触到适意的六尘,心就会快乐,而之所以 能够接触到好的外境,是因为我们曾经布施与持戒。 | ||
虽然吃到好吃的食物会让人感到快乐,可是任何事物都不是 单方面的,硬币总有两面。五欲的快乐固然存在,但其副作用也 是存在的。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会快乐,但是吃到不好吃的食物 是什么感觉呢?会痛苦,对吗?还是也很快乐? | 虽然吃到好吃的食物会让人感到快乐,可是任何事物都不是 单方面的,硬币总有两面。五欲的快乐固然存在,但其副作用也 是存在的。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会快乐,但是吃到不好吃的食物 是什么感觉呢?会痛苦,对吗?还是也很快乐?闻到喜欢的气味,会非常快乐、非常喜欢,但是闻到臭味呢,是什么感觉?当听到非常动听的音乐、别人的赞美时,会非常快乐,但是听到噪音、 听到别人骂你时,又是什么感觉?这就是硬币的另一面。 | ||
源于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快乐真的存在,但是真正聪明的人会发现,那些快乐之中也有隐患。特别是黏著于美食的人,他们吃 到美味时会感到快乐,但是吃到不好吃的食物时,他们也更易生 起不悦。在座各位谁是这样的?还是一切都没关系,进食只是为 了让身体能够维持下去,只是为了让身体健康而已?大部分人去 选择食物的时候,是美味优先还是对身体有益优先?应该是先选美味吧,如果同时也能兼顾健康就更好了。因此,源于五欲的快乐是存在,但是那些隐患也同样存在。 | |||
所以,真正聪明的人会发现:把自己的快乐一直寄托于外在 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六尘上面,这种快乐并不保险。为什么? 因为每个人都无法真正掌控和保证始终接触到适意的六尘。有时 会接触到适意的,有时会接触到不适意的。即便碰到适意的,生 起了快乐,但快乐很快就会灭去,然后又要再次去找。吃了好吃 的食物,又要听音乐;听了一会儿音乐,开始厌烦,又这里参观 参观,那里溜达溜达;玩了一会儿觉得无聊,又要把电话拿起来 跟朋友聊天。我们需要不停地寻找快乐,而所找到的快乐只能维 持非常短的时间,之后就会灭去,然后又要继续找。一个聪明的人会知道: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这些上面,是不聪明的做法。因为任何事物若能给我们带来快乐,那么它也必会给我们带来痛苦。 在座谁有伴侣?伴侣会一直给我们带来快乐吗?全禅堂的人都在 摇头。这就是事实,硬币永远有两面,这就是五欲的隐患。 | 所以,真正聪明的人会发现:把自己的快乐一直寄托于外在 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六尘上面,这种快乐并不保险。为什么? 因为每个人都无法真正掌控和保证始终接触到适意的六尘。有时 会接触到适意的,有时会接触到不适意的。即便碰到适意的,生 起了快乐,但快乐很快就会灭去,然后又要再次去找。吃了好吃 的食物,又要听音乐;听了一会儿音乐,开始厌烦,又这里参观 参观,那里溜达溜达;玩了一会儿觉得无聊,又要把电话拿起来 跟朋友聊天。我们需要不停地寻找快乐,而所找到的快乐只能维 持非常短的时间,之后就会灭去,然后又要继续找。一个聪明的人会知道: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这些上面,是不聪明的做法。因为任何事物若能给我们带来快乐,那么它也必会给我们带来痛苦。 在座谁有伴侣?伴侣会一直给我们带来快乐吗?全禅堂的人都在 摇头。这就是事实,硬币永远有两面,这就是五欲的隐患。 | ||
第102行: | 第107行: | ||
布施与持戒会令我们接触到适意的外缘,但是它也具有硬币 的另一面:同时也存在隐患。 | 布施与持戒会令我们接触到适意的外缘,但是它也具有硬币 的另一面:同时也存在隐患。 | ||
布施与持戒会使我们投生善道,让我们生为人甚至生为天神。 成为天神好吗?天神处在非常快乐的界域,但是他们也有痛苦。 | 布施与持戒会使我们投生善道,让我们生为人甚至生为天神。 成为天神好吗?天神处在非常快乐的界域,但是他们也有痛苦。 每一次有所求而未如愿时,天神都会有苦。天神们也会相爱,当他们失恋时,会跟人类一样痛苦。除此之外,人类有寿命,天神 也有寿命。行善造福让我们有机会生为天神,但当天神把曾做的 功德用完,同样也要死。当他们死了,就会再次随着以前所做的 善恶业继续在六道轮回,完全无法预料下一次的投生是上升还是下堕。在座各位请扪心自问:我们是否一直在行善?如果我们死了,也许会因为善业而生为天神,但由于我们并非一直都在行善,善业的果报一旦失效了,我们就又要再次承受恶业的果报。 | ||
