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
C1.2 《三学:戒学、心学、慧学》-阿姜巴山-温州圣寿禅寺-2015年6月20日B:修订间差异

来自法藏
无编辑摘要
标签手工回退
无编辑摘要
 
(未显示同一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)
第1行: 第1行:
{{页面横幅}}
{{页面横幅}}


[[文件:T1.3《用走上中道的心实践八正道》-隆波帕默尊者-2014年7月11日C.mp3|center]]
[[文件:C1.2 《三学:戒学、心学、慧学》-阿姜巴山-温州圣寿禅寺-2015年6月20日B.mp3|center]]


[[文件:C04-05《初果未证,危险未脱》-第四届泰国四念处禅修之旅.mp4|center]]
[[文件:C1.2 《三学:戒学、心学、慧学》-阿姜巴山-温州圣寿禅寺-2015年6月20日B.mp4|center]]
 
==== 《佛陀教导解脱的三条途径》====
--隆波帕默尊者 2014年4月25日
 
 
===== 泰国北部的修行人多了起来 =====
,南部也在慢慢发展,已经延伸到了好几个省。然而隆波在东北部地区所用的弘法精力最少,因为在那里还有真正的师父在世。
隆波是从上座部的师父们那里学到的“法”,现在以新的方式讲解给大家,但是原则与核心还是老师们所教导的。上座部的老师的教法是以禅定为核心、以禅定引领智慧。
隆波从7岁就修习禅定,见到隆布敦的时候,他指导我开发智慧,智慧开启以后,才知道修行途径有很多。
 
===== 佛陀可不是普通人 =====
他教导了八万四千法门,适合于各类众生。有些人一定要先修习禅定,才可以开发智慧;有些人则是先开发智慧,然后禅定会紧接着升起,再由智慧来引导禅定。刚开始,只需要一点点的定力——刹那定,继而开发智慧,最后禅定同样能够成熟。每个人都会自然升起禅定,毫无例外。在体证道与果的时候,最少会有初禅的副产品。也有人根器更好,可以直接在禅定之中开发智慧。
 
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有的人是由智慧引导禅定,有的人是由禅定引导智慧,还有的人则是禅定和智慧同步进行。
禅定和智慧的同步进行,必须同时精通禅定与观心。而精通禅定与观心,又需要满足四个条件。如果任何一个条件无法被满足,都无法在禅定之中开发智慧。
首先,一定要精于进入禅定;
 
第二,必须精通于维持禅定。如果不精通进入禅定,刚一入定,结果就没时间了,根本无法展开修行;或是尽管入定了,但不精通于维持,刚要开发观智,啪的一下,就从禅定退出来回到普通的世界了。
 
第三,必须精通于随时从禅定出来。出来以后,修行并未结束。并不是一旦退出禅定就无法继续了,这样的实践会断档的。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实践才可以。第四点,是精通于开发智慧,观心的水平一定要非常厉害。禅定之中的修行必须观心,而无法观身,为什么呢?因为在定中开发智慧,所见的是禅支的生灭——寻、伺、喜、乐、心一境性,安住与无法安住,这些全属于名法,不属于色法。
 
一个人的禅定与智慧若要同步进行,一定要精通于禅定也精熟于观心,这样的人在当前时代很难找到了,因为这是要求最高的途径。现代社会最简单的方法是以智慧引领禅定,因为现代人的禅定力量普遍较弱。
 
很多学者认为,现在的孩子定力很短,这是在责备小孩。其实不仅是小孩,大人的定力同样非常短。我们的心不停地漂浮,根本没有定力可言,禅定非常难以达成。同时,当代人也不是很有信仰之心,虽然也有一群人有自己的信仰。
 
