匿名
未登录
中文(简体)
登录
法藏
搜索
有觉性 以安住且中立的心 照见身心的实相
查看“心念处”的源代码
来自法藏
命名空间
页面
讨论
更多
更多
页面操作
阅读
查看源代码
历史
←
心念处
因为以下原因,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:
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:
管理员
此页面已被保护以防止编辑或其他操作。
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。
==== 《心念处篇》 ==== 1. 心念处,即持续地紧随着观心。 紧随而观是指:各种境界或状态在心中生起 之后,才去知道。 而非守株待兔式地等着看会有什么生起。 如果这样守株待兔,就没什么可观的了, 因为心会安安静静、空空如也。 如此紧盯心是不行的, 无法开发智慧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7日A 00:18:06~00:18:26</p></small> 2. 为什么必须紧随其后地知道? 因为观心无法觉知到当下这一刻。 烦恼与觉性无法同步生起。 何时觉性生起,何时烦恼便会灭去, 就没什么可观的了。 因此,观心是不断地紧随其后地知道, 别“想知道”,别“想观到”。 要等感觉生起之后,再去知道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5月3日 00:15:35~00:16:01 </p></small> 3.有些人发懵:隆波教导的是什么?觉察在心中生起的境界或状态?他们以为隆波教导的是猜心,就来问:“是要猜测别人的心吗?” 我们不去猜测别人的心。那样的神通称为“他心通”,是外道的教导;教导法方面的神通,是“教诫神通”。它们完全是两回事,有着天壤之别。隆波引导各位去练习观察自己的心的境界或状态,并非教导“他心通”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10日A 00:27:47~00:37:07</p></small> 4.谨慎于身口,而非压抑心。观心生气,并非让生气消失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8年11月23日B 00:36:59~00:37:07</p></small> 5.关于他心通—— 有人问别人: “你正在想这件事,对吗?” 看见了吗? 如此揣度人心, 只是为了让别人惊叹, 然后来供养和礼敬我们。 教诫神通—— 教导别人如何去观察境界。 观察境界,这是必不可少的。 如果不会观境界或状态,就别谈修习毗钵舍那, 多少生多少世都不会在法上有结果。 因此,要训练观境界或状态, 训练心安住,不要让心迷迷糊糊、恍恍惚惚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10日A 00:28:23~00:28:57</p></small> 6.“心跑掉”的情形有两种:一种是跑进概念的世界里,即迷失于念头之中;另一种是跑去紧盯色、紧盯名。这两者都不是“觉知”,都属于“心往外送”:送心去与呼吸在一起,送心去与腹部在一起,送心去与脚在一起……“心往外送”,是在什么之外?不是在身体之外,而是在“觉知”之外,在“觉知、觉醒、喜悦”之外。真正的心安住是:心不再跑掉,且没有丝毫的强迫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2月26日A 00:13:40~00:14:14</p></small> 7.要常常及时地知道“心跑去想”。并不是要知道“想的内容”,而是知道“心跑去想”了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8月24日B 00:05:37~00:05:43</p></small> 8. 觉知有三项原则。 第一项:觉知之前, 别去寻找,别守株待兔, 要在感觉生起之后才去知道。 第二项:在觉知的过程中, 要像局外人一样有距离地旁观,别跳进去紧盯。 何时紧盯,何时就变成修奢摩他了。 第三项:要保持中立地知道。 在我们知道境界之后,生起满意,及时知道; 生起不满意,及时知道。 常常及时地知道在心中生起的满意和不满意, 接下来,心将会自行保持中立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5月3日 00:28:13~00:28:52</p></small> 9.先有“生气了”,然后知道“生气”; 先有“贪了”,然后知道“贪”; 先有“走神了”,然后知道“心走神了”。 要有“了”这个字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5月3日 00:15:21~00:15:34</p></small> 10.要先让带“了”的境界清楚地呈现出来:哦,生气了!哦,贪了!哦,心走神了!等那个境界先生起了,然后才紧随着知道,这称为“心随念”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7日A 001751~001805</p></small> 11. 学法修行并非什么难事 当下的感觉是如何的,我们就只是知道。 一个片段、一个片段地去知道 诀窍是:别刻意去知道 让感觉先生起,然后才去知道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5月3日 00:13:48~00:14:09</p></small> 12佛陀使用的是:“身随念”,持续地紧随着观身;“受随念”,持续地紧随着观受;“心随念”,持续地紧随着观心;“法随念”,持续地紧随着观法。全部都是紧随着去观。 不断地紧随着观照,心常常看见,然后牢牢记住那些境界,觉性就会自行生起。 接下来,一旦色动,觉性就能够捕捉到。觉性捕捉到的是当下的色,而对于名,是紧随其后地捕捉到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8年2月13日 00:20:14~00:20:51</p></small> 13.训练不断地及时知道心中生起的种种境界,之后,境界一旦生起,心便能毫无刻意地及时知道。 没有刻意知道就能知道,这称为“真正的觉性生起了”。必须训练到这一点。 倘若仍需刻意让觉性生起,刻意让戒、定、慧生起,只要尚存“刻意”,心便会去构建“有(十二因缘中的有)”,心就会挣扎,就会造作。 