因此,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外境之上。聪明的人会知道外在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并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 快乐,他们努力寻找无须依赖于外境的快乐,比如训练禅定让心更加细腻、清凉与喜悦。源于禅定的快乐,其细腻程度远超过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五欲带来的快乐,而且不依赖于外物。可是禅定本身也是无常的,修习禅定是有快乐,然而一旦禅定退失,心又 会再次生起对五欲的饥渴。 | 因此,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外境之上。聪明的人会知道外在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并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 快乐,他们努力寻找无须依赖于外境的快乐,比如训练禅定让心更加细腻、清凉与喜悦。源于禅定的快乐,其细腻程度远超过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五欲带来的快乐,而且不依赖于外物。可是禅定本身也是无常的,修习禅定是有快乐,然而一旦禅定退失,心又 会再次生起对五欲的饥渴。 | ||
祖师大德们曾经分享过:修习禅定非常娴熟且能进入二禅的人,如果某日无法再进入二禅而只能进入初禅了,他就会感到痛苦。那些更聪明的人则知道: | 祖师大德们曾经分享过:修习禅定非常娴熟且能进入二禅的人,如果某日无法再进入二禅而只能进入初禅了,他就会感到痛苦。那些更聪明的人则知道:禅定也无法真正给人带来快乐,因为禅定总会退失,它属于生灭法。除此之外,修习禅定至临终时依然保有定力,是可以投生到更高的界,比如梵天界。投生到梵 天界,心是非常细腻、喜悦、宁静的。 | ||
但是哪里有生,哪里就有灭。梵天神同样有寿命,有一天同样也会死,一旦禅定的果报用完,就要继续轮回。祖师大德们说:梵天界的梵天神们绝大部分死后 都会投生恶道。为什么?因为心曾在的界域是无比细腻、无比宁 静、无比快乐的,一旦禅定的善业结束,就会接触到粗糙的境界,这时被长期压抑的瞋心会豁然生起,而极强的瞋心将会带领他们 直赴恶道。因此,禅定稳妥吗?安全吗? | |||
世间的其他宗教也许可以教导布施、持戒,教导修习禅定,教导如何投生为人、投生为天神、梵天神,但是更高级的教导则 仅存在于佛教。佛陀花了极为长久的时间来累积波罗蜜,学习一切,最后自证正觉,再把所领悟的教予众生,带领众生从轮回的六道之中直接跳脱出来。 | 世间的其他宗教也许可以教导布施、持戒,教导修习禅定,教导如何投生为人、投生为天神、梵天神,但是更高级的教导则 仅存在于佛教。佛陀花了极为长久的时间来累积波罗蜜,学习一切,最后自证正觉,再把所领悟的教予众生,带领众生从轮回的六道之中直接跳脱出来。 | ||
佛陀教导大家去布施、持戒、修习禅定。一旦有了禅定与快乐,不要疏忽大意,还要懂得提升觉性与开发智慧。佛陀所教导的最 | 佛陀教导大家去布施、持戒、修习禅定。一旦有了禅定与快乐,不要疏忽大意,还要懂得提升觉性与开发智慧。佛陀所教导的最 重要之法是四圣谛,他教导让一个众生如何从永无出头之日的轮回里直接跳脱出来。这样的学问,想学吗?还是只想成为天神? 只想成为一条富裕的狗?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群体,不会只满足于小目标,这就是老师再来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但同时也要记住:如果什么都做不了,先持戒也很好。 | ||
我们今天下午会进一步学习从轮回里跳脱出来的方法,应该怎么做?接下来,老师有20分钟的时间跟旧生互动,但在回答问题之前请允许老师先上个厕所,老师实在憋不住了,水都要从嘴巴里流出来了。老师去上厕所,5分钟以后回来接受大家的提问,其他人有需要也可以去。 | |||
<small>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</small> | |||
註: | |||
<references /> | |||
{{课程导航}} | {{课程导航}} | ||
[[Category:阿姜巴山|C]] | [[Category:阿姜巴山|C]] |
2023年6月9日 (五) 20:33的最新版本
《承载法的大地》(《戒是大地》)[1]
阿姜巴山 2017年6月2日
中译-禅窗
在座的诸位,大家好!