相对而言,我们并不缺乏智慧。大家有的是——智慧,喜欢刨根问底。所以我们要懂得利用已经拥有的东西,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。我们无须违背习性,而去先修习禅定。
隆波刚开始教导时,许多人非常排斥,他们认为一定要先修习禅定才能够开发智慧,而未看到佛陀教导了什么。在经典有记载,阿难尊者讲:禅定引导智慧;智慧引导禅定;禅定与智慧同步进行,都会接着出现“观障”。无论从哪条路走来,会同样遭遇“观障”。很多人只是盲信要先修习禅定,多修习禅定,智慧才会产生,这属于邪见。假如多修习禅定就会开发智慧,那么佛陀之前的许多修道士早已开悟,因为他们在佛陀之前就已修行禅定并且达到第八定。
 
等到隆波教导几年以后,不少人有了彻底的改变,现在反对的声音才越来越小,以后则会完全颠倒过来,会有人说不用修习禅定,这同样是错误的。有人相信一定要先修习禅定,智慧才会产生;或者只能先开发智慧才有禅定,这些都太片面,同样不正确。佛教徒不可以违背佛陀的教导。佛陀教导了三条路,就一定是三条正确的路。并非我们的路才是唯一正确的,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途径。
 
现代人阅读很多,生活与工作都会用到思维和推理,整天都在“想”。如果让先修习禅定,心会太过散乱而无法轻易获得宁静。但是我们有智慧,可以用智慧来提升心,只是要正确的使用,要符合佛陀的教导,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心智和思维去推理,那只是散心与杂乱。
 
我们要了解智慧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?智慧是什么?如何开发智慧?开发智慧会得到什么?这些都要学习与了解。开发智慧不是每天听法、读经,整天听隆波开示,认为就是开发智慧,这是误解。透过听读得来的智慧称为闻慧,得到的只是记忆,记得的是别人的智慧,而非真正的智慧。听隆波的法谈CD,认为理解了,那是隆波的智慧,不是自己的智慧。阅读佛经认为懂得佛法了,那是佛陀的智慧,不是自己的智慧。
 
以前有人非常喜欢思考、喜欢想,现在越来越少了。喜欢大量思维、推理、思考的人,根本接受不了隆波的教导。后来这些喜欢思维的人消失了,隆波也没有对他们生气,只是随喜他们。
 
透过自己的思维不能体证道、果,以及涅槃,那是思慧,只能得到念头,那种智慧时对时错。读听而来的则是记忆,思维与推理,也只能得到念头。想要了悟实相,必须见到实相。只有一个方法看到实相——发展智慧,看见名与色的真相;如其本来的看到身、如其本来的看到心,这种“看到”必须仰赖正确的禅定。
 
 
正确的禅定是什么?那就是心不走入两个极端,而安住成为知者,觉醒者,喜悦者。修习的禅定若不正确,智慧便不会产生。有人认为必须有禅定才产生智慧,这是对的,但只对了一半。心中立且安住于能/所分离的禅定,才产生智慧。
 
==== 不是任何禅定都产生智慧 ====
十多年、二十年以前,隆波出来教导的时候碰到特别多黏着在禅定的人,一味的相信有定就有慧,却不知道禅定有几种。佛陀以前就有各种禅定方法,但是为何没有人体证道、果、涅槃呢,因为那些禅定并不是正定(正确的禅定)。
 
禅定分两类,一是邪定,这类禅定没有正念/觉性,心是属于不善的,也同样可以产生禅定。比如,打坐以后看到这个、那个,看到佛、看到鬼、看到天神,认为是真实的存在。可是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,如果不精通,就会分不清哪个是真、哪个是假。我们会认为旁边有鬼在听法,如果回头仔细看,啊!真回头啊!(笑)便会怀疑身边是不是真的鬼。也有很多人认为身边有天神,一点点空间坐了许多天神还绰绰有余,可以轻松自在的聚集起来,因为生命形态不一样。假如不精通所修习的禅定,就会产生困惑而以为人是鬼、鬼是人,总之一团糟。
 
