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慧学
1.烦恼习气有三个级别: 粗重级,即贪、嗔、痴, 以戒战胜;
中等级,即五盖, 以禅定战胜—— 心与自己在一起, 心不散乱并有禅定, 五盖就无法趁虚而入;
微细级,即无明、邪见, 惟以正见方能战胜。
觉知身与心, 看一看它们的实相究竟为何, 事实上,都是苦。
2010年3月8日
2.心偷偷跑去想了, 感觉到了吗?
2008年1月7日A
3.一旦心成为 “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”, 就去训练分离蕴界, 继而开发智慧。
心成为 “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”, 是开发智慧的前提。
如若心还不是, 就只有两种情况: 不是“思想者”, 就是“紧盯者”。
2011年2月26日A
4.不断刹那、刹那地生起觉性, 去知道自己的身与心, 就是在发展“道”。 它是“道”的起步阶段, 称为“前行道”, 但还不是圣道。
2010年11月14日
5.修行的方法不计其数, 隆波简化下来, 仅剩下一丁点:
有觉性,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 照见身心的实相。
这就是修行的原则, 也是修习毗钵舍那的核心。
2012年8月25日
6.心想要开发智慧, 是有条件的。
因此在教导时, 隆波才会说:
“有觉性,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 照见身心的实相”。
而散乱的心 或不中立的心, 都是做不到的。
2010年10月10日A
7.中立的心, 是无处可安的。
中立并不是 “不在外、不在内、安于中间”。
中立意味着 对所有的境界或状态 都没有“满意”与“不满意”。 以平等之心去保持中立, 没有“满意”与“不满意”;
以智慧去无分别地看待 苦与乐、好与坏。 如此才是“中立”。
2011年2月26日A
8.中立并非不看,
也不是毫不关心。
中立是有觉知,
但没有满意与不满意。
2011年5月29日
9.中道, 是修行之道—— 毗钵舍那的修行, 不太紧、也不太松, 并不是指位于对与错的中间。
2012年8月26日A
10.如果我们修行正确且修得好, 将会与世间水乳交融, 而不被其染污。
仿佛是荷花, 置身于泥与水中, 却不为泥污染,不被水淋湿。
如果修行之后, 变成了插在瓶里的荷花—— 极力呵护,设置范围, 从不与世间接触, 这便不正确了。
2010年12月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