今天人很多,这样比较暖和。很好!大家可以把手放下了, 让自己坐得舒服些,不需要过于认真。要非常放松、轻松地听法, 不需要努力记住老师讲的所有内容,那是怎么记也记不住的。
在某些时刻,我们会去听;在某些时刻,我们会去想;在某 些时刻,我们甚至去思考其他的事情了。这些都没关系。法是用 心来听的,不需要努力做笔记。老师并不建议各位边听法边做笔记,这样没有太大的意义。如今,法方面的CD、书籍、音频和视频都已经结缘给大家了,所以此刻大家只要坐下来听法,以便让心能够真正明白。
事实上,法并无隐秘可言。无论佛陀是否出世,法都依然如是。我们学习法,就是学习平常且普通的事物,就是学习自身的正常状况、学习自心的正常状态。
既然是学习平常而普通的状态,就一定要有平常而普通的心。 一颗平常、普通的心是什么样的呢?平常而普通的心,就是如果 碰到了不喜欢的情形,它就会造作出瞋心;平常而普通的心,就是如果碰到了喜欢的事物,它就会造作出贪欲。
一般的修行人学法时,会拒绝平常与普通的状态。他们学法、修行是为了让心能够一直都处在好的状态。心若一直处于好的状 态,那就已经不是法了。为什么?因为佛陀曾开示:一切全是无 常的;一切都是苦,被逼迫着一直在变化;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。因此,如果我们为自己树立的修行目标是让心永远处于好的状态,那就已经违背了法。当然,这并不是特许在座各位去造恶。
法有很多层次。佛陀成正觉之后,用了45年的时间来教导众生,而后才进入般涅槃。他所教导的法是深邃且宽广的,具有 许多层次。即使有机会亲见佛陀,基于各自福报的不同,也并不是每个去亲近与顶礼的人,佛陀都会对他们开示“无常、苦、无我”,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这样的法。
有的人见到佛陀,佛陀教导他要懂得布施;有的人见到佛陀,佛陀教导他持戒;有的人见到佛陀,佛陀会对他开示跟自己爱人的相处之道,跟朋友如何相处,跟自己的老师、师父如何相处,跟员工如何相处等等。法是渗透于各个层面的,佛陀会针对不同 的群体与个体而给予不同的开示。
有一篇经文是关于佛陀经常对居士们所作的开示。他从最初阶的行善造福开始,教导怎样布施、如何持戒。因为这是基础, 它可以让我们此生结束之后能够再生为人或是出生于善道。
在座各位都是对法有兴趣的人,所以应该是懂得做布施的人。 在座各位有谁从未做过布施?布施并不难。如果我们钱包里有 100 块人民币,可以拿出 10 块人民币来布施,难吗?不难。也许有人说:“还是很难,让我布施5块钱会更容易些。”这因人而 异,它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曾如何训练自己的心。那些曾经常常去 训练布施的人,再布施起来就会更容易,而久久才布施一次的人,他们从钱包里掏钱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艰难。这都是每个人以往各自训练(熏习)的结果。
布施的利益是:让我们衣食受用无缺,各方面的生活条件 也很好。
曾经有一位僧人,他基本上不布施,所以在最后一世时,他托钵的结果总是空钵。这位僧人是舍利弗尊者的弟子。有一次,舍利弗尊者特别疑惑:为何这位弟子一直精进却始终无法体证道 与果呢?经过仔细探究,舍利弗尊者发现是由于他的食物不够,于是尊者托钵回来之后再把食物分给他。据经典记载,当舍利弗 尊者把自己钵内的食物倒进弟子钵内的一瞬间,食物往往就消失了。事实上,也可能是倒到外面了。总之,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位弟子没得吃。舍利弗尊者是非常好的老师,他想方设法帮助弟子,
所以他又去托钵,但这次他没将托回来的食物倒进弟子钵内,而是他托着自己的钵,让弟子从他钵里拿食物吃,这就是师父的慈悲。这位弟子吃饱以后再去修行,直至证悟阿罗汉。
这是一个从不布施的例子,但或许他累积过其他的善行,比如累积过极多的智慧资粮,这才促使他修行不久便得以见法证果。
佛陀开示说: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抵达纯净无染,是由于心具足了智慧。
我们发现,事实上,布施是比较容易实行的,因此全世界的 人都会去布施。我们也会发现有些狗出生在富豪家里,一生下来 就有吃有穿有住,成为一条非常富裕的狗。为何这条狗能出生在 富豪人家呢?因为它曾经布施过。
了解到上述出生在富豪人家的狗的例子,我们就会明白:它 虽然有吃有穿有住,各方面的条件非常好,但仅仅布施又是不够的。或者你们觉得已经够了?