但在起步阶段,需要先有“刻意”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5年5月3日 00:21:10~00:21:49</p></small> 14.走神了,感觉到了吗?心跑去想了。这称为“没有觉知自己”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8年1月7日A 00:21:00~00:21:06</p></small> 15.无论是粗糙的境界,还是细腻的境界,都同样在教导我们“三法印”。因此,境界并不必须都是细腻的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2月26日B 00:20:46~00:20:53</p></small> 16.我们心里所有的苦,全都生起在走神的时候。因此,如果有在觉知,是不可能有苦的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1月7日 00:21:31~00:21:44</p></small> 17.怀疑的时候,要知道“怀疑”,这就是观心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3月27日B 00:36:47~00:36:50</p></small> 18.“如实”,意即:不进去干预。不去禁止坏,不去杜绝苦,只需如其本来面目地观照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8月24日B 00:17:10~00:17:21</p></small> 19.心不好,努力使其好;心不快乐,努力使其快乐;心不宁静,努力使其宁静。这些都属于在“干预心”。 “观心”,则是:心不好,知道其不好;心不快乐,知道其不快乐;心不宁静,知道其不宁静。以中立的心去知道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3月7日B 00:36:53~00:37:10</p></small> 20.事实上,修行并没有想的那么难。心中呈现的每种感觉,我们早已认识它们了。我们要做的只是:当下心中有什么感觉,就只是知道。一切都是来了就走的,它们自行演绎,如此简单。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知道境界的生生灭灭。我们要做的,无需多过于此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6月4日B 00:45:00~00:45:32</p></small> 21.越常走神越好,只是别走神太久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5月3日 00:37:09~00:37:11</p></small> 22.心的自然特征是:思、想、演绎、造作。因此,修行并非为了让心停止“想”,并非为了让心停止“说”,并非为了让心停止“想要”。修行不是为了快乐,也不是为了要“好”,而是为了照见蕴界的实相:心是无常之物;心是苦之物;心是无法掌控之物。虽然其他的蕴我们也同样执取,但少过于执取心的程度。因此修行如果能够抵达心,其他的蕴将变得微不足道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12月10日 00:00:22~00:00:59</p></small> 23.当下心跑去想了,知道吗?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8日A 00:22:29~00:22:43</p> </small> 24.我们可以观到的心是不多的。 都有些什么心? 贪心、嗔心、迷失的心。 感觉到了吗?一整天都有。 其中什么心最多? 迷失的心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8日A 00:22:29~00:22:42</p></small> 25.迷失的心出场率最高, 为什么? 因为贪心无法单独生起, 必须与迷失的心同步生起; 嗔心也无法单独生起, 必须与迷失的心同步生起。 那么, 迷失的心能够单独生起吗? 能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8日A 00:22:35~00:23:04</p></small> 26.快乐生起的时候, 观之后它会灭去吗? 有时会灭去,有时不会。 快乐的心有两种可能善心, 观之后它不会即刻灭去; 不善心, 比如因贪欲而有快乐的心, 有觉性及时知道的刹那, 它就会即刻灭去, 因为它是不善的。 若心有苦,知其有苦后,它会即刻灭去吗?会。有苦的心只可能是不善心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5月3日 00:35:32~00:35:38</p></small> 27.有个方程式: 觉知自己=走神-1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5月3日 00:35:32~00:35:38</p></small> 28.如果心看到境界之后, 生起了“满意”或“不满意”,我们要及时地知道。及时知道“满意”或“不满意”,它们就会自行灭去,心就会中立那么一瞬间。很快地,心会再次接触到新的所缘,又会再次满意或不满意起来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7日B 00:35:28~00:35:42</p></small> 29.当心跑去 思、想、造作、演绎的时候, 我们要不断地知道。 当心中生起苦、乐的时候, 要持续及时地知道。 知道并非为了控制, 而是为了照见: 快乐是临时的, 痛苦也是临时的。 如果能够如此照见, 有一天渴爱就会熄灭, 渴爱熄灭之后,就会彻见涅槃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12月11日B 0016:40~0016:52</p></small> 30.水往低处流,趋向污浊。 心也如此,不断下堕, 如果持续被放任, 就只会不断累积烦恼习气, 变得越来越肮脏。 因此, 心是不可以被放任自流的, 我们有职责为它提供学习的机会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1月22日 00:00:15~00:00:45</p></small> 31.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触所缘的时候,如果心是善的,要及时知道;如果心中生起贪、嗔、痴,也要及时知道。