===== 禅定之中若没有正念/觉性,就是邪定 =====
。最好的正念/觉性是四念处的正念/觉性—
—觉知身、觉知心。任何正念/觉性都同样是善法,但不见得都是最好的善法,比如当我们的心想到所做的布施等善事,就会产生普通的正念/觉性,但不是四念处的觉性。
真正四念处的觉性是有正念的觉知身、觉知心;觉知名、觉知色。普通的觉性不会引领我们体证道、果、涅槃,真正引领我们体证涅槃的觉性是四念处的觉性,是觉知名(心)、色(身)之以实际真相的觉性!佛陀教导的四念处非常殊胜,有人七天、七个月、七年就开悟了,有人甚至一天就开悟而体证阿罗汉。
 
我们要修行四念处,觉知身与心。如果在禅定之中没有觉性,那是一种邪定,不要练习。那些完全把心外送、毫无必要的看到佛陀、天神的邪定,根本无须练习。那个能够看到身、心、看到烦恼的觉性是更为神奇的,是引领我们离苦的路。
 
禅定之中的正念/觉性同样分为两种,一种是只有觉性,另一是觉性与智慧同步。只有觉性的方法——比如观出入息,心一直锁定在呼吸而不跑到其它地方,那同是修习四念住的觉知身、心,但得到的却是奢摩他。
 
四念处的修行可以分别导向奢摩他和毗婆舍那,别以为只导向毗婆舍那。有正念的觉知身与心,只是奢摩他。看到腹部起伏是奢摩他,看到经行的脚步移动是奢摩他;其中都不包含智慧,因为没有现见三法印。
 
具备觉性又具备智慧的禅定是最好的,有正念的觉知身、心,有正念的觉知名、色,有智慧的看见名与色的三法印,这是圆满的四念处。我们要提升自己来到这种禅定。首先,训练心具备正定,直到心安住为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而不是左思右想、造作、修饰、演绎、专注、紧盯者。心一旦变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就可以带着正念观身、观心,观身和心的三法印(也就是身与心的实相)。为了见到身心的实相——三法印,心一定要安住并且保持中立
隆波常常教导大家要有正念地觉知身、觉知心,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以身心的实相来了解身、心,实相就是三法印。我们要训练心具有一定质量,能够觉知到身心的实相,心安住且保持中立。这类有质量的心没有迷失在两个极端,第一个极端是忘记身、心;如果忘记身、心,就没有禅定,也没有四念处的正念,或许有普通的正念,或者可能完全没有,这是属于不善心。普通的觉性比如想听法,想到隆波帕默,心跑去和隆波一起,心是善的,但不是四念处,因为没有回观身与心,而是是去看隆波、佛像或思念佛陀。至于迷失而忘了自己,那是最糟的,那样的心完全无法被使用。但是这类心是最常升起的,也是最自然的,我们从出生以来就一直忘了自己,只注意到别人/别物,从不注意自己。早上醒来,就没有觉知身、心,就只想着其它人与事,比如今天约了谁,要做什么,全都是身外之事。
 
心的自然特性就是持续外驰!龙普敦说:别把心往外送。但他接着说:心的自然特性就是一直外驰。别把心往外送的意思是——训练心得以安住,有正定开发智慧。但一般人或说许多众生都无法如此,包括没修行的天神。我们一直注意到他人/它物,忘了自己的身与心。比如发生了车祸,只在一边撞车,结果却导致两边堵住,每个人都有兴致想看,有人很怕,特别怕,想知道人死了没有,看到车翻在那里。请问他会看吗?——看。想看,如果场面不是特别恐怖,就会看久一点。也有业报现前的人,本不想看到死尸,就换到另一边看,结果发现尸体刚好移到了另一边,这就是不善业报的现前,看到了不好的、恐怖的东西。我们一直关心外人外物,心从不跟自己一起,这就是没有正定,心跑到了外面。
 
普通人一直迷失在看、听,想,孤身没东西可看可听时,就一直在“想”,有时只关注到自己在想的事而忘了身心,心没有与自己在一起,这就是没有正定。
真正的正定用泰文来说,就是指心与自己在一起,没有外驰而忘记自身。所以说,头号敌人是没有正定,心没和自己在一起,跑到想、看、听之中,始终动荡不安,有身忘记身,有心忘记心,这样的心缺少禅定,更无法开发智慧,因为没看到身、没看到心,怎么可能看到身心的实相呢。
 