佛陀会教导比布施更高等的功德与善行,那就是持戒。这就开始有难度了。在座各位有没有不知道五戒的?没有人举手。有谁知道?后面有些同学举手,表示不知道五戒。
戒是一个基础,能够保证我们得以再生为人。对于凡夫以及居士,佛陀会教导他们去持守五戒。
第一条戒就是不有意杀害其他众生。每个人都珍爱自己的生命,对吧?就连狗都珍爱自己的生命,对吗?如果被打了,它会痛。 每一个众生都极为珍爱自己的生命,不希望被伤害、不希望被杀害。正如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,其他众生也同样爱惜自己的生命。因此,佛陀开示的第一条戒就是:要有意识、有动机地不去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。
除了珍爱自己的生命以外,我们还会爱什么?我们辛苦赚回 来的钱,对吗?我们的车子、房子、我们所有的财产,我们都非 常珍惜。如果有人偷盗了它们,我们就会痛苦。我们爱惜自己的 财产,别人也同样爱他们的财产。我们的财产被别人偷盗之后, 我们会痛苦,别人的财产被偷盗之后,他们也会痛苦。因此佛陀开示的第二条戒就是:有意识不去占用和盗取别人的资产。什么 东西如果是不属于我们的,我们就不要。
我们还爱什么?自己的先生(妻子)、自己的孩子。如果谁 来挖我们的“墙角”,来勾引我们的先生(老婆),我们是什么感觉? 或是我们有个女儿,别人在没经过我们允许的情况下,把我们的 女儿占为己有、变成他的老婆,我们是什么感觉?会快乐吗?还是心胸宽广,认为自己的老婆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婆?我们接受不了,对吗?因此,何时我们所爱的人被人夺走了,我们就会非常 痛苦,别人也是同样的情形。所以,佛陀开示的第三戒是不邪淫。 如果别人已经有了伴侣,我们就不要将他(她)抢来变成自己的。
我们还会爱什么?每个人都非常尊重自己,都不喜欢被人用 语言来伤害和侵犯。从语言上面可以怎样伤害他人?在座各位有 没有谁从没受过语言的伤害?有经常在语言上面被侵犯的吗?痛 吗?有时候比挨打更痛,有时还会痛很久、痛上很多年,有人甚 至过了很多世都还记得那个滋味。我们是否经常通过语言去伤害 别人?有没有谁从未这样做过?谁准备谎称自己从未这样做过? 这条戒是最容易破的。
佛陀教导我们,要有意识和动机不说粗话、不说谎言,只说 实话,不说让别人吵架的话。大家曾经说过吗,说了让别人因此而吵架的话?在公司上班时,有的同事我们喜欢,有的同事我们 不喜欢。我们希望某人喜欢我们,就对他说:某某真坏、各种不好。我们希望他喜欢我们而不喜欢别人,这样说过吗?很多人都做过,很多人也被别人这样对待过。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,我们就为别人带来了痛苦。难道只有我们自己是喜爱快乐讨厌痛苦的吗?当然不是,既然每个人都喜爱快乐讨厌痛苦,那么就不要通过语言去伤害别人。
佛陀开示的最后一条戒是不饮酒,或者说是戒除让人上瘾的毒品、食物、酒类食品,因为它们会伤害我们的觉性和正知。每次喝酒,我们就更容易破第一条戒、第二条戒、第三条戒和第四条戒。最后一条戒是先伤害自己,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恶化,破坏自己的觉性和正知,接下来,我们再去破其他的戒就会更容易了。
五戒是最低标准,它让我们在此生之后能有机会再获人身。 请各位诚实地扪心自问:如果自己死了,曾经的所作所为有机会 让自己再生为人吗,还是会低于人类?有人想了之后吓得魂飞魄散,觉得或许来世再也无法投生为人。
我们这样讲,看似是在努力引诱各位行善,然而对于真正有 “眼”、有“耳”的人,他们知道世间真有非常非常多的其他层 面(道)的众生存在。有许多众生因为自己曾经所犯的错误导致 现在非常艰难与困苦,急需他人帮忙和协助。他们在活着的时候 自以为很厉害,什么都不信,死后却非常艰难,这当然也是罪有应得,是公平的。
祖师大德们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,无论去到哪里,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鬼或其他层面的众生来寻求帮助。(老师)到了中国,下了飞机还没离开机场,就有其他道的众生来寻求帮助了,有的是因为堕胎而投生到非常艰难的界域的。
如果不希望投生在艰难的界域,就要用心持戒,不会亏本的。我们每一次破戒都会伤害别人,而这最终会回过头来伤害我们自己,我们一定会接收到自造的恶果。
因此,老师建议:如果在今生其他事情都做不来,那么至少 要持戒。这不需要花钱,却比布施更难。为什么?因为坏人们也 能布施。如果你希望提升心灵的水平、未来得以保有人身,那么至少要持戒。如果戒律都无法持守,就别想得到比戒更高的禅定与智慧了,干脆把它们都忘了吧!