要持续训练自己去知道。其实,每个人都能够知道,只是主动放弃了去知道而已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1月22日 00:16:04~00:16:18</p></small> 32.我们观照“迷失”与“知道”, 不是为了要一直知道, 而是为了照见: “迷失”是无常的, “知道”也是无常的, “迷失”无法掌控, “知道”也不受掌控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8月24日B 00:38:46~00:38:57</p></small> 33.如果心是对的, 蕴则能够分离—— 身与心是不同的部分, 苦、乐与心也是不同的部分。 看得出来吗? 持续观下去, 最后就会照见: “我”根本不存在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8月24日B 00:37:49~00:38:04</p></small> 34.在观心中, 最难观的是“痴心”, 即“迷失的心”、“跑掉的心”; 其次难观的是“贪心”; 最容易观到的是“嗔心”, 因为生气的心最为粗糙。 “嗔心”与“贪心”相比, 谁更粗糙? 贪心生起的时候, 尚需蹑手蹑脚地去“偷盗”, 而生气时, 直接就“拳打脚踢”上来了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5年5月17日 00:27:03~00:27:38</p></small> 35.要及时地知道:精神恍惚的时候,“痴”已经偷偷潜入了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7年1月7日A 00:11:24~00:11:26</p></small> 36.心有痴,是非常微细的的境界。比如,闲坐着,心会走神;有快乐的时候,心会走神;很陶醉、很享受时,心也会走神。心一整天都没有觉知自己,很难观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5年5月17日 00:27:40~00:27:54</p></small> 37.现在心变得非常迟钝,感觉到了吗?这就是“紧盯”的症状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7年1月7日A 00:21:07~00:21:09</p></small> 38.心跑去想了,要及时知道。心走神发呆了,要及时知道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7年1月7日A 00:22:57~00:21:09</p></small> 39.别紧盯。心走神了,然后才觉知,好过害怕走神而去紧盯。那样的话,心会呆滞、迟钝,是不行的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8年1月7日A 00:24:05~00:24:16</p></small> 40.别去等着观! 如果观心的时候 等着观将会发生什么, 这样不会有什么可观的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2年8月25日 00:18:12~00:18:19</p></small> 41.如果观心不正确, 心就会跑到前方的“空无”中去, 停歇在“空无”之中, 变成奢摩他——紧盯空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3月19日B 00:04:07~00:04:19</p></small> 42.怀疑属于“痴”的一种。 心何时被“痴”控制着, 觉性和智慧就不会生起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9年8月24日 00:42:59~00:42:57</p></small> 43.听见声音的时候, 不是去知道“是什么声音”, 而是及时知道心; 看见色的时候, 不是去知道“是什么色”, 而是及时知道心; 心想的时候, 不是去知道“在想什么”, 而是及时知道心。 心乐、心苦、心好、心坏, 都要及时地知道。 就是如此多多地训练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12月11日A 00:26:55~00:27:13</p></small> 44 有谁曾经在观腹部起伏之后, 心变得宁静了? 现在, 我们将它提升到一个新级别: 观腹部起伏的时候, 心跑去想了, 要及时知道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1年2月26日A 00:11:55~00:12:02</p></small> 45.谁比较任性? 任性是“嗔家族”的成员。 担心也是其成员之一, 还有吝啬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5年5月7日 00:37:57~00:38:06</p></small> 46.伤心之中含有嗔, 伤心属于不善心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08年4月27日B 00:00:51~00:00:53</p></small> 47.什么是嗔的对立面? 慈悲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8日A 00:24:59~00:25:06</p></small> 48.哪怕仅仅只是一次生气—— 刚开始的时候,“生气”还很小; 思来想去,它就越来越强壮; 及时知道“生气”之后, 它就萎缩了。 ——这就足以让我们 照见“三法印”了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8日B 00:05:22~00:05:36</p></small> 49.什么是智慧的对立面? 痴。 因此,无痴即是智慧。 <small><p align=right>2010年10月28日A 00:24:46~00:24:53</p></small>
本页使用的模板:
模板:课程导航
(
查看源代码
)
模板:页面横幅
(
查看源代码
)
返回
心念处
。
导航
导航
首页
随机页面
Wiki工具
Wiki工具
特殊页面
获取缩短的URL
页面工具
页面工具
用户页面工具
更多
链入页面
相关更改
页面信息
页面日志