匿名
未登录
中文(简体)
登录
法藏
搜索
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查看“慧学”的源代码
来自法藏
命名空间
页面
讨论
更多
更多
页面操作
阅读
查看源代码
历史
←
慧学
因为以下原因,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:
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:
管理员
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。
{{页面横幅}} 1.烦恼习气有三个级别: 粗重级,即贪、嗔、痴, 以戒战胜; 中等级,即五盖, 以禅定战胜—— 心与自己在一起, 心不散乱并有禅定, 五盖就无法趁虚而入; 微细级,即无明、邪见, 惟以正见方能战胜。 觉知身与心, 看一看它们的实相究竟为何, 事实上,都是苦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3月8日 00:10:56~00:11:25</p></small> 2.心偷偷跑去想了, 感觉到了吗?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8年1月7日A 00:25:36~00:25:37</p></small> 3.一旦心成为 “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”, 就去训练分离蕴界, 继而开发智慧。 心成为 “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”, 是开发智慧的前提。 如若心还不是, 就只有两种情况: 不是“思想者”, 就是“紧盯者”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2月26日A 00:00:44~00:01:06</p></small> 4.不断刹那、刹那地生起觉性, 去知道自己的身与心, 就是在发展“道”。 它是“道”的起步阶段, 称为“前行道”, 但还不是圣道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1月14日 00:14:47~00:15:00</p></small> 5.修行的方法不计其数, 隆波简化下来, 仅剩下一丁点: 有觉性,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 照见身心的实相。 这就是修行的原则, 也是修习毗钵舍那的核心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8月25日 00:08:48~00:09:02</p></small> 6.心想要开发智慧, 是有条件的。 因此在教导时, 隆波才会说: “有觉性,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 照见身心的实相”。 而散乱的心 或不中立的心, 都是做不到的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10日A 00:26:24~00:26:51</p></small> 7.中立的心, 是无处可安的。 中立并不是 “不在外、不在内、安于中间”。 中立意味着 对所有的境界或状态 都没有“满意”与“不满意”。 以平等之心去保持中立, 没有“满意”与“不满意”; 以智慧去无分别地看待 苦与乐、好与坏。 如此才是“中立”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2月26日A 00:26:36~00:27:15</p></small> 8.中立并非不看, 也不是毫不关心。 中立是有觉知, 但没有满意与不满意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5月29日 00:10:40~00:10:45</p></small> 9.中道, 是修行之道—— 毗钵舍那的修行, 不太紧、也不太松, 并不是指位于对与错的中间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8月26日A 00:10:38~00:10:55</p></small> 10.如果我们修行正确且修得好, 将会与世间水乳交融, 而不被其染污。 仿佛是荷花, 置身于泥与水中, 却不为泥污染,不被水淋湿。 如果修行之后, 变成了插在瓶里的荷花—— 极力呵护,设置范围, 从不与世间接触, 这便不正确了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2月9日 00:41:02~00:41:43</p></small> {{课程导航}}
本页使用的模板:
模板:课程导航
(
查看源代码
)
模板:页面横幅
(
查看源代码
)
返回
慧学
。
导航
导航
首页
随机页面
Wiki工具
Wiki工具
特殊页面
获取缩短的URL
页面工具
页面工具
用户页面工具
更多
链入页面
相关更改
页面信息
页面日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