在佛陀的时代,有一位僧人出家很久却没有任何收获。那些 跟他一起出家的人全都证语道与果了,只有他进步了又退步,进步了又退步,进步了又退步,最后他非常难过,决定自杀。他用刀片自刎,在临死之前,他突然想到自己出家多年,若说什么收 获都没有,也不全对,因为自己有很好地持戒。佛陀从未因为戒 律而批评他,所有一同出家的道友也没有在戒方面可以指责他的 地方,他也无法在戒方面挑出自己的毛病。这样想的时候,他感到非常满意与知足,心有了快乐,于是进入禅定,心安住,抽身而出成为知者、观者,看到身体在死去。
僧人去世以后,其他僧众去顶礼佛陀,向佛陀寻问这位僧人自杀以后投生到哪个恶道了,因为自杀属于恶业——大家一定要记住,今生无论多么苦,都禁止自杀。作为人,苦是短暂的,可是自杀以后投生到恶道,历时却会非常非常久,那是不值得的。佛陀回答说:这位僧人死后不会再出生了,因为他在临终之前已经证悟了阿罗汉。
这一切都是源于他极好地持戒的善果。这也许只有他可以做得到,在座各位应该是做不到的,因为当我们想到自己的戒的时候,心应该不会满意、知足吧,不会是昂首挺胸的状态,所以禁止模仿他。
大家要记住,如果我们今生无论怎么努力修行、去到哪个道 场、跟谁学都没有起色的话,那么一定要先持戒。祖师大德们比 喻说:戒是大地,其他更高阶的美德和品质(包括禅定、智慧),则像是大地之上的各种楼宇。
假如只是一味地关注发展觉性、禅定以及开发智慧,就像是在松软的泥土之上构建高楼大厦,用不了多不久,高楼大厦就会倾覆的。
八支正道有八个部分,其中几部分是跟戒有关的。正业是第一条、第二条、第三条戒,正语是第四条戒,第五条戒是属于正念的。在八正道里,还有其他关于戒的部分,比如正命,也就是维持生计的方式是不会伤害其他众生的。我们会发现八正道里的正命、正语、正业都是直接与戒有关的。戒真正的关键处在于:有要持戒的动机。
比如,百岁老人已经无法跟别人的爱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了,但你很难说他是具戒 者;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无法杀人也无法偷盗,你同样很难说新生儿是具戒者。持戒真正的分水岭在于:我们是有意识且有动机地不在身与口上面去伤害别人。
因此,在接下来的三天禅修里,如果大家用心持戒,老师就 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,超出的部分就属于利润了。我们想要获得更多利润吗?想要有更多利润,就要有原始资本,其中一个资本就是有戒。从现在开始,包括回去以后,大家试着持戒一个月、 两个月、三个月,当想到我们很好地持了一段时间戒,心就会有力量、有禅定。在40种奢摩他的修习里,其中一种就是“戒随念”。 无论是谁,如果具足戒行,佛陀或祖师们就会让他们常常忆念自 己所持之戒。想到戒之后心满意足,非常尊重自己,继而就会感到快乐,就容易生起禅定。因此,那些无法修习禅定又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的人,该怎么办?去持戒。
佛陀开示说:戒为我们带来快乐,包括当下也包括未来;戒 使我们富有,令我们拥有非常多的资产;戒会成为使我们最终抵 达涅槃的基础。因此从现在起,老师建议大家:每天早上一起床 就提醒自己要用心持戒;早餐之前再次提醒自己持戒;中饭之前、晚饭之前、睡觉之前,都提醒自己持戒。是不是很像吃药?当我们常常提醒自己持戒之后,一旦身处容易破戒的地方,就更容易 生起警惕心。
接下来,我们以更高的方式持戒。除了每日的不断提醒,我 们也开始发展觉性。无论何时,当心被烦恼习气所掌控,如果以 觉性及时地知道,那一刻烦恼习气就会灭去。一旦烦恼习气灭去, 我们就不会被烦恼习气诱使去在身与口上面造恶。比如,之所以 会破第一条戒是因为什么?有时是因为生气才去打别人;有时是因为贪心生起才去偷盗;因为贪欲,才会破第三条戒;因为生气,才会在语言上面伤害别人;因为贪心,才会说谎以从中获利。
事实上,还有一个烦恼习气会让我们破戒,那就是痴,也就 是各方面的不明白— 无明。比如,不知道杀生属于恶业。有人 认为动物一出生就理应就是我们的食物,比如鱼和鸡,杀它们不 是恶业。事实上,那是恶业,因为我们不知道,就会去做,但那 是恶业。无论你知道还是不知道,无论你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接受,只要做了,就都是恶业。这就是由于痴、由于不知道— 无明— 所破的戒。因此在起步阶段,持戒的方式是每日不断地自我提醒。