 
===== 第二类错误的禅定 =====
是,强迫身心专注、紧盯,聚精会神于一个所缘目标,比如观呼吸时,专注于呼吸,获得宁静,快乐,得到奢摩他,但没有智慧。这是因为专注的心是被改变与造作出来的,比实际的心更为宁静,被改造过,于是便无法看到身心的实相。
 
有人去参加所谓毗婆舍那-观禅,观到每一次腹部的起伏。看到腹部是奢摩他,因为毗婆舍那要看到三法印。观呼吸是奢摩他,毗婆舍那要看到三法印。绝大部分人训练的只是奢摩他,根本没有走上毗婆舍那之路。一旦出现奇怪的现象,奢摩他很容易产生奇怪的现象,有人会误以为看到了智慧,已经见法开悟,这是更严重的错解。
提升心灵,需要有正确的禅定,要避开两端,这是佛陀第一次讲法就教导过的。如果我们审思佛陀悟道后的首次讲法,一开始就讲到修行人不值得去做的两个极端。两个极端是什么呢?第一是欲贪,迷失在欲望里。何谓欲贪?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全是身外之物,心始终在外。至于修行人要避开的第二个极端,就是苦行;让自己受苦,打压自己的身心,一想到修行就打压自己的身与心。通常,我们是先打压身体,打压身体结束了,再打压自己的心。
 
隆波测试过好几次了!如果说我们现在打坐吧,大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姿势,好像自己当下并没有坐着似的。而强迫与改造身体结束之后,接着就会强迫与改造自己的心……如此一来,哪里还有实相?实相全都消失了。经行时,我们说“好,现在开始经行”。然后我们就站了起来,全然没有正念/觉性,因为计划着去到经行步道才开始觉知。结果呢?真正经行时,心又从头到尾没有正念/觉性。既然我们已经先摆好了姿势,先改造了身,再改造了心,然后再去经行,这样一来就没有实相可以被看到了。因为身已经被改造了,心也已经被改造了。
 
现在大家都坐着,对吧。如何开始修行呢?首先,不用摆姿势,看到它坐着就行了。好,现在每个人开始打坐,其实你们已经坐着了,只是心没有得定。为什么没有得定?因为心不停的散乱。这时,知道心跑了,它就不跑了;觉知自己其实非常简单,是我们造作得太复杂了!很多修习禅定的人喜欢吹嘘自己多么厉害,但绝大部分人只是在修佛陀未成道以前所修的禅定,那些不是觉知自己的禅定,所以无法体证道、果、涅槃。
 
开发智慧以前,先要训练正定。心与身一起而且轻松自在,没有强迫。这样的禅定,心没有跑掉而忘记身和心,也没有紧绷和被强迫与打压;同样,也没有强行禁止的忘记。
真正的中道在于没忘记自己,跑掉了,知道跑掉。这可以透过修习任何法门来实践,习惯念佛者就念佛,习惯观出入息者就观出入息;什么都行。或是聆听隆波的CD 也可以!修行任何法门都无妨,只是要及时知道心跑掉了。比如听到隆波讲法,心跑去“想”了,这要及时知道;心回来听了,也要及时知道;心觉得搞笑、发蒙,持续知道它的变化。或是念颂“佛陀、佛陀”时跑掉了,及时知道;心宁静了,及时知道;心散乱了,及时知道。要及时的知道心,这是最重要的。若是扔掉了这个,就无法产生正定。
这一门让心产生正定的学科叫做——心学。一定要学习心的功课(佛教三学——戒、心、慧,三学的心学)。
隆波早期讲法时,反对与排斥的力量非常大——很多人一定要先学习身,并不存在戒身慧三学。有的只是戒心慧,心学是关于心的功课,学习,就是及时知道心。修行任何法门,持续及时地知道心跑掉了,迷掉了,及时知道。心跑去紧盯了,比如观呼吸,心跑去想了,知道;心停在呼吸上,也知道。一旦看到心跑来跑去,跑掉的心会自然灭掉,因为跑来跑去是心的散乱,一旦有觉性及时知道,散乱自会灭去,根本不用强迫出来宁静。只要及时知道心的散乱——跑来跑去的心自会宁静,心自然准确无误的变成知者,觉醒者,喜悦者。
 