接下来的训练是提升觉性。何时有觉性,何时烦恼习气就会 灭去。烦恼习气一旦灭去,我们自然就不会破戒。修行越来越娴熟的人,他们的戒是自动自发的,戒自然越来越好、越来越好。为什么?因为每一次烦恼习气生起,无论是大习气还是小习气,生起之后他们都能以觉性守护心,心一旦成为善心,就不会去破戒。
持戒与布施,让我们在六道轮回的时候能够投生到较好的 “界”,会比较舒服,可以出生为人,也许既富有又健康,比这个更高的是投生为天神。相信吗?见过吗?那为什么相信?相信也很好,佛陀应该不会骗我们,不至于引诱我们去行善。
布施与持戒的结果会让我们接触到较好的外缘。“较好的外 缘”是指哪些呢?眼睛会看到好的画面,耳朵会听到好的声音, 鼻子会闻到好气味,舌头会尝到好味道,身体会接触到好的境况,不会太热太冷,心会演绎造作出非常快乐的情绪。可口的食物会 带来快乐吗?动听的声音会带来快乐吗?闻到喜欢的香味,心就会非常快乐。当六根接触到适意的六尘,心就会快乐,而之所以 能够接触到好的外境,是因为我们曾经布施与持戒。
虽然吃到好吃的食物会让人感到快乐,可是任何事物都不是 单方面的,硬币总有两面。五欲的快乐固然存在,但其副作用也 是存在的。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会快乐,但是吃到不好吃的食物 是什么感觉呢?会痛苦,对吗?还是也很快乐?闻到喜欢的气味,会非常快乐、非常喜欢,但是闻到臭味呢,是什么感觉?当听到非常动听的音乐、别人的赞美时,会非常快乐,但是听到噪音、 听到别人骂你时,又是什么感觉?这就是硬币的另一面。
源于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快乐真的存在,但是真正聪明的人会发现,那些快乐之中也有隐患。特别是黏著于美食的人,他们吃 到美味时会感到快乐,但是吃到不好吃的食物时,他们也更易生 起不悦。在座各位谁是这样的?还是一切都没关系,进食只是为 了让身体能够维持下去,只是为了让身体健康而已?大部分人去 选择食物的时候,是美味优先还是对身体有益优先?应该是先选美味吧,如果同时也能兼顾健康就更好了。因此,源于五欲的快乐是存在,但是那些隐患也同样存在。
所以,真正聪明的人会发现:把自己的快乐一直寄托于外在 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六尘上面,这种快乐并不保险。为什么? 因为每个人都无法真正掌控和保证始终接触到适意的六尘。有时 会接触到适意的,有时会接触到不适意的。即便碰到适意的,生 起了快乐,但快乐很快就会灭去,然后又要再次去找。吃了好吃 的食物,又要听音乐;听了一会儿音乐,开始厌烦,又这里参观 参观,那里溜达溜达;玩了一会儿觉得无聊,又要把电话拿起来 跟朋友聊天。我们需要不停地寻找快乐,而所找到的快乐只能维 持非常短的时间,之后就会灭去,然后又要继续找。一个聪明的人会知道: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这些上面,是不聪明的做法。因为任何事物若能给我们带来快乐,那么它也必会给我们带来痛苦。 在座谁有伴侣?伴侣会一直给我们带来快乐吗?全禅堂的人都在 摇头。这就是事实,硬币永远有两面,这就是五欲的隐患。
布施与持戒会令我们接触到适意的外缘,但是它也具有硬币 的另一面:同时也存在隐患。
布施与持戒会使我们投生善道,让我们生为人甚至生为天神。 成为天神好吗?天神处在非常快乐的界域,但是他们也有痛苦。 每一次有所求而未如愿时,天神都会有苦。天神们也会相爱,当他们失恋时,会跟人类一样痛苦。除此之外,人类有寿命,天神 也有寿命。行善造福让我们有机会生为天神,但当天神把曾做的 功德用完,同样也要死。当他们死了,就会再次随着以前所做的 善恶业继续在六道轮回,完全无法预料下一次的投生是上升还是下堕。在座各位请扪心自问:我们是否一直在行善?如果我们死了,也许会因为善业而生为天神,但由于我们并非一直都在行善,善业的果报一旦失效了,我们就又要再次承受恶业的果报。
因此,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外境之上。聪明的人会知道外在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并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 快乐,他们努力寻找无须依赖于外境的快乐,比如训练禅定让心更加细腻、清凉与喜悦。源于禅定的快乐,其细腻程度远超过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五欲带来的快乐,而且不依赖于外物。可是禅定本身也是无常的,修习禅定是有快乐,然而一旦禅定退失,心又 会再次生起对五欲的饥渴。
祖师大德们曾经分享过:修习禅定非常娴熟且能进入二禅的人,如果某日无法再进入二禅而只能进入初禅了,他就会感到痛苦。那些更聪明的人则知道:禅定也无法真正给人带来快乐,因为禅定总会退失,它属于生灭法。除此之外,修习禅定至临终时依然保有定力,是可以投生到更高的界,比如梵天界。投生到梵 天界,心是非常细腻、喜悦、宁静的。
但是哪里有生,哪里就有灭。梵天神同样有寿命,有一天同样也会死,一旦禅定的果报用完,就要继续轮回。祖师大德们说:梵天界的梵天神们绝大部分死后 都会投生恶道。为什么?因为心曾在的界域是无比细腻、无比宁 静、无比快乐的,一旦禅定的善业结束,就会接触到粗糙的境界,这时被长期压抑的瞋心会豁然生起,而极强的瞋心将会带领他们 直赴恶道。因此,禅定稳妥吗?安全吗?
世间的其他宗教也许可以教导布施、持戒,教导修习禅定,教导如何投生为人、投生为天神、梵天神,但是更高级的教导则 仅存在于佛教。佛陀花了极为长久的时间来累积波罗蜜,学习一切,最后自证正觉,再把所领悟的教予众生,带领众生从轮回的六道之中直接跳脱出来。
佛陀教导大家去布施、持戒、修习禅定。一旦有了禅定与快乐,不要疏忽大意,还要懂得提升觉性与开发智慧。佛陀所教导的最 重要之法是四圣谛,他教导让一个众生如何从永无出头之日的轮回里直接跳脱出来。这样的学问,想学吗?还是只想成为天神? 只想成为一条富裕的狗?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群体,不会只满足于小目标,这就是老师再来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但同时也要记住:如果什么都做不了,先持戒也很好。
我们今天下午会进一步学习从轮回里跳脱出来的方法,应该怎么做?接下来,老师有20分钟的时间跟旧生互动,但在回答问题之前请允许老师先上个厕所,老师实在憋不住了,水都要从嘴巴里流出来了。老师去上厕所,5分钟以后回来接受大家的提问,其他人有需要也可以去。
译者声明: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,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本意。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,完全归责于我们,欢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註: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 |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 | |
---|---|
中国 | C:1 · 2 · 3 |
泰国 |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 |
大马 | M:1 · 2 |
远程 |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|
日常 |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 |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 |
媒体平台 |
---|
法堂直播·简版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 |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 | 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