一旦体会到正确的觉知,有人就会人为的维持那个觉者,不太关心跑来跑去的状况,紧抓住觉者,这样的觉者是错的。
觉知是真的,但心是硬的、紧的。觉者有两种:正确的觉者是轻松、自在、柔软的,可以在任何情况运用。真实的觉知不含贪、嗔、痴,它是轻松自在的,处于知(者),觉醒(者),喜悦(者)的状态。而人为修出来的觉者是硬的、紧的、沉重的、昏沉的,里面有贪欲,想做出来;有痴在,有迷,没有迷就不会有贪。一旦心无法宁静,就有嗔,烦躁,胸口好像被堵住,不是知者,觉醒者,喜悦者而只是觉知。这样的觉知是硬的,这样的觉者无须保留的!
 
==== 修行要有先后的顺序 ====
,每天都是从零开始的。及时的知道心跑掉了,或是念诵佛陀、佛陀或观呼吸时,心跑掉了,及时知道;心去紧盯和专注了,也要及时知道。如此一来,正确的知者、觉者才会产生。一旦真正的知者、觉者产生了,我们才可能开发智慧。所以,必须先训练安住且中立的心,不含人为的意识,前者产生的心是知者,觉者,喜悦者。这样的心才可以开发智慧。若无这样的心,不可能真正开发智慧。
 
要么就是迷失在思维,要么就是紧盯和专注,大家参加三天的禅修如果没训练过别的,就先把这个作为重点。有些法师跟随隆波学习,一星期就能做到;有人学了很久,一直粘在紧盯与专注,根本没弄明白;尤其学过很多方法的,一定要坐下来好好纠正。对于从没有任何基础的人,这些教法反而是容易的。
作为沙弥,一定要在比丘师父拜完后再拜,不然隆波要受处罚的。
好,大家去吃饭吧。(完)




{{课程导航}}
{{课程导航}}

2023年5月3日 (三) 15:16的最新版本

Luangpor Pramote Pamojjo


聞 · 法


Qrcode for iDhamma.png
主题: 中文书籍 · 阿紫翻译 · 中文字幕 · 法谈摘录 · 法译文集
法语微言 · 学篇 · 戒学篇 · 心学篇 · 心念处篇 · 身念处篇 · 慧学篇 · 五蕴篇 · 奢摩他篇 · 毗钵舍那篇 · 觉性篇 · 四圣谛篇 · 八支圣道篇 · 解脱篇
首页 · 历届中文 · ไทย · EN课程总览
中国 C:1 · 2 · 3
泰国 T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 · 8 · 9 · 10 · 11 · 12 · ☆第13届泰国四念处课程实录
大马 M:1 · 2
远程 E:1 · 2 · 3 · 4 · 5 · 6 · 7
日常 D:2013 · 2014 · 2015 · 2016 · 2017 · 2018 · 2019 · 2020 · 2021 · 2022 · 2023 · ☆2024年度最新视频回放 · 本年网盘
注:C-国内 · T-泰国 · M-大马 · E-远程 · D-日常 · 帮助文档


媒体平台
法堂直播·简版直播 · 法藏资源 · 法宝云盘 · 法讯互助 | 公号:禅窗 · 甘露雨 · 指月录 · 当下就启程吧 · 温柔的法音 · Go Sati
全球: 解脱园 · 甘露雨 · 甘露雨APP · 千聊 · 四念处Podcast-中 · Podcast-EN · Podcast-ไทย · 四念處學會| 海外: YT·Audio-中 · YT-中· YT-ไทย · YT-EN · FB-中 · FB-ไทย · FB-EN · 靜慮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